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鱼类饲料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作用

鱼类饲料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作用

鱼类饲料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度提升,饲养水产动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鱼类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鱼类生长和养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鱼类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一、维生素的作用1. 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一种必需营养素,对鱼类的生长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它在鱼类体内参与细胞增殖、免疫反应以及视觉传导等生理过程。

此外,维生素A还有助于鱼类对环境适应和抵抗病原体。

2.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包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等。

这些维生素在鱼类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B12能够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对消化系统和鱼类肠道菌群的健康也至关重要。

3.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鱼类对抗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

此外,维生素C还能够增强鱼类的免疫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4. 维生素D:维生素D是鱼类饲料中的重要成分,它对鱼类的骨骼发育、肌肉生长和钙磷代谢等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鱼类骨骼畸形和生长迟缓。

5.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被称为生长维生素。

它在鱼类体内能够减少脂质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和增强免疫力。

二、微量元素的作用1. 铁:铁是鱼类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氧气输送、光合作用和维持鱼类血红蛋白水平至关重要。

铁的缺乏会导致鱼类贫血,抑制其生长和免疫功能。

2. 锰:锰在鱼类体内能够参与多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鱼类的代谢、生殖和骨骼发育。

缺乏锰会导致鱼类骨骼畸形和运动能力下降。

3. 锌:锌是鱼类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催化活性。

锌对于鱼类的免疫功能、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生殖有着重要作用。

锌的缺乏会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和生长受阻。

4. 硒:硒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对鱼类的免疫适应和抗氧化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硒的缺乏会导致鱼类肌肉发育不良和生长速度下降。

