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及太赫兹的简介
电磁波频率划分

特低频 Ultra Low Frequency ULF 300-3000Hz 0.000300 0.003000 3×102 106 10
5
甚低频 Very Low Frequency VLF 3-30KHz 0.003000 0.030000 3×103 105 10
4
低频 Low Frequency LF 30-300KHz 0.030000 0.300000 3×104 104 10
中间红外线
近红外线
300-10000GHz
10-100THz
100-400THz
400-750THz
750-1500THz
1.5-500PHz
300-3000EHz
3×1011 1000×10-6 30×10
-6
1×1013 30×10-6 3×10
-6
1×1014 3.00×10-6 0.75×10 微米波
可以作杀死癌细胞,以 作医疗之用。“伽马手 术刀”。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 原子核射线,电磁波波 α 射线,是放射性物质 线和γ 射线间的电磁辐 长很短,穿透力很强, 所放出的α 粒子流。α 射。X射线是一种波长 携带高能量。 粒子即氦核。由两个质 很短的电磁辐射,由德 子及两个中子组成,并 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 不带任何电子,亦即等 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 同于氦-4的内核,或电 琴射线。 离化后的氦-4,He2+。 β 射线:高速 运动的电子流 0/-1e,贯穿能 力很强,电离 作用弱,速度 可达至光速的 99%。
-2
高能射线划分 可见光线 紫外线 X射线 X-ray 伽马射线 γ -ray α 射线 α -ray β 射线 β -ray
极高频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HF 30-300GHz 30000.000000 300000.000000 3×1010 10-2 10
一篇文章了解太赫兹

太赫兹波段自从19世纪后期正式命名之后,收到欧美日中等多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各国纷纷将其入选改变世界的技术评比之中。
尤其是中国,在当今的研究甚至超越了美日,名列世界前茅。
自从正式命名之后,涉及太赫兹波段的研究结果和数据却非常稀少,在此频段上,既不完全适合用光学理论来处理,也不完全适合微波的理论来研究,另外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有效的太赫兹源和探测器,因此这一波段一度被称为T er ah er t z G ap“太赫兹鸿沟”。
由于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的特殊位置,其表现出优越的特性,太赫兹科学技术已成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科技问题之一。
太赫兹波太赫兹波是指频率范围为0.1~10.0T Hz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3~3.00m m,介于微波频段与红外之间,属于远红外波段,此波段是人们所剩的最后一个未被开发的波段,兼具二者的优点。
太赫兹电磁波频谱太赫兹波的优越特性由于太赫兹在电磁波谱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因此,它有一系列的优越性,而这优越性使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主要特性如下:1波粒二相性太赫兹辐射是电磁波,因此它具有电磁波的所有特性。
太赫兹波具有干涉、衍射等波动特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太赫兹波显示出了粒子特性。
2高透性太赫兹对许多介电材料和非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对不透明物体进行透视成像,是X射线成像和超声波成像技术的有效互补,可用于安检或质检过程中的无损检测。
另外,太赫兹在浓烟、沙尘环境中传输损耗很少,是火灾救护、沙漠救援、战场寻敌等复杂环境中成像的理想光源。
3安全性相对于X射线有千电子伏的光子能量,太赫兹辐射的能量只有毫电子伏的数量级。
它的能量低于各种化学键的键能,因此它不会引起有害的电离反应。
这点对旅客身体的安全检查和对生物样品的检查等应用至关重要。
另外,由于水对太赫兹波有非常强烈的吸收性,太赫兹波不能穿透人体的皮肤。
因此,即使强烈的太赫兹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只能停留在皮肤表层,而不是像微波可以穿透到人体的内部。
太赫兹波

