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及护理方法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及护理方法进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及护理方法进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及护理方法进展【摘要】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优势为给药速度缓慢并且均匀,对于病人肠壁所产生的刺激比较小,不容易产生肛门坠胀感,药液保留时间相对比较长,能够促进肠黏膜吸收,加快药物的吸收率,存在无痛苦、治疗效果好、起效速度快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方式依照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利用经络与药物双重作用发挥治疗目的的一类中医内病外治方法,本文总结重要直肠滴入治疗和护理方法,使其能够良好的开展学术改进以及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研究进展直肠滴入属于一类中医内病外治方式,依照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演变出的一类新型临床给药方式,是现在除去口服与注射之外的常见给药途径。

我们国家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药蕴藏丰富,早在2500年前伤寒杂病论中就出现直肠给药历史,其中采取猪胆汁以及蜜煎导灌谷盗治疗津液不足引发的肠燥便秘,为人类直肠给药开创了历史先河,所以我们国家属于世界上医学史中最早开展直肠给药的国家[1]。

1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概念直肠滴入治疗方式依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取理想的中药或是西药,通过专用器械给予病人直肠滴入治疗,利用经络与药物双抽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内病外治方式,比较常见的直肠给药方式有肛肠溶栓、直肠滴入以及直肠注入。

直肠滴入也被称之为直肠输液,指的是将药液或是药物放置到输液瓶中,将输液管中的过滤器剪掉,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利用直肠滴入给药发挥疾病治疗的作用。

直肠注入也就是肛肠灌注,指的是通过一次性注射器依照病人使用药物剂量,选取一次性注射器,将针头部分去除,抽取直肠给药所需药物,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利用直肠注入所需药物,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2 直肠滴入治疗方式的理论依据根据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显示,直肠吸收药物之后,利用静脉上输于肺部,利用肺部宣发作用输布到人体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相对较旺盛,吸收能力非常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之后,一般分为三个途径,利用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到病人肝脏,代谢之后循环到病人全身;利用直肠静脉以及肝管静脉,穿过肝脏直达人体血液大循环,不但能够避免药物在病人肝脏中出现变化,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胃与小肠对药物所产生的影响;利用直肠淋巴系统吸收之后,通过胸导管以及乳糜池进入到病人的血液循环中。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课件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课件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应留意患 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处理 。
控制滴入速度和量
在滴入药物时,应控制好滴入 速度和量,避免过量或过快导 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时, 应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 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或更改用药方式。
04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中药 直肠滴入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调节内分泌水平。
05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评估方法
1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2 实验室指标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呼吸道感染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如发热 、咳嗽、流涕等,缩短病程。
支气管肺炎
通过直肠滴入中药,可辅助西药治疗,减轻 咳嗽、气喘等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腹泻病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小儿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可缓解腹泻症状,减少并发症。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慢性盆腔炎
来,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药物剂型优化
未来中药直肠滴入制剂的剂型将更 加多样化,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和患者的用药体验。
临床应用拓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在临床应用范围 将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消化系统 疾病,还将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研究方向
药效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直肠滴入制 剂的药效机制,以提高药 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1
02
03
04
清热解毒药
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 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及护理

