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鼠性质及应用
裸鼠的培养方法和技术

裸鼠的培养方法和技术摘要:一、裸鼠的定义与特点二、裸鼠的培养方法1.胚胎期分离2.饲养环境3.营养需求4.繁殖方式三、裸鼠的技術應用1.生物实验模型2.药物筛选3.肿瘤研究4.基因编辑实验四、裸鼠的饲养与管理1.环境卫生2.饲料与饮水3.光照与通风4.定期检查与监测五、裸鼠的疾病防控与伦理considerations1.常见疾病及其防治2.动物实验伦理原则3.我国相关法律法规4.的国际标准正文:裸鼠,顾名思义,是一种没有毛发的小鼠,它们通常具有高度发达的免疫系统和高灵敏度的感觉器官,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裸鼠的培养方法和技术日益成熟,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裸鼠的定义与特点裸鼠是一种无毛、无腺体的小鼠,其皮肤透明,血管清晰可见。
由于缺少毛发,裸鼠的散热能力较弱,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
此外,裸鼠的免疫系统发达,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抵抗力。
二、裸鼠的培养方法1.胚胎期分离: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手术将裸鼠胚胎与带有毛发的胚胎分离,从而获得裸鼠。
2.饲养环境:裸鼠饲养环境需保持清洁、安静、恒温恒湿,光照与通风良好。
建议使用无菌饲养箱,每日更换垫料,定期消毒。
3.营养需求:裸鼠的饲料应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以确保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提供足够的新鲜饮水。
4.繁殖方式:裸鼠的繁殖与其他小鼠类似,可通过同系交配或近交配获得后代。
为保持品种纯度,建议采用单雄单雌的繁殖方式。
三、裸鼠的技术应用1.生物实验模型:裸鼠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实验,如肿瘤研究、药物筛选等。
2.药物筛选:裸鼠对药物的反应灵敏,可作为药物筛选的实验模型。
3.肿瘤研究:裸鼠的免疫系统发达,可模拟人类肿瘤的生长环境,为肿瘤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4.基因编辑实验:裸鼠基因组易于编辑,可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机理。
四、裸鼠的饲养与管理1.环境卫生: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期更换垫料,消毒饲养箱。
2.饲料与饮水: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新鲜饮水,确保裸鼠生长发育的需要。
裸鼠

页码,4/15巴性白血病 1 非洲淋巴细胞癌 1 人体肿瘤移植于免疫缺陷动物,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用于研究人体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帮助。早期 工作是将人体肿瘤移植于动物缺乏免疫机能的特殊部位,如鸡胚、动物的眼前房,仓鼠颊囊内等,虽有一定比例 的成活率,但因肿瘤生长缓慢又受移入部位包膜的限制,肿块往往较小,难于传代,更不能适应需要较多瘤 帮助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
无胸腺裸鼠
编辑词条
百科名片
裸鼠
无胸腺裸鼠(Nude,简称裸鼠)目前已成为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模 型。特别是在肿瘤学、免疫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有效药品的筛选等实验方 面,它有着特殊的价值。裸鼠在科学研究中所以能成为有巨大潜力的试验模型,是由于nu基 因有独特的遗传特性。经过世界各国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的努力,目前已将nu基因导入不 同近交系动物,成为系列动物模型,仅小鼠模型一种,已建立了二十余种近交系裸鼠。由于 它们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和nu基因的遗传特性,使医学生物学研究者获得一种极其宝贵的试 验材料。
