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品种青杂5号

合集下载

青杂5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青杂5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青杂5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王启明
【期刊名称】《中国种业》
【年(卷),期】2008(0)S1
【摘要】青杂5号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6年9月14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青杂5号。

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逆性强等特点,适于海拔
2600m以下地区种植。

【总页数】1页(P122-122)
【关键词】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轮作倒茬;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合理施肥;营养生长;高含油量;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王启明
【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相关文献】
1.浅山地区青杂6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J], 贺双成
2.油菜品种青杂6号在湟中县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J], 孙占菊
3.青杂9号油菜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张云浩
4.青杂9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J], 陶有志
5.青杂9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J], 陶有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青杂5号的栽培要点

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青杂5号的栽培要点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秋翻 , 深翻 2 ~ 8e , 5 2 播前施腐熟 的有机肥 2 0 ~ 0 / 6 2 6 2 m 0 3 0 ̄ 67 。67m 5 0 m 施种肥磷酸二铵 l ~l k , 0 5 g尿素 8 l , ~ 2 种肥 5 g 。由于油菜种子小顶土力较弱 , k 播前必须精细耕作 ,
收稿 日期 1 0 — 1 2 2 8 0— 9 0
维普资讯
增刊( 1 s)
拉木扎等: 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青杂 5 号的栽培要点
・13・ 0
5. 精细 整地 。 1 施足 基肥 , 适期 播种
油菜的需肥量及需肥规律是 , 油菜每生产 1 g 0 k 菜籽需要吸收氮 88 13k、 0 . ~l. g五氧化二磷 30 .~
1 品种 来源
油菜是昭苏县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油菜 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 特别是双低甘蓝型油菜以其 良好的品质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高产优质的杂交油菜种子需求量最 大, 迄今整个西北地区种植的油菜 8%为杂交种。 0 青杂 5 (0) 号 35是青 海省春 油菜研究 开发中心育成 的双低甘 蓝型春 油菜 品种 。20 06年 9 1 月 4日通 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 0 年引进昭苏县种子站。 24 0
( 伊犁昭苏县种子站 , 新疆昭苏 sr0 ) 36 o ,
摘 要: 北疆昭苏县是主要经济作物油菜种植 区, 每年的播种面积 2 0 3 亩) 占经济作物面积的 8 % ×14m (0 , l 5 以上。该 区过去 以种植 高芥酸 、 高硫甙的白菜型油菜品种为主。产量低品质差是制约该县油菜生产的主要 因 素。为了提 高油菜产量 , 改善油菜 品质 ,04 20 年引进 青杂 5号, 该品种适宜在昭苏县海拔 1 0 ~210m的每 0 0 5

高寒阴湿区甘蓝型双低杂交春油菜青杂5号密度试验

高寒阴湿区甘蓝型双低杂交春油菜青杂5号密度试验

高寒阴湿区甘蓝型双低杂交春油菜青杂5号密度试验唐黎葵;杨霞;王平生;赵万千;郭永录;韩宏【摘要】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进行了甘蓝型双低杂交春油菜青杂5号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密度为27.0万株/hm2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3905.6 kg/hm2。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2页(P25-25,26)【关键词】春油菜;青杂5号;密度试验;高寒阴湿区【作者】唐黎葵;杨霞;王平生;赵万千;郭永录;韩宏【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临夏 73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青杂5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春性甘蓝型三系杂交种,目前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生产上受传统密植耕作制度的影响,品种的增产潜力得不到真正发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1年在春油菜集中种植区和政县进行了密度试验,总结提出了该品种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的最佳密度,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指示春油菜品种青杂5号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共设7个密度处理,处理①为18.0万株/hm2;处理②为22.5万株/hm2;处理③为27.0万株/hm2;处理④为31.5万株/hm2;处理⑤为36.0万株/hm2;处理⑥为40.5万株/hm2;处理⑦为45.0万株/hm2。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8m2。

试验设在和政县城关镇麻藏村,海拔2 233m,年均气温5.1℃,无霜期130 d,日照时数2 504.9 h,年降水量628mm,蒸发量1 374.8mm,相对湿度71%。

