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动力学niaoliudonglixue尿流动力学urodynamics借助流体力学
尿动力学基本知识介绍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通过以下手段,记实性反映 上述功能单位的生理状况, 主要障碍部位、属亢进或 减退?是否失协调?如何 恢复其正常行为?还需要 做何种处理?从而得出最 佳诊治方案。
腹压性漏尿点压力测定
膀胱灌注200ml
我正在使劲增加腹压
以达到漏尿 !!!
PPvveess
PPaabbdd
PPddeett
30°
记录直肠压和膀
胱压,尿流率记
录漏尿点的位置
,也可手工标记
漏尿点的位置
直肠压 膀胱压
坐位尿流动力学检查:压力流率 分析
坐位尿流动力学检查:压力流率分析提示 失调性排尿的荧屏效果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中缝大核
蓝斑下核复合 体
B arrington 核
交感神经节 前神经元
副交感神经节前 神经元
交感神经节 后神经元
副交感神经 节后神经元
NO
尿道内括约肌
尿道副神经元
中缝隐核 苍白核
蓝斑下核
蓝斑核
B arrington 核
骶部中间神经元
GABA
骶部阴部神经元
尿道外括约肌
5-HT是中枢和外周介导贮尿功能递质,其再摄 取抑制剂对改善贮尿功能有益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尿道压力分布:静态,最大尿道闭合压, 功能性尿道长度,利及丁试验,咳嗽试验 肌电图测定:肛门,尿道,逼尿肌外括约 肌失调,外括约肌痉挛 影像尿动力学测定:同步测定膀胱尿道 影像,有无返流,开放程度,梗阻部位 动态尿动力学测定
一、尿动力学基本知识
尿流动力学检查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尿流动力学检查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泌尿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很容易受到疾病的干扰,从而出现尿频、尿急、尿无力、排尿困难、尿失禁、尿等待等症状。
但是引发这些症状的原因却很多,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会导致这些症状的发生。
如果出现了排尿障碍和控尿功能障碍的问题,应该做哪些检查呢,尿流动力学检查作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就派上用场了。
那么你知道流动力学检查是怎么回事吗?一、什么是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评估尿液排出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利用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原理来了解尿液储存和排放。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尿液的流动性和尿液排出的相关问题,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与尿液排出相关的疾病,如膀胱、膀胱出口以及尿道的功能情况。
它有别于其他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过程中将尿道测压导尿管插入患者的膀胱,直肠测压导管插入肛门,通过测量尿液的流速、流量和排空时间等指标来评估尿液排出的功能,并通过压力流率测定了解逼尿肌压力评估患者膀胱的收缩功能,膀胱出口梗阻与否,膀胱以及尿道的功能情况等。
二、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何意义?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主要意义在于明确病因,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不同的泌尿系统疾病可能出现同样的症状,如果不能明确病因,然后进行治疗,可能不能实现疾病的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比如说女性漏尿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因为膀胱活动过多而引发,属于急迫性尿失禁的范畴,也有可能由于盆底肌松弛所致,属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范畴,对于这两种病因引发的尿失禁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如果均实施手术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急迫性尿失禁则起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加重了病情。
