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第⼀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选择题1.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2. 原⼦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A. 任何⼀摩尔原⼦的质量B. 标况下,⼀摩尔原⼦的质量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个原⼦的质量D. 数值上等于原⼦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3. ⼀种未知⽓体,在⼀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此仪器内甲烷⽓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体的分⼦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4.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5.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B. 44克C. 16.5克D. 22克6. 3.1克磷与氯⽓反应,⽣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 3B. 2C. 0.06D. 0.04E. 0.057. ⼀种未知⽓体,在⼀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此仪器内甲烷⽓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体的分⼦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8. 将等体积的氧⽓和氢⽓放⼊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为20.26kPa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2O分别为( )kPaA. 10.133B. 15.199C. 5.066D. 0.1E. 0.05 9. 将100kPa 压⼒下的氢⽓150mL 和45kPa 压⼒的氧⽓75mL 装⼊250mL 的真空瓶,则氢⽓和氧⽓的分压分别为( )A. 13.5B. 2710.实际⽓体接近理想⽓体的条件是( )A. 低压⾼温B. ⾼压低温C. 低温低温D. ⾼温⾼压11.下列关于分⼦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A. ⼀切物质都是由分⼦组成的B. 分⼦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微粒C. 分⼦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D. 以上论述都不正确12.分⼦和原⼦的本质区别是( )A. 原⼦⽐分⼦的体积⼩B. 原⼦⽐分⼦的质量⼩C. 分⼦能不断地运动,原⼦则不能D. 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变成另⼀种分⼦,⽽原⼦则不能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的原⼦构成的纯净物称单质B.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构成的纯净物称化合物C. 纯净的⽯墨晶体由C-12,C-13,C-14构成碳单质D. 纯净的氧中含少量的臭氧构成氧单质14.某元素的原⼦序数为83,该元素的⼀个原⼦必然含有( )A. 42个质⼦和41个中⼦B. 1个中⼦,41个质⼦和41个电⼦C. 83个电⼦D. 42个中⼦和41个质⼦15.多核素元素的⼏种核素,在其原⼦核中具有( )A. 相同的质⼦数,但中⼦数不同B. 相同的质量数,但原⼦序数不同C. 相同的质⼦数,电⼦数不同D. 相同的中⼦数,但质⼦数不同16.H-1,H-2,H-3与O-16,O-17,O-18六种核素,组成⽔的分⼦类型总数是( )D. 27种17.核素C-12的原⼦质量为12.0000u,丰度为98.89%,核素C-13的原⼦质量为13.0033u,丰度为1.109%,则碳的平均原⼦量为( )A. 13.0008,B. 12.011C. 13.0045D. 12.05018.分⼦量为58的化合物,含5/29(质量)的氢,其余为碳,这个化合物的⼀个分⼦中氢原⼦的数⽬为( )A. 5B. 4C. 8D. 1019.有⼀元素X,它与氧化合形成分⼦式为X4O 的化合物,如果8.40千克的X与6.50千克的氧恰好完全化合,则元素X的原⼦量是( )A. 24.0B. 31.0C. 54.4D. 70.320.⼀定温度和压⼒下,2.00克CO2体积为1.12升,同温同压下,2.00克某⽓体体积为0.77升,已知CO2分⼦量为44,则该⽓体的分⼦量为( )A. 64B. 34C. 18.8D. 8021.氯的平均原⼦量为35.453,⾃然界存在的氯的同位素仅有Cl-35,Cl-37则Cl-35,Cl-37在⾃然界的丰度⽐近似为( )A. 1:4B. 3:1C. 4:3D. 3:222.标状下,25升⽓体的质量是0.050kg,则与⽓体的分⼦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A. 22:B. 34:C. 45:D. 56.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某物质的摩尔质量B.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C. 标况下,1摩尔物质的质量才是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是通过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的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体的体积都是22.4LB.1mol任何⽓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C.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D.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体的体积都是22.425.⼀定量的某⽓体,压⼒增为原来的4倍,绝对温度是原来得2倍,那么⽓体体积变化的倍数是( )A. 8B. 2C. 12D.18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体产⽣的压⼒,与其它⽓体的存在有关B. ⼀种⽓体产⽣的压⼒,与其它⽓体的存在⽆关C. 混合⽓体的总压⼒为各⽓体的分压⼒之和D. 各组分⽓体的分压⼒等于总压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之积27.初始压⼒为101.3kPa的N2(g) 1升和CO2(g) 1升装⼊⼀个单向抽空的0.5升容器中,如温度保持不变,N2(g)的分压为( )A. 101.3kPaB. 202.6kPaC. 303.9kPaD. 405.2kPa28.⼀敞开烧瓶在280K时充满⽓体,要使13⽓体逸出,则应将温度升⾼到( )A. 400KB. 300KC. 420KD. 450K29.合成氨原料⽓中,H2,N2⽐为3:1(体积⽐),除此⼆种⽓体外,还含有杂质⽓体4%,原料⽓总压为15198.75kPa,则N2,H2的分压分别为( )A. 4217.0kPaB. 3647.7kpaC. 3500kpaD. 11399.1kPaE. 10943.1kPa30.可使⽓体扩散速度增⼤的因素为( )A. 增加⽓体的质量B. 加⼊催化剂C. 升⾼⽓体的温度D. 恒温恒压下加⼊其它⽓体31.