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液态发酵——乙醇的生产过程及淀粉转化率实验
生物质生产乙醇的方法及其工艺流程

生物质生产乙醇的方法及其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质生产乙醇:方法与工艺流程解析生物质生产乙醇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淀粉质原料酒精发酵(生物工程)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淀粉质原料酒精发酵一、实验目的:根据发酵工程原理,学习和掌握淀粉质原料酒精发酵生产工艺,熟悉酒精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将淀粉质原料经双酶法液化糖化,使其变成可发酵性糖,再接种经活化扩培的活性干酵母菌种进行发酵,使其生成酒精,通过蒸馏分离,最后得到酒精产品。
双酶法液化糖化是新型生产工艺,免去原料高温蒸煮,既可节省蒸煮用汽,又可省去冷却用水,同时降低高温蒸煮过程糖损失,提高原料出酒率。
三、实验材料:玉米粉(颗粒为1.5mm)、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酒精活性干酵母、葡萄糖、1mol/LNa2CO3溶液、1mol/LH2SO4溶液、纱布。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250mL、500mL三角烧瓶,100mL、500mL、1000mL 烧杯,糖度计,10L全自动发酵罐,酒精蒸馏装置(500mL蒸馏烧瓶、加热套、冷凝器、100mL容量瓶),酒精计,pH试纸,水浴锅、恒温振荡培养箱、电炉及常规玻璃仪器。
五、实验方法:1.工艺流程水α-淀粉酶糖化酶↓↓↓玉米粉→调浆→液化→糖化→扩培←活化←干酵母水α-淀粉酶糖化酶↓↓↓玉米粉→调浆→液化→糖化→发酵→蒸馏→酒精2.实验操作要点(1)干酵母活化扩培:称玉米粉18g,加水100mL,搅拌调匀,用1mol/L Na2CO3或1mol/L H2SO4溶液调pH在6.0~6.5,加耐高温α-淀粉酶30u/g玉米粉,搅拌加热至85~90℃,液化60min。
冷却液化醪至60℃,用1mol/L H2SO4溶液调pH在4.0~4.5,加糖化酶250u/ g玉米粉,保温糖化60min,即得酒母糖化醪。
用糖度计测糖度。
在35~42℃的20mL 2%葡萄糖液中添加干酵母活化,活化时间20~30min。
酵母添加量为0.2g。
酒母糖化醪冷却至28~30℃,将活化的酵母接入酒母糖化醪,放入恒温振荡培养箱30℃培养,时间12~15h,即得发酵用酒母。
(2)调浆液化:称玉米粉100g,加水400mL,搅拌调匀,用1mol/L Na2CO3或1mol/L H2SO4溶液调pH在6.0~6.5,加耐高温α-淀粉酶30u/g玉米粉,搅拌加热至85~90℃,液化60min 。
酒精发酵工艺过程ppt

淀粉原料酒精发酵
(Alcohol Fermentation )
1
酒精制造过程
原料(淀粉、纤维素)
酸解 水解 酶解 单糖
Yeast
发酵
(Saccharomyces cerevisae) 发酵产物
蒸馏…
酒精
2
一、生化机制
C6H12O6 ? 2 CH3CH2OH + 2 CO2 + H2O
三角瓶液体酵母
•
↓
↓
↓
•
曲种
蒸煮
卡式罐酒母
•
↓
↓
↓
•
糖化曲液 糖化→酒母糖化醪→小酒母
•
↓
↓
•
发酵
大酒母
•
↓
•
蒸馏
•
↓
•
•
酒糟废液 酒精 杂醇油
米曲汁
15
淀粉颗粒→淀粉分子→可发酵性糖→酒精→95%乙醇
(C6H10O5)n+nH2O→nC6H12O6→2nC2H6O+2nCO2 +2主nA要T步P 骤: 1. 原料粉碎 2. 蒸煮糊化 3. 曲霉糖化 4. 酵母发酵 5. 蒸馏提纯
2.糖类原料 废糖蜜、甘蔗、甜菜等 3.纤维质原料 农作物秸秆、甘蔗渣、废纤维垃圾 4.其他原料 亚硫酸纸浆废液、淀粉渣等
9
10
纤维素生产酒精工艺
11
12
三、酒精发酵微生物
1. 糖化菌(将淀粉、纤维素转化为糖
)
曲霉(Aspergillus spp.)
根霉(Rhizopus spp.)