比如说男性排尿困难,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下降,也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引发的梗阻,临床上对前列腺增生往往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实现疾病的治疗,但是对于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采用手术方式切除的方式治疗的效果不明显。
《尿流动力学》课件

尿液成分
尿液主要由水、无机盐和有 机物组成。尿液的成分可以 反映肾脏、泌尿系统和全身 的代谢情况。
尿道生理
男性
男性尿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其中前两段包含尿道括约肌,可以对尿液起到控制作用。
女性
女性尿道相对短,其下端口常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生理性排尿反射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程度,会刺激膀胱神经末梢,且经过神经调节,最终引起排尿反射。
尿流量和尿流速度
尿流量 尿流速度 正常值
用尿流计或尿量计测量的尿液在单位时间 内排出的体积,通常以mL/s作为单位。
尿液从尿道口排出的速度,通常以cm/s作 为单位。
男性尿流量在12-23 mL/s之间,尿流速度在 21-31 cm/s之间。女性尿流量在12 mL/s以 下,尿流速度在18-24 cm/s之间。
尿流曲线和尿流率曲线
尿流曲线
尿流曲线是描述尿流过程中尿流速度的变化 规律的曲线。根据曲线形状和尿流速度变化, 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排尿障碍。
尿流率曲线
尿流率曲线是以时间为坐标,以尿液流出量 为纵坐标的曲线。曲线形状直接反映出尿路 阻力。
尿流计的种类和原理
流量计
流量计是常用的尿流测试工 具,依靠测量尿液通过流量 计的时间和体积,计算出尿 流率和尿流量。
尿流动力学
尿流动力学是关于尿液形成、排泄、尿路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通过尿流测试,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尿液输出功能,以及尿液在排出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
肾脏
膀胱
肾脏是排泄系统的主要器官, 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形成 原尿,再经过肾小管,进行 分泌和重吸收,最终形成尿 液。
尿液从肾脏流入膀胱,在膀 胱里积累,达到一定容量时 会引起排尿反射,迅速将尿 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尿流动力学

尿流动力学是以流变性方面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一门科学。
它是尿液物理特性和流变特性研究的分支,是该领域内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尿流动力学研究了液体流道中的流体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流动特性,尿液的流动特性,以及尿液的运动形式和其中的微表面力学现象。
尿流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力学分析,流变分析,数学建模,概念模型,仿真,诊断和实验。
力学分析是在尿液流动过程中对流体进行流量,压力,速度和能量之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用以确定流体运动轨迹及其所受力的大小规律;流变分析指在尿液流动过程中尿液与管壁粘度之间的变化过程;数学建模是基于力学分析和流变分析的基础,建立描述尿液在循环静止状态下的流动特性的模型;概念模型是构建包含各种对尿液流动影响最重要的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对尿液流动性态的影响和效应;仿真是利用模型将天生缺陷、尿道畸形或肾积水等可能影响尿液流动性态的因素注入模型并进行观察;诊断是使用实验测定的尿液流动性态参数,对尿液流动有异常的情况进行识别;实验是为了了解尿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变特性,用实验方法考察或证明理论假设。
尿流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尿液的流动特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改善尿液排出不畅等尿路疾病的病情。
尿流动力学

尿流动力学定义:利用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研究尿路运输、储存和排泄功能是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形成与现代电子技术和测量技术有关。
尿动力学检查可为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常用的尿动力学技术主要包括:① 尿流率测量;② 各种压力测量;③ 肌电图;④ 动态放射学观察等。
