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试讲——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介绍

借物抒情的介绍一、借物抒情的定义借物抒情法,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借物抒情法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
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例如,秦牧的《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
首先,抓住仙人掌的特点,热情地抒发了赞颂之情:“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植物!”紧接着,就它的坚韧性格、抗旱耐瘠、顽强拒害、花朵艳丽的特点一一进行描写。
文末点明:“我总是忘不了那墨绿色的岛屿,那簇生着仙人掌的海滩,那迎着海风微笑屹立着的战士们坚毅的形象!”原来,作者所借之物是仙人掌,所抒之情是歌颂解放军战士高尚品德与情操。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目标:平时多留心身边事物,用多角度观察生活。
善于捕捉食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想法。
运用多种手法状写事物,或进行介绍说明,或以物喻人,或咏物寄意,或以物忆事多角度训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借物抒情知识点归纳借物喻人是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人,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句诗就是就用菊花在枝头上枯萎、不会被风吹掉的的特征来象征着诗人郑思肖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展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色有所感触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的类型有很多,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月夜清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三、借物抒情的含义及作用抒发内容不同。
借景抒情是作者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
微课课件借物抒情

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 绘。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 局部特征。联想要恰当,就必然采用象征手 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 象征手法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看下面景物,任选写景的角度(外部形体、 表面色彩、形成条件、本质特征、生长过程、
相互关系等),抓住景物特点,你能想到或感 悟到什么,能抒发怎样的情感?请任选1种你最 熟悉的景物,也可自选你最喜欢的景物。
荷花
昙花
玫瑰
稻穗
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 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它属于间接抒情的一种。
找准“物”与 “情”的“相似点”。 相似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 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情”之间的内 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情”要以“物”的 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 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 使物品与情感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借物抒情的例子

借物抒情的例子以下是 8 条借物抒情的例子:1. 你看那片天空中飘荡的云朵,多像我此刻飘忽不定的心啊!当我抬头望着它,仿佛自己也跟着那云朵一起,不知要飘向何处。
唉,我的未来就像那云朵一样迷茫啊。
示例:我对着朋友说:“那云朵真让人惆怅。
”朋友回答:“别这么悲观嘛,说不定飘着飘着就找到方向了呢!”2. 这棵古老的大树啊,它就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了多少人的故事啊!它粗糙的树皮像是岁月雕刻的痕迹,我每次靠在它身上,都能感受到一种沧桑和坚韧,难道我的人生就不能像这大树一样坚强吗?示例:我自言自语道:“大树啊大树,我要向你学习。
”仿佛大树回应我:“加油吧,孩子!”3. 那朵娇艳欲滴的玫瑰,红得似火,好热烈呀!不正像我那火热的情感吗?我把它送给喜欢的人,多希望他能懂我这一腔热情啊。
示例:我拿着玫瑰对他说:“看这玫瑰多美,就像我的心一样。
”他笑着接过。
4. 那片平静的湖水呀,不起一丝波澜,多像我如今波澜不惊的生活啊!有时候我真渴望能有一阵风,来打破这平静,给我带来些变化。
示例:我对伙伴说:“这湖水也太安静了。
”伙伴说:“平静也有平静的美好呀。
”5. 那只孤单的小鸟,独自在枝头叽叽喳喳,是不是像极了孤独的我?我也好想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天空,不再孤单啊。
示例:我对小鸟说:“你也孤单吗?我们一起做伴吧。
”小鸟似乎叫了两声回应我。
6. 那条蜿蜒的小路,一直伸向远方,就像我的梦想之路啊!虽然曲折,但我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不是吗?示例:我踏上小路说道:“我来了,梦想!”7. 那把破旧的雨伞,陪我走过了无数个风雨天,它多像我的老朋友啊!每次撑起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示例:我拿起雨伞说:“老朋友,又要靠你啦。
”雨伞仿佛在说:“没问题。
”8. 这盏微弱的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照亮了这个小小的角落,也照亮了我心中的那点希望啊!我真希望这希望能越来越亮。
示例:我看着油灯说:“拜托你再亮一点呀。
”油灯闪了闪,好像在回应我。
观点结论:借物抒情真是一种特别而又美妙的表达方式,能将我们内心的情感通过具体的事物展现出来,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啊!。
借物抒情的作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借物抒情的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2. 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俗易懂地介绍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2.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PPT制作: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2)教案材料,例如关于昆虫、花朵、树木等相关的图片或文字描述。
2.学生准备:(1)笔记本;(2)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介绍(10分钟)通过PPT介绍借物抒情的作文形式和特点,例如借助具体物品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哪些借物抒情的作品,例如《满江红》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
2.示范写作(15分钟)教师选择一种常见的物品或事物,例如昆虫、花朵、树木等,以学生熟悉的角度进行抒情写作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例如运用形象化的描写、运用比喻手法等。
3.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或事物,进行借物抒情的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题目或写作方向,例如“写一篇关于昆虫的抒情文章”,“以花朵为主题,写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交流分享(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可以互相阅读、点评,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5.总结反馈(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借物抒情的作文特点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写作方式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延伸:1.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借物抒情的作文比赛,从中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借物抒情的作品,例如鲁迅的《食货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借物抒情教案

