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生态水位分析
FEFLOW应用报告(06-09-28)

FEFLOW在江苏省宿迁市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中心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2006年9月前言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地下水在供水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会引起一系列的地质问题和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水位区域性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地下水污染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已成为燃眉之急。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必须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
FEFLOW(Finite Element subsurface FLOW system)是由德国水资源规划与系统研究所(WASY)历时二十多年的研究,开发出来的地下水流动及物质迁移模拟软件系统。
软件问世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的处理上,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修改、扩充、提高,日趋完善。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FEFLOW 经过了大量的测试和检验,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与地下水有关的实质性问题,如判断污染物迁移途径、追溯污染物的来源、海水入侵等等。
本成果利用Feflow软件,对宿迁市的地下水水位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宿迁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
目录第一章宿迁概况 (1)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1)1.2区域地质概况 (7)第二章水文地质条件 (11)2.1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组 (11)2.2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20)第三章地下水资源与开采状况 (22)3.1地下水资源 (22)3.2地下水开采状况概述 (22)第四章FEFLOW介绍 (25)4.1FEFLOW简介 (25)4.2FEFLOW界面菜单介绍 (28)4.3FEFLOW菜单功能 (30)第五章FEFLOW在宿迁市的应用 (40)5.4模型预测 (51)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55)7.1结论 (55)7.2建议 (56)主要参考文献 (57)第一章宿迁概况1.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宿迁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南与淮安市毗邻,东与连云港市接壤,北与徐州相连,西与安徽省交界;下辖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及宿豫、宿城两个区(图1—1)。
苏北地区供水评价

2002年苏北地区供水评价根据中央“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的要求,为推进苏北供水体制改革,逐步规范供用水行为,落实水利工程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向经营性收费转变的要求,我省自2001年开始实施《江苏省苏北供水经营管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管理方案》),在苏北供水区的扬州、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徐州六市(以下简称“苏北六市”)实行“市界计量、计划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的管理办法,逐步实行计量用水、按方按成本收费,最终建立起权责明确,管理科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水管理体制。
2002年是实施《管理方案》的第二年,也是继续推进供水改革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首次对市界分水断面进行全年测量的一年。
通过进一步实施《管理方案》,合理调配水资源,为战胜徐州、连云港等地区的夏秋连旱,满足苏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交通航运、生态保护等用水需要作出了贡献,全年供水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自2002年12月8日起,还利用江水北调工程,实施了向微山湖应急生态补水工作。
现对2002年苏北地区雨情、水情、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情况、苏北地区供用水情况、水费征收情况、供水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雨情、水情分析(一)雨情分析2002年我省降雨量较正常年份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总体上呈南丰北枯之势。
年内苏北六市行政区划范围内面降雨总量为702mm,比2001年大旱年份降雨量少40mm,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少242mm,其中降雨又主要集中在5、7、8三个月,为390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6%。
汛期(5-9月份)苏北六市面降雨量为510.1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3%,比2001年大旱年份同期降雨量略多,比多年平均同期降雨量少167mm。
苏北六市全年降雨量由南向北呈梯次逐渐减少,其中,扬州市降雨量最大,达805.7mm,徐州市降雨量最小,为566.9mm;汛期中,淮安市降雨量最大,达546mm,徐州市降雨量最小,为459.3mm;月降雨量最大值出现在淮安市7月份,为202.4mm,最小值出现在徐州市9月份,为30.4mm。
新沂市市区水环境治理应急对策及设想

