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功能安全要求
驾驶时如何正确使用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驾驶时如何正确使用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ane Keeping Assist System,简称LKAS)成为了越来越多车辆上的标配功能。
这一系统可以有效辅助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保持在车道内行驶,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然而,正确使用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对驾驶员来说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技巧。
本文将就如何正确使用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进行探讨。
一、了解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一项基于摄像头和传感器技术的驾驶辅助系统,主要用于帮助驾驶员保持车辆在所在车道内的行驶。
系统通过摄像头感知车道线的位置,并采取自动的方向盘调整措施,使车辆保持在规定的车道内。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系统并不是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仍然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和操作车辆。
二、正确设置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在使用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前,驾驶员需要正确设置系统参数。
首先,确保车辆的摄像头清洁无阻碍,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根据个人驾驶习惯和道路情况,调整系统的敏感度和干预力度。
一般来说,对于窄道路或弯道,适当增加系统的敏感度可以更好地适应道路条件。
而在高速公路等平直道路上,可以适当减小系统的敏感度,以免频繁的干预操作。
三、使用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注意事项1. 保持注意力集中:尽管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可以辅助驾驶员保持车辆在车道内行驶,但驾驶员仍然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刻观察道路状况。
系统可能无法适应某些复杂的道路情况,例如窄小弯道、施工区域等,这时驾驶员需要主动介入操控车辆。
2. 不依赖系统过度: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不能完全取代驾驶员的操控能力,驾驶员需要保持主动的操控意识和能力。
遇到需要变更车道的情况时,驾驶员需要自行操控方向盘完成车道变更。
3. 不滥用系统功能:虽然主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功能,但驾驶员不应该滥用系统的功能。
在道路状况良好、交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驾驶员可以选择关闭系统,以提高自身的驾驶技能和判断能力。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资料课件

目录
• 系统概述 • 系统组成与部件 • 工作流程与控制策略 • 测试与验证 • 优缺点与改进方向 • 实际应用案例
01
系统概述
系统定义与功能
系统定义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一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旨在帮助驾驶 员保持车辆在车道内行驶,减少因驾驶员疏忽或疲劳导致的 车道偏离事故。
04
测试与验证
测试环境与设备
01
02
03
测试场地
选择具有不同路况和特征 的场地,如高速公路、城 市道路、曲折山路等。
测试车辆
使用具有车道保持辅助系 统的目标车型,确保车辆 状态良好,相关传感器和 执行器正常工作。
测试设备
配备高精度GPS、惯性测 量单元(IMU)、数据采集 卡等设备,用于获取车辆 位置、姿态和运动信息。
测试方法与流程
测试准备
对车辆进行预处理,安装 相关传感器和设备,并进 行系统校准。
测试过程
在选定场地进行多次测试 ,模拟实际驾驶场景,包 括直线行驶、曲线行驶、 超车等情况。
数据采集
实时采集车辆位置、速度 、加速度、横摆角速度等 数据,以及方向盘转角、 车辆横摆角度等信息。
验证结果与分析
数据处理
详细描述
该案例选取了某品牌车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评估了车道保持辅 助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如减少车辆偏离车道、降低交通事故风险等;在驾驶舒适 性方面的表现,如减轻驾驶疲劳、提高行驶稳定性等;以及在驾驶效率方面的表现,如
提升行车速度、减少交通拥堵等。
案例二
总结词
该案例介绍了某高速公路部署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过程,并对其在提升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方面的效 果进行了评估。
汽车安全技术要求

汽车安全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其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小节,分别论述汽车车身结构、安全气囊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一、汽车车身结构的技术要求1. 刚性车身结构:汽车车身结构要具备足够的刚性,以在碰撞事故中承受撞击力,减少驾驶舱的形变。
车身应采用高强度材料,并结合合理的设计,确保在碰撞事故中能够有效分散和吸收撞击力。
2. 乘员保护:车身结构应具备完善的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前防撞区域、膝部防护、侧碰撞保护等。
车身柱和横梁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保护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生命安全。
3. 防撞擦伤设计:汽车车身应具备防擦伤设计,避免擦撞事故对车身造成过大损害。
