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期末考试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第三章参考答案(部分)

3-1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加工表面层的几何形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表面粗糙度;⑵波纹度⑶纹理方向⑷表面缺陷2.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⑴表面层金属冷作硬化;⑵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⑶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3-2为什么机器零件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破坏的?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一、机器零件的损坏,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从表面开始的,这是由于表面是零件材料的边界,常常承受工作负荷所引起的最大应力和外界介质的侵蚀,表面上有着引起应力集中而导致破坏的微小缺陷,所以这些表面直接与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关。
二、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零件配合质量都有影响(一)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1.表面粗糙度、波纹度对耐磨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其耐磨性越好;但是表面粗糙度值太小,因接触面容易发生分子粘接,且润滑液不易储存,磨损反而增加;因此,就磨损而言,存在一个最优表面粗糙度值。
2.表面纹理对耐磨性的影响圆弧状、凹坑状表面纹理的耐磨性好;尖峰状的表面纹理由于摩擦副接触面压强大,耐磨性较差。
在运动副中,两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的刀纹方向均与运动方向相同时,耐磨性较好;两者的刀纹方向均与运动垂直时,耐磨性最差3.冷作硬化对耐磨性的影响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一般都能使耐磨性有所提高。
(二)表面质量对耐疲劳性的影响1.表面粗糙度对耐疲劳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缺陷越少,工件耐疲劳性越好2.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质对耐疲劳性的影响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能够阻止疲劳裂纹的生长,可提高零件的耐疲劳强度。
(三)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1.表面粗糙度对耐蚀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越大,耐蚀性能就越差。
2.表面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质对耐蚀性的影响表面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质对耐蚀性的影响当零件表面层有残余压应力时,能够阻止表面裂纹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高零件表面抵抗耐蚀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 分,共20 分)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10.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F)和(ap)的总称。
11.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3.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C)加工有影响。
A、车销内外圆B、车销端面 C车销螺纹14.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C )A、设计基准B、工序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15.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D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基准E、测量基准16.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B )来保证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础D、基准统一17.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C )A、生产过程 B、工艺过程 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8.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B)A.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阻尼;C.增大系统质量19.用(b)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c)。
模具制造工艺学练习习题-第三章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

模具制造工艺学练习习题-第三章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第三章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一、填空题1.构成导柱和导套的基本表面,都是回转体表面,按照它们的结构尺寸和设计要求,可以直接选用适当尺寸的作坯料。
2.导柱外圆常用的加工方法有、、及等。
3.对有色金属材料的外圆的精加工,不宜采用精磨,原因是、,影响加工质量。
4.在导柱的加工过程中,外圆柱面的车削和磨削都足以两端的中心孔定位,这样可使外圆柱面的基准与基准重合。
5.导柱在热处理后修正中心孔,目的在于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和其它缺陷,获得精确定位,保证形状和位置精度要求。
6.修正中心孔可以采用、和等方法,可以在、或专用机床上进行。
7.用研磨法修正中心孔,是用代替,在被研磨的中心孔表面加研磨剂进行研磨。
8.研磨导套常出现的缺陷是。
9.外圆表面磨削的方法有和。
10.拉孔是用拉刀加工工件内表面的高效率的精加工方法。
拉孔精度一般为,粗糙度为。
