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型选择题的速解方法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选择题的分值历来在地理试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所以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解答地理选择题除了要掌握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外,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学们不妨试之。
一.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根据选择题的形式、特征及解题要求,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1.认真审读题意——“在问什么”读懂题目说明。
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找解答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看到试题后我们首先要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在问什么”。
审题时主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2.明确题干要求——“想考什么”明确题干要求就是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即题干“想考什么”。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这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基础和关键。
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
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
3.分析题干条件和选项——“给了什么”选择题给出的题干条件和选项表示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我们必须准确提取题干条件和仔细辨析选项,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即题干“给了什么”。
(1)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条件明确、具体。
②.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条件多潜藏在知识的内涵中,有一定的隐蔽性。
③.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都是限制条件。
对此我们要特别留意。
④.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⑤.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选项辨析,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①.前后矛盾:如“太阳高度小,热量充足”。
②.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③.表述绝对化:在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最”“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谈解初中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技巧

( 上接第 1 5 8页)
【 2 】 李秀红. 对 学生不 良人 际关系的分析 与对策 Ⅱ 】 . 职 业技
术. 2 0 0 9年第 1 0 8 期. f 3 1 栾文娣 . 流动儿童教 育个案 分析 [ A 1 . 南京 师范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谈解初中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技巧
粱进 满
( 滦平县村 营子 中校 , 河北 滦平 0 6 8 2 5 0 )
计算型选择题 。 一般是 比较简单 的速算 题 。但其 灵活性 很大 。 因解题者思路不 同 , 解题速度往往 相差 很大。为 了提高 速度 。 就应简化数字运算或 不用数字运算 , 以便 能快速 、 准确 地捕捉到答案。 我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中。 特别重视计算型选择题解 题技 巧的教学 , 在 中考时得以验证 , 效果极佳 。现举例说 明。
A . x y B . x 2 y C . x 2 y 3 D . 】 【 2 y 5 解析 : 该题如采用常规解 法 , 繁琐 而且易 出错 误 , 如能独 辟蹊径 。 推 知化 合物 中元 素质 量与 原子个 数 比成正 比 , 因甲
例5 : 下列物质分别与 3 6 . 5 克质量分数为 2 0 %的盐酸恰 好完全反应 , 反应后所得溶液 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一
减少 的质量 , 所 以从原饱 和溶液 中析 出溶质为 ( m — W) x 2 0 %
克, 此题依据溶液质量守恒, 思路清晰, 亦可迅速找到答案。
答案为 C 。
三、 大小 匹配 法
例4 : 把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 1 0 克投入到足量的盐酸 中充分反应后 得到 1 克氢气 。下 列哪 组混合物符 合上述情
比 较以 上四 个化学方程式可看出 。 含等量 H C I 溶液与 A 、 B 、 C 、 D各物质反应后 , 产生等 质量 的 M g C l : , 同时 B 、 C 、 D溶液 中增加 了新生成的水 。 且 C生成 的水 最多 , 即: 在含等质量的 M g C 1 2 中。 C溶液质量最大 , 所 以其溶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选 C 。 以上几例说 明 , 一些计 算型选 择题 , 可 以通过巧解 的方 法进行解 答 . 这样不仅可避 免一些 繁杂 的计 算 。 以提高解 题 速度 。 而且有 利于开发 学生的智力 , 培养 能力 。在平 时教学 中. 应注重对这种解题技 巧的务实训练 , 以强调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一、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
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3、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二、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表述绝对化例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例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3)前后矛盾例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4)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例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5)与题干无关(6)概念混淆三、选择题类型1、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2、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一定要看清楚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3、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再用排除法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4、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5、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6、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四、地理选择题常见题型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