2. 酒母(将糖转化为乙醇)
香型 酱香(浓香)
清香(浓香)
发酵工程实验结果淀粉发酵产酒精

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数据。
结果记录如表:
糖化后,加入可乐瓶中的上清:约400ml. 加入400ml蒸馏水。
活化的酵母种液:5ml 2.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1二氧化碳生成的检验:培养约一星期后,观察瓶中混合液,淀粉大部分沉降在瓶底,上清浓度较稀,靠瓶壁边缘有一连串微小气泡
接种完,擦干瓶外壁,于天平上称量W1=727.5g;培养结束,取出瓶轻轻摇动,使二氧化碳尽量溢出,在同一天平上称量W2=725.0g
计算得:二氧化碳生成量= W1-W2=2.5g
○2酒精生成的检验:打开瓶塞,闻到有明显酒精气味。
取发酵液5ml, 加10%硫酸2ml,加1%K2Cr2O7溶液
10-20滴,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
左:蒸馏水5ml,颜色偏黄,透明度高
右:发酵液5ml,黄绿色,与对照管有明显差异
左图:酒精生成的检验结果
(二)思考题
现有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请设计实验判断哪株酵母发酵酒精能力最强?
答:按实验步骤配制等量的三组醪液,加入等量糖化酶进行糖化作用,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向三组糖化后的淀粉上清中加入等量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种液,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实验产生的CO2的质量,进行比较。
产CO2越多表示发酵酒精能力越强。
(三)注意事项
1. 淀粉糖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搅拌,直至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淀粉完全糖化。
2. 检验酒精生成时需要用到H2SO4,使用时应该注意安全,不要溅到皮肤上。
3. 使用天平测量可乐瓶质质量时,应遵守天平使用规则用镊子夹取砝码。
以免出现误差,导致CO2质量测量不准确。
乙醇发酵制备实验报告

乙醇发酵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乙醇的发酵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发酵过程中乙醇生成的条件和效率。
实验原理乙醇的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葡萄糖(C6H12O6)→[酵母]→乙醇(C2H5OH)+ 二氧化碳(CO2)酵母通过酵母菌进行代谢,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在发酵过程中,乙醇是通过酵母菌降解葡萄糖产生的,而二氧化碳则是产生的副产物。
实验材料和设备- 葡萄糖溶液- 酵母粉- 实验瓶- 水槽- 酒精计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葡萄糖溶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2. 取适量的酵母粉,加入葡萄糖溶液中。
根据葡萄糖和酵母的比例,可以控制发酵的速率和产物的质量。
3. 将酵母与葡萄糖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实验瓶中。
4. 在实验瓶上盖上气球或装上气密塞,以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将实验瓶放置在水槽内进行发酵。
5. 观察实验过程中气球的膨胀情况,这是由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生成,使得气球膨胀。
6.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瓶从水槽中取出。
使用酒精计来测定实验瓶内的酒精浓度。
7. 计算得到乙醇的产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发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瓶中的气球膨胀逐渐增大,这表明发酵反应正常进行。
实验结束后,我们使用酒精计测定了实验瓶内的酒精浓度,并计算得到乙醇的产率。
乙醇的产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乙醇产率(%)= 实际乙醇产量(g)/理论乙醇产量(g)×100%通过比较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我们可以评估发酵过程的效率和酵母的活性。
如果乙醇产率接近100%,表明酵母的发酵效率很高。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乙醇的发酵制备方法,并从实验结果中计算得到了乙醇的产率。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了发酵过程的效率和酵母的活性。
然而,本实验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例如,实验中没有对发酵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参数进行控制。
这些因素对发酵过程有重要影响,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乙醇发酵工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乙醇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学习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检测乙醇含量的方法。
4.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乙醇发酵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乙醇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6H12O6 → 2C2H5OH + 2CO2实验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通过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和乙醇的浓度,可以评估发酵过程和发酵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酵母菌:酿酒酵母2. 葡萄糖:分析纯3. 蒸馏水4. 碳酸钠:分析纯5. 澄清石灰水6. 重铬酸钾溶液7. 硫酸铜溶液仪器:1. 500mL锥形瓶2. 摇床3. 量筒4. 温度计5. 秒表6. 酒精计7. 试管8. 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 称取葡萄糖20g,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得到葡萄糖溶液。
