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

合集下载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症状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症状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症状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早期症状可能会被人们忽略或误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症状,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种疾病。

1. 多发性硬化症简介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攻击身体自身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

其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被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该疾病主要影响脊髓、大脑皮质和视神经等部位,导致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异常。

2. 早期隐匿的多发性硬化症征兆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征兆通常比较隐匿,并且因人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表现:2.1 疲劳许多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在疾病早期会经历严重的疲劳感,即使在休息后也很难缓解。

这种疲劳感不同于平常的困倦,而是一种持续且无法通过休息来改善的体力或精神上的疲乏。

2.2 运动协调问题多发性硬化症可能导致运动协调能力下降。

患者可能经常失去平衡、手部不稳以及走路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可以表现为频繁摔倒、困难地完成日常活动,甚至造成肌肉萎缩。

2.3 视力问题多发性硬化症可影响视觉系统,导致双眼模糊、眼球运动异常及视野缺失等视觉问题。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色彩辨认困难、视野模糊或黑暗区域出现等。

2.4 感觉异常在多发性硬化症早期阶段,患者常常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和针刺感等。

这些异常感觉通常呈现于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如四肢、躯干或面部。

2.5 言语和记忆问题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人在早期可能会经历言语和记忆问题。

他们可能会遗忘简单的事情、忘记约定的时间,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感到困惑或容易迷失词汇。

3. 早期症状可能被误解多发性硬化症早期症状往往模糊,并且可以与其他疾病混淆。

许多患者误将这些早期表现归因于其他原因,比如工作压力、环境因素或年龄增长等。

这种误解导致了延误诊断和治疗。

4. 寻求正确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早期征兆,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与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与治疗
情绪变化: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 变化
2
多发性硬化症的诊 断
诊断标准
症状:视力模糊、肢体麻木、平衡失 调等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部或脊 髓病变
脑脊液检查:发现特异性抗体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评估神经传导功 能
基因检测: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病史和家族史: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 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
诊断方法
疾病修正治疗: 通过生物制剂, 修复受损的神经 细胞和髓鞘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的原理: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 降低自身免疫反应, 减轻多发性硬化症 的症状
免疫疗法的类型: 包括免疫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免疫 细胞疗法等
免疫疗法的效果: 可以有效减轻多发 性硬化症的症状, 延缓疾病进展,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和心理 治疗师的帮助和支持
THANKS
汇报人:XX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和进行康复训练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充足睡眠等
心理咨询: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患者需要得到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 对疾病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 量
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和帮助
社区支持:社区组织和志愿者 的服务和支持
医疗支持:医生、护士和康复 师的专业指导和治疗

中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症的六大症状及中医调理建议

中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症的六大症状及中医调理建议

中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症的六大症状及中医调理建议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该疾病具有多样化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症的六大常见症状,并提供中医调理建议,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

1. 疲劳疲劳是多发性硬化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持续的疲倦和无力。

中医认为,疲劳是由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因此,中医调理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适量运动、按摩穴位、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也有助于缓解疲劳。

2. 运动障碍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运动障碍,如肌肉僵硬、肌无力、协调性障碍等。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因此,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症状。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可以考虑,如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

3. 感觉异常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常常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瘙痒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受阻所致。

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温热疗法,如热敷、温泉浴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感觉异常。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可以考虑,如服用一些祛风活络的中药,有助于舒缓症状。

4. 神经系统症状多发性硬化症还会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模糊、眩晕、失眠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肾阴虚、心神不宁所致。

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一些中药调理,如服用一些滋阴降火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此外,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方法。

5. 情绪变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经常出现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心肝失调所致。

中医调理建议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有助于平衡心情。

此外,中医药治疗也可以考虑,如服用一些安神定志的中药,有助于缓解情绪变化。

多发性硬化症和脑梗的关系

多发性硬化症和脑梗的关系

多发性硬化症和脑梗的关系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和脑梗都是神经系统疾病,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将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可能的影响。