5. 碘:碘在鱼类体内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对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至关重要。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作用的研究进展2oo6年第2期江西饲料寨C瓣水穗俸羼砜窕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潘庭双摘要:维生素C是水产动物维持生理机能所必时,会出现毛细血管破裂,骨骼脆弱,伤口不易愈需的微量成分.在部分水产体内可以合成,近年合等.来对其研究较多.本文介绍了维生素c在水产动Vc参与胆固醇的转化.正常情况下,体内大物养殖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理功能,常见养殖品种部分胆固醇以胆酸(盐)的形式排出,胆固醇转变所需Vc的量及其缺乏症.为胆酸的过程中需有Vc参与羟化反应.关键词:维生素C水产动物生理功能研究苯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的反应,酪氨酸转变进展为儿茶酚胺的反应,色氨酸转变为5一羟色胺的反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索,因其对坏血病有防应均需Vc参与,而儿茶酚胺,5一羟色胺是重要的治作用.故又名左旋抗坏血酸.大多数哺乳动物神经递质,Vc还参与肝脏生物转化过程中的许多和禽类都能利用D一葡萄糖合成足够数量的Vc,羟化反应.而大多数鱼虾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不具备1.2Vc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合成Vc的能力.自1965年Kitamura等首次通过Vc既可作为氢的供体,又可作为氢的受体参实验证实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摄人Vc之后,与体内的多种氧化还原反应.Vc 与重金属离子竞人们从营养,抗病,抗应激及繁殖等方面对水产争性地与体内的巯基类酶的一SH 结合,使巯基酶动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子中的一SH维持在还原状态,从而使酶保持活1Vc的生理功能性.Vc参与红细胞内的NADH一高铁血红蛋白还1.1Vc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原系统,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恢复Vc作为脯氨酸羟化酶和赖氨酸羟化酶的辅其运输氧气的能力,Vc还能使难以吸收的Fe还酶催化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的生成,而羟脯氨酸原为易吸收的Fe,促进叶酸转变为有生理活性和羟赖氨酸为胶原蛋白所特有,前者是维持胶原的四氢叶酸,这些都可促进造血. 蛋白四级结构的关键物质,而胶原蛋白是结缔组1.3Vc与机体免疫,抗应激功能织,骨及毛细血管的重要成分,因而当Vc缺乏Vc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_{?}_{?H?}_{-}_{-}_{-}_{?H 一}_{?}_{?}_{?}_{?}_{?H-}_{-}_{?}_{-}_{?}_{?}_{?}_{?}_{?}_{?}_{-H'H-}_{-} _{-}_{-}_{-H?}'{-}_{?}_{?}_{?H?H'}_{-H'}_{'}_{'}_{+用率.双乙酸钠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增强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日鸡的抗病能力.有效提高鸡的成活率和蛋鸡的产益被人们重视,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除天然防蛋量;肉鸭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可显着提高肉鸭腐剂外,多数是化学合成品,有毒和累积性中毒日增重,胸肌率,腿肌率,极显着提高饲料转化效现象严重,双乙酸钠具有无毒,无害,无残留,口率;增加育肥猪的瘦肉率和母猪的产仔数,防止感好,促进食欲等优点.我国已进入世贸组织,粮仔猪腹泻;用双乙酸钠保护的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食和饲料方面须按FAO/WHO的规定执行,传统奶牛的试验表明,该饲料少腐烂,质地松软,适口的防腐剂将被淘汰.