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傍水而居(水乡孕育的城镇)
第3课 傍水而居-水乡孕育的城镇

第三课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目标1、了解太湖在我国的位置,知道太湖流域河湖分布的特点。
2、通过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3、能根据资料、录像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4、引导学生发现水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学流程一、导入生猜谜语,说出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所以最初的人们多选择傍水而居。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与水息息相关的、具有独特特色的水乡城镇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那里的河流、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生产。
观看:《江南水乡》的录像资料思考:通过欣赏水乡风光,归纳出水乡有哪些特色或用恰当的词描述水乡景观特点(从建筑、交通、生活情景等方面)。
水乡景观特点:小桥、流水、人家。
师小结: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是水“孕育”了城镇的美。
如今,具有这种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留在太湖流域的乌镇、周庄等水乡古镇里,吸引着四方游人。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太湖流域,了解一下太湖流域的概况,及太湖流域的美丽的水乡城镇是如何出现和发展的?二、新课(一)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师展示“太湖流域”图,提问:1、归纳出太湖流域的特点。
(河湖密布,城市众多)师补充课外资料: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500平方公里,地形中以平原为主,是全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太湖流域耕地2400万亩,财政收入占全国13%—14%,被誉为祖国的“金三角”。
2、太湖流域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为什么?由于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所以灌溉便利,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这里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过渡:综上所述,太湖流域鱼多、米多,这么多的鱼米消耗不了,该怎么办?(二)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对工商业发展的作用1、你知道这些城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让学生带着第三个问题去仔细研读教材中的阅读卡。
傍水而居

第三课傍水而居(教案)第一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理解住在水乡的人们的生产特点和日常生活特色。
从太湖流域的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为典型事例,联系学生自己的家乡—三垟湿地的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从人地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水乡和水的密切关系,设计紧扣教学主线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求取结论,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解决家乡的保护环境的办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理解“水”同人们的生活、生产是息息相关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学习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努力付诸于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理解水对水乡的“孕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太湖流域城镇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风情画卷,引导学生探究太湖流域的城镇兴起、发展的原因,让学生从城镇的起源、发展、民居角度深刻理解“水”对水乡的“孕育”作用。
并且由此拓展到家乡三垟湿地的保护问题,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小调查。
1)喜欢旅游的同学有多少?2)为什么喜欢旅游?学生:旅游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增长见识……老师: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一饱眼福,还可以一饱口福,吃遍各地的名小吃,名特产。
老师也是一个特别喜欢旅游的人,今年暑假,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游玩了两个地方,觉得是大有收获。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这里――提示一:出示照片(太湖夕照)提示二:这个地方所在的流域是盛产大闸蟹――出示第二张图片太湖蟹提示三:这个地方有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泊――太湖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问:1)太湖位于哪个省境内?(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2)让我们再来近距离认识太湖流域有着怎样的特色?活动环节:火眼金睛――从这张图中,我发现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城镇多和水多,谁能数一数有多少个城镇,多少条河流呢?回答略。
第三课《傍水而居》教学设

第三课傍水而居课程标准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要求1.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日本渔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水城威尼斯的繁荣与面临的问题,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2.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3.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结构分析教材选择了三个典型的案例:太湖流域的城镇、日本的渔业、意大利的威尼斯城组织教学内容,特点鲜明地体现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水边生活: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镇生活、深受渔业捕捞影响的生活、以旅游业和商业为主的城市生活。
教材以水为纽带连接三部分内容,不同的水和不同的聚落形成不同的特色。
水乡孕育的城镇──重点说明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城市的起源。
耕海牧鱼──重点讲述日本渔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变化,让学生认识鱼不仅是日本人重要的饮食,还是日本“鱼文化”的源泉。
水上都市威尼斯──重点以“水”和“古”为线索,介绍威尼斯的形成、兴衰与面临的危机等。
教学评价建议本课的评价应该侧重三个方面:一是情感,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参与的程度,同他人的合作态度;二是知识和方法的建构,学生能否真正认识课文所描述的区域生活,能否以此来了解和分析其他类似区域;三是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教学3 课时。
[新课导入]叙述引入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描述了“山”和“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人类傍水而居,形成了水乡城镇、美丽的渔村、繁华的都市。
这里的景色、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山区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
[水乡孕育的城镇]1.水乡自然环境特点的教学建议○可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太湖在我国的位置,以及图中的主要河流(包括运河)。
《傍水而居—水乡孕育的城镇》说课稿

