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试题

合集下载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试题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试题

2022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课中练习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 1 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期间会产生的现象是 ( ) 。

A.闪燃B. 阴燃C.沸溢D喷.溅【答案】:B【解析】 B:沸溢是含乳化水的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热波而在液面产生猛沸腾现象。

喷溅是液体燃烧形成的热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产生向外喷射的现象。

阴燃是指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缓慢榉烧,是针对固体燃烧而言的。

因此,阴燃是液体燃烧呈现的现象。

2.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同程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中,其包括( ) 。

A.氰化氢B.一氧化碳 C.氨气D.氯气精品.资料【答案】:D【解析】燃烧产物中含有大的有毒成份,如 CO 、HCN 、SO2 、NO2 、NH3 、HCl 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同程的危害。

其中包括氯气。

3.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 )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B. 无色C.黄色D.蓝色【答案】:A【解析】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种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4醇. 类液体燃烧具有( )火焰,几乎产生烟雾。

A.橘色B. 无色C.黄色D.蓝色【答案】:D【解析】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产生烟雾。

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份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性质的同,其燃烧方式也各相同,但包含( ) 。

A. 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闪燃D.阴燃【答案】:C【解析】固体可燃物由于其份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性质的同,其燃烧方式也各相同,主要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燃烧(爆炸) 5种。

故固体可燃物燃烧包括闪燃,即答案为 C 。

二、多项选择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其中大部份燃烧的必要条件有( ) 。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题库版)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题库版)

消防员考试:燃烧基础知识(题库版)1、单选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

(A)愈快(B)愈慢(C)不变化(D)停止正确答案:A2、单选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

(江南博哥)当含氧量达到()%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A)30(B)50(C)60(D)80正确答案:B3、单选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正确答案:C4、单选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灭火。

(A)冷却(B)窒息(C)稀释(D)乳化正确答案:B5、判断题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儿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正确答案:错6、判断题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正确答案:对7、单选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冲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单选()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正确答案:A9、判断题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正确答案:错10、单选炸药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蒸汽爆炸正确答案:B11、判断题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其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正确答案:错12、单选对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企业按照()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A.资本流入原则B.分级审批原则C.建设项目的性质D.属地原则正确答案:D13、判断题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成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正确答案:错14、判断题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的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2023年消防责任人考试题库之燃烧基础知识

2023年消防责任人考试题库之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1分/题)1、下列那个属于气体可燃物_ _说明:A.石油B. 甲醇C. 乙醚D. 乙炔2、汽油燃烧的最低含氧量规定为__ _。

说明:A.14.4%B. 15%C. 21%D. 16.5%3、下列哪些物质发生燃烧时,不需要通过度解和蒸发。

__ ___说明:A.乙醇B. 甲醇C. 乙醚D. 甲烷4、核爆炸是指由于__ ___,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说明:A.原子裂变反映B. 原子聚变反映C. 原子裂变或聚变D. 以上都不是5、火灾产生的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__ __等大量的各种有毒性气体和固体碳颗粒。

说明:A.氧气B. 氯化氢C. 氮气D. 水蒸气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哪些措施不可以阻止燃烧进行。

__ __说明:A.燃烧产物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B. 氧浓度减少C. 关闭通风的门、窗、孔洞 D. 注入新鲜空气7、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气体燃烧速度的因素。

__ ___说明:A.气体组成B. 可燃气体的浓度C. 可燃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D. 以上都不是8、一般单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该元素的__ __。

说明:A.氧化物B. 化合物C. 还原物D. 以上都不是9、链反映机理大体分为链引发、链传递、()三个阶段。

说明:A.链发展B. 链终止C. 链结束D. 链中断10、下列哪些可以发生分解燃烧。

__ __说明:A.木材、纸张B. 石蜡C. 木炭D. 沥青11、下列哪个不属于固体可燃物_ _。

说明:A.天然纤维B. 涤纶C. 乙醇D. 合成橡胶12、乙醇的爆炸温度范围是__ ___。

说明:A.11℃~50℃B. 3℃~75℃C. 7℃~40℃D. 11℃~40℃13、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___ ___。

说明:A.着火点B. 燃点C. 自燃点D. 闪点14、煤油燃烧的最低含氧量规定为___ __。

说明:A.14.4%B. 15%C. 21%D. 16.5%15、下列哪两种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消防设施操作员基础知识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模块三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第1节项目1 燃烧基础知识单选题(江南博哥)1.外部引火源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

引燃着火自燃轰燃正确答案:引燃解答指引:根据《基础知识》第38页,题干所述为引燃(又称点燃)的定义。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引燃”。

2当空气中含氧量低于()时,人的呼吸会停止,约5min就会死亡。

5%6%7%8%正确答案:6%解答指引:根据《基础知识》第60页,结合题意,本题应选“6%”。

3可燃气体或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现象,称为()。

扩散燃烧逸散燃烧预混燃烧混合燃烧正确答案:预混燃烧解答指引:根据《基础知识》第57页,题干所述为预混燃烧的定义。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预混燃烧”。

4下列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的是()。

氯氮氢氦正确答案:氯解答指引:根据《基础知识》第36页,“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钾等。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氯”。

5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范围爆炸下限爆炸上限正确答案:爆炸极限解答指引:根据《基础知识》第48页,题干所述为爆炸极限的定义。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爆炸极限”。

6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气并有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引燃着火自燃阴燃正确答案:阴燃解答指引:根据《基础知识》第52页,题干所述为阴燃的定义。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阴燃”。

