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的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中医中药灌肠操作规程

中医中药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通过肛门送入肠管,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入血,以发挥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作用。

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腹膜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征等病。

【用物准备】一次性灌肠袋一个,瓶装石蜡油棉球一个,一次性臀垫一个,手纸适量,PE手套一副,输液架一个,灌肠用药【灌肠用药】当归12g赤白芍20g丹参30g败酱草30g荔枝核12g鸡内金12g泽兰15g鸡血藤15g谷麦芽各12g拳参12g双花30g公英30g三棱15g莪术15g水煎日一剂IOOm1.温水灌肠【操作方法】1.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尽量不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免刺激肠蠕动,使药液不易保留。

2.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3.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04.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IoCm,暴露肛门。

5.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nb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

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6.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接,拔出肛管放入弯盘。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7.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8.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1.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先行清洁灌肠。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肛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1.,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课件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课件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
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应留意患 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处理 。
控制滴入速度和量
在滴入药物时,应控制好滴入 速度和量,避免过量或过快导 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时, 应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 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或更改用药方式。
04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中药 直肠滴入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 调节内分泌水平。
05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评估方法
1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2 实验室指标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疗效,如 疼痛减呼吸道感染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如发热 、咳嗽、流涕等,缩短病程。
支气管肺炎
通过直肠滴入中药,可辅助西药治疗,减轻 咳嗽、气喘等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腹泻病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小儿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可缓解腹泻症状,减少并发症。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慢性盆腔炎
来,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药物剂型优化
未来中药直肠滴入制剂的剂型将更 加多样化,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和患者的用药体验。
临床应用拓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在临床应用范围 将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消化系统 疾病,还将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研究方向
药效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直肠滴入制 剂的药效机制,以提高药 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1
02
03
04
清热解毒药
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 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中药灌肠法的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法的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法的操作规程一、前言中药灌肠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灌入中药液体到直肠,以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药灌肠法的基本操作规程,以便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此方法。

二、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中药根据所需治疗的疾病或健康目的,选择适合的中药配方。

可以咨询中医师或中药药师获取合理的建议。

2.准备灌肠器具准备好需要使用的灌肠器具,如灌肠袋、灌肠管等。

确保器具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

3.清洁肛门在操作前,应先清洁肛门,保持肛门区域清洁卫生。

可以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三、操作步骤1.准备中药液按照中医师或中药药师的处方,将所需的中药药材煎煮或冲泡成液体。

注意控制药液的温度,以避免烫伤直肠。

2.准备灌肠器具将灌肠器具用温水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器具的卫生。

将干净的灌肠袋或灌肠管连接好。

3.就位准备准备一张铺垫好的手术台或床垫,使患者便于操作者进行灌肠。

确保操作环境安静、整洁。

4.体位调整患者需采取左侧卧位,将双腿屈曲并抬高臀部,以便灌肠器具插入直肠。

5.润滑和插入灌肠器具涂抹少量无菌润滑剂,使得灌肠器具插入直肠更加顺利,并减少不适感。

将灌肠管缓慢地插入直肠,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6.缓慢注入中药液将事先准备好的中药液缓慢注入灌肠袋,使其流入直肠内。

根据需要,可控制液体的流速或流量。

7.保持体位和等待时间保持患者的左侧卧位,尽量保持平静,让中药液在直肠内停留一段时间。

根据中医师的建议,通常为15-30分钟。

8.排泄等待一定时间后,患者会感到排便的欲望,需允许患者排尽中药液及排泄物。

9.清洗和消毒操作完成后,将灌肠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

四、注意事项1.操作必须规范在进行中药灌肠操作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步骤,避免误伤或不适。

2.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在使用中药灌肠法前,应咨询中医师或中药药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中药点滴法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点滴法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点滴法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正确进行中药点滴法保留灌肠操作,根据医嘱为患者经肠道用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物品准备治疗车(洗手液)、热水袋1个,一次性导尿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中药煎剂、治疗盘、治疗卡、温度计、石蜡油、弯盘、卫生纸、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科护士××,我操作项目是中药保留灌肠,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取治疗本核对治疗单→检查用物→口述:请二人查对→推车入病房→问候患者,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取治疗单查对床头卡→走到患者床前(您是*床**吗?现在我要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了,他的作用是止泻、止痛,您去厕所吗?请排空大小便)→关闭门窗,屏风遮挡病人→倒中药于灌肠袋中,测量灌肠液温度→灌肠袋距肛门不超过30cm →用肛管末端连接一次性导尿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引流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

