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流程医院临床输血流程是指在医生的引领下,将血液制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检验工作后,输入到患者体内的一整套操作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输血前检验、输血操作以及输血后观察等环节。
首先,准备工作是确保输血操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开展输血前,医生需确定输血的指征以及血液制品的类型和量。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血型、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随后,护士将准备好血液制品,并进行核对。
核对的内容包括血液制品的种类、数量、有效期以及血液安全性标识等。
在准备阶段,还需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械和基本需求,包括输血针、输血管、输液器、输液泵、洗手液、手套等。
接下来,是输血前的检验。
该环节主要是确保患者与输注的血液制品之间的匹配性和安全性。
患者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除此之外,还要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病毒感染等相关指标。
而血液制品则需要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细菌、病毒等的相关检测。
在准备工作和检验后,进行输血操作。
首先,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然后,将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选取适当的输血部位。
同时,护士将输血器械连接好,并将血液制品连接到输液器。
在开始输血前,护士要确保输血针顺利进入血管,同时观察患者口唇、舌苔、面色等情况,以及血液制品是否有异常。
随着输血的进行,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中,需要每隔15-30分钟测量一次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以及呼吸情况,以及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血栓形成等不良症状。
若患者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最后,输血结束后需观察一段时间,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的疗效。
随后,医生将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如输血的数量、输血的时间、感受及不适反应等,并将记录信息与病历进行核对。
总之,医院临床输血流程中准备工作、输血前检验、输血操作以及输血后观察等环节都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临床输血程序

临床输血程序1. 简介临床输血程序是指在医疗机构进行输血治疗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临床输血程序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输血治疗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医生评估:医生必须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并确保输血是必要的。
- 患者同意: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必须明确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署相应的同意书。
- 输血血液选型:根据患者的血型和体征状况,选择适合的输血血液类型。
- 输血血袋准备:检查输血血袋的有效期和密封情况,确保血袋符合使用标准。
3. 输血程序以下是临床输血的基本程序:3.1 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在开始输血前,在最少两名医务人员的见证下,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血型。
确保患者与输血血袋中的身份信息和血型相符。
3.2 注射抗凝剂按照医嘱,给患者注射适当的抗凝剂。
抗凝剂的使用应遵循相应的剂量和速度要求。
3.3 准备输血管道- 打开输血血袋:在无菌环境下打开输血血袋的包装,检查血袋的标记和过期日期。
- 连接输血管道:连接血袋与输血导管,确保连接密封无泄漏。
3.4 开始输血根据医嘱,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开始输血。
注意以下事项:-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医嘱,控制输血速度。
- 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如发热、呼吸困难等。
- 记录观察结果: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输血开始时间、输血量等。
3.5 输血后处理当输血结束后,进行以下处理:- 关闭输血:根据医嘱或输血完成情况,及时停止输血。
- 监测患者:继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发生输血后并发症。
- 处理输血物品:将用过的输血血袋和输血管道按规范进行处置。
4. 输血注意事项在临床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权威指南:依据相关权威指南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临床监护: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输血反应: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操作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以下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失血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定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前,必须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准确鉴定,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这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
血型鉴定通常包括 ABO 血型和 Rh 血型的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则是将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以及患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观察是否有凝集反应,以判断两者是否相容。
3、告知患者及家属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4、准备输血设备和药品准备好输血器、生理盐水、抗过敏药物等。
输血器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在有效期内。
二、输血操作流程1、核对信息在输血前,护士应双人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成分、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通常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3、输注生理盐水在输血前,先输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和管道,以排除管道内的空气和杂质。
4、开始输血将血袋倒挂在输液架上,打开输血器的调节器,缓慢开始输血。
输血的初始速度宜慢,一般为每分钟 20 滴左右。
观察 15 分钟后,如果患者无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输血速度。
5、监测患者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及患者是否有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每 15 30 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
6、结束输血当血袋内的血液输完后,继续输注少量生理盐水,以冲洗输血器内残留的血液。
临床应急输血流程

临床应急输血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申请输血:这一步主要由医护人员完成。
主管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向病人或家属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病人或家属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如果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病人需要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然后,主管医师需要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2. 核对与采集血样:护理人员需要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等信息,然后采集血样。
这些血样和申请单会被送到输血科(血库),双方会逐项核对信息,完成科室输血申请。
3. 供血:地方血站(血液中心)会根据当地的医疗需血情况,制定相关的血源、采血、贮血、检血、供血计划。
他们会严格质检所供血液,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 输血前准备:在输血前,应严格检查血制品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
同时,两人应同时核查病人的ABO、Rh血型,以及血袋的号码、血类和血量等信息。
5. 输血: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床位号、患者的姓名、血型等信息。
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血液在临输注前从冰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输血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输血过程中要先慢后快,观察10-15分钟,如果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再可以调整到正常速度。
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
6. 输血后处理:输血步骤后应,严格按照要将规定血执行袋,保存以确保于2-8℃的冰箱内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备用。
以上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护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及时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临床用血工作流程