太赫兹检测技术1 太赫兹波简介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
太赫兹波(Terahert或称太赫兹辐射、T-射线、亚毫米波、远红外,简称THz) 通常指频率在0.1~10THz (1THz=1012Hz)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若以应用频率范围的载体为坐标,则太赫兹波位于“雷达”与“人”之间。
是电磁波谱上由电子学向光子学过渡的特殊区域,也是宏观经典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的过渡区域。
图1 电磁波谱图Fig1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THz波在无线电物理领域称为亚毫米波,在光学领域则习惯称之为远红外辐射;从能量辐射上看,其大小在电子和光子之间。
在电磁频谱上,THz波段两侧的红外和微波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THz技术还不完善。
究其原因是因为此频段既不完全适和用光学理论来处理,也不完全适合用微波理论来研究,缺乏有效的产生和检测THz波的手段,从而形成了所说的“THz空隙”。
2 THz辐射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超快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太赫兹脉冲的产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激发光源。
太赫兹波段各种技术的研究才蓬勃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半导体物理的研究和材料加工工艺的改进也日趋完善,人们在选择与太赫兹辐射研究相关的半导体材料过程中发现半导体材料有着尤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且它们都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同时通过掺杂工艺,改善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如载流子迁移率、寿命和阻抗都可以控制调整以适应光电器件的要求,这些半导体制作工艺上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2.1 THz辐射的特点THz技术之所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太赫兹电磁波独有的特点,各种物质在这一频段的独特响应及其在特定领域中的不可替代性[1]。
什么是电磁波谱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什么是电磁波谱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知识点:什么是电磁波谱以及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介绍电磁波谱是电磁波按照频率或波长大小排列的谱系。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1.无线电波:频率范围约为300赫兹至300千兆赫兹,波长范围约为1毫米至100公里。
无线电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和雷达等领域。
2.微波:频率范围约为300千兆赫兹至300吉兆赫兹,波长范围约为1毫米至1米。
微波在通信、雷达、微波炉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3.红外线:频率范围约为300吉兆赫兹至400太赫兹,波长范围约为700纳米至1毫米。
红外线在生活中应用于热成像、遥控器、红外线通信等。
4.可见光:频率范围约为430太赫兹至770太赫兹,波长范围约为380纳米至700纳米。
可见光是人类视觉感知的光线,使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世界。
5.紫外线:频率范围约为770太赫兹至30皮赫兹,波长范围约为10纳米至380纳米。
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消毒、荧光检测、皮肤晒黑等。
6.X射线:频率范围约为30皮赫兹至30赫兹,波长范围约为10皮米至10纳米。
X射线在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如用于诊断疾病、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等。
7.伽马射线:频率范围约为30赫兹至30千兆赫兹,波长范围约为10皮米至10纳米。
伽马射线在医学治疗、放射性检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以上是关于电磁波谱以及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中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进行回答。
答案: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约为300赫兹至300千兆赫兹。
2.习题: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进行回答。
答案:红外线的波长范围约为700纳米至1毫米。
3.习题: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中可见光的频率范围进行回答。
周波数范围

周波数范围周波数范围为标题的文章:一、0 Hz - 20 Hz:超低频(Ultra Low Frequency)超低频(Ultra Low Frequency)是指频率范围在0 Hz到20 Hz之间的电磁波。
这一频率范围的波长较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超低频波有很多应用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地震监测。
地震产生的波动范围广泛,从超低频到高频都有。
超低频波能够穿透地壳,传播距离远,因此可以用来监测地震活动。
科学家们通过监测超低频波的变化,可以了解地壳的运动情况,提前预警地震灾害。
二、20 Hz - 20 kHz:听觉频率范围(Audible Frequency Range)听觉频率范围是指人类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为20 Hz到20 kHz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声波可以被人耳所感知。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低频声音给人以沉稳、厚实的感觉,而高频声音则使人感到明亮、尖锐。
这也是为什么在音乐中,不同乐器的音色之间会有差异。
听觉频率范围还与人类语言交流息息相关。
人类语言中所包含的音素在20 Hz到20 kHz范围内。
因此,人们的听觉频率范围决定了我们能够听到和发出哪些声音,从而影响了我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20 kHz - 300 GHz:射频范围(Radio Frequency Range)射频范围是指频率范围在20 kHz到300 GHz之间的电磁波。
这个范围内的波长较短,因此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射频技术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电视、手机等通信设备都使用了射频技术。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传播损耗较小,传输距离较远,因此非常适合用于远程通信。
除了通信领域,射频技术还在雷达、遥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雷达利用射频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遥感技术利用射频波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用于环境监测、气象预测等方面。
四、300 GHz - 3 THz:太赫兹频率范围(Terahertz Frequency Range)太赫兹频率范围是指频率范围在300 GHz到3 THz之间的电磁波。
电磁波频谱和波段划分以及名称由来

电磁波频谱和波段划分以及名称由来---------------------------------------------------------常见电磁波波长无线电波0.1mm~100Km (3kHz~3000GHz)频段名称段号(含上限不含下限)频段范围波段名称波长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1 甚低频(VLF)3~30千赫(KHz)甚长波100~10km2 低频(LF)30~300千赫(KHz)长波10~1km3 中频(MF)300~3000千赫(KHz)中波1000~100m4 高频(HF)3~30兆赫(MHz)短波100~10m5 甚高频(VHF)30~300兆赫(MHz)米波10~1m6 特高频(UHF)300~3000兆赫(MHz)分米波微波100~10cm7 超高频(SHF)3~30吉赫(GHz)厘米波微波10~1cm8 极高频(EHF)30~300吉赫(GHz)毫米波微波10~1mm9 至高频300~3000吉赫(GHz)丝米波1~0.1mm红外线770纳米~14微米可见光400纳米~700纳米紫外线200纳米~400纳米X射线(伦琴射线)波长0.1纳米~10纳米频率:30pHz~3eHzγ射线(伽马射线)小于0.1埃米(核弹最大的破坏性来自于该射线)波长和频率换算关系: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λ=V/f波长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
光速= 299 792 458 m / s长度单位10埃米(埃格斯特朗)=1纳米原子的平均直徑(由經驗上的半徑計算得)在0.5埃(氫)和3.8埃(鈾,最重的天然元素)之間。
1000纳米=1微米1000微米=1毫米1000毫米=1米频率单位1 千赫kHz 10^3 Hz 1 000 Hz1 兆赫MHz 10^6 Hz 1 000 000 Hz1 秭赫GHz 10^9 Hz 1 000 000 000 Hz1 澗赫THz 10^12 Hz 1 000 000 000 000 Hz1 拍赫PHz 10^15 Hz 1 000 000 000 000 000 Hz1 艾赫EHz 10^18 Hz 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Hz---------------------------------------------------------雷达波段的由来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太赫兹波(THz)指频率在0.110THz(1THz=1012Hz)范围