- 称取碳酸钠2g,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得到碳酸钠溶液。
- 将葡萄糖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培养基。
2. 接种与培养:- 将酵母菌接种于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恒温培养24小时。
3. 发酵过程:- 将培养好的酵母菌液取出,继续在摇床上培养,观察发酵现象,记录二氧化碳产生情况。
4. 乙醇含量检测:- 利用酒精计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
- 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滴定法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
5.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乙醇发酵的因素,如温度、pH值、酵母菌浓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现象:- 在发酵过程中,观察到锥形瓶内产生大量气泡,表明二氧化碳产生较多。
2. 乙醇含量测定:- 酒精计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中乙醇含量为6%。
- 重铬酸钾溶液滴定法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中乙醇含量为5.8%。
3.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 温度、pH值和酵母菌浓度等因素对乙醇发酵效率有显著影响。
液体发酵实践报告

实习报告院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1101 姓名:杨慧芳学号:20113714 指导老师:张庆华郭晓燕张宝实习时间:2014.06.05日 . 2014.06.13日一、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生产实习是整个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通过组织参观和听取一些专题技术报告,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流程与工艺;了解污水处理的标准。
(2)了解制药厂水针剂、粉剂、中药提取制剂、粉针剂等生产流程;同时了解制药用水的生产过程。
(3) 了解润田矿泉水生产的工艺。
(4)了解雪津啤酒的生产工艺以及污水处理工艺。
二、实习方式、地点及内容2014.06.05日上午9:30左右:在老师及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所参观的污水处理厂位于南昌市小蓝工业园内。
该园为省级民营科技园,离南昌市仅20公里,15分钟路程,交通便捷。
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0余家。
园区拟建日处理15万m3/d污水处理厂,项目实行总体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日处理5万m3/d污水处理厂,项目主要包括征地、土建、设备、安装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二期扩建至日处理能力1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
(据估计:2005年污水排放量5.56万m3/d,工业污水2.5万m3/d,生活污水2.13万m3/d,公建污水0.93万m3/d;2020年污水排放量16.13万m3/d,工业污水6.0万m3/d,生活污水7.44万m3/d,公建污水2.69万m3/d。
酒精淀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化学性质和酒精的生成原理。
2. 掌握淀粉酶催化作用及酒精发酵过程。
3. 学习实验室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多糖,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通过发酵作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如下:1.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淀粉 + 水解酶→ 葡萄糖2. 葡萄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葡萄糖 + 酵母菌→ 酒精 + 二氧化碳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漏斗、滤纸、锥形瓶、酒精灯、酒精灯架、试管、温度计、淀粉酶、酵母菌、葡萄糖、蒸馏水、酚酞指示剂、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碘液。
2. 试剂:淀粉、葡萄糖、酵母菌、淀粉酶、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碘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淀粉溶液:取一定量的淀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形成淀粉溶液。
2. 淀粉酶催化反应: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的淀粉酶,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
3. 检测葡萄糖: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4. 酵母菌发酵: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酵母菌,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发酵一定时间。