尿动力学分为两部分:尿动力学和尿动力学。
前者主要研究尿液在肾盏、肾盂和输尿管中的转运过程;后者主要研究膀胱和尿道储存和排泄尿液的过程。
目前,用于下尿路尿动力学研究的检查技术相对成熟。
我们的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是对下尿路的检查。
适应症1尿失禁2.夜尿症:它指夜晚需要起床排尿,因此打断了睡眠。
在孕妇和老年人身上比较多见。
夜尿症可能仅仅是因为睡前饮用了过多液体造成(青少年比较多见),也可能是其他更严重[1]的疾病的症状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失禁、膀胱感染、间质性膀胱炎、糖尿病、充血性心脏衰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盆腔输尿管交界处梗[2]梗阻或前列腺癌等。
3.频尿症4.急尿5.尿道刺痛6.尿流异常7.排尿等待8.排尿滴淋不净如果发生尿道感染,应首先控制感染,然后尿动力学检查是适当的禁忌症1.感染急性期2.严重膀胱内出血检查前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历。
同时,患者的尿液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检查是否有细菌感染。
然后做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或骨盆;对于男性患者,只检查前列腺。
如有必要,前列腺的B型超声检查通常可以找出病因。
之后,医生会要求病人对自己的泌尿过程做纪录,所纪录的事项包括,饮水量、排尿量和排尿次数。
这些纪录基本上都能提供病人膀胱的一些基本资料,比如膀胱的容量(但不包含残余尿量),尿失禁的次数,夜尿的次数,夜尿总量和一天排尿总量等,除此之外,纪录也能够告诉医生病人是不是因为喝过量的水而导致病态。
检查项目尿动力学检查主要包括四项功能的检查:尿流率、膀胱功能、尿道压力和尿道括约肌。
不同的医院和医生有不同的检查项目。
尿流动力学测定名词解释

尿流动力学测定名词解释
尿流动力学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尿液在排尿过程中的流动性及相关参数的方法,以下是对尿流动力学测定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 尿流速:尿液从膀胱排出时的速度。
通常以毫升/秒(ml/s)为单位表示。
测量尿流速可以帮助评估尿液排空的效率以及尿液流动受阻的情况。
2. 尿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液体积。
测量尿流量可以确定尿液输出的正常与否,通常以毫升/秒(ml/s)或毫升/分钟(ml/min)为单位表示。
3. 尿流曲线:将尿流速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图形,通常为曲线状。
尿流曲线的形态可以提供关于排尿过程中肌肉收缩和松弛的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尿液流动障碍。
4. 尿流时间:从开始排尿到完成排尿所经过的时间。
测量尿流时间可以揭示排尿所需的时间长度,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的尿流时间在10至20秒之间。
5. 峰值尿流率:尿流速曲线中的最大值,表示尿液排出的最高速度。
峰值尿流率可以作为评估患者尿液排出能力的重要指标。
6. 流量-时间曲线:将尿流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成图形,通常为曲线状。
流量-时间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尿液排空的情况,如排尿开始、加速、减速和结束等阶段的变化。
7. 膀胱压力:膀胱内的压力,用于评估膀胱肌肉的收缩力度和协调性。
膀胱压力可以通过导尿管插入膀胱并连接到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
高膀胱压力可能提示膀胱排空困难或尿液潴留等问题。
以上是尿流动力学测定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通过准确测量尿液流动参数,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尿液排空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尿流动力学浅析

LinPURR图 和 P/Q图
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关系图(LinPURR图)
ICS暂定压力-流率图(P/Q图)
图形设计主要基于BPH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因此主要用于BPH引起的膀 胱出口梗阻的判断。采用该图还可得出半定量的梗阻严重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便 于临床统计学分析比较。注意:上述图形不适用于女性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判断。
