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合集下载

植物标本制作——叶脉2

植物标本制作——叶脉2

6、染色
(1)可以用彩色墨水、品 红和染料等对叶脉进行染 色,再次漂洗。 (2)可以在叶脉上绘图。
7、压制整形:
用厚重的书本或画本压住,让叶片平整。
晾干后的效果
晾干后可用密封 盒子保存备用。
8、构图制作:
可用卡纸或过塑胶膜做底片,把让作品密封保存。
二.制作过程
1、 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 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如桂花叶、菩提 叶),用清水洗净备用。
最佳选材: 叶形漂亮、鲜嫩的叶片
2、配制溶液 ,并加热。
1000毫升水+ 40克氢氧化钠 ↓加热、搅拌 叶片变色、叶肉酥烂
3、漂洗
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 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 干净(一般在3次以上)
叶脉标本制作
叶 脉 制 作原 理
叶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 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比较坚韧, 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 硬、叶脉坚韧的树叶制成叶脉。
一.工具与材料
• 烧杯、铁锅、天平 • 电池炉(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 火柴) • 氢氧化钠、 20%双氧水、染料 • 旧牙刷、镊子、玻棒 • 树叶(桂花、玉兰、菩提树等树叶)
4、 轻刷
将叶片放在塑料盘子中,加入一层水,把牙刷 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 地刷净地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 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刷时先从 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 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放到吸水纸(或草纸) 上晾干。
5、 漂白
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粉)漂白叶脉。
三.注意事项:
• • • • 氢氧化钠是强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 加热时,烧杯必需搁在石棉网上,如直接 用过的药液可保存在空容器中,以便下次 再用,一般药液可循环使用4~5次。 如加工处理的叶子过多,可换大烧杯,水 和氢氧化钠应按100:4比例增加。

叶脉标本制作法

叶脉标本制作法

叶脉标本制作法对植物的叶片加工处理,脱去叶肉制成叶脉标本,是中小学生乐于参加的一项课外科技活动。

制成的叶脉标本,在叶柄上系一条彩色小丝带作为书签也很实用。

制作方法如下:(1)煮制法①选采叶片宜选用叶形美观、质地较坚韧、叶脉网络较密而深刻的叶片,如杨树叶、桂花叶、榆树叶等。

薄嫩的或行将干枯的叶片不适宜。

最好在深秋季节,叶片初黄较老时采叶,采集的叶片要求完整,无机械损伤,未受病虫侵害。

比如,生有褐锈病斑的叶片,煮后脱去叶肉,由于残留的病斑不易脱净,常给操作带来麻烦,这样的叶片就不能采用。

②除去叶肉往烧杯里放5克碳酸钠和8克氢氧化钠,加水1000毫升配制成溶液,用玻璃棒调匀,加热使之沸腾,然后把用清水洗净的叶片投入烧杯。

为了把叶片煮匀并防止把叶柄煮坏,可以把叶柄用铁夹子夹住,每个铁夹子上平行地夹着五、六片叶子,用铁丝吊着放进烧杯,叶片浸入溶液,叶柄则悬起在溶液之上,这样既免去了叶片的互相粘连而浸煮不匀,又可以使叶柄免遭不必要的浸煮。

浸煮叶片的火候要掌握好,浸煮时间要适当。

根据火力的大小和叶片的质地,一般在煮过十余分钟后,要从烧杯中取出一片放在清水盘里,用棕毛刷轻轻拍打几下,看看叶肉的剥脱情况,如果叶肉已经达到易于脱下的程度,就应该马上停火。

经验表明,浸煮到叶片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凸泡时,就是叶肉容易剥脱的时刻。

煮好的叶片放入清水盘,漂净药液和脱下的叶肉残渣。

这时叶肉大部分还没有脱离叶片,需要另换一个清水盘,盘内斜放一块玻璃板(或小木板),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出水面。

