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专题训练
2020最新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专题训练(考试专用)

专题训练一宇宙中的地球1.四个选项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四个选项中能正确代表它们相互关系的是(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
①为太阳系,是所给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②为河外星系,属于总星系,与太阳系、银河系没有包含关系;③为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包含太阳系;④为总星系,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故选B项。
(2018浙江11月选考,24~25)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
完成第2~3题。
图1图22.该时刻肉眼在(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3.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A.清晨B.正午C.黄昏D.子夜答案2.D 3.D解析第2题,考查太阳系天体结构。
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火星四者的相对位置可知,肉眼在火星天空看不到月球亮面;月球处于太阳和火星之间,在月球上看不到火星嵌在日面;月球处于火星与地球之间,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遮住月球,但在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故选D项。
第3题,考查天体的观测。
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结合图形位置可知,月球位于正南方,最可能是子夜,故选D项。
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飞掠水星,并获取了大量有关水星的观测数据。
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揭开了天文学界多个长期探索的谜题。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A.①B.②C.③D.④5.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如果到达水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4.A 5.A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即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第5题,人造天体如果到达水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水星仍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练习 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

专题一宇宙中和地球命题角度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球圈层结构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9全国Ⅰ,1~2)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第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1.A 2.C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故从资源条件看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
第2题,考查人类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题意可知,太阳能光热电站由众多反光板构成,而众多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锅炉加热,有可能对途经此处的飞鸟造成伤害,故C项正确。
反光板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则会降低地表温度,从而降低作物产量,故A、D两项错误;飞机飞行高度一般远高于高塔高度,故该电站的建设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019浙江绍兴高三3月选考)2019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
“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质量为地球的1.3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
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轨道比较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开普勒-90星系()A.类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B.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C.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D.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表层温度高B.昼夜温差大D.星球密度小答案1.D 2.A解析第1题,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而“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说明在银河系内。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练习 中图版

章末检测(一) 宇宙中的地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济南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所示天体系统属于 ( )A.星系B.恒星系统C.行星系统D.总星系2.下列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C.主要组成物质为岩石D.黑子和耀斑等现象均发生在其光球层解析:第1题,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属于恒星系统。
第2题,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答案:1.B 2.B(2017·合肥高三质检)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海口B.拉萨C.合肥D.北京4.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3时20分B.15时20分C.2时D.14时解析:第3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
在夏至日,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
第4题,由MO 以东为东半球可知,MO为20°W,由晨昏线分布可知,此时20°W为18时,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次日3时20分。
答案:3.D 4.A(20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某地位于北回归线,当地人们习惯将久不穿盖的衣被晒于阳光下除湿灭菌,俗称“晒霉”。
当地房地产商为促进销售,高层商品房建有正南和正北“双阳台”,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高空坠物伤及无辜,晾晒衣被等限于阳台内,不准突出阳台之外(假设都是晴天且无其他物体遮挡)。
据此完成5~6题。
5.当地“晒霉”效果最差的是(下列时刻为地方时) ( )A.南阳台春分日10:00 B.南阳台夏至日12:00C.南阳台秋分日14:00 D.北阳台夏至日6:006.一年中正南、正北墙面阳光照射时间差值达最大值后的一周内 ( )A.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B.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点将北移C.地球上的极夜范围将变大D.我国各地昼夜变化幅度将缩小解析:第5题,“晒霉”取决于阳光照射。
2020届 高考地理 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 地球的运动规律