5. 酒精检测:取发酵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钙,使溶液中的酒精沉淀,过滤后取滤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和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滴定,计算酒精含量。
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淀粉酶催化作用及酒精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淀粉酶催化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使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2. 酵母菌发酵:在一定温度下,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使溶液产生气泡。
3. 酒精检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酒精含量为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微生物的液态发酵——乙醇的生产过程及淀粉转化率实验姓名:××班级:生物技术学号:××指导老师:××微生物的液态发酵——乙醇的生产过程及淀粉转化率实验××(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摘要】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淀粉含量丰富,完全可以作为生产优质酒精的原料。
采用免蒸煮生料大米生产食用酒精生产方法,简化了工艺,节约了燃料,减轻了劳动强度且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酒精得率。
生料酿酒就是微生物利用生淀粉直接进行生长、繁殖及代谢的过程,直接将大米加曲加水糖化发酵,蒸馏而成。
【关键词】大米;发酵;生料酿酒;糖化发酵;蒸馏Winemaking Technology××(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Rice is the major food crop in China,The starch content of rice is rich,It can be used as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alcohol,With uncooked raw rice production of edible alcohol production method,it simplifies the process,saves fuel,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and reduce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and improves the alcohol yield.The rice with curved water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finally distilled from wine.[Key words]Rice;fermentation;brewing;saccharificationfermentation;distillation前言:可用于生料酿酒的原料多种多用,如大米,玉米,高粱,小麦,粉渣,青稞,小米,薯干均可。
原料不同,工艺也不相同。
本文主要探讨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工艺。
大米发酵生产酒精的原理是利用大米中富含的淀粉,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为可发酵性糖,然后经过酒母的发酵作用,将可发酵性糖转化为酒精。
大米的淀粉含量要比其它原料高,发酵容易,出酒率高,是生料酿酒的最佳原料。
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和酶制剂①酵母菌种②糖化酶③细菌④霉菌1.2原料大米1.3实验器材酒缸、培养箱、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
1.4溶剂水2.生料酿酒工艺原料→水→酒曲→搅拌→封口→发酵→蒸馏→成品3. 操作步骤3.1用品的秤取用电子秤称取8斤大米,20斤水,24g酒曲(2种)3.2操作步骤(1)将称好的24g酒曲拌入8斤大米中,充分搅拌。
将拌好的大米放入酒缸中,将称取好的水加入酒缸中,充分搅拌,封闭进行发酵。
(2)定时搅拌发酵前期每天搅拌一次,使发酵瓶底部的原料与糖化,发酵剂充分接触,均匀彻底发酵,使所有淀粉能充分利用。
发酵中期,搅拌醪液时一定要注意封闭隔氧。
搅棒要清洗干净,以免发酵液染菌,生酸较快,较大,影响出酒率。
发酵后期,不宜频繁搅拌,以减少酒精的挥发损失。
(3)发酵控制在25℃左右为宜。
4.发酵液的成熟检查4.1 感官检测:(1)醪液由浑浊变清,发酵终止醪液呈淡茶色,整个发酵醪液无气泡现象。
(2)有酒香味(3)微酸不甜4.2 米粒状态变化(1)由原来变膨胀(2)有膨胀变断裂(3)最后变碎粒,有些漂浮起来,有些沉在缸底。
5.蒸馏在老师帮助与指导下,安装好蒸馏装置,按照要求进行蒸馏。
刚开始蒸馏得到的白酒不要,倒掉,接下来蒸馏的白酒进行收取,直到没有酒流出,最后得到酿制的白酒。
然后测一下酒精的浓度,作好记录。
6.酒糟中得生理指标测定6.1固体酒糟的烘干将用到的酒槽及所用到的器具用自来水洗刷干净,然后倒扣自然晾干,做好准备,以备用。
6.2样品预处理样品经自来水洗净晾干后,去皮,切成小粒,用乳钵捣碎、匀浆,用百分之一天平称取5 g 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150 ml 85%的乙醇,超声振荡15 min。
样液经定量滤纸过滤,并用85%乙醇淋洗至滤液透明为止,弃去滤液,将滤纸上残渣转入250 ml 三角瓶中,加入100 ml 水和30 ml 6 mol /L HCl,置沸水浴中水解2 h。
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查水解液是否水解完全,用6 mol /L NaOH 调pH 7.0 后,过滤于250 ml 容量瓶中,并用水淋洗残渣,最后加水将滤液定容到250 ml,作为待测液。
6.3 标准曲线的制备于6 支25 ml 比色管中,分别准确加入0、1.00、2.00、3.00、4.00、6.00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相当于0,0.50,1.00,1.50,2.00 和3.00 mg 葡萄糖),各加3.50 ml DNS 显色剂,加水至10 ml,混匀后,置于沸水浴中5 min 后,取出流水冷却,再加水定容至25 ml 刻度,混匀。
