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二)《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三、考核知识点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分工;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3.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及其关系;4.《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文艺学;2.文学史;3.文学批评。

(二)领会1.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2.《文学概论》的性质。

(三)应用1.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和第二章集中阐述文学观念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很复杂的事物。

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学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理解文学与体验的关系,掌握本书的文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四要素(二)文学活动二、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一)再现说(二)表现说(三)实用说(四)独立说(五)客观说(六)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一)文学的定义(二)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二)狭义的文化观念(三)符号义的文化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四)憧憬人类的未来(五)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一)“品质阅读”(二)“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一)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一)经验与体验(二)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三、考核知识点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嬗变原因;3.文化概念;4.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5.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6.审美活动与文学;7.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区别;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文学概论提纲

文学概论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含答案)一、选择,填空1、文学理论的含义及对象①文学理论含义: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具体说,他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范围。

②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文学⒉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⒋话语蕴藉及典范形态①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②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⒌西方文论㈠直觉①直觉主义文论:以主体观念为基础,由叔本华创始,经尼采发扬光大,到柏格森,克罗齐达到高潮至胡塞尔渐次纳入现象学思路。

②直觉的观象是情感②直觉的机制是表现。

③直觉活动即艺术㈡艺术概括①含义: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片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②艺术概括的规定性:(一)从“个别”到“一般”(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③艺术概括的作用: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㈢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①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是相互规定的:一方面,一定的材料和内容要求并规定着相应的文学形式;另一方面,文学材料和内容又必须达到充分的形式化,融入文学形式中。

在文学之美的创造中,形式材料和内容的表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㈣构思的各种方式:①综合、②突出与简化、③变形与陌生化、㈤典型:㈠含义: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现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他在叙事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②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㈥意境:①意境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

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

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一、文学概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文学概论的定义和意义2.文学的定义和特点3.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二、文学起源和发展1.文学起源的理论2.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和发展3.文学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流派三、文学批评与文学评价1.文学批评的定义和分类2.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指标3.文学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四、文学形式与文学体裁1.文学形式的概念和分类2.文学体裁的定义和特点3.不同文学体裁的研究与分析五、文学与社会1.文学与思想、文化之关系2.文学与社会政治之关系3.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六、文学与心理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文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3.文学创作与心理表现的关系七、文学与语言1.文学与语言之关系2.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文学语言的变革与发展八、文学与艺术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手法3.文学的创新和实验性表达九、文学与个人1.文学与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关系2.文学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3.个人创作体验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十、文学的意义与传统1.文学的传统与当代价值2.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3.文学对人类认识的贡献和影响十一、文学的全球视野1.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2.文学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3.文学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以上是文学概论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删减或拓展。

每个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加深对文学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文学概论 知识总结和梳理 全国自考 方便复习与记忆 备考必看