二轮专题强化练(2019·湖南永州模拟)下表为“永州市2018年某月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1.与表中日期临近的节气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永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昼长接近于12小时,春、秋分日昼长接近12小时,夏至日昼最长,昼长远大于12小时,冬至日昼最短,昼长远小于12小时,可把B、D排除;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当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越来越早,说明昼渐短,夜渐长,故可排除掉A,答案选C。
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由于直射点南移,永州离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A错;由于离1月初越来越近,故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故B 正确;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每年9~10月份播种,次年5~6月份收获,故C错;印度半岛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故D错;综上所述,答案选B。
(2019·河北唐山模拟)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于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8日16时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开始穿越“西风带”,4天后到达南极浮冰区。
12月3日抵达南极中山站(南纬69°22′,东经76°22′)附近并进行卸货作业。
下图示意“霍巴特到中山站‘雪龙’号航线及霍巴特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3~4题。
3.霍巴特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A.42°S,146°E B.43°S,147°EC.44°S,148°E D.43°S,147°W4.“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到达南极中山站进行卸货时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A.3时B.9时C.15时D.21时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霍巴特位于(43°S,147°E)附近,故选B。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应用训练第二部分之宇宙中的地球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应用训练第二部分宇宙中的地球1、(2015·山东文综)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1)~(2)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B.62%C.70%D.78%[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表信息“3月份日照时数约为230小时”;题干信息“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某一地点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有关。
该地7~8月受锋面雨带影响阴雨天较多,云量多,因此日照时数少。
故A项正确。
海拔、下垫面均不会有季节变化,故B、C项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太阳辐射强度,D错误。
第(2)题,3月份(31天)该地昼夜长短差别小,即理论上平均昼长12小时,即每天日照时数约12小时,所以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为12×31=372(小时),图中3月实际日照时数约为23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为62%。
第三步,筛选答案:(1)A(2)B(2019·合肥模拟)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2~3题。
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3.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可能总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则主导因素为纬度。
2020年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单元测试习题 中图版全国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年4月,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发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超级地球”(行星LHS 1140b),该行星与主星(LHS 1140)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
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天体类型上判断,主星(LHS 1140)属于()A.恒星B.行星C.星云D.彗星2.称“超级地球”是“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主要的依据是该行星()A.受主星辐射强B.绕主星运行C.离太阳较近D.温度适中答案:1.A 2.D解析:第1题,“超级地球”是绕主星(LHS 1140)运行的,是主星的行星,所以主星是一颗恒星。
第2题,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温度、可呼吸的大气及液态的水;“超级地球”与主星,即恒星的距离,是决定其表面温度适宜于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有无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
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光互补路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从自然地理考虑,下列城市最适宜利用这种路灯照明的是()A.厦门B.重庆C.台北D.呼和浩特4.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图示太阳能蓄电池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转动。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从春分到夏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C.夏至日前后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D.冬至日前后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大答案:3.D 4.A解析:第3题,呼和浩特冬春季节多大风,风能丰富;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第4题,从春分到夏至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从夏至到冬至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故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大;夏至日前后我国各地昼长较长,故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大;冬至日前后我国各地昼长较短,故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