新沂市市区水环境治理应急对策及设想摘要:为了改善市区水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补水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方案,现结合市区实际情况,分析治理市区水生态环境的对策,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新沂经济发展、人水和谐,提供良策。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对策;设想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水环境基本情况1、人口与产业分布情况市区包括主城区、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总面积4 449 hm2,其中主城区2 446 hm2,经济开发区1 703 hm2,化工园区300 hm2。
区域内总人口约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聚集全市最主要的工业、企业以及化工、造纸、酿酒、纺织业等,是市区污染水体源头。
2、水环境现状概况市区内河道呈网状分布,大小河道盘枝错节,是典型的平原河网水系,区域内有沭河、新代河、新墨河、藏圩河、城中引河、大墩干渠、西二七干渠等河渠,河段总长度89.5 km,总蓄水能力1.38×107 m3。
正常情况下,除沭河外其它河段均为污染水体。
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河段关键节点断面上水体中氨氮nh3-n和有机物cod浓度实测平均值分别为45.0 mg/l和770 mg/l,按水质规划标准容量为负值。
二、市区水环境存在问题和污染原因随着市区规模不断扩大,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河网内水质急剧恶化,水体为劣ⅴ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居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生活污水是河网水系的重要污染源。
据统计资料,市区生活污水为4.0×104 t/d,约占污水排放内河量的45%以上,生活污水通过沿河口门直接进入新代河、藏圩河,污染河段长21.8 km。
2、工业生产污水直接排放:工矿企业生产污水直接排放是河网水系的主要污染源。
据资料统计,市区生产污水直接排放入藏圩河、新代河、新墨河马姚桥河段的水量为4.9×104 t/d,约占污水排放量的55%以上。
3、污水处理厂未达标排放:受规模能力和经费的限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1.5×104 t,占污水排放内河量的20%,仅对主要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水质仍为劣ⅳ类,且成本高达5 500元/104 t,年运行成本超过1 300万元。
骆马湖

湖水呈绿黄色,透明度在0.5~3.5米,是江苏省最清澈的湖泊。湖水pH值为8.3,矿化度达263.76毫克/升, 为重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
形成演变
湖泊形成
水系演变
湖泊形成
骆马湖属于构造型湖泊。骆马湖的原始基底是个地堑式的陷落盆地,有两组以上的断裂构造穿过湖盆,湖东 贯穿南北的是郯庐深大断裂,历史上活动频繁,发生过几次灾害性大地震;湖西还有一组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所 以骆马湖的湖盆为典型的构造洼地,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南泛夺淮,加之沂河与中运河的行洪,使原始湖盆淤积 为一个浅洼地。
湖区构造为华北台东部边缘、鲁西南断隆与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和苏胶地块结合部,位于新华夏系北北东向 的郯庐断裂带内,湖盆为郯庐断裂的凹陷洼地。郯庐断裂带是由一系列近乎平行的断裂组成,主要断裂自西向东 有纪集—王集断裂、瓦窑—皂河断裂、墨河—凌城断裂、新沂—新店断裂、马陵山—重岗山断裂、山左口—泗洪 断裂、高埝—陈栈断裂等,此外与断裂带伴生的北西向断裂也十分发育。郯庐断裂断裂带新沂~宿迁段,区域构 造线为北北东10~15°,由五条主干断裂形成宽约26公里的断裂带,其与北西西向的基底断裂斜切形成了本区的 断块构造格架,燕山运动后期沿上述两组断裂多次发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个方向上的 断块隆起和沉降。演变成第四系在骆马湖地区已形成埋深呈北西向南东向逐渐变浅的似箕状的碎屑沉积构造。
建国前,骆马湖因滞蓄洪水能力逐渐削弱,下游六塘河壅淤日甚,致沂、泗洪水恣意泛滥。
建国初期“导沂整沭”期间,确定骆马湖、黄墩湖为临时蓄洪水库,骆马湖设计防洪水位23米,蓄水9亿立 方米。沂河临沂最大洪峰为6000立方米每秒,泗水来量为500~1000立方米每秒。经骆马湖、黄墩湖临时拦蓄后, 分别由嶂山排入新沂河1500立方米每里骆马 湖南堤(即原中运河左堤),抢筑皂河束水坝,以控制骆马湖下泄中运河的流量,并进行嶂山切岭,使沂泗洪水 直接从新沂河入海。
骆马湖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报告

骆马湖生态环境质量调查报告宿迁市宿豫区环境监测站二○一三年十二月目录1 前言 (1)2社会经济状况 (1)3环境概况 (21)2.1自然概况 (1)2.2生物调查 (3)4 湖泊水质现状 (4)3.1测点分布及监测频次 (4)3.2项目选择与标准 (5)3.3水环境质量评价 (5)3.4生物学评价 (17)3.5小结 (19)5 湖泊水文及生态特点定性分析 (20)4.1湖泊特点 (20)4.2骆马湖湖泊生态初步分析 (22)6 骆马湖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24)5.1骆马湖保护与流域保护及南水北调工程相结合 (24)5.2营养盐控制 (26)5.3水利调控 (28)5.4生物调控 (29)5.5加强骆马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30)7 结论 (31)1 前言骆马湖是我省第四大淡水湖泊,位于京杭大运河干流中游,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水库,是具有水源涵养、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渔业养殖、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为一体的过水性湖泊。
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先后发生多起重大的污染事故,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运河上游地区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下泄,而导致骆马湖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骆马湖水质,骆马湖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和破坏。
为了了解骆马湖水污染状况摸清其生态环境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骆马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2012-2013年区环境监测站利用自身的监测资源优势,借助淮安市站的生物监测能力,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骆马湖生态环境质量调查工作。
2社会经济状况宿豫区地处淮北,位于江苏省北部,东接沭阳,南靠泗阳,西临宿城区、睢宁县和邳州市,北隔新沂河与新沂相望,外环绕着宿迁市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6′15″—118°37′30″,北纬33°42′30″—34°12′30″。
2004年宿迁市区划调整,宿豫撤县设区,现辖顺河、大兴、来龙等17个乡镇和嶂山林场,总人口67.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52万人。
骆马湖夏季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