太赫兹波(THz)指频率在0.1~10 THz(1 THz=1012Hz)范围内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在30μm~3 mm,这一波段位于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因此太赫兹波兼有波与光的特性,在物体成像、时域谱分析、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空间遥感和军事安全等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仅4.1 meV,没有X射线的电离特性,不会对材料和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太赫兹成像技术比X射线有更大的应用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自由电子激光器和超快技术的发展,为THz脉冲的产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激发光源,世界各国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对太赫兹波技术的研究。
近些年,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也开展了对太赫兹波技术的大量研究工作,目前的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逐点扫描太赫兹成像的研究上。
这种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已知波形的太赫兹波作为成像射线,透过成像样品或从样品反射的太赫兹电磁波的强度和相位(包含了样品复介电常数的空间分布)并将透射或反射的太赫兹电磁波强度或相位信息记录下来,经过数字处理分析,得到样品的太赫兹二维图像。
尽管这种系统的成像时间较长,但是用这种成像方法获取的信息量大,可构建二维、三维图像,而且每一像素源对应一个太赫兹时域谱,通过对时域谱进行傅里叶变换又可得到每一点的太赫兹频率响应谱。
目前,用光学产生太赫兹激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太赫兹气体激光器;利用超短激光脉冲光电导或光整流产生太赫兹辐射;利用非线性差频过程(DFG)和参量过程产生太赫兹波。
国内建立的扫描式太赫兹成像系统中。
太赫兹辐射源采用的是小型商用连续CO2激光泵浦太赫兹激光器,它已获得推广应用,是一种远红外激光源,结构紧凑,输出较稳定,功率较高。
扫描式太赫兹成像系统的原理是:太赫兹激光器产生连续的THz激光,光波首先通过斩波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太赫兹脉冲。
为了消除太赫兹光的发散,一般要采用一个聚乙烯透镜准直光路,将激光聚焦在待测样品上。
电磁波各波段频率 -回复