标况下某⽓体1.12升,质量为1.25克,则H2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体扩散速度的( )倍A. 12.50B. 0.08C. 3.54D. 0.3532.⼀未知⽓体在⼀台扩散仪器内以10⽶/秒的速度扩散,在此仪器内,CH4⽓体以30⽶/秒的速度扩散,此未知⽓体的分⼦量为( )33.银有质量为106.902u和108.900u两种同位素,以知银元素的原⼦量为107.870,求质量为106.902u的同位素的丰度为( )A. 51.35%B. 48.65%C. 60.25%D. 39.75%34.⽤氢还原某n价⾦属氧化物时,1克氢⽓能还原m克氧化物,则该氧化物中⾦属的原⼦量是( )A. (m-8)nB. (8-m)nC. mn+8nD. (m-16)n35.某主族元素最⾼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RO3,该元素R能与氢⽣成氢化物,其中氢的含量为17.76%,那R的原⼦量为( )A. 7B. 14C. 31D. 7536.⽤⾜量的⾦属还原m克某⾦属氧化物R2O3 ,得n克⾦属R,则R的原⼦量为( )A.48n(m-n)B.24n(m-n)C. (m-n)24nD.(m-n)48n37.欲配制1升含NH310%的氨⽔,(d=0.96g·mL-1),标准状况下,需NH3的体积为( )A. 253升B. 126.5升C. 63.25升D. 0.1265升38.373K与98658.6Pa压⼒下,⼀物质蒸⽓密度d=0.5977克/升,该物质的分⼦量( )A. 64B. 34C. 144D. 18.839.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计量⼀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B. 摩尔既是计量⼀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是表⽰它们质量⼤⼩的质量单位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数⽬相等D. 摩尔是⼀个质量单位40.在相同条件下,2.00L某⽓体质量为3.04克,8L的N2的质量为10克,则该⽓体的分⼦量为( )A. 17B. 34C. 68D. 13641.⼀个20升的氧⽓钢瓶,未使⽤前其压⼒为1.52×107Pa,(室温293K时) 使⽤⼀段时间后,钢瓶内压⼒降为2.03×105Pa,则⽤掉的氧⽓的质量为( )A. 3.461B. 1.825C. 1.731D. 0.913⼆.计算题1.将含有硝酸铜和铜粉的混合物若⼲克在空⽓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结果反应前后质量未变,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硝酸铜的摩尔百分组成. (原⼦量: N:14 O:16 Cu: 64)2.300K,101.325kPa下,⼀烧瓶充满氮⽓的质量为0.050426kg,在相同条件下,充满氢⽓为0.049888kg,则烧瓶的体积为多少升?3.将含等摩尔氮⽓和氢⽓的混合⽓体通⼊⼀反应器,在30397.5kPa下反应,若氢⽓反应掉20%,这时反应器内的压⼒为多少?4.将等体积混合的SO2(g),O2(g)的混合⽓体,通过接触器,有90%的SO2变为SO3,求混合⽓体中各⽓体的体积分数。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上化学知识点第一章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的第一章内容,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与分类,以及元素的周期律等。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根据物质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在化合物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分子是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如氧气分子O2、水分子H2O等。
离子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如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
二、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行为。
根据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在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还可以按照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参与方式进行分类。
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并被消耗的物质,生成物则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反应和化合物反应两大类。
三、元素的周期律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
元素的周期律是指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系统。
按照元素的周期律,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周期表中的不同区域,如周期、主族、过渡元素等。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表格。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符号和原子质量。
周期表中的横行被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
周期表中的竖列被称为族,共有18个主族和10个过渡族。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性规律。
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钠、铜等都属于1A族元素,具有较强的金属性质。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误差来源与消除方法(应用化学课件)

• 2.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 在一般的分析测定中,测定次数为3—5次,不出意外,一般可以获得比较
准确的分析结果。
• 3.减少测量误差
• 尽管分析天平和滴定管校正过,但在使用中仍然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 例如用分析天平称取一份试样,就会引入±0.0002g的绝对误差,使用滴定管完成 一次滴定,会引入±0.02ml的绝对误差。为了使得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那 么:
• 即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所选用的分析方法,用相同的试剂和仪器,与测 定试样同条件进行测定的试验称空白试验。
• 空白试验得到的结果称为空白值。从试样的测定结果中扣除空白值,得到消除 或减小系统误差的分析结果。若空白值过大,可采取提纯试剂或改用适当器皿 等措施来降低。
(2)校准仪器 由仪器不准确引入的系统误差,可通过校准仪器来消除或减小。 日常内部控制分析准确度要求不高,因仪器出厂时已进行校正, 只要仪器保管妥善,一般不必进行校准。 对外出具分析报告,准确度要求较高,所用仪器如滴定管、移 液管、容量瓶、分析天平等,必须进行定期校准。如分析天平, 必须每年校准一次。
系统误差
误差的来源和消除