骆马湖夏季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唐金玉;覃宝利;吴春;叶建勇;王宣朋;丁辰龙【摘要】开展人类活动影响下骆马湖水质状况调查,明确水体理化指标分布特征,有助于城郊过水性湖泊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2017年夏季(6—8月)对骆马湖水体理化指标开展调查,分析水质现状和水体营养状态变化特征,并结合Piper三角图和等值线图法分析骆马湖理化指标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骆马湖透明度、ρ(DO)和pH值较1991—2014年平均水平无明显变化,但N、P和有机污染物浓度以及主要离子组成变化显著.骆马湖ρ(TN)、ρ(TP)及CODMn达V类水标准,大部分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小部分湖区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湖区东北部主要离子组成由Ca2++HCO3-转变为Na+(K+)+HCO3-,其余湖区则转变为Na+(K+)+Cl-.水体中HCO3-、Ca2+、Mg2+和PO43+浓度以及pH、总碱度和总硬度等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性(P<0.05).骆马湖水质指标空间分布复杂,Ca2+和Mg2+浓度以及总碱度、总硬度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特点,而TN、TP和叶绿素a浓度以及CODMn总体呈现北部高、东部低的特点.不同理化指标空间分布主要与入湖径流中污染物、湖泊内生产活动和湖泊净化能力有关,人类活动对骆马湖水质的干扰已不容忽视.【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8页(P360-367)【关键词】城郊湖泊;理化指标;叶绿素a;营养状态;空间分布【作者】唐金玉;覃宝利;吴春;叶建勇;王宣朋;丁辰龙【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宿迁223800;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宿迁22380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宿迁22380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宿迁22380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宿迁22380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X824城郊湖泊作为一种重要水生态系统,承担着城市气候调节、水资源调蓄、工农业生产和旅游景观等多种功能,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安全具有重要影响[1-2]。
过水性湖泊

配 ( 如进入底泥) , 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能力 ( Z<HJ;24 #%%% ; [:>=CHH3 )3 ,%> , #%%$ ) 。自净能力是湿地 D;T, #%%* ) , 同时也 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 ( 刘永等, 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体现, 湿地生态系统自 净能力的恢复是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任务 ( 章家恩 !&&& ) 。 和徐琪, 自净过程包括物理、 化学和生物过程 ( Z<HJ;24 #%%# ; \:=> )3 ,%> , #%%# ; [:>=CHH3 )3 ,%> , #%%$ ) , D;T,
+..2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生态学杂志B 第 .3 卷B 第 5 期B
表 !" 骆马湖主要水质指标 #$%& !" ’$()* +,-+./0 )1 2$3/* 45$6+37 +, 85)9$ 8$:/
水质指标
*+ #$%( ) & ’(・ )
采样点 + . 6 2 &
平均值 ! 标准误 +, -. / 0, .1 +, 6- / 0, +6 +, 36 / 0, .+ +, 6- / 0, +2 +, &. / 0, +1 &, 32 / 0, .5 2, 3- / 0, +2, 11 / 0, .+ &, 65 / 0, .& 2, -1 / 0, +1 6, +2 / 0, 2+, 5+ / 0, .1 +, &5 / 0, +5 +, 25 / 0, +1 +, 3& / 0, +. 0, +3 / 0, 01. 0, 03. / 0, 0+6 0, 023 / 0, 0+6 0, 03& / 0, 0+6 0, 0&6 / 0, 0-5 5, &6 / 0, 2+ -, 51 / 0, 61 -, &0 / 0, .3 -, 35 / 0, 6+ -, -5 / 0, .. 5+, 00 / +0, 66 1+, 15 / +0, 2+ 36, &0 / -, 10 1-, 3+ / +., 51 &-, 25 / 5, &+ &-, 30 / 2, 3& +06, +0 / +6, &2 +6+, -+ / +6, 00 51, 56 / +0, +. 55, 53 / -, &0
宿迁 骆马湖分析

