动物行为的特点导学案
珍奇的动物针鼹导学案

珍奇的动物针鼹导学案一、导入动物世界之所以神奇多彩,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有很多珍奇的动物,它们在外表、生活习性、生存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珍奇的动物——针鼹。
二、认识针鼹1. 外表特征针鼹是一种体型小巧,外形可爱的动物。
它们身长约10厘米,体重仅为30克左右,体呈棕色,尾巴短小,眼睛黑白分明。
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们的鼻子,鼻子长长的,形似针筒,因此得名“针鼹”。
2. 生活习性针鼹主要栖息在草原、灌丛等开阔地带,以昆虫、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它们通常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躲藏在地洞中休息。
针鼹的挖掘能力很强,它们会利用尖锐的前爪和强壮的身体,在地下挖掘隧道和洞穴。
3. 特殊生存方式针鼹是一种孤居动物,不善交际,一般不和其他同类一起生活。
它们会在地下挖掘多个巢穴,用来休息、储存食物和繁殖。
针鼹的繁殖力很强,雌性针鼹每年可产下多窝幼崽,给人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保护针鼹由于人类的生活和开发活动,针鼹的栖息地逐渐减少,数量也在不断下降。
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种珍奇的动物,让它们能够继续生存和繁衍。
1. 加强保护意识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通过科普宣传的方式,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2. 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为针鼹等珍奇动物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3. 合理利用资源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过度开采资源,避免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针鼹等珍奇动物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四、结语通过对针鼹的认识和保护,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珍奇动物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也能够激发大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热情和责任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珍奇的动物,让它们在我们的世界里绽放出更美丽的光芒。
愿我们的地球蓬勃向上,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动物行为的特点-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特点一、行为的发生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在生物界中,动物的行为往往是与其生存和繁殖密切相关的。
任何一种有机体都有自己的求生和繁殖本能,因此,它们的行为一般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
例如,飞禽的飞行,足禽的奔跑,蝼蛄的钻地,蜜蜂的采蜜等等,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
这种行为目的性的体现,是由动物的组织、器官及其作用机制所决定的。
二、行为的适应性强同样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不同种动物,它们之间却具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它们各自的行为方式和适应能力不同所决定的。
一种动物的行为方式,是由其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适应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方式。
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那些能更好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能更好的生存繁殖下去,因而在后代中也有这种适应性行为方式的遗传。
三、行为的可变性较大动物行为的可变性较大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同一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还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般是与动物受到的外界刺激的变化有关。
不同的动物种,当受到的外界刺激不同或相同刺激的强度不同时,其行为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例如,同一种鸟类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惊恐后,其飞行速度和高度等也会出现不同。
四、行为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器官和由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内分泌激素有调节机体生长发育、调节新陈代谢、控制生殖和调节行为等作用。
许多有机体的行为都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如有机体的生殖行为、食欲行为、睡眠行为、防御行为等都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例如,雄性鸟类在繁殖期间都会发生显著的色素变化,这些色素变化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密切关系。
五、行为是由神经活动所调控的动物的行为不仅受到外界刺激、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而且也经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人的大脑中共有多达1012个神经元。
神经元在接受外界刺激时会发生兴奋或抑制的反应,这种电化学活动的传递将决定行为的发生。
六、行为具有可塑性行为塑造是通过塑造个体在学习和适应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形成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2.掌握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对其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3.培养对动物运动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导学内容:
1.动物的运动方式分为四种:步行、奔跑、爬行和游泳。
2.不同动物根据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3.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繁殖、捕食、逃避天敌等行为密切相关。
三、导学步骤:
1.导入:通过观察动物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各种动物是如何根据生存环境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的。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运动行为,记录下它们的运动方式及其可能的原因。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对其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选择步行而不是奔跑,或者为什么有些动物选择游泳而不是爬行。
5.拓展: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动物,钻研其运动方式及其与生存和繁殖之间的干系,撰写一份小结报告。
四、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还培养了对动物运动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自主钻研,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钻研动物的运动行为,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导学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能说出人及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2.通过自身体验和制作模型,能解释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配合。