11.模座加工主要是加工和加工。
为了使加工方便和易于保证加工技术要求,在各工艺阶段应先,再以定位加工。
12.平面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和等。
13.冷冲模主要零件的机械加工,除普通的车、铣、刨、磨削等一般切削加工之外,还常常使用和加工。
14.单型孔凹模上的孔在热处理前可采用、等方法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热处理后在上精加工。
15.压印锉修是利用的凸模、凹模或另外制造的工艺冲头作为,垂直放置在——的对应刃口或工件上,施以压力,以压印基准件的切削与挤压作用,在工件上压出印痕,再按此印痕修整而作出刃口或工件。
16.采用压印锉修加工的凸模在压印前应经过加工,沿刃口轮廓留0.2mm左右的单面加工余量,余量厚度应尽量,以防压印时产生偏斜。
17.压印加工可在和压印机上进行。
18.刨模机床主要用于加工的凸模和冲头等零件。
19.采用成形刨加工时,凸模根部应设计成形,而凸模的安装配合部分则可设计成或。
20.在模具制造中,成形磨削可对热处理淬硬后的或进行精加工,因此可消除对模具精度的影响。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1)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选择题(30分)1.刀具后角是指。
2.衡量切削变形的方法有两种,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加、减少)。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YT10、YG8);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YT30)。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切削温度(增加、减少)。
5.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精磨时应选择(紧密、疏松)组织砂轮。
6.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包括与两种。
7.转位车刀的切削性能比焊接车刀(好,差),粗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麻花钻)刀具.8.机床型号由与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钻床)。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
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
10.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水溶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退火,淬火)处理。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三级)。
13.在常用三种夹紧机构中,增力特性最好的是机构,动作最快的是机构。
14.一个浮动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一个长的v型块可消除(3,4,5)个自由度。
15.工艺过程是指。
二、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绘图表示外圆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8分)三、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四、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正向转动时主传动路线及计算出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8分)五、什么叫刚度?机床刚度曲线有什么特点?(8分)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八、试制定图示零件(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路线。
《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试题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期末考试试卷(A 卷)使用班级:命题教师: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本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 )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2、( )半精加工的目的,是降低粗加工中留下的误差,使被加工表面达到一定精度,来为精加工做准备。
3、( )车削外圆柱面和车削套类工件时,它们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通常是相同的。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可以使用多次。
5、( )工件在夹具中与各定位元件接触,虽然没有夹紧尚可移动,但由于其已取得确定的位置,所以可以认为工件已定位。
6、(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是单件小批生产应尽量使工序分散,如果是大量生产则只能是工序集中。
7、( )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允许出现的。
8、( )要保证加工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9、( )铣削加工生产率高,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较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切削加工平面的方法之一。
10、( )用换算后的工序尺寸间接保证原设计尺寸要求时,存在“假废品”的问题。
11、( )单件小批生产常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 12、( )经济加工精度是在非常仔细的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3、( )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工序。
14、( )磨销属于精加工。
15、( )硬质合金是一种耐磨性好,耐热性高,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较高的刀具材料。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本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箱体类零件加工常采用一面双孔定位,符合下列( )原则A.基准统一B. 基准重合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 2、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A.棒料B.管材C.铸件D.锻件3、经济加工精度是在( )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练习题