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及护理

直肠滴入是 中医 内病外 治法之一 , 它是根 据传统 医学肺 与大 肠 相 表 里 的理 论 , 现 代 医 学 理 论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项 新 的 与 临 床 给 药 到病 除 技 术 , 除 口 服 和 注 射 之 外 的第 三 种 重 要 的 是 治疗途径。而溃疡性结肠 炎又称慢性 非特异性溃 疡结肠 炎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 , 以大肠 ( 它 直肠 和结肠 ) 黏膜 与黏膜 下炎症为病变 的主要特 征 。主要症状有 腹泻 , 黏液 脓 血便 和腹 痛 等 , 情 轻 重 不 一 , 程 长 , 反 复 发 作 , 病 以 病 病 常 本 青 壮 年 多 见 , 稍 多 于 女 性 。根 据 本 病 临 床 特 点 属 中 医 “ 男 泻 泄 ” “痢 疾 ” 范 畴 。我 科 从 20 与 的 0 8年 8月 至 20 0 9年 6月 收 住 1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陔种 病 洲 , 要 予 中西 药 结 合 直 肠 滴 5例 主 入 法 治 疗 , 效 较 佳 , 将 直肠 滴 入 法 及 护理 体会 报 道 如 下 。 疗 现
2 . 9
[ ] 金颖 , 3 张秀云 , 王庆珍 , 脑瘤术后预 防下肢深静脉 血栓效 果 等. 分析 f ] 实用护理杂 志 , 0 , ( ) 1 一l. J. 2 3 1 6 :6 7 0 9 [ ] 陈廖斌 , 4 吴静. 足踝 主 、 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 回流 的影响 [ ] J中 华骨科杂志 ,0 12 ( ):4 2 0 ,1 3 1_ 4 . 4—1 8 [ ] 刘岩 。 5 佟冬梅. 股骨骨折下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 ] 沈 J.
生焦虑紧张情绪 , 响治 疗效果 。故 应主 动关 心体贴 患 者 , 影 经常与患者交流 , 耐心 向患者介 绍直肠 滴人 给药 的 目的 、 并 方法 、 效果及注意事项 , 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 取得患 者的主 动 配 合 , 时 完 成 直 肠 滴 人 治 疗 。治 疗 期 间 , 患 者 保 持 心 按 嘱 情舒 畅 , 静心休养 , 可提高疗效 。 3 2 直肠 滴 人 护 理 及 注 意 事 项 . 3 2 1 环境 与温度 : .. 首先 为患者 提供整 洁 、 安静 、 适 的休 舒 养环 境 , 意 病 室 的温 、 度 , 作 时要 关 好 门 窗 并 用 屏 风 遮 注 湿 操 挡, 注意保 暖 , 以免患者受凉。 行静脉输 液 , 因为患侧肢体 神经功 能及 血液循环的障碍 导致 血液 回流减慢 , 容易造成渗漏 , 而且下肢静脉 因其静 脉瓣多 , 回心血流慢 , 药液在局部停 留时 间长 , 容易出现静脉炎 , 其 尤 是长期卧床 的患者容易 导致静 脉血栓 形成 。选 择健 侧上 肢 输 液 , 但 可 以 减 少 渗 漏 或 静 脉 炎 发 生 , 且 还 便 于 指 导 患 不 而 者早 期 床 上 患 肢 功 能 锻 炼 。 4 3 预 防 脑 卒 中患 者并 发 D T的意 义 : 卒 中患 者 尤 其 是 . V 脑 各 种 原 因所 致 的 老 年 脑 梗 死 患 者 , 本 身 疾 病 即是 在 D T 其 V 三 要 素 上 发 病 的 , 脑 卒 中 后 , 于 四 肢 无 力 和 瘫 痪 而 致 卧 且 由 床和制动 , 发生 D T的危 险性更 大 。脑 卒 中患者并 发 D T V V 既 加 重 了患 者 原 有 的 病 情 , 长 了病 程 , 增 加 了 患 者 的 经 延 又 济负担 , 圾易造成 患者及家属 的不满 。对脑 卒中患者血栓 危 险 性 进 行 科 学 评 估 , 采 取 预 见 性 护 理 干 预 , 仅 降 低 了 并 不 D T的 发 生 率 , 时 也 减 少 了 脑 卒 巾 相 关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V 同 提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发布时间:2021-11-22T02:21:22.1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黄迪[导读] 分析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黄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610500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方法:于我院慢性直肠炎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接受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显著,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促进患者恢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可推广普及。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前言:慢性直肠炎是指直肠黏膜层出现炎症反应,患者表现出腹泻、下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严重时可能发生癌变[1]。

目前临床中慢性直肠炎治疗方案以西药为主,根据患者慢性直肠炎发病原因,提供不同药物,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且药效不显著[2]。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可将药物直达直肠黏膜,增强药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就此,为探究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的疗效与护理要点,本文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9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5例,性别:男/女=22/23,年龄(46.31±3.28)岁,平均病程(11.48±0.73)月。

观察组45例,性别:男/女=21/24,年龄(45.94±3.31)岁,平均病程(11.52±0.65)月。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慢性直肠炎;(2)患者具备直肠滴入治疗条件;(3)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护理中,严格遵守医嘱是关键,包括注意卫生防护和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复查疗效可帮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