接着把单张的叶片平展在露出水面的玻璃板(或小木板)上,用棕毛刷轻轻拍打叶片,把拍打下来的叶肉冲入水盘内。

拍打叶片要反正面拍打,最好先拍打反面,然后翻过来拍打正面。

拍打时不可用力过猛,尤其是靠近叶柄的部位,更得轻轻拍打,以免打破叶脉,打断叶柄。

③着色处理为使叶脉着色鲜艳均匀,染色前要先行漂白,放在10-15%的双氧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叶脉即退色变浅,接着把漂白后的叶片放到清水中冲洗,取出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去残余的水分,尔后平放在玻璃板上,调好染料进行着色。

叶脉标本与叶画的制作

叶脉标本与叶画的制作
1
1
(三)实验步骤
采叶 煮叶 刷叶 染叶 塑封 a、把一定量的腐蚀液倒入烧杯,在电炉上加热煮沸。 b、将树叶浸没在腐蚀液中,加热10-15min,不停用镊子轻轻摆动叶子,使叶子均匀受到腐蚀。 c、当叶片变色,取出,放进装有清水的塑料盆或白瓷盘中洗净腐蚀液。
d、去叶肉:将煮后的叶片放在玻璃板,或直接在白瓷盘中用旧牙刷在流水中轻轻地刷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刷去叶肉露出白色的叶脉。

腊叶小标本
腊叶标本
三、叶子的组成及结构
圆形:莲 倒卵形:紫玉兰 椭圆形:橡皮树 心形:薇苷菊 三角形:穿叶蓼 叶 形
叶 脉
叶片结构
四、叶脉书签的制作
制作原理: 加热并加碱,主要是破坏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因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碱性的溶液能夠将脂质带走,细胞膜破裂后,叶肉就容易刷去,留下美丽的叶脉。
叶脉书签与叶画制作
添加副标题
了解叶子的组成。
初步学会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
通过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更多地认识当地常见植物。
通过亲手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观念,增加生活情趣。
一、实验目的
植物标本的种类 科学研究用标本 工艺植物标本
二、植物标本按保存方式分类
用粒度为20~50目的硅胶颗粒将其埋没,约10天左右标本干透
e、漂白:把叶脉片放入3%双氧水中漂洗,使它们们变成纯白色。再取出叶片清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
染色:根据需要染成各种颜色。 把染好的叶脉片放进旧书或旧报纸中压干。 取出压干的叶脉片,在其叶柄上系一彩色丝线,就会得到一张精致美丽的叶脉书签。
腐蚀液是强碱,使用上要小心弄伤手指。
01
洗刷叶肉时,要轻柔,顺着叶脉纹路单向刷。
作业: 每人制作一份叶脉书签、构思、粘贴一幅叶画。

叶脉标本制作实验

叶脉标本制作实验

叶脉标本制作实验班级:林学101 姓名:吴舒昂学号:201001010116 指导老师:周文声一、实验的过程1、实验准备(1)仪器药品及工具:1)软毛刷;2)氢氧化钠;3)电炉;4)大烧杯;5)镊子;6)塑封机;7)塑封片;8)红蓝等染色剂;9)吸水纸;10)培养皿等。

(2)叶片的选择:宜选择叶片大小定形,叶脉粗密,且处于生长盛期的无病虫害的叶片,以木兰科、榆科榉属、桑科榕属、木犀属等植物的叶片制作效果好。

2、叶脉标本的制作步骤1)将叶片放在20%~30%NaOH溶液中煮20-30分钟进行腐蚀。

(煮的过程中人不能离开,以防发生意外)2)用清水清洗10-15分钟(或者用双氧水溶液浸漂8-12分钟)。

3)将叶片平放在培养皿底,用软毛刷在水中轻轻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刷时用力要轻柔,均匀,以免损伤叶脉。

4)用一张较硬的纸在水中将标本拖住,展开,放入吸水纸中压平,然后放在标本纸内进行自然压干,吸干水份(24小时以上)。

5)染色(品红,蓝色),干燥:将压干叶脉放入不同染色容器中,染色5-10分钟,再放入吸水纸中进行压干(24小时以上)。

6)过塑:将染色压干的叶脉进行修整,放入大小合适的塑封膜进行塑封,作品完成。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3、收获体会和存在问题在本次实验中,我学会如何制作叶脉标本的制作和如何操作塑封机,虽然听起来容易,但是自己亲手制作就会显得比较困难。