本世纪初,我国饲料产量可性好.奶牛喜食.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以突破1亿t,其中配合饲料占40%,按0.1%添水产养殖中添加双乙酸钠,可改善饲料适口性,加SDA,需要SDA总量约5万t,我国目前SDA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并能改善水质,减年产不到2000t,因此,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少疾病发生.剂,SDA的生产应用具有广阔前景.一16—20o6年第2期江西饲料对水产动物的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均具有一定的影响.王伟庆等(1996)报道.在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饲料中添加Vc,能明显降低其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死亡率,并提高其耐缺氧能力.Vc还能增强水产动物对各种环境应激的适应能力.1.4添加Vc能延长存活时间何远福报道,鲜鱼在长途运输时添加Vc,对抗击鱼生活逆环境有利,试验组鱼比对照组鱼存活时间提高9.83倍.1.5Vc其它功能在细胞内赖氨酸和蛋氨酸通过Vc的作用生成肉毒碱.而肉毒碱与脂肪代谢有密切联系.Vc参与铜等的代谢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甾类激素的合成.影响鱼类的繁殖性能.Dabrowski等(1997)报道,饲料中高浓度Vc对防止精子氧化损坏起重要作用.在精子形成季节,投喂没有添加Vc饲料的鱼精液中Vc浓度由4.74ug/mL降至0.16ug/mL,对照组投喂添加Vc饲料,鱼精液中Vc浓度高达37.9ug/mL,没有添加Vc的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显着降低.Soliman等(1986)报道.用缺乏Vc的饲料投喂罗非鱼,其性腺发育受阻.目前关于Vc在水产动物繁殖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Vc对胶原形成起促进作用.且受精卵内Vc浓度逐渐降低.在胚胎尚未完全形成之前Vc浓度低于某个域值,胚胎停止发育.2维生素C剂型及需要量Vc剂型有结晶Vc,Vc多聚磷酸酯,Vc磷酸酯镁,Vc硫酸酯钾等形式,不同形式的Vc稳定性是不同的.李爱杰(1995)报道,在受热条件下,Vc被破坏,Vc多聚磷酸酯略优于Vc磷酸酯镁, Vc硫酸酯钾耐热性最好,结晶Vc耐热性最差;加工方法对不同形态Vc稳定性亦有影响,饲料加工后经烘干,结晶Vc25%被破坏,Vc一多聚磷酸酯和Vc一硫酸酯钾被破坏12%,而Vc一磷酸酯镁仅破坏6%,结晶Vc被破坏56%,Vc一多聚磷酸酯及Vc一硫酸酯钾被破坏47%及41%,Vc一磷酸酯镁破坏最大,达64%.Vc对水产动物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添加得越多越好,水产动物Vc需要量一般以肝脏中Vc含量,生长曲线,缺乏症等作为评价标准.目前,一般认为在鱼体正常生长,不致出现坏血病时Vc量为正常需要量,而Vc剂型也是影响正常需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剂型在饲料中添加量亦是不同的.下表为国内外学者对Vc在水产动物中的最佳添加量(表1).表1几种水产动物对Vc的需要量3Vc缺乏症不同水产动物,Vc的缺乏症表现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概括为脊椎弯曲,软骨变形,胶原形成损伤,皮肤和内脏出血,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容易发病,造成大量死亡.一些水产动物的Vc缺乏症见表2.表2水产动物Vc缺乏症品种vc缺乏症外壳下层,腹部,鳃,甚至肠之结缔组织会发生黑色中国对虾素化病变.蜕壳频率降落低,虾壳松软.鳃混浊,死亡率高草鱼景耄易愈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t皮下,粘膜鲤鱼虹鳟真鲷黄尾鲫斑点叉尾蛔大麻哈鱼日本鳗鲡生长不良.严重时出现坏血病症状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鳍和表皮出血,下颔糜烂生长不良皮肤出血,发黑.脊椎前凸,侧凸,贫血,死亡体外出血,烂鳍,骨胶原减少,脊椎前凸,侧凸脊椎前凸,侧凸,眼损伤,肌肉出血.以及眼鳃和鳍的软骨异常鳍及皮肤出血,下颔溃烂一17—。