文学概论 知识总结和梳理 全国自考 方便复习与记忆 备考必看

文学概论(自考)一、文学观念文化1 .文学活动四要素提出者:艾布拉姆斯(1)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2 .历史上六种文学观念(1)再现说VS表现说(2)实用说VS独立说(3)客观说VS体验说3 .文学观念嬉变的原因(1)时代原因(外因)(2)文学自身的演变(内因)4 .文学定义包含命题(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①文学的文化意义1)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案例:鲁迅《祝福》2)叩问人的生存的意义案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案例:舒婷《致橡树》4)憧憬人类的未来案例:苏轼《水调歌头》5)丰富人类的语言案例:李密《陈情表》②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2)文学改造社会生活②审美实现的三个层面1)主体心理层,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2)客观对象层,现实事物或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事物3)中介层a.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b.历史文化的积累③文学审美的活动特点1)广阔的包容性2)思想的深刻性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1)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的共通性2)是认识又是情感3)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①经验和体验②体验的特性1)情感的诗意化2)意义的深刻化3)体验的个性化③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a.第一层: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b.第二层:获得童心(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①文学文本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2)文学形象系统3)文学意蕴世界②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语音层面:节奏和音律2)文法层面:词法、句法、篇法3)辞格层面:比喻和借代、对偶和反复、倒装和反讽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1)内指性: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2)音乐性:富于音乐效果3)陌生化: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二、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1 .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的三种审美类型①知:写实性形象1)文学典型(高级形态)a.典型论的发展a)17世纪,西方典型观:类型说b)18世纪,个性典型观c)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b.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a)典型特征性b)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C)典型的艺术魅力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a)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依存的关系b)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动性关系②情:抒情性形象1)文学意境(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a.情景交融a)景中藏情式b)情中见景式C)情景并茂式b.虚实相生,虚境是实境的升华C.生命律动a)表诚挚之情b)状飞动之趣c)传万物之灵趣d.韵味无穷2)意境的分类:王国维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③意:表意性形象1)文学象征意象(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a.哲理性b.象征性c.荒诞性d.求解性2)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a.以荒诞的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卡夫卡:变形记b.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杜甫:病柏3)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a.寓百式b.符号式(2)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①具体可感性②艺术概括性③审美理想性④审美属性1)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2)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3)描绘弱者屈辱丑陋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4)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2 .叙事作品(1)叙事三个层面①故事②文本③讲述(2)叙述语言①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1)时距a.省略:故事时间长,文本时间为零b.概略: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c.场景:文本时间约等于故事时间d.减缓:文本时间大于故事时间e.停顿:故事时间为零2)次序3)频率②叙述视角1)第一人称2)第二人称3)第三人称4)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③叙述标记1)表明写作意图a.标题b.醒目句段c.结尾议论2)人物性格塑造(3)叙述内容①故事1)事件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b.塑造生动的形象2)情节3)情景②人物1)扁平人物:单一简单性格人物,阿庆嫂2)表意性人物:白雪公主3)圆形人物:《金瓶梅》西门庆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水浒传》③行动(4)叙述动作①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②叙述者和接受者③真实的读者和隐含的读者3 .抒情作品(1)抒情作品的内涵①以情感为本位②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情绪)a.区别a)情绪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b)情绪产生较早,情感产生较晚c)情绪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b.联系a)情绪信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每日心情,情感也信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b)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性质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的特点:(简答、论述题)其一,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其二,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李泽厚:“所谓独特的审美情感,乃是与艺术形式相对应的主观情感形式或主观情感结构。

”(《美学四讲》之三)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即审美情感离不开审美形式,它是与艺术形式同构对应的情感形式。

其三,从表现看,审美情感是与审美无功利性和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审美形象显现或感受的。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必须放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来看待。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简答题)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P173 (必考)1、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定时期的文学繁荣,往往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

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
(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
(二)《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
(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
(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
(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
(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三、考核知识点
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分工;
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
3.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及其关系;
4.《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文艺学;
2.文学史;
3.文学批评。

(二)领会
1.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
2.《文学概论》的性质。

(三)应用
1.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
第一章文学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和第二章集中阐述文学观念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很复杂的事物。

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学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理解文学与体验的关系,掌握本书的文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
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
(一)文学四要素
(二)文学活动
二、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一)再现说
(二)表现说
(三)实用说
(四)独立说
(五)客观说
(六)体验说
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
(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四、文学的界说
(一)文学的定义
(二)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
一、文化概念
(一)广义的文化概念
(二)狭义的文化观念
(三)符号义的文化观念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
(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四)憧憬人类的未来
(五)学习语言文化
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
(一)“品质阅读”
(二)“价值阅读”
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源于生活
(二)文学改造生活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一)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
(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一)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
(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
一、经验、体验与文学
(一)经验与体验
(二)体验与文学
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
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嬗变原因;
3.文化概念;
4.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
5.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
6.审美活动与文学;
7.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区别;
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学者、四要素的名称、四要素的关系;
2.提出狭义的文化概念与广义的文化概念的学者;
3.马克思、恩格斯等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