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3年3月10日,罕见明亮的彗星(编号为C/2011L4)到达近日点,其亮度与北极星相当,北半球公众用肉眼可观赏到。
如图是该彗星到达近日点时太阳系部分行星运行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A.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能量来源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太阳东升西落,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地方时差D.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2.若重庆某地(106°30'E,29°34'N)一观测者要在日落后20分钟时观测到彗星,该观测者最迟到达该地(当日昼长为11小时48分)的观测时间是北京时间( )A.17时54分B.18时14分C.18时48分D.19时8分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太阳东升西落,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地方时差,是地球自转的意义,不属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2题,根据昼长为11小时48分可求出该地半个昼长为5小时54分,由此可知该地日落地方时为17时54分,由此可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8时8分,根据日落后20分钟观测到彗星,可知最迟在北京时间19时8分到达观测地点。
下图中的虚线(长度约2厘米)示意我国敦格铁路(敦煌到格尔木,正线全长约509千米)。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示比例尺最接近( )A.1∶300 000B.1∶300 000 000C.1∶25 000 000D.1∶2 000 0004.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答案:3.C 4.D解析:第3题,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千米,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50900000=1/25450000,故C项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检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关于a、b溪流或水渠的说法,正确的是()A.a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60mB.a由北向南流C.b可能是一条人工水渠D.a注入b答案C图示等高距为20米,a的图示河段落差为20~60米(包括20米);河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由此可推断出a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流;b没有穿过等高线,其两侧高度一致,可能是人工水渠;a由东南向西北流,是干流的支流,不注入b。
2.暴雨发生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易被侵蚀的地点及原因是()A.甲地凹岸B.乙地凸岸C.丙地凹岸D.丁地凸岸答案C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丙地位于曲流处,暴雨发生时,平直河道处排水较快,而曲流处排水不畅;凹岸最易被侵蚀,凸岸主要是堆积作用。
3.绘制一幅该地地形剖面图,要求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绘图时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答案B一般绘制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可以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
下图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答案B根据材料信息“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可推测,“TRAPPIST-1系统”级别与太阳系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一宇宙中的地球1.四个选项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四个选项中能正确代表它们相互关系的是(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
①为太阳系,是所给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②为河外星系,属于总星系,与太阳系、银河系没有包含关系;③为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包含太阳系;④为总星系,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故选B项。
(2018浙江11月选考,24~25)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
完成第2~3题。
图1图22.该时刻肉眼在(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3.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A.清晨B.正午C.黄昏D.子夜答案2.D 3.D解析第2题,考查太阳系天体结构。
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火星四者的相对位置可知,肉眼在火星天空看不到月球亮面;月球处于太阳和火星之间,在月球上看不到火星嵌在日面;月球处于火星与地球之间,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遮住月球,但在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故选D项。
第3题,考查天体的观测。
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结合图形位置可知,月球位于正南方,最可能是子夜,故选D项。
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飞掠水星,并获取了大量有关水星的观测数据。
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揭开了天文学界多个长期探索的谜题。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A.①B.②C.③D.④5.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如果到达水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4.A 5.A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即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第5题,人造天体如果到达水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水星仍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近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右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
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中心区域7.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B.为人类提供光能C.维持地表温度D.图示现象无规律性答案6.A 7.A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大痣”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
第7题,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其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为人类提供光能、维持地表温度的是太阳辐射,而不是太阳活动;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第8~9题。
8.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9.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A.耀斑频繁爆发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C.全球降水增多D.地球磁场增强答案8.C 9.A解析第8题,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太阳活动周期。
第9题,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耀斑频繁爆发,黑子和耀斑发生具有同步性。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
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信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
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甲段B.乙段C.丙段D.丁段11.干扰通信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 )A.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B.色球层的耀斑爆发C.色球层的日珥抛射物D.光球层的太阳黑子答案10.C 11.A解析第10题,太阳活动会释放出带有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电磁波,从而会影响通信传输。
读图分析,在丙位置时,火星、太阳与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的方位来看,火星位于太阳的正后方。
而在这一位置,太阳将会对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
故选C项。
第11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生通信干扰是由于NASA在向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射电磁波信号(无线信号)时要从太阳外围的大气层穿过,太阳大气层中的日冕层处于最外面且厚度最大,同时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其物质已经处于电离状态并高速运动,形成高能带电粒子流,其将干扰经过的电磁波信号(无线信号),使火星接收器接收到不完整信号,甚至无法接收到信号。
故选A项。
12.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北京时间8时B.北京时间11时C.北京时间14时D.北京时间17时答案B解析巴黎采用中时区区时,香港采用东八区区时,东京采用东九区区时,洛杉矶采用西八区区时,奥兰多采用西五区区时,然后计算出北京时间为选项中某时时,各城市的当地时间,比照相应的开放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北京时间11时,巴黎为5时,香港为11时,东京为12时,洛杉矶为19时,奥兰多为22时。
除巴黎外,其余4个城市的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
13.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出发时P地昼长为11小时,时间是2月21日,到3月21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长是12小时,即一个月昼长增加了1个小时。
由此推断,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符合北半球此时昼大于夜的特点)。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太阳系位置图。
图1材料二图2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位于“宜居带”内。
图2(1)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填字母),它们都属于行星。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3)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A.有适宜的温度B.有肥沃的土壤C.表面比较平坦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4)“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答案(1)A、B、D 类地(2)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
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3)A(4)D解析第(1)题,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水星、金星、火星,对应字母是B、A、D,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
第(2)题,行星表面温度高低,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
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
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第(3)题,位于“宜居带”内,指与所在恒星系统的恒星距离适中,所以,“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适宜的温度,A项对。
有肥沃的土壤、表面比较平坦、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不属于“宜居带”的特点,B、C、D三项错。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开普勒-22b”行星位于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是行星系统,A项错。
不在太阳系内,B项错。
“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银河系半径约10万光年,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D项对。
不属于河外星系,C项错。
15.下图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M地昼长为。
(5)Q地对跖点是,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用折线)答案(1)(21°S,105°W)(2)39°47°(3)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16小时(5)(69°S,75°E) 绘图如下:解析第(1)题,图1所示时刻,69°N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21°S,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1°S,105°W)。
第(2)题,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9°,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最合适的夹角约为39°,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相同,应为47°。
第(3)题,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4)题,该日,Q出现极夜现象,P没有出现极夜现象,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当Q地(105°W)是正午12时时,M地(135°E)的时间是4时,即日出时间是4时,昼长为16小时。
第(5)题,Q地对跖点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Q地坐标为(69°N,105°W),则其对跖点坐标为(69°S,75°E)。
此日Q地对跖点出现极昼现象,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上。
正午12时时太阳高度是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