例如,在车身侧面设置防擦伤条,在碰撞时起到缓冲和分散力量的作用,减轻碰撞带来的损害。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技术要求1. 感应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应具备高效的感应系统,能够及时感知车辆发生的碰撞事故。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以准确判断撞击力量和方向,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安全气囊,保护驾驶者和乘客。
2. 多重保护:安全气囊系统应具备多重保护功能,根据碰撞情况的不同,调整气囊的充气速度和力量。
根据碰撞部位的不同,分别启动前、侧、头部和膝部气囊,在撞击事故中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1. 制动灵敏度:防抱死制动系统应具备高灵敏度,能够及时感知车辆制动的情况,并根据实时路况进行调整。
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避免制动过度或制动不足。
2. 制动分配:防抱死制动系统应具备制动力分配功能,能够根据车辆负载情况,在不同车轮之间实现有效的制动力分配。
确保车辆在制动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要求1. 自动紧急制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应具备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能够在驾驶员无法及时反应时,自动启动制动系统,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车辆lss功能标准

车辆lss功能标准Vehicle LSS (Lane-keeping Support System)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that ensures the safety of drivers on the road. This technology helps drivers maintain their lane position and avoid potential accidents caused by unintentional lane departure. 车辆LSS(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一个关键的功能,可以确保驾驶员在道路上的安全。
这项技术帮助驾驶员保持车道位置,避免由于意外偏离车道而引发的潜在事故。
One of the main requirements for the vehicle LSS is accuracy and responsiveness. The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detect lane markings accurately and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to the driver to assist in maintaining the correct lane position. 车辆LSS的主要要求之一是准确性和响应性。
该系统应能够准确检测车道标线,并及时向驾驶员提供反馈,帮助其保持正确的车道位置。
In addition to accuracy, reliability is also crucial for the effectivenessof the vehicle LSS. Drivers rely on this technology to help them navigate the road safely, so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system functions properly in all types of driving conditions. 除了准确性,可靠性对于车辆LSS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
车道保持辅助 lka标准

车道保持辅助 lka标准
车道保持辅助(LKA)系统的标准定义是使用车辆内置的传感器来检测车道线,并自动调整车辆的行驶路径,以保持车辆在车道中间行驶。
在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中,传感器会不断扫描车辆前方的道路,并检测车道线。
当车辆偏离车道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信号,并通过自动调整车辆的转向角度来尝试将车辆引导回车道中心。
在LKA系统的标准中,通常要求系统能够检测车道线并自动调整车辆的行驶路径,同时要求系统具备一定的鲁棒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各种道路条件下都能够有效地工作。
此外,系统还需要具备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以便驾驶员能够方便地使用和操作。
具体来说,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检测精度: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地检测车道线的位置和形状,以便能够正确地引导车辆。
2.响应速度:系统需要在车辆偏离车道时快速做出反应,以便能够及时地调整车辆的行驶路径。
3.鲁棒性:系统需要在各种道路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地工作,例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不同类型的道路等。
4.可靠性: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确保在长时间使用中不会出现故障或失效。
5.用户界面:系统需要具备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以便驾驶员能够方便地使用和操作。
总之,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标准旨在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易用性,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adas功能指标

adas功能指标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是一种基于车载电子技术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旨在提高车辆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ADAS功能指标是衡量这些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常见的ADAS功能指标。