误差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即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 系统误差在重复测定过程中会重复出现,其具有单向性,绝对 值和正负号恒定不变,即正负、大小都有一定的规律,使测定结 果经常偏高或偏低。 若能找出原因,并设法加以校正,系统误差就可以消除,也称 为可测误差。
小结:
1.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 2.偶然误差的特点 3.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课程编码:5 6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学时学分:136学时 8学分编写单位:化学系编写人:王克诚审定人:刘欣编写时间:2006年11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规范与要求,强化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无机化学》课程的三基要求。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基础知识:1、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2、元素、核素、同位素3、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5、理想气体基本理论: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3、气体扩散定律基本技能: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3、气体扩散定律的应用第二章溶液基础知识:1、分散系2、溶液4、渗透压基本理论:1、拉乌尔定律2、稀溶液的依数性3、胶体理论基础基本技能:1、溶液浓度的表示、换算和计算2、利用拉乌尔定律和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相关计算3、胶体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破坏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基础知识:1、体系与环境2、热和功3、状态和状态函数4、热力学能、焓和焓变、熵和熵变、自由能和自由能变基本理论: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数学表达式2、热化学、盖斯定律3、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4、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5、化学反应等温式基本技能:1、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热化学的计算2、运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的ΔrH°、ΔrS°、ΔrG°3、用ΔrG判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4、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分析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和相关计算5、利用化学反应等温式求K°第四章化学动力学基础基础知识: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2、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半衰期3、反应机理、活化能4、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基本理论:1、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4、质量作用定律5、催化理论基本技能:1、由实验建立速率方程2、利用速率方程进行相关计算,求反应级数、速率常数;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3、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第五章化学平衡基础知识: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3、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4、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理论:1、化学平衡定律2、多重规则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基本技能:1、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2、Kc、Kp与K°的计算3、利用ΔrG°计算K°4、多重平衡的应用5、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6、勒夏特里原理的应用第六章电离平衡基础知识:1、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电离度2、酸和碱、酸度、pH值、酸碱指示剂3、同离子效应、盐效应4、缓冲溶液6、溶度积常数基本理论:1、酸碱理论——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2、化学平衡之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理论3、溶度积规则基本技能:1、根据计算酸碱质子理论判断酸、碱和两性物质2、运用Ka(Kb)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3、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计算4、盐溶液的pH值计算5、溶度积规则的应用和溶解平衡体系中物质浓度的计算6、多重平衡体系中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基础知识:1、原子的组成2、电子运动的特点——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4、核外电子运动的统计解释——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5、核外电子的排布——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轨道的能级,电子排布三原则,原子的电子构型6、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7、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基本理论:1、玻尔理论2、薛定谔方程3、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理论4、电子排布三原则5、元素周期律6、元素的性质7、斯莱特规则基本技能:1、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根据n、l、m确定原子轨道、轨道的角度分布2、电子云的形状和表示4、熟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能正确确定某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和结构5、元素的性质的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八章分子结构基础知识:1、化学键、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