比如,找到的一些树叶不能制作,因为过于柔软,放入NaOH溶液中腐蚀以后就无法洗刷;有些煮好的叶子在用软毛刷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刷破叶脉;还有就是在对刷好的叶片进行压干的过程中就会使得叶片起皱。

总之,在这次的实验中,我所获的知识许多。

4、意见和建议我觉得应该在实验中使用不同的软硬程度的毛刷,这样会使得刷叶脉的过程、质量、成功率都有所提速、改善和提高。

我觉得在叶片放进NaOH溶液中煮之前,应该在清水中进行清洗,这样不会使得煮的溶液变的太黑,以免在用镊子夹叶子的时候看不清,从而弄破叶子。

叶脉标本实验报告

叶脉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叶脉标本的制作过程,掌握叶脉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形态学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脉标本是植物形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材料,通过去除叶片的叶肉组织,保留叶脉结构,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脉的形态、分布和排列特点。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化学腐蚀和物理剥离两种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植物叶片(如杨树叶、柳树叶、梧桐叶等)- 95%酒精- 70%酒精- 甘油- 氢氧化钠- 烧杯- 玻璃棒- 烘箱- 研钵- 研钵杵- 滤纸- 纱布- 标本夹2. 实验仪器:- 显微镜- 漫反射成像系统- 计算机及图像处理软件四、实验步骤1. 采集叶片: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植物叶片,用剪刀剪取完整叶片。

2. 处理叶片:a. 将叶片放入95%酒精中浸泡,去除叶片表面的杂质。

b. 将浸泡后的叶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c. 将清洗干净的叶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小时。

d. 将浸泡后的叶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氢氧化钠。

3. 剥离叶肉:a. 将清洗干净的叶片放入研钵中,用研钵杵轻轻敲打,使叶肉与叶脉分离。

b. 将分离出的叶肉用滤纸吸干水分。

4. 保存叶脉标本:a. 将分离出的叶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甘油,浸泡2-3小时。

b. 将浸泡后的叶脉取出,用滤纸吸干水分。

c. 将吸干水分的叶脉平铺在纱布上,用标本夹夹紧。

d. 将标本夹放入烘箱中,于50-60℃下烘干,待叶脉干燥后取出。

5. 观察与记录:a. 将干燥后的叶脉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叶脉的形态、分布和排列特点。

b. 利用漫反射成像系统拍摄叶脉标本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成功制作出叶脉标本,叶脉形态清晰可见。

b. 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到叶脉的形态、分布和排列特点。

c.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叶脉标本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叶脉形态与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

叶脉书签标本

叶脉书签标本

叶脉书签标本
叶脉书签标本是一种以树叶的叶脉为主要材料的工艺品。

制作叶脉书签标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选择树叶:选择叶脉清晰、健康的树叶,如玉兰树叶、桂花树叶等。

2. 清洗树叶:将树叶用清水冲洗干净,去掉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3. 煮树叶:将树叶放入水中,加热至沸腾,然后保持微沸状态煮约10-15分钟。

煮时要不断搅拌,使树叶均匀受热。

4. 冷却和漂白:将煮好的树叶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清水中冷却。

接下来将树叶放入漂白液中浸泡约10分钟,使叶脉变得更加洁白。

5. 去肉:将漂白好的树叶取出,用牙刷轻轻刷去叶肉,留下清晰的叶脉。

6. 清洗和压制:将去肉后的叶脉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然后放在纸巾上吸干水分。

最后将叶脉夹在书本中压制,使其平整。

7. 染色和装饰:根据需要,可以用染料给叶脉染色,或者用彩笔、丝带等装饰物进行装饰。

制作好的叶脉书签标本可以用来制作书签、贺卡等工艺品,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家中或办公室内。

叶脉标本

叶脉标本

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叶脉标本2、培养动手能力和对生物课有兴趣二药品:NaOH(具强腐蚀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Na2CO3、双氧水(或漂白粉)、染料。

三器材:烧杯、电炉、大号镊子、牙刷、塑料盘子、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纸(或草纸)四操作步骤:1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如桂花叶、玉兰花、芒果、番石榴、菩提叶),用清水洗净备用。