《傍水而居—水乡孕育的城镇》说课稿一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太湖及太湖流域的范围并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面临的问题,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以太湖流域著名水乡──乌镇及周庄为典型事例,说明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了解水乡城镇独特的民俗、民风、民貌。
水在水乡城镇中的地位、水乡的自然环境特点、水乡的发展。
学会分析水乡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们如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水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太湖流域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2过程与方法(能力水平)目标:通过对太湖及太湖流域的描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傍水而居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爱家乡、爱水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及学习难点:太湖流域的范围的太湖流域人民生活、生产及城镇的发展与水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媒体:太湖流域范围,乌镇等水乡城镇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调查:1、同学中有哪些同学吃过大闸蟹?2、你知道的大闸蟹产自哪里?让学生观察《太湖流域图》,教师提出如下的思考题。
1.说说太湖流域的范围。
2.你们认为太湖流域最大的特色是什么?3.各小组找一下太湖流域大约有多少条河流,多少个湖泊?4.这么多的河流中最著名的是哪一条河?为什么?你还知道关于这条河流的哪些情况?让学生通过阅读《太湖流域图》,明确太湖流域的范围,并自然会发现其主要特色是湖泊众多,河网密布。
学生找到多少河流并不重要,但在找河流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太湖流域湖泊众多,河网稠密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江南水乡的印象。
学生回答第四个问题时要同时出示运河知识卡。
当然,这里要注意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多说一些,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这样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求知欲。
傍水而居1

二、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对工商 业发展的作用
1.找一找整个太湖流域大约有多少个城 镇? 2,城镇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3.沿着太湖和运河的城镇有哪几个?
水乡城镇众多,沿河密布
水乡景观图
水 乡 孕 育 的 城 镇
讨论:你知道这些城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吗?
城镇的形成过程: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 农民
-----
城市
}
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居民
思考? 1.漫画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
因是什么? 2.面对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农业及其乡镇企业的发展 • 太湖流域 城镇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建筑与居民生活的“城市化”
息息相关
水
;
/ 特产网 云南特产
psz38ntr
啊,该是吃月饼,吃瓜果的时候了!来,大家各样都吃一些啊!这可是敬了月亮的东西,大家吃了以后,能得到天地之间的灵气儿 呢!”李老乡也爽朗地大声说:“就是啊,这些敬了月亮的好东西,咱们可要多吃一些啊!多得到一些天地间的灵气,咱们就能把 ‘昌盛丝绸行’经营得更好!”耿正兄妹三人都笑了。于是,大家随意地各拿一些吃食,慢慢地吃着,说着„„耿直冷不丁冒来出一 句:“这南方的瓜果就是和北方的不同耶!”耿英也说:“即使都是苹果,这味道也有些不一样哩!”耿正将正嚼着的一小口月饼咽 下去后,慢条斯理地说:“是啊,月饼的味道也大不相同呢。婶子买得这月饼是最具有杭州特色的上佳月饼,确实挺好吃!但老家的 团月饼,却是另外一种我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特殊味道呢!”李老乡和妻子对望一下,又转而看着耿正兄妹三人,慢悠悠地说:“唉, 这自古就有望月思乡的说法啊!望月思乡,望月思乡啊!想想看,你们再望三年的月就要回故乡去了,而我,却只能永远都是望月思 乡了啊!”耿正说:“叔叔,您在这里有婶子,有这么可爱的一双儿女呢!就权将他乡为故乡吧!其实啊,只要有亲人在身边,这住 久了,哪里都一样的。”李妻擦把眼泪,笑着说:“你们兄妹三个不知道,你们叔叔春儿上回来告诉我,他认识了你们,而且你们已 经同意和他联手做丝绸生意时,他都高兴得哭了!我和他结婚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有看见他那么激动过呢!只是,你们不会在杭州 扎根„„”李老乡赶快打断妻子的话,爽朗地大声说:“好啦,咱们今儿个不说这些了,来来来,大家多吃一点儿„„”耿正兄妹三 个打心底里感激这善良热情的一家子,但此刻他们的心,却还是不约而同地飞了很远很远,一直飞回到了老家的小院儿里„„飞回到 了亲人们的身边„„58第八十四回 经营丝绸见曙光|(确定营销总策略,仔细商讨谋发展;借鉴经验巧运作,经营丝绸见曙光。)那 日上午,李老乡去骡马市场将骡车卖掉之后,回家简单吃了几口午饭,就早早地徒步往耿正兄妹三人租住的小院儿去了。路过已经粉 刷完毕的铺子时,他信步进去观看了一番,感觉总体来说还是挺满意的,就对正在收拾粉刷家伙什儿的两名装修匠人说:“你们把铺 子收拾干净以后就可以锁上门走人了。我回家吩咐内人,让她明儿个上午就将说好的工钱如数给各位送到家里去。”俩人都说:“只 要李大哥你满意就好,工钱不着急的!”李老乡说:“哪里啊,这工钱是一定要及时给了二位的。明儿个上午一准送到!”出了铺子, 李老乡径直来到耿正兄妹三人租住的小院儿。老乡四人一起坐在厅房里,一边喝茶,一边细细地进一步商谈确定了以后具体的经营方 式。最后敲定,店铺的承接装修等一切费用和首批进货的银子,双
傍水而居的意思