一、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FCW/AEB)碰撞预警(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是ADAS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它通过车辆前方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感知前方的障碍物,并在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则是在FCW的基础上,当系统判断碰撞不可避免时,自动启动制动系统,以减少碰撞的严重程度或避免碰撞发生。
二、车道保持辅助(LKA)车道保持辅助(Lane Keeping Assist)是一种通过摄像头或传感器监测车辆行驶的车道线,并在车辆偏离车道时通过轻微的方向调整来保持车辆在车道内行驶的系统。
它可以提醒驾驶员并协助驾驶员纠正方向,有效降低因驾驶员疲劳或分神而引发的事故风险。
三、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是一种能够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自动调整车辆速度的系统。
它通过激光雷达或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感知前方车辆,并自动调整车辆的速度以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ACC可以有效减少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四、盲点监测(BSD)盲点监测(Blind Spot Detection)是一种通过雷达或摄像头等传感器监测车辆周围盲点的系统。
它可以提醒驾驶员在变道时注意周围的盲区,并发出警告以避免发生侧面碰撞事故。
盲点监测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驾驶员的视觉范围,减少变道事故的发生。
五、交通标志识别(TSR)交通标志识别(Traffic Sign Recognition)是通过摄像头或传感器实时感知道路上的交通标志,并在驾驶员的仪表盘或车载显示屏上显示相关的交通标志信息。
adas测试方案

ADAS测试方案1. 引言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一种基于车载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车辆辅助系统,可为驾驶员提供诸如自动刹车、智能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
为了确保ADAS的稳定性和性能,开发者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ADAS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测试评估指标等内容。
2. 测试目标ADAS测试的主要目标是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具体目标包括: - 验证自动刹车功能是否可靠且符合安全要求 - 验证智能巡航控制功能是否准确地跟随车辆前方交通 - 验证车道保持辅助功能是否可以准确地识别和跟踪车道线 - 验证系统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是否符合要求3. 测试环境ADAS测试需要在真实道路上进行,以模拟真实驾驶场景。
测试环境应包括以下方面: - 道路条件:包括直线道路、弯道、上坡、下坡等多种道路类型 - 交通环境:包括其他车辆、行人、交通信号灯等 - 天气条件:包括晴天、雨天、夜晚等多种天气条件 - 驾驶场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不同场景4. 测试方法4.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验证ADAS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工作的基本测试。
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自动刹车功能测试:在不同速度和距离下,模拟前方障碍物来测试自动刹车功能的触发和准确性。
2. 智能巡航控制功能测试:设定目标速度并在车辆前方引入不同速度的前车来测试系统的跟随和加减速控制功能。
3. 车道保持辅助功能测试:在不同的车道宽度和路况下,测试系统对车道线的识别和跟踪能力。
4. 紧急和危险情况测试:模拟紧急情况,如突然刹车或变道,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动作准确性。
4.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验证ADAS系统的性能指标的测试。
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系统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系统从检测到交通障碍物到触发相应功能所需的时间。
2. 跟随准确性测试:测试系统在各种速度下对前车的跟随精度和稳定性。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是指对于机动车辆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其功能安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总体要求: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车辆功能安全。
2. 驾驶员辅助系统: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加装适当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如制动辅助、防抱死制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度。
3. 安全气囊系统: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加装适当的安全气囊系统,包括车前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等,以提高车辆碰撞时的乘员安全性。