2配制溶液:称取35gNaOH和25gNa2CO3放入烧杯中,加入1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3加热:把溶液放到电炉中加热,近沸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此时把电沪温度调低些,边加热边搅拌;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即可。

4漂洗: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5刷洗:将叶片放在塑料盘子中,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地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

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

刷洗干净后放到吸水纸(或草纸)上晾干。

6漂白: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粉)漂白叶脉。

7染色绘图:可以用红药水、紫药水、品红和染料等对叶脉进行染色,也可以在叶脉上绘图。

8粘贴、过胶:晾干后,可用纸粘住,过胶保存。

五讨论创新1对操作步骤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2各药品的作用各是什么?3做叶脉标本有没有别的方法了?介绍二种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一:叶片的选择:1.叶片大小定形,且处于生长盛期,过老过嫩不宜选用。

2.叶脉粗而密。

叶脉标本的制作:1.用品:10%~20% NaoH溶液,毛笔扫,软牙刷2、步骤1)将叶片放在NaoH溶液中煮20~30分钟进进行腐蚀2)用清水清洗10~15分钟3)用双氧水溶液浸漂8~12小时4)用软牙刷在水中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二:1.制作1)取出双氧水溶液浸漂过的叶片2)用软牙刷在水中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

植物叶脉标本制作

植物叶脉标本制作
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小组成员:张莟培 孔佳阳 冯纯阳 檀亚蒙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碱煮法,制作出完整的叶脉标 本。 2.能够说出植物叶脉即叶片表面维管 束(疏导组织)相关知识。 3.通过实验,感受大自然的美。
知识回顾
叶脉是分布在 叶肉组织中, 起输导和支持 作用。
排列方式有三类: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五、 注意事项
1.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注意安全。 2.煮沸过程中要防止叶片叠压,使其均匀受
热。 3.先刷背面再刷正面,先刷边缘再刷中间,
刷叶片要顺着主脉刷。 4.染液注意不要滴到身上。
六、: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分叉叶脉。 2.叶脉在叶肉组织中起输导和支持 作用。
四、实验步骤:
1.将配好的溶液煮沸,放入洗净的叶子,煮沸。用 玻璃棒轻轻拨动叶子,煮沸5分钟,叶子变软后放入 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2.用牙刷轻轻擦拭叶面,将叶肉去除,再放入清水 清洗。
3.将洗净的叶脉放在染液中染色约1-2分钟,取出。 4.将染好的叶脉放在吸水纸上吸干染液。 5.将染好色的叶脉标本夹入书里压平。
2.你选用什么样的叶片比较好?为什么呢?
①选取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双子叶植物 的叶片,叶脉能够交织成网状。单子叶 植物叶子不平行,叶脉不相互交错。
②选取叶形美观,质地坚韧,叶脉致密 的叶片。
谢谢!
分叉叶脉
二、实验原理:
利用叶片的叶脉和 叶肉对化学物质腐蚀的 差异性,使用碱性物质 将叶肉腐蚀后,设法除 去叶肉,留下尚未被腐 蚀的叶脉。叶脉标本可 以用来观察叶片的疏导 组织,制作后有常用颜 料染色作为书签。
三、 实验器材:
植物叶片、1.4%氢氧化钠和1%碳 酸钠混合溶液、染色剂、烧杯、电 磁炉、大号镊子、培养皿、牙刷、 毛笔、玻璃棒、吸水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掌握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加深对植物叶脉即叶片表面维管束(疏导组
织)分布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利用叶片的叶脉和叶肉对化学物质腐蚀的差异性,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将
叶肉腐蚀后,设法除去叶肉,留下尚未被腐蚀的叶脉。

叶脉标本可以用来观察叶片的疏导组织,制作后又常用颜料染色作为书签,因此又称作叶脉书签标本。

它是在除去叶肉漂洗后再经漂白、染色、压干而成。

除去叶肉有两种方法:
腐蚀法:配制5—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叶片,在酒精灯或电炉上煮沸后,再文火煮制(加热时间一般10-15分钟),煮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等不断的搅动,使之受热均匀。

当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深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叶片由硬变软时,用筷子从烧杯中取出,在清水中洗净碱液后,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在培养皿底部展平,再用旧牙刷垂直由上而下轻轻拍打叶片或用牙刷轻轻的刷,大部分的叶肉会除去。