青海省杂交油菜制种现状与潜力

青海省杂交油菜制种现状与潜力
号 是 目前 春 油 菜 区的 主栽 品种 , 特 早 熟 双 低 甘 蓝 型 油
2 青海杂 交油菜 制种优 势
青海地处青藏 高原 东北部 , 全省 8 4 . 7 %的地 区海 拔在 3 0 0 0 m 以上 , 地形 复杂 , 地 貌多 样 , 垂直 地带 明显 , 为发展油菜制种业提供了优越 的自然条件。
近1 O来青海省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统计看( 表
1 ) , 在 种植 面积 增减 幅 度不 大 的情 况 下 , 油菜 总 产 呈现 增 加趋 势 , 这 得 益于 油菜新 品种 的审定 和推 广 。
表1 2 0 0 5 - 2 0 1 4年青海省油菜种植面积、 产量情况
1 . 2 春油菜科研育种现 状
产 的春 油 菜 子 粒 饱 满 、 出油 率 高 , 油 菜 子 含 油 率 高 达 4 3 %~ 5 0 %, 比冬 油 菜 高 3 ~ 5个 百分 点 , 且 品质 优 , 无 污
染。推广种植的春油菜品种抗逆性强 , 病虫害少 , 单产 水平高 , 居全国之首 ; 产品含水率低 , 便于长期贮存 , 油 菜产品中富含高 附加值的加工原料。2 0 世纪 9 0 年代 以来 , 由于油菜子市场需求旺盛 , 价格持续看好和一批 优 良品种的选育推广等 因素 的带动 , 青海省油菜产业
得 到 了快 速 发展 , 呈 现 出 区域化 布 局 、 基 地 化 生产 的 良
比全 国平均水平高 2 0 k g 以上 , 尤其是甘蓝型杂交油菜 平均 每 6 6 7 m 产2 5 0 k g , 高产 田可达 3 0 0 k g 以上 , 最高
产达 到 4 5 0 . 4 5 k g , 创 世 界 油 菜 亩 产 历 史 最 高 纪 录 。从

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19.11种植技术1 试验情况试验种在梯田地,土质为黄绵土,肥力中等,耕层厚度20cm,试验前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27%、0.119%、0.19%、0.71%,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8.4mg/kg、4.02 mg/kg、144.08 mg/kg。

土壤PH值8.4。

参试品种有青杂2号、青杂4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1号、青杂12号和青杂15号7个不同品种。

2 试验结果(见表1)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总结赵永伟,李瑛*,马伟明,刘宝文,李文珍,汪国锋(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基金项目:定西市农科院青年科研创新基金(2019YQ05);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CARS-14-2-25)。

作者简介:赵永伟(1988- ),男,甘肃定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李瑛(1983- ),女,甘肃定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1)由附表可以看出,引进的这7个品种油菜的千粒重在2.76-3.84g之间。

青杂12号的千粒重最高为3.96g。

(2)试验测产所有引进品种产量在1.047kg~5.134kg 之间。

青杂9号,青杂12号和青杂11号产量最高,分别为244.49kg、177.96kg和125.86kg。

(3)由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对于青杂9号,青杂11号和青杂12号可以小面积示范。

品种青杂7号青杂4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1号青杂12号青杂15号每小区产量(kg) 1.970 1.047 2.251 5.134 2.643 3.737 1.790折合亩产(kg)93.8149.86107.20244.49125.86177.9685.24产量位次5741326生育期(天)121135136122123121138株高(cm)141.8117.4142182.4164168127.2分枝高度(cm)103.889.674.884.2105.877.465.4全株角果数316.2132.2247284435.6209.2165.4角果长度(cm)11.29.27.48.68.48.89.8每角果粒数36.828.627.828.227.826.828.4千粒重(g)3.16 2.76 3.00 3.84 3.74 3.96 3.2粒色黑色黑灰色红褐色黑色红褐色黑色红褐色表1 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考种表气温在15~16℃,>0℃的积温大于5500℃,年极端最低气温>-4℃,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25%。

天祝县春油菜(甘蓝型)密度试验总结

天祝县春油菜(甘蓝型)密度试验总结

天祝县春油菜(甘蓝型)密度试验总结摘要: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青杂5号油菜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大,则生育期短;除处理⑥外,全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生产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产量呈抛物线变化。

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5号在天祝县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 000~20 000株/667m2,以12 000株/667m2最佳。

关键词:天祝县;油菜;种植密度;产量天祝县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降水分布与油菜生育期的需求基本吻合,昼夜温差大,尤其是7月份油菜盛花期平均气温为15℃左右,与油菜开花期所需最适温度相吻合,适宜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及油籽脂肪的积累,所生产的油籽产量高、品质好。

因此,油菜栽培在天祝县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是过高或过低的种植密度都将极大地影响油菜产量,为了确定油菜在天祝县的合理种植密度,本试验设计了8个处理,通过研究各处理的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筛选出适宜该县的甘蓝型春油菜合理种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油菜品种为青杂5号,由青海大学提供。