维生素B6在水产养殖上应用研究的进展

维生素B6在水产养殖上应用研究的进展

的完 整, 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长期缺乏维 生
素 不仅影 响水产动 物的生长 , 而且 通过影 响机体 的生理
生 化反应从 而使水产 动物产生 一系列 缺乏症 。 而维生素 然 不 能 由虾 蟹类 等单 胃动物体 内合成 或合 成 的数 量很 少 , 难 以满足机体 的生理需要 , 必须从饵料 中获得 , 因此在水产 动物 饲料配方 中维生 素配方是关 键部分 之一。随着水 产养 殖的发展 , 对水产动物维生素 B 的营养生理 、 ^ 需要量及研究 方法等 的研究也发展 迅速 , 本文将对 维生素 B 在水产 上的
们 的主要辅 酶活 性形 式是 5 磷 酸吡 哆醛 ( L 和 5 一 P P) 一磷酸
鲷 ( iiea 18 )大黄鱼和鲈鱼 ( Ksltl 9 1、 s , 张春晓 ,05 、 育 20 )异
银鲫 ( 锦林 , 0 7) 草虾 ( , 0 0 、 王 20 、 wu 20 ) 凡纳滨对虾 ( 志 何 交 ,09 o 20 王亚斌 等 指出 , 当维生素 添加量为 8 g g 0m / k 时 ,1本沼虾肌 肉中S 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3 O 吴善 等指 出, 当维 生素 B 添加 量 为 8 sk 时,虾体 中维 生素 B 含 0m /s 量最 高 , 生长率高 、 活量 高。在相关报道 中 , 存 鱼类 的维生 素 B 需要量 在 12 gk 之间 , ~ 0m /g 虾类 的维生素 B 需 要量在
7 ~ 6 ,g 间 。 2 10 l 之 mg(
Ⅱ 哆胺 ( MP) 比 P …。饲料 中的维生素 B 常 以盐 酸吡 哆醇 的形 式添加。盐酸 吡哆醇易溶 于水 , 酸 、 在 碱溶液 中耐高温 , 但
发挥代谢 调节作用 , 从而维护组织 、 器官 、 细胞结构 和功能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艾春香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草鱼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uvieret Valenciennes)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食物链短,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北起东南亚北起东南亚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延伸至泰国、越南。

草鱼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东南亚、东欧、美国等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低成本的饲料消耗、销路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

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

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关注草鱼饲料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对缓释偏向养殖肉食性鱼类、动物性蛋白饲源吃紧的窘况或许有所裨益。