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练习,只有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速解计算型选择题10法

速解计算型选择题10法
闫树久
【期刊名称】《物理实验:中学部分》
【年(卷),期】2004(24)12
【摘要】近年来计算型选择题在高考物理选择题中占有较大比例,有些同学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惯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缺乏必要的解题技巧,往往是“小题大做”,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还会经常出现差错.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以提高解题能力.下面介绍一些速解计算型选择题的10种方法。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闫树久
【作者单位】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辽宁凌海1212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22.4
【相关文献】
1.浅谈计算型选择题的速解方法 [J], 杨发生
2.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速解方法 [J], 王旭红
3.速解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锦囊妙计 [J], 孔宪梅
4.计算型选择题速解技巧举偶 [J], 穆玉鹏
5.心算推断法速解计算型选择题 [J], 王维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计算型选择题的方法

若全部为 N a 2 C O , 其质量为 0 . 6 * 0 . 2 1 / 2 " 1 0 6 = 6 . 3 6 g
若全部为 N a H C O , 其质量为 0 . 6 ・ 0 . 2 8 4 = 1 0 . 0 8 g
而6 . 3 6 g < 7 . 6 g < 1 0 . 0 8 g , 其 组 成应 为 NB 2 C O 3 、 N a HC O 3
5 Na OH+4 CO2 = Na 2 CO3 +3 Na HCO3 + H2 O
效果 , 尤其是在 高考解题 中。在有 限的时间内解完规定的 题 目, 显得更 为重要 。下面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种解
题方法 。
一
所以n ( C O 。 ) : n ( H C O , ‘ ) = l : 3 故选 A 该题是用原子守恒法 , 解此类题型最为方便。 三、 十字交叉法 例3 : 红磷放在氯气 中燃烧 , 按P 和C L : 物质的量之 比 为 1 :1 . 8 混合 ,恰好充分 反应后试计算 生成物中 P C L , 和 P C L 的物质的量之 比:
N 2 0 1 3 年 第 9 期 ( 总 第 论 2 0 坛 1 期 )
兴趣 如何 激发 学 生写 作
付 贵 田 芳 襄阳 4 4 1 5 0 0 襄 阳 市南漳县 九集 中学 ,湖 北
能是 :
A Mg和 C u 1 3 Z n和 C u
解: 取 l mo l P与 1 . 8 m o l C L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 的平
均组成为 P C L 。 由十 字 交 叉 法
PCL3
3 1 . 4
C A1 和F e
D Mg和 A1
分析: Mg 、 Z n 、 F e 和稀盐酸反应均生成+ 2价的金属离 子, 不妨先假定混合金属均显+ 2 价, 按得到氢气的体积可 求 出混合粉末 中两种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 量( A ) 。 解: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有:
高考化学 第一部分专题1 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新人教版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
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50%。
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
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
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一、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二、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1.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3. 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
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判断法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
例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吸收了太例2. 臭氧(O3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A. 非金属单质B. 金属单质C. 化合物D. 混合物(2)筛选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D. 用含()Al OH 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例4.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1>Fe H Cu →→2;<2>CuO CuSO Cu →→4。
高中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解析 : 本题化学 反应复杂 , 数字 处理烦琐 , 但若 根据C l 一 守恒 , 便 可以看 出 : 蒸发 溶液所得K C 1 固体中 的C l 一 , 全 部来 自盐 酸 中的c 卜, 即: 生成 的n ( K c 1 ) =
( HC 1 )
A, 4 6 % B. 2 2 % C- 3 2 % D. 6 4 %
解析 :三种物质中钠元 素与硫元素 的个数 比均 为2 : 1 , 所 以质量 比为4 6 : 3 2 , 可知硫元素 的质量分数 为3 2 %,则氧元 素 的质量 分数 为 ( 1 — 4 6 %一 3 2 %) =
考点聚焦
0
学 计算型运揖题的 解
■ 覃小娜
在高考 中, 选择题起着重要 的作用 , 其主要功能 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 ,同时也考查学生 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思维的敏捷性。而在综合 科 目的考试中 , 时间少题量大 , 往往很 多考生都 是时 间到了 , 会做 的题 目还没有做完 , 那么如何 提高做题 的速度和效率呢? 快速解答选择题就非常关键 。 而在 化学选择题 中, 常 出现一些反应复杂 , 数 据繁多 的计 算题 , 如果不采用简便可行的解题方法 , 按部就班 去 解, 往往影响解题速率和答题 的准确性 。 要 想更 快更 准地破解 化学计算 型选 择题 ,就要综合运 用微 粒守 恒思想 、 物质组 成理论 、 化学反应 原理和各种 规律 , 集分析 、 讨论 、 推理 、 判断和计算于一体 , 简化数 字运 算或不用数字运算 , 从而巧算巧解 。 下面是几种行之 有效的解题 技巧—— “ 守 恒法” 、 “ 差量 法” 、 “ 等量代 换法” 、 “ 推测估算法 ” 。
高考化学--速解化学计算型选择题技巧

反 生 O, 应 成C , 再与N 众 反应, 符 最 原 只 择 a 则不 合“ 简” 则; 有选 水与N , O 2 a
反应, 是 合 才 符 题
意的实验方案. 其次能识 别、分析和评价给出的实验装置,并能对给出的实验方案从理论上给以正确的解
是电解水这个实质,且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
质量比 MO /(2 3/= / 很快便可 为: () H) 2 81 M = 4 ,
找到正确答案为选项 B .