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练习题一、判断题1.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2.在一道工序中如果有多个工步,那么这些工步可以是顺序完成,也可以同步完成。
( ) 3.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 ) 4.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加工一批阶梯轴,先车好一端,然后调头再车这批轴的另一端,即使在同一台车床上加工,也应算作两道工序。
( ) 5.用同一把外圆车刀分三次车削阶梯轴的同一个台阶,因切削用量变化,故称为三个工步。
( )6.用三把外圆车刀,同时车削阶梯轴的三个台阶,因为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均不相同,所以称为三个工步。
( ) 7.在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
( ) 8.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减环。
( ) 9.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10.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 11.因为球心、轴线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客观上并不存在,所以只能以球面和圆柱面为定位基面。
( )12.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
( ) 13.某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与该工序尺寸公差无关。
( ) 14.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是在一个工序中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
( ) 15.一批轴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通常应至少分成两道工序。
( ) 16.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17.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
( ) 18.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实现。
( ) 19.提高加工效率,只能是设法减少工艺过程的基本时间。
( ) 20.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
( )2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用粗基准安装是必不可少的。
()22.粗基准就是粗加工中用的定位基准面。
()23.基准统一就是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应尽量统一。
()24.调质应该放在半精加工之前。
()25.粗基准应在粗加工时使用。
()26.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27.生产类型是指产品的年产量。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期末考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期末考试题姓名:_______ 学号: _一、填空题1、机械制造工艺是各种机械的和的总称。
2、切削液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滚齿加工所用刀具是_____________,滚齿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_______的啮合原理。
4、常用的精密加工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在车床上车圆锥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法、 _____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三种。
6、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_________。
7、铸件用于_________________的零件毛坯;锻件用于___________要求较高、__________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
8、常用的可拆连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
9、某表面的工序余量是该表面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_________________,即同一表面相邻的前、后_____________之差。
10、轴类零件用来支承_____________,传递____________,承受_____________并保证装在轴上的零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11、刀具的切削部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刀尖组成。
12、常用的特种铸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熔模铸造四种。
二、单项选择: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A、生产批量的大小B、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工作地是否变动C、生产计划的按排D、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2、切削热可通过多种形式散发,其中带走热量最多的是()。
第三章复习题(参考)

第三章复习题(参考)第三章复习题第一节概述3-1-1按工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机械制造加工方法可分为:材料去除加工_、_材料成形加工_、_材料积累加工_三种。
3-1-2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试简述其形成原理。