1.2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华藏寺镇岔口驿村石门滩组,海拔2 498m,年平均气温-2.30~1.70℃,无霜期140d,日照时数2 500~2 700h,年降雨量260mm。

试验地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前茬作物为小麦。

前茬收获后深耕灭茬,冬前打耱保墒。

1.3试验设计本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①6 000株/667m2,株行距22.20cm×55cm;②8 000株/667m2,株行距22.20cm×42cm;③10 000株/667m2,株行距22.20cm×31cm;④12000株/667m2,株行距为22.20cm×26cm;⑤14 000株/667m2,株行距为22.20m×23cm;⑥16000株/667m2,株行距22.20cm×19cm;⑦18 000株/667m2,株行距22.20cm×17cm;⑧20000株/667m2,株行距22.20cm×16cm。

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祁连县农技中心雷生财祁连县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0.5万亩,由于杂交油菜产量高品质好而深受适宜种植区农户的青睐,种植杂交油菜已成为部分农户的经济来源,因此优质杂交油菜栽培技术的实施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一、统一供种,种子孢衣海拔2700米以下地区选用青杂二号、青杂五号品种,海拔2700-2800米地区选用青杂三号品种。

杂交油菜是利用其杂种一代优势而获得高产的油菜,因此,农户自己不留种,杂交油菜种子必须由种子部门统一供给。

种子部门供应种子另进行种子孢衣剂孢衣,以孩子土传病害和油菜田苗期黄条跳甲危害。

二、精细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对油菜出苗、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影响很大,同时整地精细会对土壤墒情有打提高,针对祁连县秋翻面积不大的现状,要求实行深耕秋翻,晒垡熟土,耙耱保墒。

来年春播阶每精细耕翻耙耱,使土层细平,无坷垃。

一般水浇地在播种4-7天内春灌,耕翻时打碎土坷垃,使土壤疏松细碎。

三、合格密植适时条播杂商油菜均属甘兰型油菜。

祁连县适宜播种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3℃。

一般青杂二号、青杂五号适宜播种期在4月5日至15日;青杂三号适宜播种期在4月10日至4月20日。

采用条播,播种量每亩0.4公斤,播深控制在2-3厘米,播种时速度不宜过快,并且随时观察排种管堵塞情况,并及时疏通,确保无漏播现象发生。

杂商油菜种植密度因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品种种植而异,一般青杂二号、青杂五号保苗1.2-1.4万珠为宜;青杂三号亩保亩1.3-1.5万株为宜。

四、配方施肥祁连县油菜田施肥应以土壤质地不同而施肥不同,施肥以测土配方施肥建设卡数量为准。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化肥等;辅的前提下河床耕地砂质培土化肥,施入时少施基肥、适量种肥、偏重追肥。

培土以重施基肥、少施种肥、巧施追肥。

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合,各村社、各地块、各农户根据技术人员的施肥建设卡进行肥料数量大小调整,切不可壮肥料种类不小进行调整。