7纸张的燃烧属于()。

阴燃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正确答案:分解燃烧解答指引:根据《基础知识》第52页,“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物质的燃烧就属于分解燃烧。

”结合题意,本题应选“分解燃烧”。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在对生产及储存物品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时,以闪点作为火灾危险性的特征对易燃可燃液体进行相应分类,其中,乙类液体是指()的液体。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章节题: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章节题: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章节题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1.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参考答案:B2.下列()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参考答案:C3.()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参考答案:A4.()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参考答案:C5.()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爆炸极限参考答案:D6.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参考答案:A7.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四种。

(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着火(D)阴燃参考答案:D8.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参考答案:A9.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闪燃(B)阴燃(C)自燃(D)轰然参考答案:B10.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

(A)闪燃(B)自燃(C)阴燃(D)轰然参考答案:C11.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液体混合物参考答案:A12.木材燃烧属于()。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3.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10.下列物质中()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 A.H20B.COC.C02?D.HCN二、多项选择题?1.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E.闪燃?2.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3.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E.燃点?4.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

? A.蒸气压?B.闪点?C.沸点?D.蒸发速率?E.燃烧时间?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B.热量?C.可见烟?D.氧气?E.液体?6.闪点是()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3、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____。

(A)分解燃烧(B)表面燃烧(C)扩散燃烧(D)蒸发燃烧4、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5、下列燃烧产物中,____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02(B)CO(C)H20(D)灰分6、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____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怖性7、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8、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着火___。

(A)燃点(B)闪燃(C)着火(D)爆燃9、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

(A)>28℃(B)<280C(C)≥28℃(D)≤28℃1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60℃(C)≥600C(D)≤28℃13、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____现象,称为燃烧。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选题(共66题)1、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__。

A.闪燃B.自燃C.着火D.爆燃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C解析: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本题答案为C。

2、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原理: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

措施:阻止火热蔓延。

如:1、在建筑之间留中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2、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3、有压力的容器设备,安装防爆膜(片)、安全阀;4、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

3、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 )以下。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4、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

(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热辐射)。

5、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窒息法)。

6、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

它们的强弱顺序为( )。

(A)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B)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C)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知识题理论知识考试是职业技能鉴定两大鉴定考核方式之一。

为了便于理论知识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目前采用两种客观题型,即判断题和选择题。

判断题的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准答案用“×”、“√”表示,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选择题,一般采用“四选一”题型,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其他三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对正确选项有强烈的干扰性,评分标准为每题0.5分。

以下是要求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独立完成的作业题。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及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的现象。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 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

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 )7、火焰的颜色及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及灭火的基本原理。

( )11、凡是能及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12、凡及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及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 )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 )25、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 )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及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 )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及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 )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及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 )31、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 )32、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 )36、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及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

(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 )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 )44、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及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 )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 )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50、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灭火。

( )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53、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二、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及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现象。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催化剂 (D) 稳定剂2、可燃物及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 火焰、发光 (B) 发光、发烟(C) 火焰、发烟 (D) 火焰、发光和(或) 发烟3、燃烧应具备、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 化学反应 (B) 物理反应 (c) 光电反应 (D) 分解反应4、根据燃烧的定义,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 火焰 (B) 发光 (C) 发烟 (D) 爆炸5、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

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A) 14% (B) 21% (C) 78% (D) 87%6、凡是能及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A) 助燃物 (B) 可燃物 (c) 燃烧产物 (D) 氧化物7、凡及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A) 助燃物 (B) 可燃物 (C) 燃烧产物 (D) 氧化物8、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 引火源 (B) 助燃物 (C) 点火能 (D) 火源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10、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动力燃烧 (B) 表面燃烧 (C) 分解燃烧 (D) 蒸发燃烧11、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动力燃烧 (B) 直接燃烧 (c) 沸溢燃烧 (D) 喷溅燃烧12、下列燃烧产物中,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 C0z (B) CO (C) H20 (D) 灰分13、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 毒害性 (B) 减光性 (c) 扩散性 (D) 恐怖性14、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A) 闪点 (B) 闪燃 (c) 燃点 (D) 爆燃15、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及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

(A) 燃点 (B) 闪燃 (c) 着火 (D) 爆燃1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及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A) 自燃点 (B) 闪点 (C) 自燃 (D) 燃点1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A) 自燃点 (B) 闪点 (C) 自燃 (D) 燃点18、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 >28℃ (B) <28℃ (C) ≥28℃ (D) ≤28℃19、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 >28℃ (B) <60℃ (C) ≥60℃ (D) ≤28℃20、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 闪燃 (B) 阴燃 (c) 分解燃烧 (D) 表面燃烧21、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 初期阶段 (B) 猛烈燃烧阶段 (c) 发展阶段 (D) 息灭阶段2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A) 热传播 (B) 热对流 (C) 热传导 (D) 热辐射23、热辐射在火灾处于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 初期阶段 (B) 发展阶段 (C) 猛烈燃烧阶段 (D) 熄灭阶段24、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

(A) 物理爆炸 (B) 化学爆炸 (C) 粉尘爆炸 (D) 核爆炸25、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固体、液体、气体26、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A) 燃点 (B) 闪点 (C) 自燃点 (D) 0℃27、木炭燃烧属于。

(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28、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

(A) 减少可燃物(B) 降低温度 (C) 降低氧浓度 (D) 降低燃点29、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 燃点 (B) 自燃点 (C) 闪点 (D) 氧指数3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为液体的生产属于甲类生产。

(A) >28℃ (B) <60℃ (C) ≥60℃ (D) ≤28℃31、沥青的燃烧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