裸鼠的饲料和繁殖要求条件比较严格,我国已有这方面的经验报导。国外一些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196 9年里加德(Rygaard)和Ffiis报告采用无特定病原体(简称SPF)级定义裸鼠级别。饲养条件为屏障系统或隔离 系统,但也发生传染性疾病。近十年来,许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有封闭屏障系统的饲料设施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 办法,进一步促进了裸鼠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1978年根据英国LAc News的报告,除用“nu”基因导入近交小 鼠的方法成功地培育成千余种遗传背景明确的裸鼠外,还培育了无胸腺肥胖裸鼠,无胸腺无脾脏裸鼠以及裸体大 鼠等,预计不久的将来,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将会培育出更多的无胸腺杂交品系。目前,已成立了国际性专门 组织一国际裸鼠管理及应用委员会,并分别在1973年、1976年1979年召开了三次裸鼠会议。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者 过去在小鼠的大量繁殖中也曾发现过无毛小鼠,但未进行研究。最近三、四年来,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从国外引 起了裸鼠。1978~1980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属单位曾先后从法国、英国、美国获得裸鼠。北京卫生部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在1980年从日本引进裸鼠鼠种进行了繁殖,饲料在屏障室内,经过16个月的饲料,繁殖正常,并已 提供给科研工作使用。
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原理

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原理
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的原理基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特性。
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并通过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周期调控等机制实现自我增殖。
由于大部分肿瘤研究使用到的是人类来源的细胞,种植到免疫正常的动物体内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需要用免疫缺陷型小鼠作为成瘤模型的动物。
在实验中,将肿瘤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的皮下,模拟肿瘤在人体内的生长过程。
然后,可以施加某种干预(例如药物治疗或基因编辑)来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如果干预有效,则肿瘤的生长应受到抑制。
这种实验方法有助于研究肿瘤的生长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裸鼠皮下成瘤抑制实验的文献,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不同裸鼠品系的特征

BALB/c Nude
专业名称:CAnN.Cg-Foxn1nu
/CrlVr
近交系(Inbred Mice ) 毛色:无毛,白化背景 特性和用途:
生长发育不良,繁殖力低下,易发生严重感染 胸腺缺失,为第11对染色体隐性遗传 由于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上皮 不能使T 细胞正常分化,故T 细胞免疫缺陷
B 淋巴细胞正常,但功能缺陷,抗体主要为IgM ,只有少量IgG
无接触敏感性,无移植排斥反应,因此可广泛用于免疫学、肿瘤学和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
生长体重标线
CD-1 Nude
专业名称:Vr:CD1-Foxn1nu
封闭群(Outbred Mice)毛色:无毛,白化背景
特性和用途:
胸腺缺失,T细胞免疫缺陷
可用于免疫学、肿瘤学等方面的研究
由于是封闭群动物,有较好的生长繁殖能力
机体抵抗力较强,更利于长期及慢性实验
生长体重标线
NU/NU
专业名称:Vr:NU-Foxn1
nu
封闭群(Outbred Mice ) 毛色:无毛,白化背景 特性和用途:
通常NU/NU 与CD-1®
Nude 小鼠表现相同 胸腺缺失,T 细胞免疫缺陷
可用于免疫学、肿瘤学等方面的研究
生长繁殖能力强,机体抵抗力强,更利于长期及慢性实验
价 格
生长体重标线。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及选择应用

(2)SD:头部狭长,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 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较低。 对性激素感受性高。常用作营养学、内 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3.杂交一代动物(Fl代)(略)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 与选择应用
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 王可洲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常用实验动物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仓鼠)、 兔、犬、猴、猫、猪、鸡等。