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品种

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品种

国审品种接上期油菜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1品种名称青杂5号区试代号305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134d左右与对照青杂1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对叶缘波状腊粉少无刺毛花瓣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侧叠株高171c m 左右分枝部位62c m左右匀生分枝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221.2个每角粒数25.7粒千粒重3.9g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菌核病平均发病率15.05%病指6.47%抗性优于青杂1号和青油14号适宜范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甘肃青海两省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2品种名称中油杂12区试代号希望568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d左右苗期半直立叶色深暗绿无腊粉顶裂叶片较小叶片长度中等较宽侧裂叶4对以上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片边缘有小齿波状花期集中黄花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株高174c m左右分枝部位40c m左右生长势较旺上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数10个左右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330.0个每角粒数20.0粒千粒重3.7g种子黑色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两年平均菌核病发病率8.97%病指4.95病毒病发病率0.71%病指0.56抗倒性中等抗病鉴定结果低感菌核病高抗病毒病适宜范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油菜主产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3品种名称秦优10号区试代号2000-5选育单位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半冬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36d左右熟期与对照秦优7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色浅叶大薄裂叶23对深裂叶叶缘锯齿状有蜡粉花瓣较大侧叠花色黄株高171c m左右分枝部位40c m左右匀生分枝单株有效分枝数10个左右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455.8个每角粒数21.2粒千粒重3.4g籽粒黑色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两年平均菌核病发病率20.38%,病指9.79病毒病发病率10.01%病指4.2920042005抗病鉴定结果中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20052006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适宜范围适宜在长江下游的浙江上海两省市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油菜主产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4品种名称亚华油10号区试代号H 04-4-7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d左右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园叶型叶绿色顶叶中等大小有裂叶23对茎绿色黄花花瓣相互重叠株高192c m左右株型为扇形较紧凑一次有效分枝9个左右二次有效分枝15个左右主花序长65c m左右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415.2个主花序角果长5.5cm 每角粒数20.1粒千粒重3.2g籽粒黑褐色近圆形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两年平均菌核病发病率4.13%病指2.72病毒病发病率0.72%病指0.29适宜范围长江上游的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品种支持单位温州市华正塑业有限公司郑州办事处经营范围塑料编织袋纸塑袋软包装等各种包装材料总经理陈龙地址郑州市经三路66号金成国际广场B 座706电话0371-6912333369123222汉中地区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5品种名称华油杂12号区试代号H0201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长江中游218d 左右长江上游223d左右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圆叶型有腊粉叶深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23对茎绿色花黄色花瓣相互重叠株高长江中游173c m左右长江上游195c m左右株型为扇形紧凑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9个左右主花序长80c m左右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长江中游356.0个长江上游476.0个主花序角果长长江中游8.5cm 长江上游5.5cm 每角粒数长江中游21.0粒长江上游18.0粒千粒重长江中游3.28g长江上游3.08g种子黑褐色近圆形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两年平均菌核病发病率10.81%病指5.75病毒病发病率1.93%病指1.28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两年平均菌核病发病率3.87%,病指2.82病毒病发病率0.69%,病指0.39抗倒伏能力强适宜范围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长江上游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和陕西汉中地区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6品种名称沪油17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常规种全生育期238d左右与对照皖油14和秦优7号相当幼苗特性为半直立叶色为深绿色裂叶2对有缺刻叶缘有锯齿叶片腊粉较厚有刺毛花瓣较大呈椭圆形花色为鲜黄色开花状态侧叠株高165c m 左右分枝类型为匀生分枝分枝部位45c m 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个左右二次有效分枝34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390.0个每角果粒数20.0粒千粒重4.2g种子黑褐色区域试验田间调查病害结果菌核病发病率25.66%病指15.4病毒发病率11.21%,病指5.99适宜范围长江下游的浙江上海两省市及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水稻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76品种名称西农优1号选育单位西南大学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3d 比对照汕优63迟熟0.1d 株型适中后期转色一般每亩有效穗数17.6万株高112.4厘米穗长25.5cm 每穗总粒数164.5粒结实率76.3%千粒重28.4g抗性穗瘟病平均6.3级最高7级抗性频率35.7%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0%长宽比3.垩白粒率38%垩白度4.7%胶稠度51m m 直链淀粉含量21.4%适宜范围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77品种名称Q 优108区试代号庆优9号选育单位重庆市种子公司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8d比对照汕优63迟熟2.6d株型适中叶挺每亩有效穗数16.5万株高113.3c m 穗长24.6cm 每穗总粒数180.3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6.5g抗性穗瘟病平均7.0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57.1%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6%长宽比2.5垩白粒率27%垩白度2.7%胶稠度64m m 直链淀粉含量17.2%适宜范围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78品种名称川江优527区试代号川江优3号选育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1d比对照汕优63迟熟0.9d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片挺直每亩有效穗数16.2万株高114.5cm 穗长26.4c m 每穗总粒数176.1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9.3g抗性穗瘟病平均5.3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46.4%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3.1垩白粒率28%垩白度4.3%胶稠度51m m 直链淀粉含量22.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适宜范围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79品种名称宜香4106选育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7d 比对照汕优63迟熟0.9d株型紧凑剑叶较宽每亩有效穗数17.4万株高115.7cm 穗长25.2cm 每穗总粒数161.7粒结实率73.4%千粒重31.2g抗性稻瘟病平均5.7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39.3%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3%长宽比2.9垩白粒率38%垩白度5.3%胶稠度70m m 直链淀粉含量22.3%适宜范围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0品种名称西农优30区试代号中9A /30选育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9d 比对照汕优63迟熟2.0d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较长每亩有效穗数17.5万株高116.8cm 穗长26.2c m 每穗总粒数175.3粒结实率76.1%千粒重26.7g抗性稻瘟病平均6.7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53.6%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1%长宽比3.0垩白粒率15%垩白度2.3%胶稠度51mm 直链淀粉含量19.