本文就草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完善草鱼配合饲料,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草鱼的营养需求1.1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蛋白质是维持草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同时作为酶、同时作为酶、激素、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其其次才用于养殖动物的生长。

大口黑鲈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____

大口黑鲈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____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1期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俗称加州鲈,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 ),太阳鱼科(Ceutrarchidae )。

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由于其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温、肉多刺少、味道鲜美及营养丰富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养殖的主要淡水鱼品种之一。

大口黑鲈属典型淡水肉食性鱼,迄今尚未成功开发出营养平衡的全价专用饲料,尤其全程使用饲料一直是业界的一大难题,表现在中后期经常出现生长慢、厌食、肝脏疾病等问题[1]。

虽然大口黑鲈的养殖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规模,而且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较高,但有关大口黑鲈营养需要的研究仍十分缺乏[2]。

在国外,大部分大口黑鲈的养殖,均采用比较容易获得的其他肉食性鱼类如鲑鱼和鳟鱼的饲料,而非采用针对大口黑鲈自身营养需要配制的专用饲料[3]。

在国内,养殖户投喂的饲料多以冰鲜下杂鱼和其他动物性饲料为主,这对海洋资源无疑是一种浪费,同时对养殖环境的污染也十分明显,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暴发[4]。

按大口黑鲈2010年的产量测算,我国潜在的鲈鱼专用饲料需求可达20万t/年[1]。

对配合饲料的需要日益增加,亟待进一步全面开展其营养需要的研究。

因此,该文综述了国外内大口黑鲈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并参考其他鱼类的营养需要,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大口黑鲈对饲料中各营养素的需要量,以期为大口黑鲈专用饲料的研发和配制提供参考。

1大黑鲈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1.1蛋白质和氨基酸由于没有专门为大口黑鲈开发的商用饲料,目前在国外均采用其他肉性鱼类的饲料(蛋白质含量>40%,鱼粉含量50%~70%)[5-8]。

最早关于大口黑鲈饲料蛋白质营养需要的研究见于1981年[5]。

研究发现,0~1龄的大口黑鲈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为39.9%~40.8%(基于饲料干物质)。

以饲料中水分含量为10%来计算的话,蛋白质含量为36%~37%(饲料湿重)即可满足1龄及之前的大口黑鲈鱼的生长。

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1.引言1.1 概述概述:水产养殖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养殖方式,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水产养殖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鱼类的健康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维生素是生物体所需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水产养殖中,维生素的应用可以帮助鱼类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提高抗逆能力。

因此,合理添加维生素是水产养殖保证鱼类健康和生产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首先,将详细探讨维生素A的作用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

其次,将介绍维生素C的作用和应用案例。

最后,将结合维生素D和维生素E,探讨它们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对这些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并展望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未来应用。

通过对维生素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鱼类的健康水平。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维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文章结构部分将提供读者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并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动机和目标。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涵盖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结合维生素D和维生素E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在维生素A的应用部分,将详细介绍维生素A的作用机制,并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同样,在维生素C的应用部分,将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一些水产养殖中典型的应用案例。

最后,将结合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应用案例进行讨论,重点介绍它们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和应用案例。

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资料

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饵料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专业水产养殖年级2012级学号21217059姓名彭超任课老师邵庆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 年11 月28 日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彭超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摘要:维生素E(VE)是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

它与水产动物机体的代谢、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抗病力、繁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本文综述了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维生素E 水产动物影响因素维生素E(VE)又名生育酚(Tocopherol,T),最初是由于发现雄鼠缺乏VE时,会造成细精管上皮细胞萎缩而导致不孕的现象而取名[1]。

VE能提高鱼类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免疫抗病力,促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生产卫生安全的水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VE已成为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

1 维生素E的理化性质VE为淡黄色油性物质,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降低。

因此,VE在体内可以保护其它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保护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等不受氧化,是体内的有效抗氧化剂。