营养学研究
大鼠对营养缺乏比较敏感,可发 生典型的症状,是研究营养学的首 选动物。
常用于蛋白质缺乏、氨基酸、维 生素和无机离子代谢等研究;
用于营养不良和饥饿对身体发育 所产生不利影响的研究;
用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
自发高血压肥胖大鼠SHR/N-CP 用于 研究Ⅱ型糖尿病;
自发糖尿病大鼠“BB”Wistar用于研 究Ⅰ型糖尿病;
生物学特性
一般特性 解剖学特点 生理学特点
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选择应用
一、生物学特性
一般特性
1.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适应性差,强光或噪 声刺激时,可能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 食仔现象。温度过高或多低时,生殖能力下降, 严重时会发生死亡;
2.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易感,百万分之一的破 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
2. 进行肿瘤模型的复制 小鼠对致癌
物质、射线及某些病毒敏感,可诱发各 种肿瘤,如:
二乙基亚硝胺可诱发小鼠肺癌;
甲基胆蒽可诱发小鼠胃癌和宫颈癌等;
小鼠裸鼠肿瘤动物模型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小鼠肿瘤动物模型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法
汇报日期
20171214JXD
Mouse model:Powerful research tool
TumorMetabolic diseaseDrug evaluation
四种肿瘤模型
人体肿瘤异种移植性肿瘤模型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03
二、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定义:使用致癌因素(Carcinogens)在实验条件下诱发动物发生肿瘤的动物模型。原理:利用外源性致癌因素引起细胞遗传特性异常而呈现出异常生长和高增殖活性,形成肿瘤。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原位诱发致癌物直接与动物靶组织或靶器官接触而诱发该组织或器官发生肿瘤。异位诱发将与致癌物接触后的动物组织或器官埋置于该动物或另一正常动物皮下而 产生的该组织或器官的肿瘤。致癌物致癌物
注射给药
皮内注射:将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此法多用于免疫、接种、过敏试验等皮下注射:将药液注入真皮之下。
肌内注射:又称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此种方法。
腹腔注射:腹膜面积大,药物进入腹腔后容易扩散和吸收。
静脉注射:不同动物类型应选择不同的静脉血管。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缺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肿瘤发生情况参差不齐。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难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肿瘤材料,耗时长,耗资大。
02
因此,自发性肿瘤很少在抗肿瘤药物的常规筛选中应用。
发生肿瘤的动物肿瘤生长速度差异大,难以评价。
裸小鼠作为移植宿主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造模步骤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造模步骤顾名思义,这种模型的建立是将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直接种植在小鼠的皮下。
种植的点也有讲究,一般选择血运淋巴回流丰富的腹股沟和腋窝。
可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移植点,统一移植点的位置,除了遵守实验统一的条件外,待肿瘤成熟后收集肿瘤时留下照片证据也显得美观。
裸鼠(Balb/c 鼠,无毛发, T 淋巴细胞缺陷)是比较常见和常用的实验用鼠,尤其是在皮下移植瘤肿瘤模型的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具有建立周期短、成瘤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的优点。
当然,这种肿瘤模型也有缺陷,即不能很准确的模拟正常人体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
☞肿瘤细胞移植时的简要步骤首先准备好要移植的肿瘤细胞(细胞量根据不同肿瘤略有不同,我们所用的前列腺癌细胞系每个移植点一般选择1x106 左右;肿瘤细胞可与基质胶 1:1 混匀后用 1 ml 注射器吸取,基质胶能够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生长)。