在护理体会中,应总结经验并展望治疗效果。

建议患者树立信心,遵医嘱配合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以期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医嘱、卫生防护、心情舒畅、复查疗效、饮食调理、护理体会总结、治疗效果展望、建议、注意事项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患有慢性盆腔炎的女性可能会出现下腹部不适、持续性腰骶部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这种疾病一旦发作,容易反复,给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直肠滴入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消炎、杀菌、调理气血等作用,对慢性盆腔炎有明显的疗效。

中药疗法相对温和,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严格遵守医嘱、注意卫生防护、保持心情舒畅、定期复查疗效、注意饮食调理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1.2 治疗方法简述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盆腔不适、腰骶部胀痛、白带异常等。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直接渗透到患部,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减轻症状。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和作用,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中药药性温和,对于患者的身体没有太大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中药对于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中药直肠滴入临床应用及护理

中药直肠滴入临床应用及护理

中药直肠滴入临床应用及护理目的探索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便秘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1例长期便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时腹胀伴食欲不振。

两周未解大便。

入院后,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现患者痊愈出院。

标签:中药直肠滴入;临床应用;护理方法定义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物,通过直肠滴入器械滴入直肠,通过经络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给药形式,称为中药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直肠的生理功能一是吸收功能,直肠能吸收水分和一些药物,所以一些肠道疾病和其他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二是分泌功能,直肠黏膜内有杯状细胞,能分泌碱性液体来保护直肠黏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

但在痔疮等慢性炎症刺激下,黏液分泌过多可从肛门渗出而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疹痒。

三是排粪功能,当直肠内粪便量蓄积到150毫升以上时,刺激直肠下段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开启肛门,同时增加腹压和肠内压力,将粪便排出体外。

操作方法1、将所需直肠滴入的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液体量不足可加入生理盐水适量,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35°---40°,特殊药物除外);2、将输液器剪掉过滤器,插入准备直肠滴入的输液瓶中并排气,前端5cm—10cm左右涂上液体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3、选择好体位(成人左侧卧位或俯卧位;老年患者取屈胸位;儿童卧位或俯卧位),暴露肛门;4、操作者将直肠滴入导管经肛門插入直肠内;成人10cm—15cm,儿童5cm—10cm,然后松开输液器开关,待药液滴过莫非管后,操作者可用右手将莫非管上端的输液器管折闭,同时挤压莫非氏管,将输液管的剩余药液挤入直肠内;5、最后用左手捏紧输液管(以防药液返流)并拔出,让患者稍作休息即可。

直肠滴入护理技巧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2T03:32:21.64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6期作者:林冬梅[导读] 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

林冬梅中江县中医医院 6181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2月接受的104例慢性直肠炎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52)与研究组(n=52),对52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52例研究组患者则实行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

结果:研究患者显效率76.92%、有效率21.15%、无效率1.93%,总有效率98.07%;常规组患者显效率73.08%、有效率17.31%、无效率9.61%,总有效率90.39%,两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组更优(p<0.05)。

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直肠炎疗效和护理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直肠炎;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护理效果;反复发作【引言】对“慢性直肠炎疾病”进行研究,可知其在受到细菌、病毒、原虫等多种类型的微生物感染,或者为过敏和变态反应。

人们一旦患有此种类型的疾病,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病症比较严重的患者会有粘液便或是水样便,反复发作时间较长大于2个月,甚至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本文共研究104例慢性直肠患者,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药直肠滴入治疗,疗效和护理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2月接受的104例慢性直肠炎患者。

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52)与研究组(n=52),对52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52例研究组患者则实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为34-80岁,平均年龄为(42.36±10.23)岁;常规组患者年龄为35-81岁,平均年龄为(41.25±11.21)岁。

中药直肠滴入的可行性分析

中药直肠滴入的可行性分析

中药直肠滴入的可行性分析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将中药液体滴入直肠的治疗方法,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从中药直肠滴入的途径、作用机制、应用领域、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可行性。