借物抒情教案教案标题:借物抒情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借物抒情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3. 学生能够培养情感表达和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借物抒情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如通过描写一朵花来表达自己的喜悦、通过描写一只小鸟来表达自己的自由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借物抒情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情感。
讲解:3. 教师讲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如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强烈,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4. 教师示范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注重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解释自己在作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实践:5.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例如一朵花、一杯咖啡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6.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巩固:7. 学生个人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或是教师提供的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借物抒情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持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借物抒情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 组织学生进行借物抒情的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拍摄一组照片,并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将照片和作文结合展示。
《借物抒情》说课稿

作文教学《借物抒情》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的作文指导课是学习了第二单元的一组散文诗之后安排的写作教学。
主题是借物抒情。
根据新版教材,每一个写作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材设计意图是根据专项训练,逐渐让学生掌握一系列的写作方法。
“借物抒情”的方法是主要用在散文和散文诗当中的一种方法,相比较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类的散文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写,所以指导是个关键。
二、说目标及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我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理解借物抒情,掌握借物抒情的方法。
二是学会用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写作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写自己的作文。
教学方法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共三个。
我设计了学案,学生根据学案预习教材,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检查预习,并适当做点拨,归纳知识点;然后通过合作讨论、师生交流、自主写作等方法完成写作练习。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我根据教材基本安排了感知理解借物抒情、探究具体方法、写作实践三个环节。
导入时,我设计了听歌曲《好大一棵树》,意图是通过形象的歌曲引出借物抒情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喜爱和思考。
新授中,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列举教材中的借物抒情,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好处和作用。
第二个环节:探讨教材《海燕》,初步探究借物抒情的具体写法,这两个环节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的。
第三个环节:我通过一篇例文《校园里的海棠树》,再探技法。
这个例文是我自己写的下水作文,写的这棵树就是我们学校食堂门前的那棵海棠树。
我安排这个作文有两个意图,一是我感觉教材上的名家名片虽然很典型很美,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我想下一个台阶,让学生通过一个普通作文感知写法。
二是我的作文选的素材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抒发的是普通的赞美之情,贴近我们的生活,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选材。
第四个环节: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首先我给学生观察一组图片,选取的事物是:小草、马莲花、大树、探春花、河流。
写作技法借物抒情讲课稿