1. 引言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它的病理特征是脱髓鞘,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受损。

而脑梗是因为脑动脉阻塞、缺血或出栓,导致局部脑组织低灌注,进而出现神经功能损伤。

2. 多发性硬化症与脑梗的共同病理机制尽管多发性硬化症和脑梗是由不同的病理机制引起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例如,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异常都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症和脑梗的共同特征。

此外,这两种疾病都与神经损伤和神经再生有关。

3.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脑梗的发生率一些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相对于非患者来说更容易患上脑梗。

这可能是由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血管炎或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的。

然而,具体的机制仍然不清楚。

4. 脑梗对多发性硬化症的影响脑梗可能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脑梗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加重病情,或者引发新的神经症状。

然而,也有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关联。

5. 管理策略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存在潜在脑梗风险的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这包括积极控制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同时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和减轻压力。

此外,个体化的药物治疗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6. 研究展望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多发性硬化症和脑梗的相关研究,但对二者之间的确切关系仍然缺乏明确的认识。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长期、大样本的研究,以探究两者之间的易感基因和共同发病机制。

7. 结论多发性硬化症和脑梗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但是它们在病理生理变化上存在一些共同点。

目前的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脑梗发生率可能较高,而脑梗对多发性硬化症的影响仍然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称之为多发性硬化。

这是一种常见的、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和脊髓。

多发性硬化症主要通过炎症和脱髓鞘来损害神经细胞。

由于神经细胞的脱髓鞘,多发性硬化会导致不同部位的神经传导障碍。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然而,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一些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的因素。

其中,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被认为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的异常导致免疫细胞攻击和破坏脑部和脊髓中的脱髓鞘神经纤维。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和发展与遗传、感染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其准确的诊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早期多发性硬化可能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疲劳、视力障碍、协调和平衡问题等。

病情的进展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如肌无力、病理性走位、认知障碍等。

尽管多发性硬化无法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措施,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旨在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预防复发。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和职业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此外,患者们通常还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以及改善饮食和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教育和信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了解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社会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关爱和理解也非常重要。

创造一个支持和包容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挑战,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神经系统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炎症和脱髓鞘来损害神经细胞,并引起各种症状。

虽然多发性硬化无法治愈,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综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和治疗选项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和治疗选项

除了EBV外,其他病毒如麻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 HHV-6)等也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有关。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常出现肢体无力、肌肉痉挛和 肌张力增高等运动障碍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导致 行走困难、步态异常和手部功能受限。
视觉障碍
多发性硬化症可影响视觉系统,导致视力模糊、 双视、视野缺损或眼球震颤等视觉障碍症状。这 些症状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
患者教育及心理干预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多发性硬化症的 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 对疾病。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改善 患者的心理状态。
05
药物治疗方案详解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应用
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反应,减少炎症和神经损伤。大剂量冲击疗法常用于急性期治疗。
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感觉过敏、麻木、刺痛或烧灼感等 感觉异常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呈对称性分布,并 可能涉及多个肢体或躯干区域。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多发性硬化症还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膀 胱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出汗异常和血压调节 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辅助检查手段
01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其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寡克隆带等异
常指标,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
02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多发性硬化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显示脑部、脊髓和
视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多发性硬化症的分类及治疗方案综述

多发性硬化症的分类及治疗方案综述

多发性硬化症的分类及治疗方案综述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神经髓鞘(myelin)的破坏和神经纤维的损伤。

该病具有很高的年发病率,且大多数患者多在青壮年期间发病,对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目前,MS的分类和治疗方案已得到较为完善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将对其进行综述。

一、分类MS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学改变被分为下列类型:1. 核心型多发性硬化症(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MS患者的85%,特征是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期,但在发病初期,患者往往可以出现症状消退期。

每次发作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也可能存在残留症状。

2. 次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Secondary-Progressive MS,SPMS)在RRM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慢性和进行性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会相对困难。

3. 原发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Primary-Progressive MS,PPMS)PPMS是RRMS和SPMS的特殊类型,它没有快速发展和期间停顿的情况,同时也没有再现性轮廓。