但在高温和碱性,特别是在光照、矿物质如铜、铁等存在的条件下易被氧化。

维生素E作为苯并二氢吡喃的衍生物,主要由一个6-羟基色满环(chromanol ring)和一个16碳原子的植基侧链(phytal chain)组成(见图1)。

根据植基侧链上不饱和双键的数目可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大类,且生育三烯酚的分布不如生育酚广泛,所以维生素E在自然界中共有8种存在形式:α-T,β-T,γ-T,δ-T四种生育酚,α-TT,β-TT,γ-TT,δ-TT四种生育三烯酚。

不同形式维生素E的生物活性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以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高,通常以α-生育酚为代表对维生素E各种生理、生化功能进行研究[2]。

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鱼类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也是人们摄入各种营养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以研究鱼类的营养需求非常重要。

1. 鱼类需要的营养素鱼类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核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蛋白质是最基本的营养素,也是鱼类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2. 鱼类蛋白质的需求鱼类蛋白质的需求量取决于鱼类种类、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

一般而言,人工饲养的鱼比野生鱼需要更高的蛋白质摄入量。

此外,鱼类的需求也和蛋白质质量有关,高质量的蛋白质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素,满足鱼类的需求。

3. 鱼类脂肪的需求鱼类脂肪的需求主要取决于鱼种和生长阶段,但一般而言,成年鱼需要的脂肪比幼鱼更多。

此外,鱼类的脂肪还需要满足一定的脂肪酸比例,包括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由于人工饲养和野生环境条件的差异,饲养鱼和野生鱼脂肪酸比例也存在差别。

4. 鱼类核酸的需求鱼类核酸的需求主要为DNA和RNA,两者由多种核苷酸组成。

鱼类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核酸。

此外,还有一部分核酸被用作维持机体功能,这部分核酸的需求量相对较低。

5. 鱼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鱼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量和人类类似。

其中,维生素A、D、E和k为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C为水溶性维生素。

鱼类对于微量元素,例如钙、磷、镁、钾、铁、锌、铜、锰、硒等等都有需求。

6. 研究进展目前,鱼类营养需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研究发现,鱼类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环境、生长阶段、饲料成分等因素有关。

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鱼类进行了营养需求研究,目的是为了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为了更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配方饲料,以提高鱼类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此外,饲养环境的改善也能够改善鱼类的食欲和健康状态,进而促进鱼类生长。

在野外环境下,鱼类通过摄食不同生物,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来源摄入营养素对于鱼类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鱼类的摄食行为和摄食习惯的研究,能够深入了解鱼类营养需求的来源和摄入方式,为饲养鱼类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能使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 肽,起到保护酶的活性SH基,解除重金属毒性 的作用。 ⑶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⑷ 参与体内其他代谢反应:酪氨酸代谢、肠道对铁的吸收 ⑸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嗜水气单 孢菌攻毒 后成活率

精巢

MPO,髓过氧物酶;呼吸爆发活性,氮蓝四唑(NBT)还原法
NRC标准 86.1a 83.9a
+40% 86.8a 105.2b
NRC标准 1.02a 0.90b
+40% 1.06a 0.84c
• 膨化饲料中维生素添加 • 超量1/3-1/2 • (全部V超量;部分超量) • 后喷涂
敬请批评指正!
二、维生素与机体免疫、抗氧化
• 所有的V均参与机体的正常功能 • VC, VE,VA,VD,肌醇等
VA
–促进粘多糖合成, 维持细胞膜及上皮 组织完整性和正常 通透性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 光物质,维持视网 膜感光性
Liu et al(2016)
800 600 400 200 0 0 1934 3885 7924 15935 47917
精巢组织学(示精原细胞,结缔组织)
VE
• 功用: –抗不育 –抗氧化剂 –保护红细胞膜,增加对溶血性物质抵抗力 –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保护酶活性 –参与调节组织呼吸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促进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 激素产生
溶菌酶
吞噬指数
• NBT 活性细胞比
SOD
• C3和白细胞介素 的基因表达量
增重率% FCR
• 血清 补体
• 攻毒 后死 亡率
• 结论: • 饲料中VA缺乏或过量,均降低了红细胞、 白细胞数量和补体C3,C4含量,增加了 ALT,AST活性,增加了噬水气单孢菌攻 毒后的死亡率,根据FCR回归,最适添加 量为3914IU。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主要作用