d)顺应性(compliance) 为逼尿肌压力增加与膀胱容量增 加的比值。膀胱顺应性的正常值为> 20ml/cmH2O。
e)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 根据ICS(国际 尿控学会)的定义,指在储尿期内出现逼尿肌收缩。一 般压力上升幅度≥15cmH2O。
仪器原理
仪器原理
尿流率测定——逼尿肌活动低下的排尿曲线
女性,42岁。尿流曲线形态低平、有间 断,间断期尿流率可下降至基线。最大尿 流率:7.2ml;排尿时间60.4s;尿流时间: 49.6s,排尿量178ml。
小结
尿流率参数: (1)排出尿量(Voiding Volume):大于150毫升以上时为有效值 (2)最大尿流率(Qmax):尿量在150-500毫升之间时(男性),
灌注液,向病 人体内灌注
压力传感器
泵管
尿流率仪
传导压力用,用 量不大,排干空 气即可
系统灌注管
双腔测压管 直肠测压管
适应症
充盈性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用于评估受检者储尿期膀胱 的功能容量、感觉功能、顺应性、稳定性等。可用于 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分析、 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估。
膀胱压为逼尿肌压与腹压之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Pves=Pdet+Pabd。
尿动术语
尿流动力学报告解读

尿流动力学报告解读1. 嘿,你知道尿流动力学报告里都藏着啥秘密吗?就好比你打开一个神秘的宝盒,里面的东西可神奇啦!比如,它能告诉你排尿是不是顺畅,这多重要啊!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要是出问题了,车还能好好跑吗?2. 哇塞,尿流动力学报告解读可有意思啦!你想想,它就像是身体泌尿系统的一张“地图”,指引着我们了解它的状况呢!比如说,报告里显示尿流速度慢,那不就像是水管被堵住了一部分嘛!3. 哎呀呀,尿流动力学报告的解读真的超级关键呢!它能让我们清楚知道泌尿系统有没有闹别扭呀!就好像我们能通过天气预报知道明天要不要带伞一样重要!比如压力指标异常,那可不得重视起来嘛!4. 嘿,你晓得不,尿流动力学报告解读就如同侦探破案一样刺激!每一个数据都是线索呢!好比说残余尿量多,那不就像是案件里的一个重要疑点嘛,得好好琢磨琢磨!5. 哇哦,尿流动力学报告可是藏着好多信息呢!它就像一本神秘的故事书,等着我们去读懂。
比如说最大尿流率低,这就像是故事里主角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呀!6. 哎呀,尿流动力学报告解读真的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呀!这就好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看看地图一样。
比如逼尿肌的情况,那可是关乎着排尿顺不顺畅呢,能不重要吗!7. 嘿,尿流动力学报告的解读可不能小瞧哦!它简直就是身体给我们的提示信号呀!像尿流时间长,不就像跑步时感觉特别累一样嘛,肯定有啥不对劲呀!8. 哇,尿流动力学报告解读真的很神奇呀!它就如同一个隐藏的密码,等着我们去破解。
比如尿道阻力的信息,那不就是密码里的关键数字嘛,得好好研究研究!9. 哎呀呀,尿流动力学报告的解读太重要啦!就像你要装修房子,得先了解房子的结构一样。
比如膀胱功能的情况,这可关乎着整个泌尿系统的运作呢,能不重视吗!10. 嘿,告诉你哦,尿流动力学报告解读真的很有意思呢!它就像一场冒险,每一个发现都让人兴奋。
比如说发现了某个异常指标,那不就像在冒险中遇到了一个小怪兽嘛,得想办法打败它呀!我的观点结论:尿流动力学报告的解读非常重要,能让我们清楚了解泌尿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流动力学niaoliu donglixue尿流动力学urodynamics借助流体力学及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尿路输送、贮存、排出尿液功能的新学科。
它的形成与现代电子技术及测量技术相关。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为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常用的尿流动力学技术主要包括:①尿流率的测定;②各种压力测定;③肌电图测定;④动态放射学观察等。
尿流动力学又分为上尿路及下尿路尿流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肾盏、肾盂及输尿管内尿液的输送过程;后者则主要研究膀胱、尿道贮存及排出尿液的过程。
当前用于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研究的检查技术较为成熟,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规检查技术之一。
