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如何实施某一诉讼行动。而这些具体的操作性规范就需要规定具体的 诉讼制度来体现。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有着十 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 法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是民 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条文化、法律化;
这一原则需要重点强调的: ①诉讼当事人的平等是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 ②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攻击和防御是平等的。 这一原则的依据: ①案件公正处理的要求 ②程序正义的要求 ③宪法原则的要求 ④实体法律关系所决定的
对抗式诉讼结构的要求
二、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所谓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企业和 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同他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同等地享有该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权利,并同等地承担该 国法律所规定的诉讼义务。
中都要贯穿辩论原则 ⑤法院应在诉讼中切实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
对辩论原则传统观点的重新认识 辩论原则的拘束力问题:
1、对法院的拘束力 2、对当事人的拘束力
贯彻有拘束力的辩论原则必须具备以下内 容:
1、直接决定法律事实发生、消灭和变更必要 的事实,必须在法庭辩论中出现;
2、当事人一方提出的事实,对方无争议的, 法院应当作为裁判的依据;
三、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 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 议的问题,各自陈述其主张和根据,互相 进行反驳和答辩。
一般认为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①辩论的主体只限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②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实体方面的,也可以是程
序方面的问题,包括事实和法律适用; ③辩论的形式即可书面、也可口头; ④辩论原则贯穿整个诉讼始终,一审、二审、再审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法律,其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法以其独立的原则和灵活的制度构建了我国现代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一、平等自治原则平等自治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确保了各方在诉讼过程中的平等地位,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无论经济地位高低,都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在民事诉讼中,法庭对各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应当均等无偏,公正对待,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治权。
二、公开公正原则公开公正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法院应当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保持公开,实现阳光司法。
公开能够保证司法透明、减少司法腐败和滥用职权的发生,能够提高法律制度的公信力。
同时,公正也是民事诉讼法司法实践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体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干预司法公正性的实现。
三、合理程序原则合理程序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这一原则,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要确保程序的效率。
合理的程序能够保证案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表达意见和辩护的机会。
四、调解和解原则调解和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重要的制度安排。
根据这一原则,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积极推动当事人通过调解或和解方式解决争议,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终结诉讼程序。
调解和解能够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缓解法院信息压力,同时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解决争议方式,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五、证据自由原则证据自由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重要的证据制度原则之一。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自由选择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言等。
此外,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真实性,并依法进行认定和采纳。
证据自由原则在实践中能够保证案件的公正、准确和效率。
六、财产保全和执行制度财产保全和执行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重要的实施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三、确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依据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享 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内容包括: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表现为相等或对应。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平等 当事人诉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 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回避制度的含义 1、回避制度的概念 回避制度,是指为公平和正义起见,法官和其他 有关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退出对案件的 审理的制度。设立回避制度,直接目的在于排除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法官参与案件的处理过程, 以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审判。同时对于消除当事人 的疑虑,维护法院的形象,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公开审判是对诉讼案件审判的基本制度。它有两
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公开审判形式上要求, 向群众公开,允许群众旁听案件的审判活动;向 社会公开,允许大众传媒对案件的审判情况进行 采访和报道。另一方面,公开审判内容上要求, 案件审理除法律明确规定不公开审理的外,一律 公开进行;不论是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一 律公开进行。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为了便于群 众参加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民事诉讼法规 定应当在开庭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 的时间和地点。
思考题
1.什么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 基本原则体系应当是怎样的? 2.谈谈你对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的见解。 3.回避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4.哪些案件不公开审理?为什么?