电磁波各波段频率-回复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波动现象。
它们可以以不同的频率和波长传播,形成了不同的波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电磁波各波段的频率范围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波的频率范围。
电磁波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表示,即每秒振动次数。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极低频的几赫兹到极高频的赫兹,甚至更高。
首先是无线电波,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几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
这个波段包括AM和FM广播,海上、陆地和航空通信,以及无线电和电视信号的传输。
在这个波段内,电磁波的波长从几百米到几十米不等。
接下来是微波,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几百兆赫兹到几十吉赫兹。
微波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和微波炉等领域。
比如,我们平常使用的Wi-Fi和手机信号就是以微波形式传输的。
然后是红外线,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几十吉赫兹到几百亿赫兹。
红外线在遥控器、红外线感应器等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此外,红外线还被用于红外线热成像、红外线摄像和红外线检测等领域。
紧接着是可见光,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几百亿赫兹到几千亿赫兹。
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一种电磁波,包括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可见光的不同频率和波长决定的。
接下来是紫外线,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几千亿赫兹到几千亿赫兹。
紫外线在紫外线灯、紫外线杀菌、紫外线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
然后是X射线,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几千亿赫兹到几百万亿赫兹。
X射线在医学成像、材料检测和安检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然而,由于X射线具有高能量和较强的穿透力,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最后是伽马射线,它们的频率范围从几百万亿赫兹到几百亿亿赫兹。
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其能量非常高,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它们广泛用于核医学、核能研究和宇宙物理学等领域。
综上所述,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领域都有各自的应用。
无线电波用于广播和通信,微波用于雷达和微波炉,红外线用于遥控和红外线成像,可见光用于视觉感知,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则在医学、材料检测和核能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及太赫兹的简介
一.电磁波介绍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电与磁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场。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1],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电磁波能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当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藉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当频率渐提高时,电磁波就会外溢到导体之外,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
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即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在高频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从空间传播出去所形成的电波与磁波的总称叫做“电磁波”。
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
然而,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
电磁波为横波。
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1010厘米)。
光波就是电磁波。
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
方向相同和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
无线电波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宇宙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毫米。
电磁波在传播中携有能量,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
这就为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遥感等技术开阔了道路。
电磁波的能量大小由坡印廷矢量决定,即S=E×H,其中s为坡印庭矢量,E 为电场强度,H为磁场强度。
E、H、S彼此垂直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即由S代表单位时间流过与之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电磁能。
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二.太赫兹简介
1.简介
太赫兹电磁脉冲或称为THz波(太赫兹波)或称为T射线(太赫兹射线)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被正式命名的,在此以前科学家们将统称为远红外射线。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这一波段的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透视能力,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
“探针”用来对物质内部进行深入研究。
2.发展历程
实际上,早在一百年前,就有科学工作者涉及过这一波段。
在1896年和1897年,Rubens和Nichols就涉及到这一波段,红外光谱到达9um(0.009mm)和20um(0.02mm),之后又有到达50um的记载。
之后的近百年时间,远红外技术取得了许多成果,并且已经产业化。
但是涉及太赫兹波段的研究结果和数据非常少,主要是受到有效太赫兹产生源和灵敏探测器的限制,因此这一波段也被称为THz间隙。
随着80年代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特别是超快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得宽带稳定的脉冲THz源成为一种准常规技术,THz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在实际范围内掀起一股THz研究热潮。
3.特点
太赫兹具有瞬态性、宽带性、相干性、低能性等独特性能,在宽带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武器、天文学、医学成像、无损检测、安全检查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太赫兹的频率很高,所以其空间分辨率也很高;又由于它的脉冲很短,所以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
太赫兹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波谱技术由此构成了太赫兹应用的两个主要关键技术。
同时,由于太赫兹能量很小,不会对物质产生破坏作用,所以与X射线相比更具有优势。
另外,由于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频率的共振频率均在太赫兹波段,因此太赫兹在粮食选种等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太赫兹的应用仍在不断的开发研究当中,其广阔的科学前景为世界所公认。
太赫兹波的具体特点有:(1)高透射性:太赫兹对许多介电材料和非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对不透明物体进行透视成像,是X射线成像和超声波成像技术的有效互补,可用于安检或质检过程中的无损检测。
(2)低能量性:太赫兹光子能量为4.1meV(毫电子伏特),只是X射线光子能量的108分之一。
太赫兹辐射不会导致光致电离而破坏被检物质,非常适用于针对人体或其他生物样品的活体检查。
进而能方便地提取样品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等信息。
(3)吸水性:水对太赫兹辐射有极强的吸收性,因为肿瘤组织中水分含量与正常组织明显不同,所以可通过分析组织中的水分含量来确定肿瘤的位置。
(4)瞬态性:太赫兹脉冲的典型脉宽在皮秒数量级,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材料包括液体、气体、半导体、高温超导体、铁磁体等进行时间分辨光谱的研究,而且通过取样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辐射噪声的干扰。
(5)相干性:太赫兹的相干性源于其相干产生机制。
太赫兹相干测量技术能够直接测量电场的振幅和相位,从而方便地提取样品的折射率、吸收系数、消光系数、介电常数等光学参数。
(6)指纹光谱:太赫兹波段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
大多数极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能级跃迁都处在太赫兹波段,所以根据这些指纹谱,太赫兹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分辨物体的形貌,分析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为缉毒、反恐、排爆等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探测技术。
三.太赫兹在中国
近年来,太赫兹辐射(THz radiation)被广泛运用在诸多领域,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如化学,物理,医学和材料科学等。
与此同时,适合使用太赫兹辐射的实验设
备也得到广泛、快速的发展。
在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如陈津培,杜祥琬,刘盛纲,杨国桢,姚建铨,张杰,吴培亨等院士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已建立起了多个太赫兹研究中心(室),促进了太赫兹技术的研究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
中国太赫兹研究界近期的一些大事:
1近日太赫兹研发网获悉,根据四川省科技厅川科基[2010] 9号、10号文件精神,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科学技术”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中科院颁发文件,正式批复成立中国科学院太赫兹固态技术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该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加强我院太赫兹研究基地建设,促进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研究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3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四室)刘洪刚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太赫兹核心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最新结果表明,InP基太赫兹晶体管的截止频率(FT)高于0.6 THz,最大振荡频率(FMAX)突破1 THz,其Johnson Limit(FT ′BVCEO)比硅基晶体管提高了5倍以上.
五.总结与展望
THz科学技术作为一门前沿的新兴交叉学科,对其他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均有重大的影响,相关应用需求迫切,发展迅猛。
在当今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几乎同步进行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科技快速发展时代,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推动我国乃至世界THz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更进一步的发展。
121180090 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