2、离子键、晶格能3、共价键、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和性质,杂化和杂化轨道成键分子轨道、反键分子轨道、键级4、金属键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基本理论:1、离子键理论2、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3、共价键的分子轨道理论4、金属键理论——自由电子理论和能带理论5、波恩—哈伯循环基本技能:1、用键参数判断共价键的强度、稳定性、分子的空间构型2、用热力学数据计算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晶格能3、用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一般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方式、空间构型4、用共价键的分子轨道理论,说明某些简单双原子分子及相应离子的结构、键级和稳定性5、用金属键能带理论,说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性质6、能分析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存在范围、氢键的形成情况,能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第九章晶体结构基础知识:1、晶体的特征和晶胞参数2、离子晶体(离子半径、构型、配位数、晶格能),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基本理论:1、晶体结构理论基本技能:1、熟悉四种晶体的特征和质点间作用力的不同点,正确判断晶体类型2、掌握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3、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离子极化作用对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第十章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知识:1、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2、原电池、电极、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3、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4、元素电势图、pH电势图5、电解基本理论:1、电化学理论2、电极电势的双电层理论;3、标准电极电势4、能斯特方程5、电解原理基本技能:1、正确完成氧化还原方程的配平2、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的关系,掌握原电池的符号表示,能根据原电池正确书写电池反应式3、用标准电极电势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计算标准电池电动势,计算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4、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非标准电极电势和非标准电池电动势5、掌握元素电势图、pH电势图的应用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基础知识: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2、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分类、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螯合物3、高自旋配合物、低自旋配合物5、配位平衡、K稳和K不稳基本理论:1、配合物的价键理论3、配位平衡基本技能:1、掌握配合物的命名2、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形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及配合物的空间构型,说明配合物的稳定性3、掌握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计算配位平衡体系中离子的浓度,计算K稳,判断配合物的稳定性4、掌握配位平衡与溶解平衡,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等综合平衡的计算问题,讨论难溶盐的溶解性,计算配离子电对的φ°值5、了解螯合物的特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第十二章氢、稀有气体基础知识:1、氢气,氢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2、氢化物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性质与分离5、氙的重要化合物基本理论:1、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2、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技能:1、掌握氢气的性质、氢化物的类型,了解氢能源的优点2、了解稀有气体的发现史3、了解氙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第十三章卤素基础知识:1、卤素的通性2、卤素单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3、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5、卤素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4、拟卤素5、氟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基本理论:1、热力学知识、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结构理论、杂化轨道理论3、卤素单质、次卤酸、次卤酸盐的歧化条件及其变化规律4、卤化氢的还原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变化规律5、卤素含氧酸的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变化规律基本技能:1、掌握卤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2、能解释,按HF-HCl-HBr-HI顺序,酸强度递增,稳定性递减、还原性递增的变化规律3、掌握卤素元素电势图的应用4、掌握卤素含氧酸性质的变化规律,解释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强弱5、根据X-还原性差别,掌握制取HX的不同方法。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化工原理第一章总结

化工原理第一章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平衡和热力学基础等内容。
本文将对第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首先,我们学习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学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科,它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热力学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化工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工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相关知识。