是合成胶原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的必需物质
VE添加量(mg/kg)

100 200
400 800
• 饲料VE与鱼体脂肪VE含量关系
• • • •
新鲜鱼油(FFO E100C500) 氧化鱼油(FFO E100C500) 氧化鱼油(FFO E200C500) 氧化鱼油(FFO E200C1000)
肌肉贮存时间 与VC,VE 含量变化
丙二醛
• • • • • •
VB7:羧化酶的辅酶 VB11:“一碳基团” 转移酶系统的辅酶 VB12:参与一碳单位代谢,是传递甲基的辅酶 胆碱:膜结构,甲基供体,神经递质,防脂肪肝 肌醇:参与脂类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沉 VC:羟化,抗氧化
水产、畜禽维生素营养的比较
• • • • VC:鱼虾不能合成VC, 必须添加;畜、禽不必 微生物:鱼虾类肠道微生物合成V少,可不考虑。 高需要V:水产料蛋白质、脂肪高,VB6、VE 等高 水中吸收钙:对VD 的需要不如畜、禽敏感
耐折力
肌纤维耐折力
实用饲料补充VE对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李小勤,胡斌,冷向军,等,2009)
• 草鱼,初重614.9g • 在实用饲料(含VE 24.1mg/kg)添加0,25, 50,100,200 VE mg/kg • 15池,每池12尾 • 60天
保鲜肉滴水损失%
25 20
滴水损失
15 10 5 0 0 25 50 100 VE添加(mg/kg) 200
300
胶原蛋白 %
1.2 1 c b a b c c c
胶原蛋白%
0.8 0.6 0.4 0.2 0 0
胶原蛋白
50
100 150 200 VC 添加量(mg/kg)
300
肌纤维耐折力um
230 225 220 215 210 205 200 195 0 50 100 150 VC添加量 200 300
• 结论: • 氧化脂肪增加了丙 二醛含量 • 贮存中,VC,VE含 量降低 • 200 mg/kg VE增加 了肌肉VE含量,降 低了丙二醛含量 • VC对肌肉贮存性能 无改善
四、维生素在饲料中的添加
• 几种添加量: • 不产生缺乏症时的最低需要量 • 最佳生长时的需要量 • 最佳机体免疫时的需要量 • 最佳肉质时的需要量
VC与胶原蛋白
• 三螺旋 • Gly-X-Y • X-Pro • Y-Hyp
VC对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胡斌,李小勤,冷向军,等,2009)
• 草鱼,初重42.4g • 在实用饲料添加0,50,100,150,200, 300 VC mg/kg(VC磷酸酯) • 18池,每池30尾 • 60天
增重率%
• 31项中仅8项列出了维生素推荐值: • 鲤鱼、草鱼、团头鲂、青鱼、鲫鱼、虹鳟、罗非 鱼、长吻鮠 • 中华绒螯蟹:仅VC、VE、肌醇、胆碱 • 与NRC推荐共有的品种:鲤,罗非,虹鳟
鲤鱼配合饲料
1.2mg 100
0.5
7
6
NT
30
28
1
NR 45
440 1500
(NRC,2011)
NRC NT 6
饲料 草鱼 青鱼
肌醇 200.0 100~ 200 200~ 400 150 100 75
VC 300
VA/ IU 2000
VD/ IU 400
VE 50
VK 10.0 ~
胆碱 氯化胆碱 600 500~700
100~ 2000~ 150 5000
1000~ 10~ 2000 20
鲤鱼
300~ 2000~ 1500~ 80~ ~ 500 10000 5000 100 300 200 150 3000 2000 1500 1500 1000 750 120 80 60 10 6 5
1 NRC (2011)对维生素需要量的规定 淡水鱼类
海水鱼类
虾类
2 我国水产饲料标准对维生素的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21项 • 鲤鱼配合饲料 SC/T 1026-200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2项 • 乌鳢配合饲料 NY/T 2072-2011 (回鱼)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8项
Frederic T, 2008
膨化饲料中超量添加维生素
• • • • • • Frederic T 等(2008) NRC(1993)维生素 全植物蛋白饲料 √ 鱼粉豆粕型饲料 √ 膨化制粒 饲喂平均体重4.5克的虹鳟15周 +40% √ √
增重(克/尾) • • 全植物蛋白饲料 • 鱼粉豆粕型饲料 FCR • • 全植物蛋白饲料 • 鱼粉豆粕型饲料
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冷向军 上海海洋大学 2016.12.14 杭州
一、维生素概述
定义: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所
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分类:脂溶,水溶 种类:
功能
• • • • • • • VA:上皮, 视力 VD:钙磷,骨 VE:抗不育,抗氧化等 VK:凝血 VB1:氧化脱羧酶的辅酶(TPP) VB2:氧化还原酶的辅酶(FMN ,FAD ) VB3:合成辅酶A的原料 VB5:辅酶Ⅰ(NAD)、Ⅱ(NADP)的成分 • VB6:转氨酶、 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
260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c b a b c c
增重率%
0
50
100 150 VC添加量(mg/kg)
200
300
FCR
1.6 1.55 1.5 1.45 1.4 1.35 1.3 1.25 a
FCR
b
b
b
b
b
0
50
100 150 VC添加量(mg/kg)
200
肌醇
• 以磷脂酰肌醇的形式参与生物膜 构成和一些代谢过程的信号转导: 包括淀粉酶分泌、胰岛素释放、 平滑肌收缩、肝糖原分解、血小 板凝集、组胺分泌、纤维细胞和 成淋巴细胞中的DNA 合成 • 参与脂类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 沉积
肌醇缺乏症
肌醇含量
红细胞
白细胞
吞噬活性
总铁离子结合力 酸性磷酸酶
溶菌酶15ຫໍສະໝຸດ 1026 0.06 1
NR 20 400 1000 1.8 9 60 NT mg ug
(NRC,2011)
0.75 40 mg ug
50
R
1
4
3
R
20
1
10 0.15 800 300 20
(NRC,2011)
3 我国水产饲料标准不足
(1) 不全(B12,K);(2) 分阶段与否?
饲料 草鱼 青鱼 鲤鱼 全期 鲫鱼 鱼苗 鱼种 食用鱼 4 18 12 9 20 24 16 12 20 18 12 9 ~ 0.015 0.01 0.007 25~30 30~50 108 72 54 48 32 24 5~ 6 3 2 1.5 1 0.2 0.1 0.1 适用期 全期 全期 B1 5.0 5.0 B2 10.0 10.0 B6 10.0 10.0 B12 0.02 ~ 烟酸 100.0 50.0 泛酸钙 40.0 20~30 叶酸 5.0 1.0 生物素 1.0 1.0
IgM
抗噬水气单孢菌抗体滴度
培养液中肌醇浓度与肠上皮细胞活性关系
抗超氧化物阴离 子能力
抗羟基自由基能 力
• 转录因子NF_E2 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是 细胞氧化应激反 应中的关键因子
• 细胞周期蛋白
三、维生素与肌肉品质
• 促进胶原蛋白形成 • 抗氧化 • 调节脂肪代谢,影响脂肪沉积
500~4000 1200 800 600
鲫鱼
(3) 范围大(鲤A,胆碱);(4)名称不一(胆碱); (5)与生产实践相差大(草鲤V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