中药直肠滴入可以通过直接将中药液体滴入直肠,或通过灌肠灌入直肠腔内。

这种途径使中药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到直肠黏膜,从而更快、更彻底地发挥药效。

此外,由于直肠黏膜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系统,通过直肠滴入可以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广泛的分布,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直肠滴入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上的受体和细胞,中药可以产生局部的药理效应,例如抗炎、抗菌、抗病毒等。

其次,中药可以刺激直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改善便秘症状。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直肠黏膜上的神经末梢传递信号,调节肠道运动、分泌和感觉功能,从而起到整肠作用。

中药直肠滴入在多个疾病领域有应用的潜力。

首先,对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中药直肠滴入可以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黏膜损伤。

其次,对于便秘患者,中药直肠滴入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此外,对于直肠癌等肿瘤患者,中药直肠滴入可以提高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周围组织中的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中药直肠滴入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药的选择和配方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和适应症,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滴入剂量和频率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适宜的剂量和频率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但是过高的剂量可能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此外,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病患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中药直肠滴入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需要确保中药液体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中药液体应该经过正规的制药过程,确保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成分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及护理方法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17T11:58:40.6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作者:蔡玉湘
[导读]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优势为给药速度缓慢并且均匀,对于病人肠壁所产生的刺激比较小,不容易产生肛门坠胀感,药液保留时间相对比较长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优势为给药速度缓慢并且均匀,对于病人肠壁所产生的刺激比较小,不容易产生肛门坠胀感,药液保留时间相对比较长,能够促进肠黏膜吸收,加快药物的吸收率,存在无痛苦、治疗效果好、起效速度快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方式依照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利用经络与药物双重作用发挥治疗目的的一类中医内病外治方法,本文总结重要直肠滴入治疗和护理方法,使其能够良好的开展学术改进以及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直肠滴入属于一类中医内病外治方式,依照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演变出的一类新型临床给药方式,是现在除去口服与注射之外的常见给药途径。

我们国家中医文化历史悠久,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药蕴藏丰富,早在2500年前伤寒杂病论中就出现直肠给药历史,其中采取猪胆汁以及蜜煎导灌谷盗治疗津液不足引发的肠燥便秘,为人类直肠给药开创了历史先河,所以我们国家属于世界上医学史中最早开展直肠给药的国家[1]。

1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概念
直肠滴入治疗方式依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取理想的中药或是西药,通过专用器械给予病人直肠滴入治疗,利用经络与药物双抽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内病外治方式,比较常见的直肠给药方式有肛肠溶栓、直肠滴入以及直肠注入。

直肠滴入也被称之为直肠输液,指的是将药液或是药物放置到输液瓶中,将输液管中的过滤器剪掉,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利用直肠滴入给药发挥疾病治疗的作用。

直肠注入也就是肛肠灌注,指的是通过一次性注射器依照病人使用药物剂量,选取一次性注射器,将针头部分去除,抽取直肠给药所需药物,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利用直肠注入所需药物,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2 直肠滴入治疗方式的理论依据
根据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显示,直肠吸收药物之后,利用静脉上输于肺部,利用肺部宣发作用输布到人体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直肠粘膜血液循环相对较旺盛,吸收能力非常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之后,一般分为三个途径,利用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到病人肝脏,代谢之后循环到病人全身;利用直肠静脉以及肝管静脉,穿过肝脏直达人体血液大循环,不但能够避免药物在病人肝脏中出现变化,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胃与小肠对药物所产生的影响;利用直肠淋巴系统吸收之后,通过胸导管以及乳糜池进入到病人的血液循环中。

3 直肠滴入治疗的临床适用范围
直肠滴入给药在临床中用于很多的多发病以及常见病,在临床多个学科中适用,儿科与呼吸科,小儿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喉炎、小儿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小儿腹泻、鼻炎、支气管炎、手足口病、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发热以及流感;消化科和肛肠科,包括肝肾综合征、急性细菌性痢疾、内痔、习惯性便秘、难治性便秘、外痔以及肛周脓肿;普外科,包括肠梗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烧烫伤以及胆囊炎;妇科,包括痛经、急慢性盆腔炎以及宫颈糜烂;皮肤科,包括带状疱疹、成人痤疮以及荨麻疹;肾病和泌尿外科,包括前列腺炎、便秘、肾衰竭、复杂性尿路感染、单纯尿路感染以及前列腺增生;风湿科,包括干燥综合征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科包括口腔炎等相关性疾病[2]。