傍水而居的意思1. 引言傍水而居是一个常见的词组,它描述了一个人或某个地点紧靠水源而建的居住环境。
傍水而居的意义和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傍水而居的一般意义、历史背景、文化影响以及环境效益。
2. 傍水而居的历史背景傍水而居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水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
许多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是建立在河流或海洋附近的地区。
河流提供了人们饮用水、灌溉农田、交通运输和捕鱼等生活必需品。
在这些古代文明中,人们学会利用水资源创造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例如,尼罗河是古埃及发展农业和贸易的关键。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灌溉沿岸农田,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系统。
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也是在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3.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傍水而居不仅仅是基于生存的考虑,也与文化和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联系。
对许多文化而言,水是一种神圣的元素,代表着生命、纯净和宁静。
因此,傍水而居的地区往往被人们视为宝贵的天赐之地。
在很多宗教中,水是一种净化和重生的象征。
例如,基督教洗礼仪式就常常在水体旁进行,象征着一个人的信仰转变和新生命的开始。
而印度的恒河是印度教信徒们朝圣的目的地,他们相信洗礼在恒河中可以洗净他们的罪恶。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艺术和文学中。
许多文学作品描绘了傍水而居的美景和人们与水的亲密关系。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歌中经常描绘山水之间的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4. 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水源的近距离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满足了人们的饮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此外,傍水而居的地区还有利于发展渔业和水上交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然而,傍水而居也存在一些环境挑战和威胁。
例如,过度开发和污染可能对水体造成损害,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傍水而居的地区还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水和海啸。
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以确保傍水而居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
《水乡孕育的城镇》课后反思

《水乡孕育的城镇》课后反思我在我校七(1)班进行了《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的教学,课后我自己的感受和听课老师的评价反馈,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就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再教设计这三个部分,进行教学反思,以利于今后教学环节的调整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成功之处1.教学目标明晰,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有两个:(1)结合多种类型的图,综合分析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2)感受水乡的生产生活特色,理解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针对重点,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探究、代表小组全班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发言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并且针对性的提供了图片和文字等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结合资料,挖掘重要信息的能力。
而难点则是怎样理解水乡“孕育”了城镇?为了突破难点我也主要设计了三个部分(1)水孕育了鱼米之乡;(2)水为工商业带来便利的交通;(3)傍水而居形成水乡特色的生活方式。
第(1)、(3)水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在解决教学教学重点时,已有涉及,不再赘述。
第(2)点,我是通过阅读课教材及诗歌《送人游吴》的文本,挖掘太湖流域水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易于形成集市,工商业的发达也有利于城镇的孕育。
最后我再小结:水乡城镇的孕育离不开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样离不开独特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其丰富的水资源。
太湖流域的城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水乡“孕育”了城镇,也巧妙地点题“水乡孕育的城镇”。
2.注重学法指导,特别是培养学生从图中得出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七年级的地理课,需要阅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位置图、景观图......学生不仅要能描述出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这节课,对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准确解读是一个难点。
我要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一般要先找到高值和低值,出现在哪些月份?,看它们的各自数据是多少?用什么词语描述这个数值?再看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变化是否一致,如果是季风气候,两者的高值出现在同一季节,用“雨热同期”来描述。
第3课 傍水而居-水乡孕育的城镇ds

