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及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共5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外交关系的突破 55张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 5】
(2010· 浙江文综,2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 )
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
年份 建交 国家数 49 54 69 87 88 95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03 107 110 112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怎样的特 征?如何理解这些特征?你如何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 意义? (1)特征 ①包容性: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制度不 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 治关系,经济关系。
A.与尼克松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题中周恩来这段话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阐 释,对应万隆会议。
【答案】C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3】(2011· 海南省单科历史·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 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 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 外交方针是 (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必修一
专题5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 根据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判断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 时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有特殊地位。 香港1997年回归,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捷克2004年加入 欧盟,C项错误。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突破 1.背景
(1)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
政策。 2.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在开国大 典上明确宣布。
(2
①“
(3 ①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1953年,周恩来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 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 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政策调整 (1 (2)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
(3)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 界的繁荣发展。
3.具体活动 (1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年决定成立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
③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正式加 入WTO。 (2 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21世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中国国力的提高;遏制 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 中国: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列强无理拒绝。
3)1924年,孙中山北上,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
新中国初期外交

“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板书展示
独
立 自 主
新中国的外交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策
的 和 平 外 交
新中国 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的外交 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49—1955) 3.亚非万隆会议
探究3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 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 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 们大家都承认的……
和平、独立、发展经济 攻击中国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随堂训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D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 二,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
(20世纪70年代)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1949---1955)
知识结构
一、外交政策 二、外交成就:
情境引入
《马关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势。 • (2)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提高了国际地位。
外交成就四:
时间、地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性质(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提出方针: 求同存异 意义: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中国外交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 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 公告。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一边倒”
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 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 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 • 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外交发展
记当代中国外交探讨
目录
1.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20世纪 年代末 50年代中期的外交 世纪40年代末2.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 2.20世纪 年代的外交 世纪60
3.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20世纪 年代的外交 世纪70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中国早期外交三条方针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 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 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 “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 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 了耳根。
• 交朋友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
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作者:齐鹏飞来源:《中州学刊》2019年第09期摘;要:新中国70年的和平外交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1949—1978年的“和平共处外交”时期、1978—2012年的“和平发展外交”时期、2012年至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期。
每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时代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
70年曲折复杂的和平外交历程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坚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是我们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中国外交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构建“伙伴关系”是新中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必然选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新中国70年;独立自主;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09-0001-09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开拓进取且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为积淀和支撑,以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不断提升为积淀和支撑,以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以及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改善和提高为积淀和支撑,新中国外交政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为改革开放和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缔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当前,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之至崇形象,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70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演变,根据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不断调整,根据中国共产党外交理念的转变,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作出相应的调整。
大体来说,70年的新中国外交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1949—1978年的“和平共处外交”时期、1978—2012年的“和平发展外交”时期、2012年至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期。
新 中 国 的 外 交 图 示

新中国的外交图示【说明】1、新中国的外交分为四个时期,即1949-5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78年以后。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未变。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议的需要不断调整的。
(1)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建设的需要(2)调整的过程①一边倒--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中国推行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
又因旧中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上的屈辱外交,故新中国又推行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和“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从而改变了我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大片--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的外交方针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③机动灵活--70年代的外交方针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由原来的强硬攻势逐渐转变为守势,为此美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措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
并最终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不结盟--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新时期外交方针调整的出发点,主要是我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
一是崛起的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离心力量不断增大;三是世界上各种力量已形成了几个中心。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进 PPT

8. 2011年10月4日,中国对联合国干预叙利亚决议草案行使否决权。
9. 2012年2月4日,在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上,中国再次行使否决权。 10.2012年7月19日,中国就中东局势(叙利亚)相关决议草案投反对票 ; 11.2014年5月22日,中国就法国等提交的将叙利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安 理会决议草案,投否决票。
二、中美关系解冻(1美两国的共同需求
①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 ②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①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 ② 苏联威胁中国安全 ③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二、中美关系解冻(19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乒乓球外交”
“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 4、1978年底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 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国内)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逐渐破产。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
材料一: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 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材料二:“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 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 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 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 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326届联大
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对新中国的支持②美国孤立新中国政策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P90
原因:美国方面——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利益。
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的共同利益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经过: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交往大门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8年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①带动了众多尤其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如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国迎来新的建交高潮,为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缓和和变化
(3)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P91
原因: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舆论强烈要求
③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经过:①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中日联合声明》②1972年,日本与台湾“断交”③1973年初,中日互派大使,签协定意义:①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②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③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