这是MS患者的15%的少见类型,在初次发作时就表现出来。

4. 可复发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Relapsing-Progressive MS,RPMS)这种类型的MS非常罕见,表现为在起初发作期间同时具有进行性的特征,病程是可重复性的。

二、治疗方案1. 免疫调节药物干扰素β、甲基泼尼松龙等唯一获得MS治疗免疫调节药物认证的激素,早期使用可以减缓病情恶化,但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长时间使用。

其他免疫调节药物,如抗白细胞抗体、免疫抑制剂等,也可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2. 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例如痉挛、抽搐、尿失禁等。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加速康复进行治疗。

3. 维生素D长期缺乏维生素D与许多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通常发生在20~40岁之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

它的症状包括视力障碍、运动失调、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并且病情会逐渐加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不断下降。

而至今为止,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将对MS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1. 免疫系统失衡MS被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即人体免疫会攻击和破坏正常的神经系统组织,导致神经系统出现明显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上。

研究表明,在MS患者体内,T细胞可以从血液进入大脑和脊髓,并引导其他细胞产生攻击神经系统的物质。

同时,B淋巴细胞也可以释放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免疫因子。

因此,MS的病变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2.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家族中存在MS患者的人患病的风险会增加,这提示MS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目前尚未确定单一的遗传基因与MS的发病相关;相反,多个遗传基因的组合可能造成MS的发病。

一些研究表明,与MS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免疫规律和调控神经系统的细胞活动,但这些发现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

3. 外部环境因素研究表明,环境因素也可能在MS的发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例如,住在低纬度的地区(如赤道附近)患MS的概率较低,而住在高纬度的地区(如加拿大或北欧国家)则患MS的概率较高。

这可能与阳光中的维生素D和MS的发病有关,因为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吸烟、感染某些病毒、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等都可能增加患MS的风险。

这些因素可能会损伤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失衡,从而促进MS的发展。

总的来说,MS的发病机制仍然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然而,通过研究患者与非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探究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失衡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并可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硬化症调研报告——2011级英语+市场营销班调研成员如下收集资料:卜子路韩群删选资料:陈靖甄蔚然编辑制作:余意王清讲解报告:程静本周我们就“多发性硬化症”这一课题展开了调研。

通过从网上查找资料以及周边人们的了解,我们对这一医学上久攻不治的疾病有了以下初步的了解:首先,我们了解到的是多发性硬化症的起因以及易感染人群。

多发性硬化症(英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可引起各种症状,包括感觉改变、视觉障碍、肌肉无力、忧郁、协调与讲话困难、严重的疲劳、认知障碍、平衡障碍、体热和疼痛等,严重的可以导致活动性障碍和残疾。

多发性硬化症影响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元传递信息,形成思维和感觉,以使大脑控制身体。

保护这些神经元的脂肪层为髓鞘(Myelin Sheath),协助神经元进行电信号传递。

多发性硬化症逐渐造成大脑和脊髓的斑块性的神经髓鞘的破坏(脱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响神经轴突的信号传递,以失去大脑和脊髓对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丧失功能。

多发性硬化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一般在20至40岁,女性发病人数两倍于男性①。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多被认为是自身① Calabresi PA.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sclerosis. Am FamPhysician./sites/entrez?cmd=Retrieve&db=pubmed&dopt=Abstrac t&list_uids=15571060免疫性疾病。

少数人认为是一种代谢依赖性神经变性疾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

其次,作为一种流传病学,它的蔓延趋势也备受人们关注。

多发性硬化症(MS)盛行率依国家或特定族群不同介于100,000人中2人至150人之间②。

族群和地理模式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已经常用于MS,而且导致不同病因学说的提出。