4 直肠滴入治疗和护理方式
将直肠滴入所需药液放置到输液瓶中,当液体量不足时加入生理盐水,搅拌使其均匀,保持温度在3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部分特殊药物除外;将输液管中的过滤器剪掉,将其插入到直肠滴入应用的输液瓶中,排气,之后连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前端涂抹石蜡或是其他润滑剂;成人一般保持左侧卧位或是俯卧位,儿童采取卧位或是俯卧位,将肛门位置充分暴露,操作者将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病人肛门插入到病人的直肠中,之后将输液器开关松开,当药液滴过莫非管之后,操作者右手折闭莫非管上端输液管,对于莫非氏管进行挤压,使剩余输液管中的药液挤入到病人的直肠中,左手握住直肠滴入导管拔出,指导病人稍作休息。

关于直肠注入治疗和护理方式:明确病人已经先行排便,治疗药物配置完成之后放入烧杯,在烧杯中放置生理盐水,进行搅拌之后加热到38摄氏度,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去除,采取一次性注射器将药液进行抽取,将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前端去除,将其连接到注射器,佩戴一次性手套,采取棉签蘸取润滑剂涂抹到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前端位置,病人保持良好体位,使肛门得到充分的暴露,操作者慢慢讲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病人肛门插入到病人的直肠,当直肠注入完毕之后知道病人稍作休息[3]。

5 有关直肠滴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直肠滴入治疗禁忌症包括月经期、严重肛痛、产褥期、急腹症疑似肠坏死穿孔病人。

关于直肠滴入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知道病人先行排便,直肠给药温度需要保持在35摄氏度到40摄氏度,直肠滴入治疗每天1次到2次,直肠滴入治疗总剂量不可以大于120ml,直肠滴入给药之后病人产生轻微腹泻属于正常表现,针对腹泻相对严重病人,暂时不为其提供直肠给药,或是降低给药剂量,将直肠滴入治疗换做直肠注入给药方式;直肠给药之后10分钟之内排出病人,指导病人保持休息10分钟,减少药液与药物剂量,在为病人开展一次直肠给药治疗,直肠滴入治疗速度依照病人的实际年龄与体质量进行调节,通常在每分钟100滴适宜,临床针剂、片剂、中药煎出液、口服液、散剂都能够用药直肠滴入[4]。

小结
有关直肠滴入治疗的优势包括:降低病人住院时间,使其住院费用获得节约,同时节约卫生资源,直肠给药治疗能够促进药物吸收,
提升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疗程与治疗费用,病人无需承受吃药之苦,更加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减少长时间服药对病人肝脏所产生的毒副作用,缓解肝脏负担,避免药物对于病人胃肠系统所产生的不良刺激,对于病人的胃肠器官起到保护作用,针对重症病人,昏迷无法使其服药,直肠给药方式简单易行,不会受到条件所限制,起效速度快,适用于急救。

有关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护理技巧:病人在接受直肠滴入治疗之前,需要知道其排便,针对腹泻比较严重病人,暂时不适用接受直肠滴入治疗,开展操作之前,倘若药液流而不畅,慢慢向外抽动导尿管,保持药液的温度在3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倘若温度过高或是过低,会使病人产生便意,在药液中放置利多卡因能够降低肠道蠕动。

文献资料显示,直肠给药20分钟之后,药物有效成分可被吸收三分之二,通常情况下,直肠给药高于20分钟排出药物病人,不建议为其重复给药,针对片剂需要将其研细,避免堵塞导管[5]。

参考文献:
[1] 琚萍,哈海霞,洪岩.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0例疗效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10:60—61.
[2] 安亚伟,刘东军.中药直肠滴人治疗d,JL毛细支气管炎60 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0,39(5):39.
[3] 罗晓曦.中药直肠滴注配合微波辐射治疗肛窦炎108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I,6:375—376.
[4] 考军,周文丽,赵可欣,等.中药直肠滴入配合化疗治疗肿瘤病人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1l:2006—2008.
[5] 赵广慧,刘书英,沈晓丽,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护理[J].光明中医,2008,23(2):234—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