第八页,共10页。
创新 (àngxīn )微课
写作技法( jìfǎ)—借物 抒情
绿色的跃动
例文欣赏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xīnlíng)的颜色。 不必说“草色入帘青”的优雅,单江南春之绿就足以让我们陶醉。 每当我们徜徉在嫩绿的初柳下,流连于苍翠的树影下…… 我们是否能感受到绿给心灵(xīnlíng)的震动? 那古老的墙壁上似乎有什么在跃动。它到底是什么?是并不鲜艳的绿苔。绿 苔的绿淡淡的,若隐若现,却给古老的古墙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看,它正 在跃动,慢慢地融入了城市的血液,使古城的沧桑显得如此年轻…… 说江南,不能不提典雅的小桥,而谈小桥,则无法不提桥下缓缓流动的绿! 这绿色的河流像一条绸带环绕着苍苍古城,使古城显得如此妩媚多姿。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xīnlíng)的颜色。 绿代表着青春,绿代表着生命,绿色的跃动,正是我们青春的跃动。
争上游”象
• 征不折不挠。
【写作指导】 精致、优雅、灵动、美妙。
飘逸的、浓荫。
淡淡的、若隐若现、依附于古老的墙壁砖石。 河流:缓缓流动的、 环绕着、源远流长。
美对心灵的净化和陶冶 文化的滋养文化的传承
创新 (chuàngxī n)微课
第六页,共10页。
写作技法( jìfǎ)—借物 抒情
• 在“物”与“情”之间寻找一根“红线”:
第四页,共10页。
写作(xiězuò)技法— 借物抒情
• 在寻常(xúncháng)“物”中挖掘新奇: • 一花一世界,生活、学习所触及的事物,细致观察,每一件 • 物品,都有可能能折射出人类丰富而多变的情感。 • 如《爱莲说》,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特点对应着人“不与 • 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借物抒情完美版ppt课件

小试身手
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形象呢?请选择合适 的事物来表达你的情感。
提示:要抓住这个事物的特征和“妈妈”这 一形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似点进行描写和抒情。
定情--选物--状物--揭示
悄
悄 话
揭示
片断练习成果展示:
✓ 由咏物到咏人,物人交融,物的品质就是人的 品质。物即是情!
✓ 状物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
听 洗衣机 穿著一身 退色塑料压克力 独坐在阳台上 受日晒风吹雨淋 电视机 孩子们目光都以他为中心 黑色简约外型 多适合客厅
一 就算是吹风机也有流线外型 紧握在手心 像跳舞亲密 听 光荣的电唱机 晋身为古董级 典雅的中音 比谁都 更受欢迎
木讷的洗衣机 从没有主题曲 只有风霜灰尘 让人不想接近 从来 没有 一句的怨言 你丢多少它都洗 脱水总是 全心又全力 直到颤 抖了身体 多少年了 旋转又旋转 时间一眨眼过去 上了年纪 却依 然尽力 孤独勇敢洗衣机 咖啡机 欧洲进口 带著书卷贵族气 孩子都长大了 爱围著它喝那堤 洗衣机 一直以来 度量很大没心机 它的唯一关心 是何时放晴 就算是已退役 的那台光碟机 也带我经历 冒险和爱情 冰箱的肚子里 啤酒和冰淇淋 抚慰了多少 失眠和失恋的心 木讷的洗衣机 从学不会讨喜 洗过多少四季 然后再一世纪 所有电器 都住在屋檐下 不必风吹雨淋 却只有它 孤独的守在 阳 台角落里运行 突然有天 好想要帮忙 衣服放进洗衣机 才发现了 它早就坏了 只是舍不得换新 奇怪是谁 一直清洗著 我闯的祸和污泥 好久以来 原来我衣服 全 部都是妈妈洗 从来没有 一句的怨言 你丢多少她都洗 才发现了 妈妈一直是 我无声洗衣机 才发现了 她的皱纹 是无法偿还的借据 才发现了 她的背影 是无法释怀的风景
↓ “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借物抒情是什么?
从名作名篇中体会如何借物抒情?
从名作名篇中体会借物抒情的作用并举一反三运用到写作与阅读中?
【学以致用】
借物抒情是什么?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
练习一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借抒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借抒情。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借抒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诗人借抒情。
由此看来,物跟情感有什么联系?
名篇佳作
白杨礼赞(节选)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的特点:
民族精神的特点:
总结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
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
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
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
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要适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具体描写事物,写出它的特征,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4. 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
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
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