3.认同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重点难点】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解释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配合。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42~45页一、【运动系统的组成】课文P42~43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蚯蚓的____,鱼的游泳,鸟的飞行,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___等。
2.运动系统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组成的。
骨与骨之间通过___等方式相连形成_____,附着在其上的肌肉称为_____。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3.观察关节示意图,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周围由_________包裹着,内部形成_______的________。
关节腔内含有_______,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_______。
4.肌肉中间较精的部分叫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______,它可绕过_____连在_______的骨上。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课文P44~455.骨的位置变化产生_____,骨本身是不能运动,它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____。
骨骼肌受____传来的刺激_____时,会牵动骨绕___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会产生运动。
6.骨骼肌只能收缩骨改变位置,而___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____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__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当肌收缩,肌舒张时,肘部弯曲;肌收缩,肌舒张时,肘部伸展。
8.人体的骨骼由___块骨连接而成,约占体重的20%。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头部颅骨之间的_____连接;②脊椎骨之间以____相边连,属____连接;③其他骨之间多以____(也叫活动连接)相连。
人体内的骨骼肌有___多块,约占体重的40%。
《观察兔子的反应》 导学案

《观察兔子的反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兔子的基本习性和行为特点。
2、掌握观察兔子反应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兔子常见的反应表现及其含义。
(2)如何准确记录兔子的反应。
2、难点(1)分析兔子复杂反应背后的原因。
(2)在观察中避免对兔子造成干扰和伤害。
三、学习方法1、实地观察法在安全、适宜的环境中直接观察兔子的行为和反应。
2、记录分析法将观察到的兔子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兔子是一种可爱又有趣的动物。
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通过观察兔子的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习性。
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次有趣的观察之旅吧!(二)知识准备1、兔子的基本习性兔子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在清晨和傍晚活动。
它们胆小怕惊,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
兔子有挖洞、啃咬物品的习惯,喜欢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2、兔子的身体语言(1)耳朵动作兔子的耳朵可以灵活转动。
当耳朵竖起时,表示警觉;耳朵向后贴时,可能表示害怕或顺从。
(2)眼睛表现兔子的眼睛清澈明亮。
当它们眼睛睁大,专注地看着某个方向时,可能是对新事物感到好奇;而眼睛半眯时,可能是在放松休息。
(3)尾巴姿态兔子的尾巴较短。
尾巴翘起时,可能是心情愉悦;尾巴夹在两腿之间时,通常表示紧张或害怕。
(4)肢体动作兔子跳跃表示兴奋和快乐;用后腿跺脚则是在发出警告;蜷缩身体可能是在保暖或感到不安。
(三)观察步骤1、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选择一个安静、宽敞、安全且兔子熟悉的环境,如兔舍或草地。
2、准备观察工具准备好笔记本、笔、相机(如果允许)等,以便记录观察结果。
3、开始观察(1)保持安静和耐心,不要突然发出大声响或做出过激的动作,以免惊吓到兔子。
(2)观察兔子的日常活动,如进食、饮水、休息、玩耍等。
(3)注意兔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比如遇到陌生人、听到异常声音、看到新的物品等。
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及其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种类、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变异。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独特的行为特征。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所见或听说过的动物行为。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行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扩展他们对动物行为的认识。
二、探究(15分钟)1. 动物行为的种类:介绍基本的动物行为种类,如觅食、繁殖、防御等。
2. 动物行为的特征:讲解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体现在运动、呼吸、沟通、组织、繁殖等方面。
3. 动物行为的作用:探讨动物行为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其对物种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10分钟)1.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并探讨动物行为的变异和进化。
2. 实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动物行为案例,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动物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和保护动物。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分析动物行为并解释其作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不同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变异。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动物,研究其典型的行为特征和作用,并撰写一份报告。
2.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动物行为,积极保护和爱护动物。
以上为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
动物的行为

第三节动物的行为(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区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能够从行为的目的和获得方式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类【3】能够列举出常见的动物行为的例子【4】了解通讯的主要方式【5】了解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学习重点:行为的类型;社会行为的特点;通讯的主要方式学习难点:行为类型的划分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例如鸟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如果鸟飞行着去躲避敌害,那么这就是鸟的防御行为。