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适宜范围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1品种名称优728红良优166选育单位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3d 比对照汕优63迟熟2.8d株型适中长势繁茂茎秆粗壮剑叶挺直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22.8c m 穗长24.0cm 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7.5g抗性稻瘟病平均5.7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2.6垩白粒率36%垩白度6.4%胶稠度78m m 直链淀粉含量23.4%适宜范围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2品种名称协优红1号曾用名红良优5号选育单位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2d 比对照汕优63迟熟3.3d株叶形好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7.6万株高116.3c m 穗长23.6c m 每穗总粒数143.9粒结实率78.8%千粒重30.1g抗性稻瘟病平均5.9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60%白叶枯病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5%长宽比3.1垩白粒率63%垩白度9.3%胶稠度77m m直链淀粉含量23.3%适宜范围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3品种名称津粳优28金粳优28选育单位天津市丰美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7d 比对照秀水63迟熟5.2d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叶片宽大挺直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每亩有效穗数18.6万株高119.7c m 穗长20.0c m 每穗总粒数178.6粒结实率77.0%千粒重24.8g抗性稻瘟病平均3.7级最高5级抗性频率50%白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2.9%长宽比1.9垩白粒率23%垩白度3.7%胶稠度75m m 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适宜范围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湖北省安徽省的南部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4品种名称津粳优68金粳优68选育单位天津丰美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0.5d 比对照豫粳6号早熟6.2d 株高104.2c m 穗长21.9c m 每穗总粒数155.5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5.7g抗性苗瘟3级叶瘟3级穗颈瘟3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4.9%垩白米率26.5%垩白度4.8%胶稠度72m m 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适宜范围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淮北及陕西关中地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5品种名称津粳优88金粳优88选育单位天津丰美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8.3d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1.6d 株高119.0cm 穗长20.7cm 每穗总粒数203粒结实率76.6%千粒重24.2g抗性苗瘟3级叶瘟3级穗颈瘟3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4.9%垩白米率21%垩白度3.4%胶稠度73m m 直链淀粉含量15.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适宜范围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江苏省淮北安徽沿淮淮北及陕西省关中地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6品种名称吉粳801区试代号吉特624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4.2d与对照秋光相当株高100.6c m 穗长17.7c m每穗总粒数113.4粒结实率88%千粒重24g抗性苗瘟5级叶瘟5级穗颈瘟7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3%垩白米率23.5%垩白度3.7%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83m 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适宜范围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陕西省榆林地区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太原小店和晋源区稻瘟病轻发地区种植棉花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19品种名称冀2000转基因生物名称冀2000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全生育期135d株形稍松散株高76.6c m叶片较小深绿色果枝始节位6.7节单株结铃16.1个铃长卵圆形单铃重5.1g衣分38.2%子指10.3g 霜前花率90.7%出苗较快长势较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 I CC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7m m 断裂比强度30.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7.2%反射率75.2%黄色深度7.2整齐度指数83.1%适宜范围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北部江苏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麦田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20品种名称G K z 19转基因生物名称G K z 19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全生育期135d株形较松散株高98.5cm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果枝始节位7.3节单株结铃13.8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9g苞叶大衣分40.4%子指10.7g霜前花率92.2%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 V I C 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m m 断裂比强度30.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7.3%反射率74.5%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4.3%适宜范围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农业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品种青杂5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1
品种来源:105A×1831R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审定情况: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

全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青杂1号相当。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对,叶缘波状,腊粉少,无刺毛。

花瓣黄色,花冠
椭圆形,花瓣侧叠。

株高171厘米左右,分枝部位62厘米左右,匀生分枝。

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221.2个,每角粒数25.7粒,
千粒重3.9克。

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菌核病平均发病率15.05%,病指6.47%,抗性优于青杂1号和青油14号。

全国区试统一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心检测: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18.56微摩尔/克,
含油量45.23%。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春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52.75公斤,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4.92%,比对照青油14号增
产18.46%;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252.45公斤,比对照青杂1
号增产12.25%,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3.4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52.6公斤,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8.46%,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0.91%。

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8.77公斤,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条播,每亩播种量0.35~0.50公斤。

(2)合理密植:播种深度3~4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亩保苗1.5万~2.5万苗。

(3)田间管理:每亩底施磷酸二胺20公斤、尿素4~5公斤。

及时间苗、定苗。

苗期(4~5叶期)追施尿素每亩6~8公斤。

(4)防虫治虫: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