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描述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通过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于化学工程中的反应过程和工艺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我们学习了热力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传递规律的学科,它在化工原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工程中的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平衡和热力学基础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对化工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化学第一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第⼀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中化学第⼀章复习第⼀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如:空⽓分离法制氧⽓,⽯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如:晶体失去结晶⽔,风化,⽆⽔硫酸铜变成蓝⾊晶体,⽣⽯灰吸⽔,NaOH吸收⼆氧化碳变质,煤的⼲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锈、⾷物腐败、酸碱指⽰剂变⾊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如:状态,⽓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密度。
化学性质例⼦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成另⼀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由⼀种单质跟⼀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合⼀或多变⼀)(A+B→AB)分解反应(⼀分⼏或⼀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 ,H2CO3,C u(O H)2,F e(O H)3,CaCO3,KClO,3NH4HCO3,C u2(O H)2C O3置换反应(单+化→单+化)(A+BC→AC+B);注意:根据⾦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的⾦属能把排在后⾯的⾦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化+化→化+化)(AB+CD→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发⽣在酸,碱,盐之间。
⽣成物中必须有沉淀、⽓体、⽔⽣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2.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3.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64B. 32C. 144D. 724.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A. 0.2molB. 2molC. 0.5molD. 0.4mol5.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A. 33克B. 44克C. 16.5克D. 22克6.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 3B. 2C. 0.06D. 0.04E. 0.057. 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 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 ,若温度升高为360K ,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A. 68.4kPaB. 121.6kPaC. 146kPaD. 73kPa8.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 2O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9.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别为( )A. 13.5B. 27C. 60D. 72.5E. 14510.实际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的条件是( )A. 低压高温B. 高压低温C. 低温低温D. 高温高压11.下列关于分子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C.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D. 以上论述都不正确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原子比分子的体积小B. 原子比分子的质量小C. 分子能不断地运动,原子则不能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而原子则不能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单质B.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化合物C. 纯净的石墨晶体由C-12,C-13,C-14构成碳单质D. 纯净的氧中含少量的臭氧构成氧单质1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3,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必然含有( )A. 42个质子和41个中子B. 1个中子,41个质子和41个电子C. 83个电子D. 42个中子和41个质子15.多核素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其原子核中具有( )A. 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B. 相同的质量数,但原子序数不同C. 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D. 相同的中子数,但质子数不同16.H-1,H-2,H-3与O-16,O-17,O-18六种核素,组成水的分子类型总数是( )A. 9种B. 8种C. 18种D. 27种17.核素C-12的原子质量为12.0000u,丰度为98.89%,核素C-13的原子质量为13.0033u,丰度为1.109%,则碳的平均原子量为( )A. 13.0008,B. 12.011C. 13.0045D. 12.05018.分子量为58的化合物,含5/29(质量)的氢,其余为碳,这个化合物的一个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A. 5B. 4C. 8D. 1019.