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备作业)(解析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2.2 声音的特性》(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2.2 声音的特性》(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课时练一、单选题1.现在流行的快手和抖音APP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才艺表演的视频,比如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陶瓷制成大小不同的碗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监考教师在考场内走动时放轻脚步,这主要是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3.如图所示是人和狗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单位:Hz),根据这些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能听到的声音狗不一定能听到B.人发出的声音狗不一定能听到C.狗能听到的声人不一定能听到D.狗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4.如图为国家大剧院的一次演出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快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C.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说明声音不是由乐器的振动产生的5.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备作业)(解析版)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备作业)(解析版)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备作业)(解析版)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答案】A。

【解析】用硬纸片从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选:A。

2.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答案】B。

【解析】A、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因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只有频率在这一范围内,且响度达到0dB以上的声音,人耳才可以听到,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故B正确;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C 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B。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答案】D。

【解析】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4.用手将正在发音的音叉握住之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答案】A 。

【解析】因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我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故选A。

八年物理上章节典题解析 2.2 声音的特性 B组

八年物理上章节典题解析 2.2 声音的特性  B组
【思路点拨】(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2)在同样 的环境下,同种介质里,声速是相同的;(3)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但不能提高 音调;(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答案】A 【解析】A、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B、在同 样的环境下,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与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 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现场观 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故选A。
【总结升华】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蜜蜂能够发声,肯定是什么在 振动,可以逐一排查。
【例5】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 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答案】B
【例2】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 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 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音色 B. 响度 C.音调 D.周期
【答案】B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 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 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解析版)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解析版)

【教材习题1】教材P3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见解析。

【解析】弦乐: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管乐:如笛子,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

敲击乐器: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

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

【要点点拨】(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5)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方法指导】知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

【教材习题2】教材P3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350Hz.能。

【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物体振动的频率。

n=700次, t=2sf=n/t=700/2=350Hz因为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要点点拨】(1)频率的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物体振动的频率。

(2)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方法指导】(1)知道2秒振动的次数,只要求出1秒振动次数就球出了物体振动的频率。

(2)用所求出的频率和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比较,就可以判断出人耳是否能够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材习题3】教材P3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女高音”的“高”是指音调高;“男低音”的“低”是指音调低;“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大;“低声细语”的“低”是指响度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2.2声音的特性一、单选题1.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2.“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 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 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3.声音嘶哑又称声嘶,是喉部(特别是声带)病变的主要症状。

声嘶时,声音会失去圆润、清亮的本色,出现低沉、沙哑等现象。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声嘶时,发生变化的是()A. 音调、响度B. 音色、响度C. 音调、音色D. 仅仅是音色4.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和力分别划一次,则()A. 甲塑料梳子声音尖细,音调高B. 甲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C. 乙塑料梳子声音尖细,音调高D. 乙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5.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今后用这些独有的细节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三者都有6.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出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前,这样可以()A. 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少声音损失B. 提高声音频率,使听话人听得更清楚C. 减少声音分散,使听话人处响度大D. 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7.为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A. B.C. D.8.以下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源每秒振动超过20000次时,发出的声波就是超声波B. 超声波能量高,方向性好,在同样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更大C. 人类听不见超声,所有的动物也听不见超声D. 超声波能量高,穿透能力强,既可以测海底深度,也可以测地月之间的距离9.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10.在交响乐团演奏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吹奏长笛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B. 小提琴、大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C. 用力敲鼓时,鼓声响度大D. 人们能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二、填空题11.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因为录音机的音量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小华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不同.12.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闻其声,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13.医院里的“B超”实际上是利用了波来观察人体内部,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强的波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会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恶心、眩晕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危及生命.14.笛子是一种民间乐器,B处是薄膜,用手按住C、D、E、F、G、H、I洞口时,可吹出不同的音阶,当笛声发出“3”“5”“6”音阶时,敞开的洞口分别是、、。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 检测习题(解析版)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 检测习题(解析版)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检测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B.“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指的是音调D.“轻声细语”指的是音调2、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是在调节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3、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4、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5、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简短吸管,如图所示。

同学们听到的声音A、音色不变B、音调变了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6、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8、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9、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10、“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D.速度11、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12、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13、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 B.音量高 C.音色优美 D.传播速度快1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二、填空题15、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高/低).16、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比较大的缘故.17、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18、钢琴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调音师来调音;调音师给钢琴调音时可以通过调节弦的松紧来改变声的_________.19、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20、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A、“引吭高歌”指大声歌唱,指响度大.B、“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指的是音调高.D、“低声细语”指小声说话,指响度小.故D错误.故选D.2、B解: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B解:擂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故选B.4、C解:通过听两个瓷碗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瓷碗的好坏,主要靠的是它们的音色不同;6、C【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选C.7、B【考点】9O: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2)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解答】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C、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选B.8、B【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0、B11、C12、A13、A【考点】9F: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声音洪亮,这里“洪亮”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大,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C【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15、【考点】91:声音的产生;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故答案为;振动;高.16、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因为这些鸟发声时的音色不同;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响度比较大的缘故.故答案为:音色;响度.17、音调;响度18、音调19、【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解答】解: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当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答案为:音色;音调.20、【考点】音色;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解答】解: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时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主要是改变声音的响度(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故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注:频率表示振动的快慢,即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 (Hz);2..乐音与噪声①乐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使人感到愉悦和美妙的声音。