以空白管溶液调零,在520 nm 波长下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以葡萄糖含量(mg)对吸光度值作标准曲线或进行线性回归。
6.4 样液测定取0.50 ml 待测液按标准曲线制备方法测定,根据样品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或由回归方程求出所取试液中葡萄糖含量(mg)。
按下式计算甘薯鲜样中淀粉多糖含量(%)。
甘薯鲜样中淀粉多糖含量(%)= 试液中葡萄糖含量(mg)×250×100样品量(g)×0.50×1000 ×0.9。
6.5显色反应时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试验了不同水浴时间对显色液吸光度值的影响。
实验表明,沸水浴时间在5 min 内时,显色液吸光度值随水浴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加,而在5 min 时达最大值,其后吸光度值趋于稳定。
所以选择沸水浴时间5 min。
6.6标准品对照试验取淀粉标准应用液,同葡萄糖标准制备标准曲线,得二者斜率之比为0.89,说明按本法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率为0.89,与理论值0.90 接近,因此,可以选用葡萄糖标准代替淀粉标准制作标准系列。
6.7淀粉转化1准确称取烘干磨碎的丢糟样品Zo m g,称取六份.无损失地倒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加入25 m l2 %盐酸溶液, 用玻璃塞盖好, 将大试管浸入沸水浴中加热, 并不断摇动, 经5一2. 0 小时后, 取其中一个试管的固体颗粒置于自瓷比色板中‘加 2 滴碘一碘化钾试剂, 检查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如固体颗粒不显蓝紫色,说明水解已完全.如水解不完全, 再继续置于沸水浴中加热0. 5 小时, 并再行检查, 直至水解完全为止。
转移和沉淀蛋白质: 样品冷却后, 将试管中的水解液全部转移到10 0 m l 容量瓶中, 并用蒸馏水冲冼试管3 一4 次, 加一滴甲基红指示剂, 用10 %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中和至微碱性(用滴管加到溶液由红变淡黄), 再慢慢加入sm l s%硫酸锌溶液及sm l 0. 3mo l几氢氧化钡溶液沉淀蛋白质, 振荡后静置, 直至溶液上层出现澄清溶液, 再加儿滴0 3 m of 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无白色沉淀出现为止, 然后加水至容量瓶刻度定容, 混匀放置过夜。
用吸量管吸取上层清液sm l 放入50 m l 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到刻度。
2准确称取2-5g磨碎、过40目筛的样品,置于放有慢速滤纸的漏斗中,用30mL乙醚分三次洗去样品中的脂肪,弃去乙醚。
再用乙醇溶液约150mL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
滤干乙醇后用100mL水将残渣转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盐酸(1+1)30mL,连接好冷凝管,置沸水浴中回流2h。
回流完毕后,立即置流动水中冷却至室温,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将水解液调至近中性(先用40%NaOH溶液调至黄色,再用盐酸(1+1)校正至水解液刚变红色为宜;若水解液颜色深,可用精密pH试纸测试,调至pH约为7)。
加中性Pb(Ac)2溶液20mL,摇匀。
放置10min,使蛋白质等干扰物质沉淀完全。
再加等量的Na2SO4溶液,以除去多余的铅盐。
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残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
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过滤(初滤液弃去)。
7.实验结果以下是酿制酒的过程记录,包括酒的气味、颜色以及米的状态的改变。
酿制图片记录当天观察到的现象天数第一天米粒黏性强。
瓶子中的米饭被压实后,与瓶内壁紧贴。
第二天1.玻璃瓶的上部出现水珠玻璃瓶与瓶盖的缝隙间闻到微微的带有酸酸的气味。
2.米粒含有水分较柔软。
将瓶子倒转时,米饭与瓶底慢慢分开,表明黏性比起昨天减弱并有极少量的液体。
下层约1cm的米粒比上面的米粒湿润。
3.左右摇晃瓶子,发现瓶内壁米饭之间有轻微的缝隙。
第三天1.仍然散发出酸酸的气味,米粒很湿润,但米饭表面的米粒却比较干燥。
2.米饭发酵出来的酒几乎漫过米饭约3/5的地方。
第四天1.米饭4/5的部分被酒浸泡,米粒呈奶白色。
1/5的部分没有被酒浸泡显得比较干燥,米粒白中带有微黄。
2.打开瓶盖时闻到浓厚的酸酸的酒味。
酒呈白色浑浊,约43mL。
米粒和酒都是甜中带有一股酸味。
3.米饭4/5的部分的米粒非常柔软,如同白粥的米粒一样。
第五天有非常浓厚纯正的酒味,米饭非常柔软,能够塑造轻易任何形状。
第六天1.被酒浸泡的米饭之间有时会冒出气泡,说明米饭内部的间隔正减少。
2.用干净的筷子刮开米饭的表面,发现米饭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结实的饭团。
第七天1.米饭团微黄,酒和米饭团之间有许多小气泡。
2.今天酿出来的酒比起前两天都有明显的下降,表明大米的发酵差不多完成。
第八天今天的总酒量减少了。
可能的原因:(1)倒酒的时候没有完全到出,产生误差。
(2)米饭团把部分的酒吸收了,导致酒的减少。
标准曲线于 6 支25 ml 比色管中, 分别准确加入0、1.00、2.00、3.00、4.00、6.00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相当于0, 0.50, 1.00, 1.50, 2.00 和3.00 mg 葡萄糖),比色管 吸光值 6 3.383 3.294 3.367 5 2.929 2.866 2.894 4 2.106 2.076 2.084 3 1.195 1.176 1.189 2 0.347 0.330 0.345 12468123456比色杯号吸光值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液体糟淀粉转化8.结果分析与讨论 8.1实验总结本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将大米直接加曲,加水糖化发酵、蒸馏而成,其特点是采用生原料,不经蒸煮糊化,不需配槽,整个发酵过程是在液态中进行此法具有投资省,操作简便,清洁卫生,出酒率高的特点,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