我是位宿迁本地人,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很关注宿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现在我有个很大胆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荒诞的想法,就是在骆马湖里修人工岛,我把它取名为太阳岛,具体方案可参见所附图示,表面看来这个方案将耗费巨额财力,而且现阶段也没有立竿见影的经济价值,可是从长远来说,这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
首选的理由是市区在向西发展,市委也提出“北扩西进,引湖纳山”的发展战略,而处于市区西北角的骆马湖被纳入城市版图后,无疑将城北和城西的交通割裂开来,形成一种天然的障碍,这样在骆马湖里修太阳岛,并以此岛为节点修二环北路和二环西路,将使城西与城北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同时二环北路的建成将使城北变成山水相间、交通畅达的城市后花园,合理的整合了各区位的优势,使宿迁真正与山水融合起来。
其次的理由是这将优化宿迁的旅游环境,宿迁有少山之憾,却有多水之福,水是宿迁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所在,现在讲究特色旅游,宿迁的地理特色就是两河两湖,在骆马湖里修太阳岛,并在岛上建一幢像阿联酉迪拜市金帆船酒店那样的临湖酒店,将使宿迁成为国内别具特色的水景旅游城市,提升宿迁的城市品位。
同时太阳岛将骆马湖东南部的景点串接在一起,将原来的条状旅游带变成总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块状旅游区,使宿迁的风景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个理由是从水利安全的角度加以考虑。
从事物的两面性来分析,万倾碧波的骆马湖对宿迁的城市安全也是一种潜在威胁,骆马湖地处沂沭泗水系下游,是沂沭泗流域调洪蓄水的特大型水库,承泄上游5.8万立方米的来水。
沂沭泗上游地区来水具有源短流急、峰高量大等特点,洪水一旦来袭,骆马湖水位将猛涨,高水位将对骆马湖大堤构成巨大压力,而且宿迁冬天常刮西北风,骆马湖东南部大堤处的风浪很大,建太阳岛后,将骆马湖分成西北部的大湖和东南部的小湖,小湖内的风浪将明显减弱,减少了湖水对骆马湖东南部大堤的侵蚀,拱卫了城区的安全,而且此小湖将是优良的避风港和渔业养殖基地。
具体的设想还包括在该岛的西南方向,大运河和古黄河之间,大体在探楚村的位置建峦山风景区,峦山风景区的规模比嶂山森林公园稍小一些,可采集骆马湖周边湖滨的泥沙将此处垫成主峰约5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遍植杨树、果树,将此处建成宿城区最大的杨树林带和果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骆马湖生态水位分析
作者:杨国钰, 陈磊
作者单位: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蚌埠,233001
刊名:
治淮
英文刊名:HARNESSING THE HUAIHE RIVER
年,卷(期):2010(12)
被引用次数:1次
1.游永坤.YOU Yong-kun梅江上游四个梯级电站正常蓄水位的优化设计[期刊论文]-广东水利水电2006(6)
2.陈其美.杨启明.张军自动监控系统在新洋港闸的应用[期刊论文]-治淮2010(3)
3.张延.夏守先霍邱铁矿开发对城西湖周边地区水环境影响及规划保护研究[期刊论文]-治淮2010(12)
4.杜红志浅谈水利行业精神的水文化内涵[期刊论文]-治淮2010(3)
5.马浩水利自动化工程存在问题探讨与建议[期刊论文]-治淮2010(9)
6.富宏军.郭长江.苗春雨重视做好水闸的安全管理工作[期刊论文]-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38(6)
7.王世策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洪水位预报研究[期刊论文]-治淮2010(11)
8.张宝珠颍上闸效益调查分析[期刊论文]-治淮2010(4)
9.孟凡志.赵艳波.崔玉玲.MENG Fan-zhi.ZHAO Yan-bo.CUI Yu-ling兴凯湖生态水位分析[期刊论文]-水资源保护2008,24(6)
10.刘东风.Liu Dongfeng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安徽长江河势变化及崩岸情况[期刊论文]-江淮水利科技2010(5)
引用本文格式:杨国钰.陈磊骆马湖生态水位分析[期刊论文]-治淮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