上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检查方法有经肾或输尿管造瘘管的压力测量、经皮肾盂穿刺灌注测压法、经膀胱输尿管插管测压、术中肾盂输尿管穿刺测压、静脉尿路造影时的动态放射学观察等,其中临床使用价值较大的有以下两点:①经皮肾盂穿刺灌注测压法:检查时,需在透视或超声指引下经皮作肾盂穿刺,并置入一测压导管。
由于肾盂压力与膀胱内压有一定关系,故需同时经尿道插管记录膀胱压,肾盂插管后先作一次测压,为肾盂静止压力与导管阻力。
然后,以10ml/s 的流量向肾盂内灌注生理盐水,至平衡状态或压力陡增时为止,记录此时的肾盂灌注压,用此值减去肾盂静止压及膀胱压即为肾盂灌注时的相对压力,此值应小于12cmH O。
此压力越高,说明上尿路梗阻越重。
有助于上尿路梗阻的鉴别诊断。
②上尿路动态放射学检查:在常规或大剂量静脉滴注尿路造影时,通过荧光屏对肾盂输尿管在输送尿液过程中的收缩、舒张、蠕动等情况作连续的动态观察,称上尿路动态放射学检查。
肾盂输尿管收缩蠕动频率改变或出现扩张、狭窄、充盈缺损等情况,可反映疾病的部位及性质。
借助电视录像或电影摄影可将观察到的图像记录下来。
此项检查需要性能良好的X射线检查设备。
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包括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排尿时压力/尿流率测定,尿道压力分布测定,括约肌肌电图,排尿时膀胱尿道造影,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其他同步联合检查等。
①尿流率测定(UF)。
测定单位时间内自尿道外口排出的尿量称作尿流率测定,其单位为ml/s。
此项检查可反映下尿路贮尿、排尿功能的一般水平,为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基本项目。
常用作排尿障碍性疾患的筛选,亦可为评价疗效提供客观指标。
本项检查的重要参数有: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排尿时间及尿流时间、尿量等。
其中,MFR意义最大。
但MFR可受病人年龄、性别、体位、心理因素、尿量等因素影响,需予注意一般尿量<200ml时,MFR随尿量增加明显增加;在尿量200~500ml时MFR相对稳定;尿量>500ml时MFR反有下降趋势。
在男性MFR 随年龄增长有降低倾向,在50岁以后MFR正常值明显减低。
一般认为,尿量≥200ml 时,正常男性MFR≥20~25ml/s,而女性≥25~30ml/s。
MFR≤15ml/s应疑为排尿功能异常,而MFR≤10ml/s则为明显异常,病人可能有下尿路梗阻(前列腺肥大等)或神经原性膀胱。
尿流率曲线是尿流率测定时尿流计描记出来可反映瞬时尿流率变化的曲线。
正常尿流率曲线的形状多与年龄、尿量有关,而异常曲线常与疾病性质有关,可供诊断参考。
②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这一检查主要通过测定膀胱内压力与容积间的关系反映膀胱的功能。
它可将膀胱充盈(贮尿功能)及收缩(排尿功能)过程描记成膀胱压力容积曲线(CMG)。
从曲线上可以了解:膀胱的容量及顺应性;膀胱的稳定性;膀胱的感觉、运动神经支配等情况。
本检查主要用于神经原性膀胱病人的诊断与分类。
检查时须经尿道向膀胱置管,并用膀胱充盈介质(生理盐水或CO气体)逐渐充盈膀胱。
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病人对膀胱充盈的感觉与反应、膀胱容量不断增加时膀胱内压的变化(即膀胱顺应性)、有否无抑制性收缩(即膀胱的不自主性收缩,在CMG上表现为压力15cmHO的峰),有时为激发隐匿的无抑制收缩,还需在加快充盈速度、改变体位、咳嗽等情况下重复检查。
膀胱充盈到病人出现强烈排尿感时为膀胱充盈最大容量(并非膀胱实际容量)。
此时停止继续充盈,嘱病人作排尿动作,观察其逼尿肌能否有意识地收缩。
然后,再嘱病人抑制排尿,观察能否主动松弛其逼尿肌。
有时为作出鉴别诊断,还可给以某些药物(如普鲁苯辛、盐酸氨甲酰甲基胆碱等)重复本项检查。
进行本项检查需有膀胱压力容积计。
过去普遍使用的是水柱式压力计,需间断充盈测压,手绘相应的CMG,检查结果欠精确。
现代膀胱压力容积计使用了各种压力传感器及记录器,可连续自动描记相应的曲线,提高了检查的精确性。
其主要缺点是在膀胱收缩期测得的膀胱内压系腹内压与逼尿肌收缩压之和,因此膀胱内压增高时并不能区分是逼尿肌收缩所致,还是腹内压的影响。
目前,倾向于本检查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充盈期,并把这一检查称作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③排尿时压力/尿流率测定。
此系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一项基本联合检查技术,可对逼尿肌收缩能力及下尿路梗阻作出准确判断,从而弥补了前述两项检查单独使用时的不足。
这一检查需要同步测定排尿时的膀胱内压、腹内压(即直肠压)、逼尿肌收缩压(膀胱内压减腹内压)及尿流率。
检查时需向膀胱(经尿道或耻骨上穿刺)及直肠置入测压导管,并与各自的压力传感器相连。
受检者排尿作尿流率测定时,记录器可同时描记出四条相应的曲线。
其中,逼尿肌压力曲线由仪器内电子线路运算后绘出。