有一元素X,它与氧化合形成分子式为X4O 的化合物,如果8.40千克的X与6.50千克的氧恰好完全化合,则元素X的原子量是( )A. 24.0B. 31.0C. 54.4D. 70.320.一定温度和压力下,2.00克CO2体积为1.12升,同温同压下,2.00克某气体体积为0.77升,已知CO2分子量为44,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64B. 34C. 18.8D. 8021.氯的平均原子量为35.453,自然界存在的氯的同位素仅有Cl-35,Cl-37则Cl-35,Cl-37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近似为( )A. 1:4B. 3:1C. 4:3D. 3:222.标状下,25升气体的质量是0.050kg,则与气体的分子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A. 22:B. 34:C. 45:D. 56.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某物质的摩尔质量B.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C. 标况下,1摩尔物质的质量才是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是通过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的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B.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C.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D. 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25.一定量的某气体,压力增为原来的4倍,绝对温度是原来得2倍,那么气体体积变化的倍数是( )A. 8B. 2C. 12 D.18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有关B.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无关C.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各气体的分压力之和D. 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总压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之积27.初始压力为101.3kPa的N2(g) 1升和CO2(g) 1升装入一个单向抽空的0.5升容器中,如温度保持不变,N2(g)的分压为( )A. 101.3kPaB. 202.6kPaC. 303.9kPaD. 405.2kPa28.一敞开烧瓶在280K时充满气体,要使13 气体逸出,则应将温度升高到( )A. 400KB. 300KC. 420KD. 450K29.合成氨原料气中,H2,N2比为3:1(体积比),除此二种气体外,还含有杂质气体4%,原料气总压为15198.75kPa,则N2,H2的分压分别为( )A. 4217.0kPaB. 3647.7kpaC. 3500kpaD. 11399.1kPaE. 10943.1kPa30.可使气体扩散速度增大的因素为( )A. 增加气体的质量B. 加入催化剂C. 升高气体的温度D. 恒温恒压下加入其它气体31.标况下某气体1.12升,质量为1.25克,则H2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气体扩散速度的( )倍A. 12.50B. 0.08C. 3.54D. 0.3532.一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器内以10米/秒的速度扩散,在此仪器内,CH4气体以30米/秒的速度扩散,此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33.银有质量为106.902u和108.900u两种同位素,以知银元素的原子量为107.870,求质量为106.902u的同位素的丰度为( )A. 51.35%B. 48.65%C. 60.25%D. 39.75%34.用氢还原某n价金属氧化物时,1克氢气能还原m克氧化物,则该氧化物中金属的原子量是( )A. (m-8)nB. (8-m)nC. mn+8nD. (m-16)n35.某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RO3,该元素R能与氢生成氢化物,其中氢的含量为17.76%,那R的原子量为( )A. 7B. 14C. 31D. 7536.用足量的金属还原m克某金属氧化物R2O3 ,得n克金属R,则R的原子量为( )A.48n(m-n) B.24n(m-n)C. (m-n)24n D.(m-n)48n37.欲配制1升含NH310%的氨水,(d=0.96g·mL-1),标准状况下,需NH3的体积为( )A. 253升B. 126.5升C. 63.25升D. 0.1265升38.373K与98658.6Pa压力下,一物质蒸气密度d=0.5977克/升,该物质的分子量( )A. 64B. 34C. 144D. 18.839.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B. 摩尔既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又是表示它们质量大小的质量单位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D. 摩尔是一个质量单位40.在相同条件下,2.00L某气体质量为3.04克,8L的N2的质量为10克,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 17B. 34C. 68D. 13641.一个20升的氧气钢瓶,未使用前其压力为1.52×107Pa,(室温293K时) 使用一段时间后,钢瓶内压力降为2.03×105Pa,则用掉的氧气的质量为( )A. 3.461B. 1.825C. 1.731D. 0.913二.计算题1.将含有硝酸铜和铜粉的混合物若干克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结果反应前后质量未变,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硝酸铜的摩尔百分组成. (原子量: N:14 O:16 Cu: 64)2.300K,101.325kPa下,一烧瓶充满氮气的质量为0.050426kg,在相同条件下,充满氢气为0.049888kg,则烧瓶的体积为多少升?3.将含等摩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反应器,在30397.5kPa下反应,若氢气反应掉20%,这时反应器内的压力为多少?4.将等体积混合的SO2(g),O2(g)的混合气体,通过接触器,有90%的SO2变为SO3,求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5.将两团棉花塞子,一个用浓氨水湿润,另一个用浓盐酸湿润,同时塞入一根长0.97M的玻璃管两端,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首先接触的地方,生成一个NH4Cl环,问这一环在距氨棉塞一端多远处出现?若V(NH3) =30ml·s-1则V(HCl)是多少?6.0.3263克某金属的氢化物MH2与水作用,MH2 + H2O →M(OH)2 +H2↑,在294K,101.3kPa条件下得干燥H20.345升,求此金属的原子量。
7.在300K和101kPa时,一块0.136克的Al-Zn合金与盐酸完全反应,得到干燥的氢气为0.129升,试计算合金中铝的百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