把含叶肉的混水倒掉,换上清水,并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白纸,可清晰的看到未除去的叶肉,再用牙刷将其打掉。

若无牙刷,从清水中取出一片煮好的叶子,平铺于一只手的手掌上,再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轻轻摩擦叶片,并不时在清水中洗去以被擦掉的叶肉,即成完整的叶脉标本。

然后可进行漂白、染色,压干。

腐烂(水沤)法:将新鲜叶片放入水中浸泡,利用各种菌类对各种叶肉蛋白的腐蚀作用使叶肉腐败,叶表皮与叶肉部分分离,并出现隆起。

这时,先用镊子将表皮撕掉,轻震或轻拍,部分叶肉会落于水中。

没脱离的部分采用上述牙刷打或手擦的方法除去,从而制成完整的叶脉标本。

多数落叶不适合用沤制法制作叶脉标本,只有橡皮树等肉质厚、叶脉细软的落叶才适合用腐烂法制作。

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浸泡的时间与气温、
叶片质地均有密切关系。

气温高,叶片薄,一般一周左右;气温低、叶片厚,时间长些,浸渍时注意换水。

三、实验器材:植物叶片、NaOH或KOH、Na
2CO
3
、双氧水或漂白粉、各色普通布料染色剂、
烧杯、电炉、石棉网、大号镊子、培养皿、牙刷、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纸(或草纸)、烘箱、书。

四、实验步骤:
1、采:采集叶片。

选取叶脉坚韧,叶质较厚较硬、大小适中、叶面完整、叶脉丰富、形态美观的树叶(如槭树、悬铃木、玉兰、杨树、榕树、菩提叶等叶脉粗壮的叶)。

2、煮:将叶片置于沸腾的NaOH溶液中煮约10-15分钟(视叶片状况而定)。

溶液
配制:称取35g NaOH(具强腐蚀性,使用时应特别小心)和25g Na
2CO
3
放入烧杯中,加入
1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3、洗:停止加热,用筷子或镊子将叶片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小塑料桶中或用流水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除去叶片上残留的NaOH溶液。

4、刷:将叶片置于培养皿背部,加少量的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地肉(敲打时不时用水洗掉打下地叶肉)。

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

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垂直敲打法。

5、漂白:将刷洗干净的叶脉放入用20%的双氧水(或漂白粉10克溶于1L水中制成漂白液备用)溶液中片刻,待叶脉标本基本变白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6、染色绘图:将普通染布用的染料用温水调和加热制成染色液,然后将已漂白的叶脉标本放入浸泡3-4分钟或用玻璃棒滴管等沾取染色液涂抹到叶脉标本上,制成单色或彩色的叶脉标本,也可以在叶脉上绘图。

7、烘干压制:将染色后的叶脉标本平铺于培养皿背部,放于105℃烘箱5分钟左右,取出夹于书本中压干,即成色彩绚丽的叶脉标本。

8、粘贴、过胶:晾干后,可用纸粘住,过胶保存。

五、注意事项
1、必须选择叶脉坚韧、清晰、完整的叶片。

2、在碱液煮制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种类、叶片厚薄、碱液浓度大小、碱性强弱等条件决定煮制时间。

叶片较薄、碱液浓度大(用NaOH或KOH等强碱),煮制时间要短一些。

相反,叶片较厚、碱液浓度小(用Na
2CO
3
),煮制时间要常一些。

3、为保证在实验中既能较容易拍打掉叶肉,又不至于煮的太烂,实验时要根据叶片厚度进行观察。

当煮至叶肉较易去掉时,要及时移开火焰或熄火,再借助于烧杯中的余热保持几分钟,就会达到容易去掉叶肉的程度。

如移开火焰或熄火时,叶肉已经很容易去掉了,要及时将叶片从烧杯中取出,洗净后备用。

用碱液煮过已经清洗的叶片,如叶肉扔不易去掉,要放入碱液中再煮一会,直到叶肉容易去掉为止。

但要防止过火。

若煮的时间较长,主脉易裂开,难以制成完整的叶脉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