合作学习材料合作主题:太湖流域的城镇的哪些方面和水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请结合书本:P78-79内容和课外参考材料,一个小组至少选择两个角度来说)另附课外参考资料:太湖流域交通--------------------------------------------------------------------------------太湖流域是我国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现拥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由于太湖流域为一水网区域,历史上很早就利用这一条件开凿运河,发展交通。
如春秋吴越时期开通的胥江,促进了以太湖为中心的内河航运的发展。
隋唐以后开凿的江南运河沟通了今镇江、苏州和余杭,成为本区和华北漕运的重要通道,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和文化的交通。
至元明以后海上运输不断发展,太仓的浏河口成为通江达海、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不久帝国列强又取得了长江的航行权和通商口岸,上海港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商贸口岸。
建国以来,太湖流域的交通运输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上海港、张家港正与长江三角洲各开放港口组成大的港口系统,加上远洋船只的增加,使海洋运输与港口吞吐居全国首位。
长江及内河港口与航道的疏浚也使太湖流域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比重最高的发达地区,全国内河运输量的1/3在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的货运一直以水运占主要地位,和区外大宗物资的交流,如运入的燃料、原材料、建材以及各种工业品多数通过河海运输,次为公路和铁路。
除丘陵山区外,区内的工业品与农产品运输更是以水运为主。
由于河网密集,河水平缓,通航里程达1.3万公里,基本无闸坝碍航,舟楫可通至各乡村。
其中江南运河、锡澄运河、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申张线、杭申线、申湖线等均为重要的骨干内河航道,运输十分繁忙。
合作成果:经过讨论,我们组认为,太湖流域的、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水,就……。
我们可以拿出(材料内容)证明我们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嘉兴——乌镇
浙江嘉兴——西塘
江苏苏州——同里
上海市——朱家角镇
甪直
江苏苏州——甪直
江苏吴江——盛泽
• 太湖流域城镇的出现和发展,与密集的水 网有什么关系?
丰富的物产 出现店铺、街道、 出现店铺、街道、 简单的手工作坊 通过水路 汇聚到码头 出现小城镇
出现以从事商业 和手工业为生的人
浙江湖州——南浔
南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南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 的水乡古镇风貌、 的水乡古镇风貌、别具一格的江南 园林、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 园林、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 遗产预备清单。区委、 遗产预备清单。区委、区政府所在 地南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南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 国文明镇和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国文明镇和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说说水乡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水的关系。 • 水网密集,为农业、工业生产提供用水, 水网密集,为农业、工业生产提供用水, 为货物运输、城市交通、 为货物运输、城市交通、人员往来提供便 利的条件。是水养育了两岸的人民, 利的条件。是水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是水 孕育了一个个城镇。 孕育了一个个城镇。
水乡城镇化
太湖流域有什么特点?
----河湖密布, 城市众多,沿河湖边分布。
太 湖 流 域
太湖美
水乡孕育的城镇
1、读图4-16,找出图中的主要河流与湖泊。 2、太湖流域的城镇多吗?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城镇众多。沿河湖分布。 城镇众多。沿河湖分布。原因是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 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充足的水源满足了人们生产、 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充足的水源满足了人们生产、 生活用水的各种需求。 生活用水的各种需求。 4、太湖流域为什么被喻为“鱼米之乡”? 密集的河网 优越的灌溉条件 肥沃的土壤 湿润的气候 渔业资源丰富 鱼米之乡 高产的农业
水乡孕育了城镇
你知道历史上太湖周边的城镇是 怎样兴起的,发展情况如何?
农村百姓进 行交易活动 的场所、 的场所、货 物的集散地 交易的频繁、 交易的频繁、 出现店铺、 出现店铺、 交易人数的 街道、 街道、简单 增多、 增多、商品 的手工作坊 的丰富 出现以从 事商业和 手工业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农 业生产离不开水,所以人们最初选择傍水 而居。
水乡孕育的城镇
湖泊星罗棋布 河流密如蛛网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方便 其他
太湖流域
出现运货交 易的集散地
小城镇
明清时期城镇最为兴盛 今日城镇焕发新的活力
水乡风光
江苏江阴——周庄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最美是周庄” 周庄是水的世界。 最美是周庄” 。周庄是水的世界。 古镇四面环水, 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 朵睡莲。河道形成“ 字形, 朵睡莲。河道形成“井”字形,有 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街, 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街,因桥成 桥桥相望,桥桥相连, 市,桥桥相望,桥桥相连,为水乡 周庄增添了魅力。 周庄增添了魅力。
想一想:现在的太湖流域地区是不是以农 业为主,为什么? • 城市化(或城镇化) 通常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 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也是生产发展的 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 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各 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 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不断 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水乡城镇化
华夏第一村——华西村
•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全村共有80户, 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从2001年起,和周 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 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 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 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 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 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 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5年, 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 100万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京杭大运河:
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的 北起北京、 运河,纵贯北京、天津、 运河,纵贯北京、天津、 河北、山东、江苏、 河北、山东、江苏、浙 江等六省市, 江等六省市,沟通了海 黄河、淮河、长江、 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这五大水系,全 钱塘江这五大水系, 1800千米 千米。 长1800千米。修建于隋 朝时期, 朝时期,是世界人工建 造的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造的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它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 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