4. 车辆电子控制系统: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加装适当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如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器控制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5. 制动系统: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采用符合标准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等,以保证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灯光系统: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采用符合标准的灯光系统,包括前照灯、后尾灯、转向灯等,以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7. 车身结构和材料: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采用符合标准的车身结构和材料,以提高车辆的抗碰撞性能和安全性。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的实施可以保障车辆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出行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
(规范性)
功能安全要求
A.1总则
车辆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发生功能异常时,将会导致潜在的危害事件(例如,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发生非预期的偏离车道,导致车辆事故)。
GB/T34590-2017《道路车辆功能安全》阐明了车辆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在安全生命周期内应满足的功能安全要求,以避免或降低系统发生故障而导致的风险。
本附录规定了商用车辆车道保持辅助(LKA)系统在功能安全方面的文件、故障策略及确认试验的特殊要求。
本附录不针对商用车辆车道保持辅助(LKA)系统的标称性能,也不作为LKA系统功能安全开发的具体指导,而是规定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方法和系统验证确认时应具备的信息,以证明系统在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均能确保实现功能安全概念,并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适用的性能要求。
A.2文件
A.2.1要求
应具备相应的文件来说明LKA系统的功能概念、功能安全概念,并满足以下要求:
a)说明LKA系统的功能概念、内外部接口、潜在的失效风险及安全措施;
b)证明LKA系统设计考虑了潜在失效来源,包含随机硬件失效和系统性失效,并应用了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
示例:GB/T34590《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第5部分:产品开发:硬件层面》附录E给出了针对随机硬件失效的设计实践。
c)为支持确认试验,说明如何对LKA系统正常运行和失效模式下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A.2.2相关性定义文件
A.2.2.1应描述相关项的功能概念,提供功能描述清单。
注1:GB/T34590-2017《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第1部分:术语》中,相关项是指执行整车层面功能的一个或一组系统。
如:LKA系统的相关项定义中可包含前置摄像头、雷达、ECU、制动控制模块、驾驶员警示系统等。
注2:描述从整车层面可感知的功能并细化。
A.2.2.2应定义相关项的范围,明确属于相关项中的系统和要素,并识别与其存在交互关系的外部系统或要素。
A.2.2.3应定义相关项的运行条件和约束限制,针对相应的系统功能,说明有效工作范围的界限。
示例:常见的运行条件有:供电、车速等;常见的约束限制有:环境温度、湿度、振动等。
A.2.2.4应提供示意图(例如,模块图)说明相关项的架构及其内外部接口。
在示意图中以序号标明相关项组件、外部接口系统、内外部接口通道,并提供明细清单,简要说明清单中各组件、系统和接口的功能。
注:若一个组件集成了多种功能,为了清晰和便于解释,在示意图中可用多个模块表示。
9
A.2.2.5应利用识别标志,清晰明确地识别相关项的每个组件(包含硬件和软件),并确认其与所提供的文档的一致性。
识别标志应明确硬件和软件的版本,如版本变化引起本标准所述功能的改变,应对识别标志作相应地改变。
A.2.2.6
A.2.3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A.2.3.1应对相关项的功能性故障进行分析,并归类。
示例:典型的分析方法,例如,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A.2.3.2应根据车辆目标使用场景及目标用户,给出潜在危害清单,并定义相应的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参见GB/T34590《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第3部分:概念阶段》。
A.2.3.3应针对潜在危害,定义安全目标,并进行归类。
A.2.4功能安全概念
A.2.4.1应说明为确保LKA系统发生失效时满足相关安全目标而在设计时采取的安全措施(含外部措施)。
可采取如下安全措施:
a)利用部分系统维持工作。
如在发生特定失效时选择维持部分性能的运行模式,应说明条件并界
定其效果。
b)切换到独立的备用系统。
如选择备用系统方式来实现安全目标,应对切换机制的原理、冗余度
逻辑及水平和备份系统检查特征进行说明并界定备用系统的效果。
c)通过关闭上层功能而进入安全状态。
如选择关闭上层功能,应禁止与该功能有关的所有相应的
输出控制信号,以此来限制过渡性干扰。
d)通过驾驶员警告,将风险暴露时间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时间区间内。
A.2.4.2LKA系统发生功能失效时,应通过报警信号或提示信息等方式警告驾驶员。
即使是由驾驶员主动通过开关或专用方式切断功能来使LKA系统停止工作,系统仍应提供必要的警示。
A.2.4.3应解释LKA系统中软件的概要结构并注明所使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A.2.5安全分析
应通过安全分析从总体上说明对影响系统安全目标的故障或故障组进行了有效识别和处理,以此来支持上述文件。
分析可采用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或适合系统安全分析的其它类似方法。
A.3确认和试验
应按照A.2中相关文档的描述,进行下列试验,对LKA系统功能概念和功能安全概念进行确认:
a)确认LKA系统的功能概念
除非需要按照本标准或其他标准规定的专门试验程序进行功能试验,应按照A.2.2.1的功能概念,执行车辆系统非故障状态下的功能试验,作为确定LKA系统正常运行水平的方法。
b)确认LKA系统的功能安全概念
按照A.2.4的功能安全概念,应通过向LKA系统电子电气组件或机械组件施加相应的输出信号,来模拟组件内部故障的影响,以检查LKA系统在单个组件失效时的反应。
确认结果应与功能安全概念的结论一致,并说明相关安全概念及其实施效果的充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