你还能举出其它的运动和行为的例子吗?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分析运动与行为的区别:1、运动没有目的性,行为有一定的目的;2、行为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之上的,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P96、P97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行为的目的来划分,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类型。
你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2、按照获得途径来划分,有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这样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的行为是建立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称为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观察课本上设计的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动物要想取得食物,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2、越高等的动物,其经过的________________的次数就越少;这说明越高等的动物,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能力也越________,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就越________。
动物行为特征教案二

【教案二】动物行为的交流和协调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间行为交流、协调的方式及意义。
2、认识动物间信号传递的常见方式和分类。
3、获取生态学中关于动物行为交流与协调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行为交流与协调动物间的行为交流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为交流包括视觉、听觉、化学和触觉等方式。
这些并不是完整的交流方式,但是却是较为常用的。
行为协调也有助于确保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一般包括同步行动和相对距离的维持,有时还需要相互配合的快捷反应。
2、动物间信号传递通过一定的方式,动物间能够传递出信号。
信号可以告诉接收者一些信息,如食物信息或危险信息等等。
方式包括化学(分泌物)、声音和视觉等,还有一些特化的结构,如电器感应器和触觉器官等。
信号也能被划分为一些不同的类别。
这取决于其类型、目的和是否特化。
信号可以是指示行为、情绪表现、警告、吸引或导航等等。
信号可以是非特化的,如一个一般性的感官体验(如听觉),也可以是特化的,如声音(警报)或行为(舞蹈)。
3、动物间信号和协调的分类行为分类同步行动:动物间的行动往往是协调同步的,尤其是当它们是群体动物或在繁殖期如果是。
相对距离的维持: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例如河马或大熊猫)中,相对距离一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协调因子。
它确保了相邻个体之间有足够距离,以便避免受到潜在的威胁或过分依赖某些个体。
信号分类1、视觉信号视觉信号可以告知接收者一些关键信息,如体形、颜色和前景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明显地表明该个体对自身生存以及群体生存的适应。
接收者可以通过其表现出来的信息导致行动的变化,或者变得更为主动。
2、听觉信号声音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而且受动物们极其重视的,感觉体验。
它是一种可靠的、方便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耗费较少的体力。
在许多的鸟类或哺乳动物中,声音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3、化学信号生物体通过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来向外界传递信号。
化学信号不能直接被接收,而是需要特定的呼吸器官来反应和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县朝阳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SW-03
八年级冀教版(2013-9-11) 课海拾贝/
主备人:肖腾飞
审核:初二生物组 课海拾贝/
初三生物导学提纲
第 4 页 (共 4 页)
磁县朝阳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SW-03
八年级冀教版(2013-9-11)
主备人:肖腾飞
审核:初二生物组
初二生物导学提纲
第 5 页 (共 4 页)
初三生物导学提纲
第 6 页 (共 4 页)
课堂导学提纲—动物行为的特点 班级: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姓名:
小组:
评价:
反思纠错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2、学习难点: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法指导:
本节以动物行为为线索,通过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理 解动物行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学逐一完成任务,读懂各个任务的要求,并 按照规定时间认真完成。如遇到困难,请做好标记,以便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动物行为的特点
动物行为研究的目的
当堂检测 1、课本当堂练
2、同步练 51 页Fra bibliotek初二生物导学提纲
第 1 页 (共 4 页)
初三生物导学提纲
第 2 页 (共 4 页)
磁县朝阳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SW-03
八年级冀教版(2013-9-11)
主备人:肖腾飞
审核:初二生物组
初二生物导学提纲
第 3 页 (共 4 页)
课堂小结:
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 物 的 行 为
1、动物的行为泛指动物的________或__________。包括动物的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还 包 括 动 物 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甚至动物竖起耳朵、 发出声音、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提示独立学习课本 75-77 页,请注意整理重 点知识点并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㈠、阅读 75 页的资料分析,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猫头鹰捕鼠的行 为。
1、猫头鹰能在黑暗中寻找野鼠,并耐心等待,见到了野鼠立即捕捉, 这些动作受身体哪些结构的调节? 2、在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动物的行为产生是由_____________或体内的________变化引起的,并且离 反思纠错 不 开 动 物 体 自 身 感 觉 器 官 、 ___________________ 的 作 用 , 也 离 不 开 _______________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动物行为的特点是:无论哪一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_________过 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 _____________变化;动物的行为与__________有密 切的关系,对于动物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每种 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协调作用结果。 4、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__________,利用对人类 _________的动物,控制_________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