戴无菌手套后,将小鼠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部皮肤,然后将鼠尾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左手大鱼际。
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3 次。
右手持吸有肿瘤细胞和基质胶混合液的注射器,在腹股沟或腋窝的位置,45 度斜角进针,注意不要突破腹膜,将针头保持于皮下位置。
然后近水平位置将针头几乎完全插入皮下,将混有基质胶的肿瘤细胞注射入皮下(肿瘤细胞量约1x106),快速退针,左手食指轻压针孔约1 min 后将小鼠放回饲养笼中,注意将小鼠侧放于垫料上,放置其不适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 h 后观察小鼠是否苏醒。
如果是利用肿瘤组织(人体肿瘤标本或小鼠移植瘤传代)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则需要首先将肿瘤组织用无菌PBS(或1640 培养基)洗涤3 次,然后在无菌平皿上切成或用无菌剪刀剪成<1 mm3体积的小块(种植前可裹基质胶)备用。
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平卧于解剖板上,四肢用胶带固定,将腋窝或腹股沟用 75% 酒精消毒 3 次,然后用眼科剪剪开约 0.5 cm 小口,小镊子将皮下筋膜与皮肤分开,然后将肿瘤组织放入贴近腹股沟或腋窝的深部,每个位置放置 2~3 块肿瘤组织,注意不同组间统一放置肿瘤组织块数以保持一致。
在无特定病原体环境条件下,裸鼠能存活22个月,

第九节皮肤病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一、无胸腺裸鼠的选择与应用(一)麻风病研究裸鼠对麻风杆菌具有高度易感性,1975年发现麻风杆菌接种于裸鼠足垫后能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全身,引起瘤型麻风。
以往麻风杆菌只有在背上长够九条纹的犰狳身上才能生长,而这种产于南美等地的动物难于寻找,也不易饲养和操作。
现在可以在裸鼠身上接种麻风杆菌,并且生长良好,这样就给研究麻风病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无特定病原体环境条件下,裸鼠能存活22个月,在这期间制作模型足以为实验室提供研究活动。
有人证实大约在100到280天麻风杆菌就可播散至肝和脾,到565天,除脑之外所有器官都有瘤型浸润、足垫内含菌量高达109。
尽管体温很高,在内脏内还是有明显的细菌增殖,甚至在肝的实质细胞、肾和其它组织中也有。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类似人的瘤型麻风感染,这为研究麻风杆菌生理学特性、免疫原性和麻风病发病机理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实验模型。
裸鼠的感染能传代,有再现性,在裸鼠的足垫内接种麻风杆菌,并分别一次给0.5mg和每二周0.2mg利福平,结果类似于人一次服利福平的1500mg或者每天给600mg共二周那样的效果。
从每天用利福平治疗的病人那里取来麻风杆菌接种裸鼠,结果表明仅在服用利福平450mg2天以后细菌即丧失其感染力。
异烟肼、二甲胺四环素、氯洁酶素对裸鼠体内麻风杆菌无致死作用。
氨苯矾对裸鼠中生长的麻风杆菌起抑制作用或抑菌作用。
这些结果提示,裸鼠作为麻风化疗研究的模型有着重大的价值。
(二)皮肤移植研究裸鼠能接受异种组织移植,包括正常的和牛皮癣皮肤。
1973年Manning等在BALB/C裸鼠身上建立了人的全层包皮及其他种类的皮肤移植后能终身耐受的实验。
1974年Rygarrd 报告,将人的皮肤和其他种类皮肤移植到BALB/C/A/BOMF裸鼠得到成功。
移植人的皮肤在6~10天期间有再生血管形成的迹象。
1981年Haftek等在BALB/C裸鼠身上建立了累及牛皮癣皮肤植片的40%保持牛皮癣预期杆状变(指、趾)和典型的棘皮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动物有裸小鼠(基因符号nu)和裸大鼠(基因符号rnu)利用育种技术已将裸基因nu或rnu导入其它品系动物,作为背景品系可以是近交系也可以是封闭群,目前nu基因已导入的近交系有数个以上。
rnu基因导入的大鼠品系也有10余种。
我国使用较多的裸鼠品系BALB/c-nu、NC-nu、Swiss-nu、NIH-nu。
1980年和1982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别从瑞士和日本引进裸小鼠,上海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1983年从美国引进了裸大鼠Rowett。
一、裸小鼠
(一)概念及命名:1962年英国格拉斯医院Grist 在非近交的小鼠中偶然发现有个别无毛小鼠,后来证实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并伴有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称为裸小鼠(nude mice),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