某些族群如萨米人,MS发生率较低,可能是基因因素所导致。

MS通常出现于30岁早期的成人,但也可能出现于小孩。

首要的渐进型亚型在30余岁人群更常见。

就许多自体免疫疾病而言,此疾病在女性更常见,且有增加的趋势。

在小孩,性别比率差异更高,但是在超过50岁的人群,MS侵袭男性和女性几乎相等。

② Rosati G. The prevalence of multiple sclerosis in the world: an update. Neurol. Sci.. April 2001, 22 (2): 117–39. doi:10.1007/s100720170011. PMID11603614.在北半球有由北向南的梯度变化,而南半球有向南到北的梯度变化,MS在赤道附近居住的人群较不常见。

气候、阳光和摄取维他命D已列为可能解释纬度梯度的病因在研究。

然而在由北到南的模式中有重要例外,且盛行率随时间改变。

总的说来此趋势可能会消失。

这指出其他因子如环境和基因必须列入解释MS的原因。

MS也常见于欧洲北部族群分布区域,但是在这些MS常见的区域,某些种族群体发病风险较低。

孩童时期的环境因子在日后MS发病可能占重要角色。

几个移民研究显示,若15岁以前移民,移民者就会受到新地区的MS 敏感性影响,若15岁以后移民,移民者就会受到原地区的MS敏感性影响。

然而年龄─地理性MS发病风险可能横跨更大的时间尺度。

已建立的出生季节与MS关连性增添了与阳光和维他命D 关联性的支持。

例如,十一月出生的人群较五月出生的人群少罹患MS。

由于这种疾病的罕见以及科学技术的局限,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误诊,许多人都被疾病夺走了生命。

误诊概况本病早期以局灶症状首发,误诊十分常见。

因病人病情的发展程度不同和各级医院的技术条件不同,报告的误诊率不全一致。

国内报道误诊率为22.8~54%,平均误诊率为34.2%,误诊时间最短1周,最长3年。

国内193例多发性硬化症的误诊率作者例数误诊例数误诊率(%)徐洁等(1981)79 18 22.8李淑珍(1989)22 12 54.5冷守忠(1989)92 36 39.1合计193 66 34.2减少误诊的措施一、正确运用多灶、复发和缓解的诊断标准。

对不典型而又可以排除其他疾病者,应进行随访观察或作必要的特殊检查。

例如:(1)一个病灶有复发和缓解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可排除其他疾病者;(2)有小脑症状及体征,可排除小脑炎症和肿瘤者;(3)对静止震颤而按帕金森氏病治疗无效,又能排除脑动脉硬化等原因,观察中有两个病灶出现者。

二、对可疑者,请有关科室会诊,并及时作全面检查。

1.头颅CT:除平扫外,可行增强扫描,检查异常者占81.3%。

2.诱发电位:可选作视诱发电位、听诱发电位或脊髓诱发电位。

3.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查:阳性率达72.5%。

4.脑脊液细胞检查:25~50%患者细胞增多.一般不超过0.05×10/L(50个/mm),以单核为主。

蛋白总量升高,一般不超过l9/L,但γ球蛋白经常超过总蛋白量的13%。

免疫球蛋白IgG升高,有助于诊断。

5.必要时作头部磁共振。

磁共振对小病灶比CT更优越,诊断预示率达95%,居于上述各法之首位。

生命重于一切,对于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迫在眉睫,为了更多人能够幸存下来,如何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上市药品近年状况简介:虽然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存在着未获得满足的需求,但是创新药物还必须满足更高的安全性要求,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被更广阔的市场所接受。

多发性硬化对患者、医生以及研究者们来说仍然是一种神秘的疾病。

该领域中领先的疗法仍然是10年前问世的药品,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药物那他珠单抗(Natalizumab、Tysabri)曾经让整个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市场感到不安。

那么,现在处于研发线中的药物能否改善10年后的用药状况?最近几年来,遭受多发性硬化症折磨的患者曾经一度看到了一丝曙光。

2003年,生物制药企业一鼓作气,在治疗这种慢性、进展性的免疫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鼓舞人心的进展。