②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③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

【易错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1)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2)日常生活中的“高”有时指音调,比如“女高音”、“这个调太高,我唱不上去”等;有时指响度,比如“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等;(3)响度除与振动幅度有关,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有关;(4)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说话人等都是利用音色这个特性;(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音调、音色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声音的振动幅度会逐渐变小,也就是响度会越来越小。

【规律总结】1.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如果发声体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它振动的频率也就不会变化,即发声体的音调不变;(2)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音调越低;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要控制振动幅度相同,改变振动的快慢,如控制拨动橡皮筋的力度相同,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变化;(2)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要控制振动的快慢相同,改变振动幅度,如控制鼓皮的松紧程度相同,改变敲击鼓皮的力量大小,观察鼓皮的振动幅度。

3.转换法的应用:可以在鼓皮上放泡沫塑料,观察不同力量敲击鼓皮时,泡沫塑料弹起的高度大小,从而感受鼓皮的振动幅度大小变化。

【典例分析】(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蓝牙音箱发声需要振动,故A错误;B.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C.音箱发出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C错误;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识点框架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音调★ 4 4二响度★ 3 320三音色★ 3 3知识点总结 + 例题讲解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符号:f)(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单位:次/秒,又记作:赫兹,符号:Hz(读作赫兹)。

(4)应用:铁路工人检查铁路螺栓是否松动、判定碗等容器是否破裂、空气乐器等;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5.超声和次声:它们是声,但人们都听不见;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1)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2)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3)拓展:①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大多数能听见次声波;②次声波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危害比较大;③超声波可以用作声呐、雷达等;还可以用来焊接、作手术刀、清洗精密仪器等;【例题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答案】C【解析】解:A、高歌猛进,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请勿高声喧哗,是让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B错误;C、女高音歌唱家,是指女歌手的音调高;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填空题1.(2020•亳州模拟)“各位居民,大家好。

下面播送《县政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请大家务必配合社区的防疫人员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音响里传来阵阵防疫宣传的声音,而这些音响,是昔日广场舞大妈的宝贝,如今成了防疫宣传的主力,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大。

【答案】响度【解析】利用音响宣传防疫知识,主要是因为音响的振幅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2.(2020•盐城)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

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

声音通过传入人耳。

用力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越大。

【答案】振动;空气;响度【解析】(1)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2)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产生声音,鼓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3)敲击鼓面,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2020•娄底)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时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解析】演员在演奏小提琴时,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4.(2020•金昌)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答案】音色【解析】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5.(2020•郑州模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丰富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音乐文物。

在实践活动中,晓晋来到河南博物院,他走到编钟演奏处,如图所示,看到乐手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这是为了让观众欣赏到不同的声音,乐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调;响度【解析】(1)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发出的频率不同,因此发出的音调不同;越重(质量越大)的编钟,音调越低。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发出声音的振幅不同,故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6.(2020•揭西县一模)2020年5月18日21时47分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4人死亡,23人受伤。

地震观测站是利用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而工业生产中声呐探伤则是利用(两个空格选填“声波”、“超声波”或“次声波”);无论哪一种,它们在真空中都传播(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次声波;超声波;不能【解析】地震观测站是利用次声波接收器来测定地震的相关信息的;工业生产中声呐探伤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无论哪一种,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在真空中都不能传播。

二.选择题7.(2020•无锡)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提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答案】A【解析】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声音的大小,即控制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

8.(2020•黑龙江)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答案】A【解析】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故A符合题意;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故B不合题意;C、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9.(2020•湘潭)在相同的玻璃杯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轻敲杯壁,听到了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声音高低是指()A.音量B.响度C.音调D.音色【答案】C【解析】在相同的玻璃杯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轻敲杯壁,由于水的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这里的声音高低是指音调,故C正确,ABD 错误。

10.(2020•宜昌)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是()A.男高音歌唱家B.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C.引吭高歌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答案】A【解析】A、男高音歌唱家是指的音调高,故A符合题意;BCD、高声喧哗、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BCD不符合题意。

11.(2020•淮安)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答案】C【解析】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12.(2020•益阳)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

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调音色B.响度音色C.音调响度D.只可能是音色【答案】B【解析】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若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时,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瓶内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难易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13.(2020•北京)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答案】C【解析】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ABD错误、C正确。

14.(2020•随州)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答案】B【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B正确,ACD错误;三.实验探究题15.(2020•东城区校级三模)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

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铝棒铝棒长度L/cm 铝棒橫截面积S/mm2频率f/Hz1 71 29 35002 78 29 31463 71 52 35304 71 75 35725 105 29 2693【交流分析】(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选填“高”或“低”)。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长度;高;(2)1、2、5;横截面积相同时,铝棒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解析】(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是相同的,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高;(2)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故应选择1、2、5;由数据可知,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

四.综合能力题16.(2019秋•三水区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

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迹能力,能够穿透波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

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A.蝙蝠 B.蜘味 C.青蛙 D.猫(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6)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答案】(1)不能;(2)较强的穿透能力;(3)信息;(4)A;(5)3.6;(6)A【解析】(1)超声波属于声音,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4)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会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躲避障碍,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而蜘蛛、青蛙、猫都不能发出超声波;(5)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则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为:t=4×10﹣6s;根据v=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s=vt=900m/s×4×10﹣6s =3.6×10﹣3m=3.6mm;(6)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1图对应的指纹的特点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