裸小鼠是由于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第11对染色体上)突变引起的,已失去正常胸腺,原胸腺残留结构部分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排列而部分呈外分泌腺结构。
裸鼠淋巴结胸腺依赖区的淋巴细胞消失,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1969年丹麦Rygaard 首先将人类结肠腺癌移植裸小鼠成功,为免疫缺陷动物研究和应用开创了新局面。
(二)特性:裸小鼠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无毛(hair less)和无胸腺(athymus)。
随着鼠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皱褶、发育迟缓。
由于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及杀伤功能,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
裸小鼠B淋巴细胞正常,但功能欠正常,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只含少量IgG。
裸鼠由于T淋巴细胞缺陷,不能执行正常T淋巴细胞功能,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全无有丝分裂反应,也不产生细胞毒效应细胞,对刀豆A或植物凝集素亦无有丝分裂应答,无接触敏感性,无移植排斥,成年裸小鼠(6-8周龄)较普通鼠有较高水平的NK细胞活性,但幼鼠(3-4周龄)的NK细胞活性低下。
裸小鼠粒细胞比普通小鼠数量少。
由于背景品系不同,不同品系的裸鼠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必须指出,随着裸小鼠年龄增长或有关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裸鼠体内正常T细胞会增加,故接种肿瘤实验一般采用4 ̄8周小鼠。
(三)繁殖:裸小鼠抵抗力差,易患病毒性肝炎和肺炎,因而饲养和繁殖要求条件比较严格,在SPF环境下可生存,所用的笼具、垫料、饲料、饮水等都要求经过严密灭菌消毒并采用隔离器饲养,以保证长期存活并进行繁殖。
由于纯合型雌裸小鼠nu/nu 受孕率低,乳腺发育不良且有食仔的习惯,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nu/nu×♀nu/+)可获1/2纯合型仔代。
二、裸大鼠
(一)概念及命名:裸大鼠由英国Rowett研究所在1953年发现,基因符号为rnu,属染色体隐性遗传。
裸大鼠免疫器官的组织学与裸小鼠极为相似。
3 周龄裸大鼠纵膈的连续切片中,只见胸腺残体,未见淋巴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实际上无淋巴细胞。
T 细胞功能丧失。
(二)特征:裸大鼠的一般特征似裸小鼠,但躯干部仍有稀少被毛并非象裸小鼠那样完全无毛,头部及四肢毛更多,繁殖方法与裸小鼠相同。
裸大鼠易患呼吸道疾病( 溃疡性气管支气管炎及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病因可能与仙台病毒感染有关)。
裸大鼠的发现及人癌异种移植成功,给肿瘤免疫研究增添一个新的手段。
以裸大鼠代替裸小鼠,具有移植肿瘤大,取血量多,可行某些外科小手术等优点。
因此比裸小鼠有一定优越性,其缺点是维持经费比裸SPF 小鼠更高。
三、应用
1. 裸鼠在肿瘤学方面的应用有人分析了381例肿瘤的裸鼠移植规律,发现人癌手术标本裸鼠异种移植成功率是28.3%,其中复发性肿瘤移植成功率为50%,转移性肿瘤为38.5%均高于原发瘤的移植成功率20.5%,大约1/3 的人癌组织在裸鼠中可持续性生长建立人肿瘤瘤株。
当肿瘤传到第三代后,90%的移植瘤株可成为肿瘤细胞系。
人癌组织异种移植,以恶性黑色素瘤和结肠癌的成功率最高,乳腺和淋巴网状内皮细胞肿瘤成功率低。
移植后,肿瘤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结肠癌生长最快,胚胎性和骨的肿瘤生长很慢,转移和复发肿瘤在裸鼠中生长比原发部位肿瘤更快。
以后肿瘤传代时间短于原代移植生长时间。
人癌组织裸鼠移植,分化低的肿瘤易建立成肿瘤细胞系,传代时生长更快。
一般说来,用已建株的癌细胞系移植裸鼠移植成功率高于用人癌手术标本移植。
美国国家癌瘤研究所Gazdar分析人类肺癌移植于裸鼠120例,已在体外建立的肺癌细胞系的移植成功率高达90%,而新鲜肺癌实体瘤的裸鼠移植成功率只有40%。
人类肿瘤(癌组织块和成株的细胞系)的裸鼠移植可以建立裸鼠移植瘤,从而开展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各种重要课题。
人类肿瘤移植裸鼠体内能够成功,动物的肿瘤无论同种或异种移植至裸鼠体内也能成活和传代,如分泌生长激素的鼠垂体肿瘤细胞培养后接种至裸鼠体内成瘤,并且引起被接种的裸鼠出现了持续体重增加,鼠的血容量和主要器官体积也成比例增大。
人的癌前病变和良性肿瘤很难作体外培养,把人的癌前病变和良性肿瘤移植于裸鼠的实验,目前只有少数报导。
如粘膜白斑病人的口腔粘膜移植于裸鼠皮下,有60%能生长。
人的良性结肠息肉样腺瘤移植于肾包膜下,存活28天。
类骨质样骨瘤移植于裸鼠也成瘤并能传代生长。