3 巧用虚设过程 例 8 已知反应 a g7B (+ W(. R( = Qg c g ) ) )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为 V的密闭容器加入
气体体积缩小为4 8 . L 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4 ( , 剩余气体能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则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 2 1 B . C 3. 4 32 0 ; 8 ; 3 ; 3. 1 D 0 解析 本题由于发生的反应繁杂,将会使
求解,计算繁杂. 若抓住电解 N O a H实质上
释和说明. 9 年 如1 6 高考实验 给出 e 2( 反 9 题, 了F 与HO 应制F,, 2 以 e , : g ) e 和H, 及F, 被H 还原 O O
制“ 引火铁” 套实验装置( 的2 见下图) 要求考生进行分析、识 , 别,并回答 6 个问题.
该题是实验试题中不可多得的好题,它的思考容量大、 涉及知一范围 以 识 宽, 实验为 依托, 全面
8%,故选C. 4 1 解题信息的转化 . 2 例2 在 酬 C 11 5 刀o、 . x P 时,如果把 0 1 a 0
2 积S 体 q和1 体积O 的 : 混合物通人一个装 有催化剂的密封容器里, 达到平衡时,得S ,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型选择题的速解方法
在十几年的高考中,选择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思维的敏捷性。
许多计算型选择题若用常规解法解题时,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解计算型选择题我们可以用一些速解的方法迅速解题,常用的速解法有: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估算法等。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
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1、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A、4.6gB、4.1gC、6.9gD、9.2g
[解析]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
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
答案为(C)
例2、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14
[解析]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
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
二、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
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得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3、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A)1克(B)3.725克(C)0.797克(D)2.836克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但若根据Cl-守
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答案为(B)例4、将KCl和KBr混合物13.4克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1
B、1:2:3
C、1:3:2
D、2:3:1
[解析]此题的解法有多种,但作为选择题,可以从答案中求解。
原溶液中含有K+,Cl-,Br-,由电荷守恒可知:n(K+)=n(Cl-)+n(Br-),选项中符合这一关系式的只有答案(A)例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毫升0.3摩/升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
+2.53g/101g/mol×(5-n)
解得n=3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
答案为(B)
三、极值法
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求算或判断混
合物组成的题,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恰好完全反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的解题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达到解题快、效率高的目的。
例6、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
A:NaB:KC:RbD:Li
[解析]本题若用常规思路直接列方程计算,很可能中途卡壳、劳而无功。
但是如果将1.4g混合物假设成纯品(碱金属或氧化物),即可很快算出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以确定是哪一种碱金属
假定1.4g物质全是金属单质(设为R),则:
R→ROH△m
MR17
1.40(1.79-1.40)解之MR=61
再假定1.40g物质全是氧化物设为R2O
R2O→2ROH△m
2MR+1618
1.40(1.79-1.40)解之MR=24.3
既然1.40g物质是R和R2O的混合物,则R的原子量应介于24.3—61之间。
题中已指明R是碱金属,原子量介于
24.3—61之间的碱金属只有钾,其式量为39。
答案为(B)
例7、质量为25.6g的KOH和KHCO3混合物在250℃下煅烧,冷却后称重,减少4.9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关系是()。
(A)KOH>KHCO3(B)KOH<KHCO3
[解析]此题可假设KOH与KHCO3物质的量比为1:1,计算质量差KOH+KHCO3=K2CO3+H2O△m
56g100g18g
25.6gm
解得m=2.95g
∵2.95<4.9∴KHCO3过量答案为(B)
四、估算法
有些计算型选择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要计算,但只要认真审题,稍加分析,便可以目测心算,得到正确答案。
例8、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种,放入3LX(g)和2L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4X(g)+3Y(g)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少1/3,则该反应式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
[解析]本题可用一般解法,求出n的值,但步骤烦琐,若用估算法,结合选项,即可很快得出答案。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增加5%,X
的浓度减少1/3”,说明反应的正方向是体积增大的方向,即:4+3<2+n,n>5,选项中n>5的只有D。
答案为(D)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混合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解题时首先计算平均分子式或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再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例9、有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到
0.16molCO2和3.6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混合气体中()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没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解析]n(烃):n(C):n(H)=0.1:0.16:3.6/18×2=1:1.6:4
即混合平均分子式组成为C1.6H4。
碳原子小于1.6的只有CH4,故A正确,由平均分子式可知,另一烃中的H原子为4,则一定无C2H6。
答案为(A、C)
总之,计算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解题时主要靠平时积累的速解方法加上灵活运用来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