前几年,FDA 批准了5只能延缓多发性硬化症疾病进展的药物,而在此之前,尚没有一种可用来治疗该疾病的药物。

随着联合用药、口服给药和一线治疗药物如单克隆抗体Tysabri的问世,这一领域的用药前景看起来更明朗一些。

同时,由于引入口服药物来替代传统的生物治疗药物,患者和医生在用药选择方面将发生一些显著性的改变。

Tysabri的麻烦:美国生物基因公司(BiogenIdec)的Tysabri曾经被认为是2005年之后的10年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在获得FDA快速审批后,于2004年上市的Tysabri曾经被寄望能凭借良好的疗效带给人们一个惊喜,因为Tysabri在降低多发性硬化症复发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疗效。

作为一只具有创新机制的药物,Tysabri的用药剂量更低,副作用更少,疗效优于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领域的标准治疗药物。

人们希望Tysabri日后能成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领域的金标准,同时成为一枚“重磅炸弹”。

但是,由于此前参与临床试验的3位患者发生了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其中两人死亡,2005年2月,美国生物基因公司被迫将Tysabri撤市。

但迫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压力,FDA在对Tysabri用药的风险和益处进行衡量后,限制其使用范围之后,又于2006年重返市场。

目前FDA的这种决定正在接受检验。

2007年7月,美国生物基因公司第一次宣布了自Tysabri重新上市后,新增的两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这两例新增的不良事件,意味着该药物确实具有导致患者脑部感染的风险,但是考虑到全球服用Tysabri 的患者超过31000人,这意味着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确实比此前估计的0.1%低很多。

目前研究者正加紧对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进一步降低疾病的发作进行研究。

但是,除非获得新的突破,已加上的黑框警告已经使该药物成为多发性硬化症重要突破的希望大打折扣。

但是,Tysabri确实能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就是Tysabri仍然能留在市场的原因所在。

用药将更加谨慎在意识到Tysabri会引起患者死亡之后,医生已经不仅在开具处方时特别谨慎,而且对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真正的疗效更加关注。

目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的种类比2005年Tysabri上市时更少。

美国生物基因公司的干扰素β-1a粉针剂(Avonex)、拜耳先灵公司的重组干扰素β-1b(Betaseron)及默克-雪兰诺公司的干扰素β1-A(Rebif)统治了β-干扰素类药物市场,占据了2007年全美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用药中干扰素处方的69%③。

Avonex是其中的霸主,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紧随其后的是梯瓦(Teva)公司的格拉默(Glatiramer acetate、C opaxone)。

这是一只与Avonex同时于1996年上市的多肽类药物。

该药解决了非干扰素类治疗药物的流感症状副作用问题。

Copaxone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干扰素市场中的老二,但是该药物一直受到必须每天自我注射的阻碍。

Tysabri的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多发性硬化症的调节药物存在着风险,尤其是与β-干扰素合用的时候。

特别是在由Tysab ri和Avonex组成的复方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出现了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这一结果让人们大失所望,因此,复方制剂再也没有人提及。

减少Tysabri的使用对医生来说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恐惧,尽管2008年仍出现了新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例,但是Tysabr i仍将占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市场份额的5%。

单克隆抗体将安全过渡到2014年,而β-干扰素的市场份额在遭遇到新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的时候将会下降。

③: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神经内科>> 新药动态>> 多发性硬化症药上市药品近年状况研发线中的希望多只处于临床末期的口服药物和创新的生物制剂将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改善现有用药现状的药物,或者至少是一种希望。

大量的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开发新一代选择――口服药物。

使用方便的重大差异,将是推动药物价值转移的原因所在,因此,患者将在这些新的作用机制中寻找疗效更好的药物。

研发过程中的延迟和失败令口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上市延迟了10年。

2005年,默克-雪兰诺和梯瓦的克拉屈滨(cladr ibine)、赛诺菲-安万特的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这两只口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按照既定的计划将于2008年上市。

但是梯瓦的注射用克拉屈滨的口服剂型被要求终止临床,而克拉屈滨、特立氟胺仍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