→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脱裤至膝部,臀部垫高10cm →铺治疗巾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分开臀部,轻轻将导尿管插入肛门15-20cm →松开水止,固定尿管,调节速度30滴/m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随时观察、询问患者感受。

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灌肠完毕,用卫生纸包裹导尿管拔出,放入污物桶内,用卫生纸擦净肛门并轻轻按揉。

→记录时间,拿治疗单再次查对并行签字(扫码)。

→向患者行操作后交待(口述:*床**,灌肠已完毕,请尽量将中药保留2小时以上,如出现其他不适请及时告诉我,您还有别的需要吗?值班护士是×××,我们将会经常巡视病房,若巡视不到请按呼叫器)→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口述:请您好好休息)→撤去屏风、打开门窗→报告操作完毕→整理用物,洗手。

三、应知应会1、中药灌肠的目的?答:①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法中药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将输液管过滤器剪掉,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评估(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的精神状态及配合能力。

(3)患者的排便情况。

(4)心理状况。

2、目标将药物自肛门灌入,解除或缓解各种因虚证或实证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肝炎引起的黄疸、肠梗阻等,达到祛除浊毒,活血化瘀,祛湿,温阳的作用。

3、禁忌症(1)重度水肿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2)年老体弱、孕妇、严重痔疮,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行中药直肠滴入。

(3)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4、告知(1)灌肠前嘱患者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物吸收。

(2)治疗中患者有便意,应嘱患者深呼吸,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量抬高,勿过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h以上。

5、物品准备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PVC管、中药制剂(39-41摄氏度)、棉签、液体石蜡油、中单、油布、弯盘、便盆、卫生纸,屏风。

6、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2)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

(3)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4)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

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5)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6)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7、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经过肠粘膜吸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经过肠黏膜吸取,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腐败、肌瘤、囊肿,腹痛,徵瘕齐聚等。

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出血情况。

四、注意事项:(1)操作中严实察看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认识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干净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 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大,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取少、收效差。

五、操作方法(1)素质要求:仪表盛大,齐整。

查察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查对,讲解。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 200ml 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 3)配液:测温度( 38--41 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合药液袋。

(4)操作要点: 1)查对,讲解,请排二便,关门窗,没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

输液架移近床旁。

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C 角,臀部凑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

(5)灌肠(三注意:查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

垫纸分开臀部展现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 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控制调治器,使药液慢慢流入,调滴数( 68—80 滴),固定,察看病人反响、药液滴入情况。

(6)拔管:撕胶布,迟缓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

成人中药灌肠的操作方法

成人中药灌肠的操作方法

成人中药灌肠的操作方法
成人中药灌肠是一种通过直肠将药物输入体内的方法,主要用于清洁肠道、治疗肠道疾病或是输液等。

下面是成人中药灌肠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
- 预先准备好中药灌肠袋、药液、消毒纱布、手套等工具。

- 将药袋挂在合适的高度,通常为1-1.5米,确保药液能自然流入肠道。

- 将药液加热到适宜的温度,通常为37左右,避免对肠道产生刺激。

2. 操作步骤:
- 洗净双手,戴上手套,采取舒适的姿势,通常是躺卧位或是侧卧位。

- 将灌肠管润湿,并使用润滑剂使其顺利进入直肠,注意不要用力插入,以免损伤肛门或直肠黏膜。

- 将灌肠管尽量推进建肠,以确保药液能够充分进入肠道。

- 打开药袋的夹子,允许药液缓慢流入肠道,避免过快或过多灌注,以免引起不适或压力过大。

- 药液灌注完毕后,保持原有的姿势,尽量保持肛门闭合,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左右。

- 灌肠结束后,轻轻将灌肠管取出,用纱布擦净肛门周围的药液。

3. 后续处理:
- 灌肠结束后,将灌肠管用温水彻底清洗,再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确保下次
使用时的卫生。