检察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1、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是否正确、合法实行监 督,监督的方式是依法抗诉。 2、对审判人员在民事审判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督。 3、对民事审判活动中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实行监督。
思考: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

2024年民事诉讼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事诉讼适用本法。
第三条民事诉讼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平等地位,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除外。
第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婚姻家庭权益。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环境权益。
第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章管辖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由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确定。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诉讼法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平等地位,不分贵贱、贫富、种族、性别等差别对待当事人。
法院应当公正地对待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公正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公正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客观、明细,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3.合法性原则:民事诉讼法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院不能凭自己的意愿或者私心,违反法律规定来决定案件的处理方式。
4.等待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必须在法定时限内进行,不得拖延审理案件。
法院应当高效地处理案件,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等待。
5.公开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一般民事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等可以进入法庭旁听。
这样可以保证裁判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为了保障人民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审判权的独立性:民事审判应当独立于行政权力和其他干扰因素,确保法官能够自由、独立地审理案件。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只考虑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不受非法因素的干扰。
2.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民事审判程序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当有权旁听审判过程。
审判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保证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合法、公正的保护。
3.判决的合理性:民事审判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合理的裁决。
法院应当充分审查证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公正、合理地判决案件。
4.执行的及时性:民事审判的结果应当得到及时执行,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法院应当监督和推动执行整个程序,防止拖延执行和逃避执行的行为。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法律程序,其基本原则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并探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石,在诉讼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在法庭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法院不会因当事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身份特征而对待他们不公平。
平等原则体现了法治的核心价值,为实现公正的审判提供了基础保障。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全面客观地评估证据和法律适用,确保裁判的公正性。
法院应当公正无私地行使职权,依法审判,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维护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主动性原则主动性原则要求法院积极主动地审理案件,发挥司法职权,保障当事人权利。
法院有责任发现和查明案件的事实,确定案件的争议点,并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各方当事人也应主动提供与案件有关的真实、完整的证据。
4. 审判公开原则审判公开原则是保障司法透明度与公正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应当公开进行,以充分保障当事人和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依法采取限制审理公开的措施。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1. 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原告是提起诉讼请求的当事人,被告是被诉讼请求对象的当事人,第三人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诉讼中得到平等保护,同时,每一方都有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依法进行民事诉讼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程序规定。
包括起诉、应诉、举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诉讼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定期限,并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法庭作为诉讼的舞台,负责组织和指导各方当事人的行为。
3. 证据规则与质证制度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提交和运用是争议解决的关键环节。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10

独任制,是指由审判员一人开庭审判案件 的制度,实行独任制的审判组织形式为独 任庭。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独任庭在我国的 适用范围很小,只有基层人民法院依照简 易程序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才采取这 种形式。
合议庭
第一审 民事案件
第二审 民事案件
发回重审 案件
再审案件
审判员+ 陪审员
审判员
审判员
种类:(注意掌握合议庭的组成) 一审合议庭:组成:A三人全是法官;B一个或两个人民 陪审员,其余为法官,中国不实行强制陪审制度; 二审合议庭:组成:三人全是法官; 重审合议庭:发回重审案件都要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 员按一审程序另行组成,书记员可不变; 再审合议庭:都必须组成合议庭:a原由一审法院审结, 现又由一审法院再审;b二审再审由二审法院另行组成 合议庭;c再审案件由上级法院提审,按二审程序组成 合议庭。
(2008)38.甲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乙返还借款本金2万元。 在案件审理中,借款事实得以认定,同时,法院还查明乙 逾期履行还款义务近一年,法院遂根据银行同期定期存款 利息,判决乙还甲借款本金2万元,利息520元。关于法院 对该案判决的评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实事求是,全面保护了权利 人的合法权益 B.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诉讼的处分原 则 C.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诉讼的辩论原 则 D.该判决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了民事诉讼的平等原 则