因而人的癌前病变和良性肿瘤也能够在裸鼠体内生长,为研究肿瘤的病因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有些肿瘤组织靠组织活检切片很难下明确的诊断,还需要做一些特殊的检查如免疫组化检查,电镜、特殊组织化学染色等以协助诊断。
我们可以通过肿瘤移植于裸鼠,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以辅助诊断。
有人提出通过模型的实验治疗和肿瘤在裸鼠体内发展情况观察来指导临床实际病人的治疗和推测其预后。
裸鼠移植癌保存原肿瘤的特性,这些特性中也包括了对抗癌药的感受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对人癌的化疗效果,并可以用于筛选新的有效抗癌药物。
裸鼠接种成活的肿瘤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与临床所见十分相近。
如对黑色素瘤DTIC和CCNU的抑瘤作用较强,而5-FU则无效,与临床客观疗效结果相似。
人的Burkitt 淋巴瘤裸鼠移植后对环磷酰胺有较高的敏感性,也与临床结果相符。
已证实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多种肿瘤模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均与人相同。
又如,用中成药天花粉治疗移植于裸鼠的人绒毛膜上皮癌,也证实了天花粉可以抑制绒癌的生长,并且可以延长裸鼠带瘤时间和其存活时间。
利用裸鼠移植瘤进行化疗,可以针对肿瘤不同组织类型合理用药。
实验证实各种抗癌药物对裸鼠移植人癌的疗效与临床上的疗效之间有一定的平行关系,完全可用移植人癌裸鼠模型抗癌结果来预测临床疗效。
由于裸鼠价格昂贵,故用于临床抗癌药物筛选并未广泛使用。
裸鼠也适合于做放射治疗实验研究。
肿瘤对放射线的感受性在人和裸鼠是一致的。
如将肺燕麦细胞癌移植于裸鼠对其放疗3000 rad照射,3只裸鼠有2只治愈。
放射增敏剂(Iq7611)与放射合用对裸鼠移植人肠粘膜腺癌的肿瘤抑制率与肿瘤生长延迟均有明显的作用。
移植于裸鼠的肿瘤仍保持肿瘤的激素依赖性,因而为研究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模型。
例如人的乳腺癌MCF-7属雌激素受体阳性,在裸鼠体内仍保持着肿瘤的雌激素依赖
性,一旦注入雌激素,立即开始生长,用抗雌激素药物,则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2. 裸鼠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应用:裸鼠由于功能性T淋巴细胞缺损,免疫机能低下,是研究病毒、细菌感染机制的极好模型动物。
如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病毒经脑内接种于无本病毒感染的正常小鼠,可引起脑膜炎,感染细胞被当作靶细胞而遭到攻击,脑、脊髓内出现明显的细胞免疫反应。
但在T 细胞缺陷的裸鼠所见却完全相反,未导致动物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体内不出现LCMV抗体,也无任何免疫反应。
生物制品(疫苗、菌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是制品必不可少的检查内容,这涉及制品是否有潜在致癌性、感染因子以及它的毒力是否有返祖的可能性。
在这些方面裸鼠是很好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手段。
3. 在遗传学上的研究和应用:近代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在人类已经发现40 余种免疫缺陷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报导仅介绍了这些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而有关发病机理则停留在假说阶段,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与人类所患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相对应的自发性实验动物模型,无法通过患病动物来观察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从而无法阐明其遗传规律。
裸鼠的遗传因素,因遗传背景的不同,所表现的细胞免疫反应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各不相同。
这些裸鼠种群是研究人类各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发病机理和遗传规律的动物模型。
4. 在临床医学上的研究和应用:裸鼠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目前,临床医学研究也开始应用裸鼠。
如神经外科学,利用裸鼠异种移植离断后的神经,观察离体后的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
眼科学应用裸鼠眼内注射视网膜母细胞瘤,观察瘤细胞破坏视网膜全过程,研究视网膜屏障与该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用以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