- 清洗双手、消毒工具,保持整个操作的卫生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人中药灌肠前,建议先咨询医生的建议,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药液的种类和使用剂量也需要进行调整。

直肠滴灌疗法直肠滴入(灌肠)讨论版基层医生网

直肠滴灌疗法直肠滴入(灌肠)讨论版基层医生网

直肠滴灌疗法直肠滴入(灌肠)讨论版基层医生网直肠滴灌疗法直肠滴灌疗法——直肠滴入疗法和灌肠疗法的总称,直肠滴入是指将药物一滴一滴的滴入肠道,用于腹泻、咳嗽、感冒等急慢性病症,灌肠疗法是将药物很快灌入肠道内,一般用于清洗肠道,治疗便秘、高热等。

直肠滴灌是中医内病外治疗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用药新途径。

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用药途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

直肠滴灌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疗效好、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尤其适合于服药困难和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患儿。

灌肠可以促进大便排泄,同时,肠粘膜还可以吸收药物,据《中医急症》(内部资料)1984报道,用灌肠法治疗中风,能使神志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疗效既快又显著。

据《中西医结合杂志》<2>:90,1982报道,用大承气汤方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肺炎57例,上呼吸道感染9例,急性菌病33例,泌尿系感染7例,金葡萄菌败血症33例,多数病例于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据《中西医结合杂志》<2>:120,1986报道,以清胆汤(大黄30克,芒硝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半夏10克,也可辩证加减)水煎400毫升保留灌肠,一天两次,治疗胆道感染15例,化脓性胆囊炎3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道感染24例,及25例胆囊术后病人,灌肠后4小时,4例体温骤然下降2~3℃,95例脉搏减慢10~20次/分,腹胀缓解,腹压减轻,肠鸣音恢复,一般病例一剂而中,其效甚捷。

药物滴入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肺腑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实施要点
(一)、仪表:符合要求。
2
(二)、操作用物:
治疗盘:弯盘、液体石蜡油、棉签、纸巾、一次性治疗巾、水温计、手套一双、输液器、剪刀、煎好的中药、必要时备胶布、便盆、屏风。
直肠滴入药液的用量:成人:100ml—300ml;小儿:10ml—35ml。
药液温度:35—40°之间
5
(三)、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
2
2、携治疗卡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10
3、洗手、戴口罩。
2
4、准备用物,测量灌肠液的温度。用胶布固定瓶口。
2
5、清理用物,洗手。
2
6、携备齐的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解释。取得合作。
2
7、关门、酌情关窗、用屏风遮挡病人。
2
8、松床尾盖被,松裤带,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双膝屈曲,退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2
9、垫治疗巾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
2
10、戴手套,检查输液器外包装,剪下过滤器。插入药液瓶内。
2
11、用石蜡油润滑输液器前端。
2
12、一手持纸巾分开臀裂暴露肛门,嘱患者深呼吸,一手将输液器前端轻轻插入直肠10—20厘米(小儿:5—10厘米)。
5
三、实施要点
13、左手扶住输液器前端,右手松开输液器开关,使液体缓慢流入。
中药直肠滴入操作评分标准(内三科)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分数________
操作项目操作内容标准分来自扣分一、操作目的
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0
二、评估患者
1、核对医嘱、药物、床号、姓名。
2、评估患者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3、评估患者对中药直肠滴入的理解程度、配合能力。
20
2、操作过程中,患者若有腹胀或便意,指导患者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同时适当调慢灌肠液的滴速。
3、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发生。
4、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注意事项
1、中药直肠滴入前,需嘱患者先行排便。
10
2、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输液器前端向外抽动或向里轻轻插入即可。
3、控制中药药液温度在35—4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可出现便意。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5
14、待药液滴完后关输液器开关,用纸巾包裹输液器管前端轻轻拔出,放入弯盘,迅速用纸巾按压住肛门。嘱患者尽量保留30分钟以上。
5
15、撤去弯盘,放于治疗车下层,撤去治疗巾。脱手套。
2
16、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2
17、分类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2
18、记录。
2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操作前需先排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