从记录到的四条曲线中,不仅可以了解膀胱颈开放时间膀胱颈开放时压力最大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收缩压及尿流率诸参数,还可通过对压力与尿流曲线的对应时相关系对某些疾病(如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作出诊断根据本项检查结果还可按公式[918-02]/[918-01](式中[918-02]为膀胱内压力,[918-01]为最大尿流率)推算出最小尿道阻力。
此值在男性约为0.6,女性为0.2,此值增高提示下尿路梗阻。
排尿时膀胱内压力多在45~80cmHO,一般不超过100cmHO。
最大尿流率时膀胱内压男性约为70~80cmHO,女性略低约为55~65cmHO。
根据压力/尿流率测定结果可有以下情况,见下表[压力/尿流率测定的意义]。
④尿道压力分布测定(UPP)沿尿道全长连续测定记录其腔内压力即称作UPP。
本检查主要用以了解尿道功能。
UPP有两种类型,即非排尿状态时的静态测定及排尿时的动态测定。
前者主要反映处于闭合状态下尿道控制排尿之能力,后者则反映排尿时尿道压力发生相应变化的能力。
进行UPP的方法有:液体或气体灌注测压法;气囊尿管测压法;微型压力传感器尿管测压法三种。
其中液体或气体灌注测压法使用较普遍。
检查时需经尿道置入测压尿管至膀胱,再借助机械装置匀速将该尿管沿尿道拉出。
使用液体或气体灌注测压法时,需同时不断以恒定流量向测压尿管内灌注液体或气体,灌注的液(气)体推开闭合的尿道壁进入尿道腔内的压力近似该处闭合压,故随着测压尿管不断拉出,可记录到尿道内各点压力,并由记录器绘出相应尿道压力分布曲线。
尿道压力分布曲线可提供以下资料:膀胱压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
其中男性最大尿道压约为85~126cmHO,女性约为35~115cmHO(随年龄增长明显降低)男性尿道功能性长度约为5.4±0.8cm,女性约3.7±0.5cm。
此外由于解剖学原因男女尿道压力曲线形状明显不同,前者曲线上可见前列腺、尿道的压力峰,后者则为一钟型曲线。
在不同体位、咳嗽或排尿时重复检查常可获得更多资料,有助于对尿道功能作出更精确的判断。
⑤括约肌肌电图。
用来了解尿道外括约肌功能。
由于肛门外括约肌与尿道外括约肌同受阴部神经支配,故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一般用来反映尿道外括约肌的活动情况。
检查时需将一电极放置在括约肌表面(表面电极)或刺入该括约肌内(针形电极)。
一般前者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后者操作较繁病人有一定痛苦,但结果较为精确。
正常情况下,尿道外括约肌维持一定张力,参与控制排尿,故肌电图可见持续肌电活动,在咳嗽用力时为对抗膀胱内压增高,可见肌电活动增强;排尿时由于尿道外括约肌松弛,肌电图呈电静止。
一旦尿毕,肌电活动重新恢复。
本项检查很少单独进行,常与前述某些检查联合使用。
排尿时肌电活动持续增强时,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重要诊断依据。
⑥排尿时膀胱尿道造影。
本方法属动态放射学检查技术,常作为下尿路尿流动力学联合同步检查内容之一。
检查时需先向病人膀胱内注入造影剂,然后于病人排尿时在荧光屏上直接观察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相应的动态变化。
⑦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同步联合检查。
上述检查各自侧重于反映下尿路某个方面的功能,因此,为全面了解下尿路功能,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将这些检查技术联合使用。
目前较先进的尿流动力学检查仪器常为组合式,除可分别进行上述各项检查外,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几项或全部项目作同步联合检查。
并将检查资料用记录纸、电视录像、电影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供随后检索之用。
新近推出的某些检查仪器还带有可对某些曲线、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电脑装置,使检查结果更为精确。
临床上较常用的同步联合检查技术有: 尿流率/压力/肌电图检查;膀胱压力容积/肌电图检查;尿道压力分布/压力/肌电图检查等。
其他一些较复杂的同步联合检查多增加有同步的排尿时膀胱尿道造影,并通过电视录像、电影摄影记录全部检查结果。
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的出现是泌尿外科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尿流动力学检查本身就在干扰着尿路的正常生理活动,并影响着受检查者的精神和心理,因此检查结果并不一定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故决不能忽视详细的病史、全面的查体和必要的其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