④一切证据材料都要经过当事人辩论和质证 (证据在质证之前只能是证据材料)。
(五)处分原则
处分权行使受国家法律制约;受人民法院的 监督与干预。 体现: 纠纷发生后,是否起诉、起诉的范围由当事 人自己决定; 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放弃诉讼请求,也可 以变更; 被告可以承认原告请求,反驳原告请求,还 可提请反诉;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是民事诉讼运行的基石,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民族等因素,在诉讼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例如,双方都有平等的起诉权、答辩权、反诉权、申请回避权等。
同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袒一方。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对等原则则是指如果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我国法院对该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法院调解应当基于当事人自愿,且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调解,以及调解的内容和方式。
法院不能强制当事人进行调解,而应当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四)辩论原则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反驳对方的主张。
法院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并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之一。
(五)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例如,原告可以决定是否起诉、起诉的对象和范围;被告可以决定是否反诉、如何答辩等。
但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六)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这包括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执行活动以及调解书等进行监督,以确保民事诉讼活动依法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七)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则上由当事人提出事实主张及诉讼 资料,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法官仍然可 以依据职权进行证据的调查。
协同主义既强调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 合作,也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合作。
三 处分原则
(一)概念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 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 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所谓的处分原则,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 有权支配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在处分的内容上,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诉 讼权利的处分可分为积极处分和消极处分。 当事人主动行使某种实体权利和诉讼权 利为积极的处分,例如,起诉、提起上 诉、变更追加诉讼请求等等; 当事人不行使某种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为消极处分,例如,放弃上诉等等。
三 处分原则
(二)处分原则的根据 1.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根据源自私法自治原理。
由于民事诉讼制度是国家制度,因此应考虑国 家整体利益,而应对处分原则施加若干限制, 如对包含公益因素的诉讼实施处分时就应接受 必要的限制。
2.民事诉讼采行处分原则是尊重当事人的程序 主体地位的需要。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 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条的内容就体现了尊重 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精神,规定:“基层人 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 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 院审查同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辩论主义与辩论原则的差别
1.范畴上的差异。辩论主义以 职权探知主义为对立,职权探 知主义则是指由法院负责收集 提出诉讼审理所需要之主要事 实及证据资料的原则。
2.辩论主义之主要适用范围, 系对诉讼是否有理由相关之事 实及证据而言。
3.约束性的有无。辩论主义对
法院具有约束性。
辩论主义的构造
辩论主义的重新定位——协同主义
三 处分原则
(三)处分原则的三个命题:
1.当事人享有程序主导权和决定权。 2.当事人有权决定审判的对象和范围。
静态的处分规则: (1)法院只能在当事人申请的事项范围内作出 判决 (2)法院只能依据当事人提示的诉讼标的作为 审理对象 (3)法院的判决以当事人请求的数量为限。
动态的处分规则: (1)当事人在一审起诉时,没有提出的请求事 项,法院不能判决; (2)已经撤回的请求法院不能判决;在二审上 诉时,上诉人没有上诉的事项,二审法院不能裁 判,已经撤回的上诉请求,法院也不能裁判。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第一节 基本原则的概述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整个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过程的根本性 和指导性规则。
1、是贯穿整个民事诉讼法的
根本性规则。
2、对民事诉讼法的实施具有
指导性。
3、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4、是宪法原则在民事诉讼领
域中的具体落实。
2.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范围包括 对案件的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争 议的问题。
3.辩论的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两 种形式。
4.辩论原则所规定的辩论权贯穿 于诉讼全过程。
5.人民法院应当充分保护当事人 的这一诉讼权利。
我国辩论原则存在的问 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辩论原 则实际上成为一种非约束性或非 实质性原则。辩论原则应当是界 定当事人与法院基本关系的,具 有约束性的原则规范。 1.直接决定法律效果发生或 消灭的必要事实在当事人的 辩论中出现,没有在当事人 的辩论中出现的事实发生不 能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 2.当事人一方提出的事实, 对方当事人无争议的,法院 应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 3.法院对案件证据的调查只 限于当事人双方在辩论中所 提出来的证据。
(2)机会平等,指当事人享有平等地接 近、利用法院的机会及提出证据和进行抗 辩的机会;
(3)风险平等,指诉讼胜败风险应当在 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平等的分配,不应当 由一方当事人负担较高的败诉风险。
二 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 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 有权进行辩论。”
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 诉讼权利。
5、作为一种原则性规范也是
一种对诉讼主体的基本要求。
(三)程序平等权
由诉讼当事人的平等原则派生出来的权利 称为程序平等权,是指当事人在诉讼程序 上享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及风险平等。
三种类型
(1)地位平等,法关系是否有上下从 属关系,在诉讼上均享有相同之地位;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