P69-703-1-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P70-713-1-4 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P713-1-5.试说明下列机床型号的含义CM6132 CK6150A B2316 MG1432 CKM1116/NJ第二节外圆表面加工3-2-1. 粗车、精车、细车目的是什么?他们各有什么特点?P753-2-2.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P763-2-3 车刀有哪几种?P773-2-4 按车床的用途和结构可以将车床分为哪几类?P793-2-5. 请简述CA6140车床的主要部件与功能。
P 79-803-2-6. 试根据P82图3-13叙述CA6140型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并且写出主传动路线表达式。
P813-2-7.(请参见P82图3-13)在CA6140车床的主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经V形带动Ⅰ轴,Ⅰ轴通过一对双联滑移齿轮副传至Ⅱ轴,Ⅱ轴与Ⅲ轴之间为三联滑移齿轮副传动,问Ⅲ轴可以获得几种不同的转速:( ) P82A.3种;B. 5种;C. 6种;D. 8种。
3-2-8. CA6140型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 P813-2-9. CA6140型车床主轴箱Ⅰ轴上带的拉力作用在哪些零件上?P833-2-10. CA6140型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传、反转和制动的?P84-863-2-11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A)。
A. 砂轮的回转运动;B. 工件的回转运动;C. 砂轮的直线运动;D. 工件的直线运动。
3-2-12.有支承外圆磨削加工时纵向进给磨削与横向进给磨削各有什么特点?P87-883-2-13. 简述无心磨外圆的工艺特点P883-2-14. 简述外圆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加工如例题图所示零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⑴在车床上加工整批工件的小端端面、小端外圆(粗车、半精车)、台阶面、退刀槽、小端孔(粗车、精车)、内外倒角; ⑵调头,在同一台车床上加工整批工件的大端端面、大端外圆及倒角; ⑶在立式钻床上利用分度夹具加工四个螺纹孔; ⑷在外圆磨床上粗、精磨1206h 外圆。
试列出其工艺过程的组成,并确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画出各工序的工序简图,用符号标明加工面,标明定位基准面,用数字注明所消除的不定度(自由度)数,其它用文字说明、工艺过程分析到工步。
例题图解:工序I 车,(见例题解答图a ),一次安装,工步为:(1)车端面; (2)粗车外圆;(3)车台阶面;(4)车退刀槽;(5)粗车孔;(6)半精车外圆; (7)精车孔; (8)外圆倒角; (9)内圆倒角。
工序Ⅱ车(见例题解答图b ),一次安装,工步为:(1)车端面;(2)车外圆;(3)车内孔;(4)倒角。
工序Ⅲ钻(见例题解答图c ),一次安装,4个工位,工步为:(1)钻4个孔;(2)攻4个螺纹孔。
工序Ⅳ磨(见例题解答图d ),一次安装,工步为:(1)粗磨外圆;(2)精磨外圆。
例题指出例题图零件结构工艺性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
例题图答:例题3. 2图a 底面较大,加工面积较大,加工量较大且不易保证加工质量,建议减少底面加工面的尺寸,如开一通槽。
例题图中孔的位置距直壁的尺寸太小,钻孔时刀具无法切入,安装也不方便,故应该增大其距离。
例试拟定例题图所示小轴的单件小批生产和大批大量生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分析每种方案的工艺过程组成。
例题图解: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如例题表a和b所示。
工序工序内容所用设备1车一端端面,打中心孔调头车另一端面,打中心孔车床2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调头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3铣键槽、去毛刺铣床工序工序内容所用设备1铣端面,打中心孔铣端面打中心孔机床2车大端外圆及倒角车床3调头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车床4铣键槽键槽铣床5去毛刺钳台从表中可看出,随零件生产类型的不同,工序的划分及每一个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内容是不同的。
在例题表中,车完一个工件的大端外圆和倒角后,立即调头车小端外圆及倒角,这是一个工序。
而在例题表中,是在车完一批工件的大端外圆和倒角后再调头车小端外圆和倒角,加工内容没有连续进行,故是两个工序。
另外,去毛刺的工作在单件小批生产中由铣工在加工后顺便进行。
而在大批大量生产中,由于生产率较高,铣工忙于装卸工件及操作机床,因此,需另设一道工序来专门清除毛刺。
例 试拟订例题图所示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例题图分析:该零件属于典型的轴类零件。
零件使用性能没有提出特殊要求,材料为 40Cr ,且生产10件属于单件小批生产,故可以采用热扎圆钢下料;其中主要加工面有a 286R 0.4h φ、外圆,a 256R 0.4h φ、外圆,a 327R 1.6f φ、外圆,左端齿形面、8级精度、齿顶和分度圆表面粗糙度为a R 3.2和a R 1.6,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选择即可;此外,各外圆对轴线有的跳动要求,例题图中已给出中心孔要求,加工中采用轴线作为定位基准,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多个表面,此项要求很容易满足;大多数表面的热处理为调质处理,不需考虑热处理对加工顺序的影响,对于齿形有淬火要求,故齿形精加工宜选择磨削类方法。
解:该零件的工艺路线如下:下料→车端面、钻顶尖孔→粗车→调质处理→半精车→滚齿→齿面淬火→配钻销孔→铣键槽→珩齿→粗磨286h φ、256h φ、327f φ外圆→精磨286h φ、256h φ外圆→检验→入库。
常见错误解析:在做本题时,经常会将“车端面、钻顶尖孔”这一工序漏掉。
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理解不够,尤其是“基准先行”;实际上轴类零件加工中,“车端面、钻顶尖孔这一工序体现了“基准先行”和“先面后孔”两个原则。
例 试拟订例题图所示零件成批生产的工艺路线,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分析:该零件属于典型的盘类零件。
零件使用性能没有提出特殊要求,材料为 HTl50,属于成批生产,故毛坯采用铸造毛坯;其中主要加工面有a 207R 1.6H φ、孔,a 3107R 1.6H φ-、孔,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选择即可。