临床用血工作流程
1、临床用血前医师必须对病人进行输血前评估,确认是否有必要输血,再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2、主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并按规定审批。
3、做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系列、肝肾功、电解质、乙肝(两对半)、HCV、HIV及梅毒等。
4、护理人员根据申请单及医嘱采集病人配血标本。
5、护理人员将配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送输血科,双方核对登记签名。
6、输血科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同时对献血员血液进行血型复查。
7、输血科人员对受血者与同型供血者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发出配发血记录单。
8、医护人员到输血科领取血液并和输血科人员核对签名。
9、护士在血液输注前(护办室、床边)对受血者身份做最后确认。
10、护士在输血前、中、后对受血者进行监测并在受血者病历上对输血情况进行记录。
11、输血反应的处理、分析和记录。
12、主治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病程记录。
13、护士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及时送回输血科。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一、临床输血·医师: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行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输血科)。
交叉配合单(病历归档)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存档)。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 30分钟患者反应,异常反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1600ml,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并报告院领导审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二、临床输血·护理:1、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
2、将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核对四项)3、由医护人员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核对后双签名.4、取回血后,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名.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及9项检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交叉配合血报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15滴/分。
并交代输血注意事项。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5分钟、15分钟 30分钟输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等.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应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签名(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在24小时内,送至输血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三、临床输血·输血科1、输血科接到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后,双方逐项核对后送备血。
2、取血回来后,输血科逐项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签字。
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流程
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及其组分输注给临床需要的患者,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救治重症患者、手术、产科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为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及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
一、患者评估和补给决策
在实施输血前,需要进行患者资料的评估,并根据临床状态、血液学检查结果和补给决策、类型和数量等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补给决策。
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注的血液类型正确,避免因输错血型而引发不良反应。
三、安全设备准备
输血需要准备输血器、输液管、针头、输液瓶、注射器等设备,并对设备进行预消毒处理,保证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血液制品使用和管理
血液制品需要存储在符合要求的冰箱中,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跟踪记录。
在使用血液制品前,需要按照要求检查血液标本和制品的有效性和质量。
五、输血过程和观察
在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全身状况稳定,
再进行计划输血。
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监测输血速度、不良反
应和输液滴数等指标,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六、输血后监测和预警
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测,观察输血后患者的情况,并对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进行预警和处理。
同时对输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七、输血记录和汇总
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记录和汇总,包括患者评估、血型鉴定、补
给决策、输血过程、不良反应等,为后续治疗、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
提供依据。
以上为临床输血的流程和相关标准,医务人员需要在实践中细心负责,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保障。
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及输血流程

XXX医院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及输血流程1、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有标签的试管,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标本。
血标本禁止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
2、血标本采集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交接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取血时医护人员与发血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室、床号、血液有效期、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名后发血;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拒绝领取。
4、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由双人“三查八对”核对输血信息,准确无误后方可输注,若只有1名护士工作时应邀请值班医生共同进行查对。
5、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在30分钟内进行输注。
1个单位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
6、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输注,用于输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4小时更换一次。
7、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8、输血前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液间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后再输注。
9、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先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及输注血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的输注。
10、输血记录单上应注明输血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有两位输注核对者的签名,入病历保存。
11、血液输注完毕空血袋24小时内送输血科。
12、所有血液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输注前后必须更换输液器,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
血液制品输注过程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030 输血操作流程
采血 输血
护理部
2013年12月10日 护士站核对医嘱、输血治疗同意书、采血。
取血前测量生命体征,无禁忌,到输血科取血,与发血者三查八对,无误后取回。
洗手,告知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
取血护士回病房与责任护士进行输血前核对,并填写《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双人签字。
采集血样(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
双人核对:采血标签、患者、床头卡、腕带。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输血前用药,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签字。
采血者再次核对,
采血标签、患者、床头卡、腕带。
输血前双人床旁核对,一人持医嘱执行单、输血安全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一人诵读,另一人复读,核对一遍后,交叉再核对一遍。
签字 洗手,再次双人将患者身份与输血记录单、医嘱执行单进行核对,无误后,连接血袋。
洗手,执行单签字。
护士将血标本送至输血科。
调节滴数20滴/分,输血后再次查对,交 待注意事项,洗手记录、签字。
输血后15分钟,再次测量生命体征,患者无 不适,调至40-60滴/分。
输血过程中加强观察、
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一次。
输血结束,将血袋送回输血科,结束后4小时内再次测量生命体征,洗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