中心轴线为设计基准,且a 207R 1.6H φ、孔精度较高,因此可以作为主要定位基准面。
答:该零件的工艺安排如例题表所示。
工序 工序内容 定位基准 1 车端面、钻、扩、铰207H φ基准孔 外圆、端面 2 车另一端面及外圆 内孔和端面 3 插键槽内孔和端面 4 钻、扩、铰3107H φ-孔 内孔和端面5检验第一道工序采用外圆面作为定位基准,其他工序则均采用φ孔及一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
常见错误解析:在第一道工序时往往对于207H φ孔只进行钻削,然后即以其定位加工其他表面。
主要原因是认为加工中一定要划分加工阶段。
其实对于一个结构相对简单而且没有热处理要求的零件而言,加工阶段的划分是相对也是比较模糊的;比如在加工基准时,往往为了保证定位精度,基准面的精度一般要求较高,以保证加工质量,是不是就不满足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则了,其实不然。
问题的出现仍然是因为没能很好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
例 例题图a 所示工件,成批生产时以端面B 定位加工表面A ,保证尺寸0.20010mm φ+,试标注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例题图解:分析:表面A 的位置尺寸是由C 面标注的。
表面C 为表面A 的设计基准。
铣缺口的定位基准为B 面,故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需进行工艺尺寸换算。
工序尺寸应由B 面标出。
①确定封闭环。
设计尺寸0.2010mm φ+在铣缺口工序中间接得到,故为封闭环。
②建立工艺尺寸链,并查找组成环和判别增、减环。
建立工艺尺寸链图如例图 b)所示。
其中,3L 和2L 为增环,1L 为减环。
③计算中间工序尺寸及偏差 由竖式法(如例题表) 求解该尺寸链得:10.005.0340++=L mm 。
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L 1 (减环) -60 + L 2 (增环) 30 + 0 L 3 (增环)40L 0 10 0关的加工过程如下:(1)精车A 面,保证尺寸01.02.26-φmm ;(2)渗碳处理,控制渗碳层深度为H 1;(3)精磨A 面,保证尺寸0016.08.25-φmm ;同时保证渗碳层深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试确定H 1的尺寸及公差。
解:根据工艺过程,可建立尺寸链如例题图b 所示。
在尺寸链中, 010.0513.1R -=mm , 020.00812.9R -=mm , 0.3000.5H +=mm 。
其中0H 为经过磨削加工后,零件上渗碳层的深度,是间接获得的尺寸,因而是尺寸链的封闭环。
12H R 、为增环,1R 为减环。
由竖式法(如例题表)计算可得:0.2510.0080.7H ++=mm 。
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上偏差 下偏差 R 1(减环) + 0 R 2(增环) 0 H 1(增环)+ + H 0+例题 加工如例题图所示轴套零件,其部分工序如下: 工序5 精车小端外圆、端面及肩面; 工序10 钻孔; 工序15 热处理; 工序20 磨孔及底面;工序25 磨小端外圆及肩面。
试求工序尺寸A 、B 及其极限偏差。
解:由轴套零件加工工序可知,设计尺寸0.3023+mm 和5.50.3±mm 是间接获得的尺寸为封闭环,分别以0.301023L +=mm和025.50.3L =±mm 为封闭环建立工艺尺寸链如例题解答图。
(1) 以0.301023L+=为封闭环建立尺寸链如例题解答图a所示,1L、2L增环,B为减环。
由竖式法(如例题解答表a)计算可得:00.129B-=mm。
环的名称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B (减环)-29+01L (增环)26+02L (增环)26+001L23+0(2) 以02为封闭环建立尺寸链如例题解图)所示,A、3、2增环,为减环。
由竖式法(如例题解答表b)计算可得:00.23.3A-=mm。
环的名称基本尺寸上偏差下偏差B (减环)-29+0A03L (增环)+2L (增环)26+002L+故0.23.3A-=mm,0.129B-=mm 。
写出小批生产题图所示螺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工序、安装、工步、走刀、工位),工件的毛坯为圆棒料。
工序安装工步走刀工位1车削1(三爪卡盘)(1)车端面A1(2)车外圆E1(3)车螺纹外径D3(4)车端面B1(5)倒角F(6)车螺纹6(7)切断12车削1(三爪卡盘)(1)车端面C1(2)倒棱G13铣削1(旋转夹具)(1)铣六方(复合工步)33在小批生产条件下,加工一批直径为01.020-φmm,长度为50mm的光轴,材料为45钢,表面粗糙度为μm,试确定其加工方法。
(提示: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编写题图所示的盘状零件在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时的工艺路线,工件材料为Q235。
题图(解: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过程如题解 表a ,中批生产的工艺过程如题解 表b 。
)题解表 a 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过程工序工序内容 所用设备 1车端面C 及外圆φ200mm ,镗孔074.0060+φmm ,内孔倒角;调头,车端面A ,内孔倒角,车φ96mm 外圆,车端面B 车床 2 插键槽 插床3 划线 平台4 钻孔、去毛刺钻床 工序工序内容所用设备 1车端面C ,镗孔074.0060+φmm ,内孔倒角车床2 车外圆φ200mm 、φ96mm 外圆、端面A 、B ,内孔倒角 车床(胀力心轴)3 拉键槽 拉床4 钻孔 钻床(钻模)5 去毛刺 钳工台为铸件(孔未铸出),成批生产。
(答案: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题解表所示。
)题图 工工序名工序简图 工序内容序号 称 0 铸铸—清砂—退火—检验 1 车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 粗、精车A粗、精镗孔φ36mm ,成 倒角2 铣铣大端面 铣小端面3钻、扩、铰钻--扩--铰孔φ15mm ,成4 插插键槽10mm5 钳 去毛刺,倒棱边6 检验 按图样要求检验(1)拉内孔至0.0251053.75D φ+=mm ;(2)拉键槽保证尺寸x ,这时的工序尺寸只能从留有磨削余量的内孔下母线标注; (3)热处理(不考虑热处理后内孔的变形误差);(4)磨内孔,保证设计尺寸0.03054D φ+=mm ,考虑到磨孔后的中心(磨孔时是以齿轮节圆来定位的)不可能与拉孔中心重合,设同轴度误差为,即e=0±。
试求拉键槽的工序尺寸x 。
(答案:0.1658.52x +=mm 。
)题图一个零件如题图a 所示。
设加工此零件端面的有关尺寸如题图b 、c 所示,零件经过这些工序的加工后,轴向尺寸符合零件图的要求。
试确定各工序的轴向尺寸H2、H3、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