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浙江省04——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详细答案汇总

浙江省04——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及详细答案汇总04浙江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05浙江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16.(6分)(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照答案一、【北京卷】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5— 17 题。
(共 12 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1】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说明:【 1】树杪:树梢。
(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明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有条不紊,二水流过,格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到达巴峡,山川之趣宽心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以下诗句采纳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3 分)A.欲暮黄鹂啭,悲伤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好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相同是描述山峡,《晓行巴峡》与以下诗句对比,在运意图象、抒发感情方面有何不一样?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 6 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江苏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0-11 题。
( 11 分)秋兴陆游鹤发萧萧欲满头,回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 注 ] ①迮:狭小。
10. 依据中间两联,概略作者“愁”的原由。
(6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成效。
( 5 分)三、【新课标I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 11 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

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
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 青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2017诗歌鉴赏真题参考答案

•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 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 诗句,具体分析。(6分)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 经注》)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 八首》) • 答:《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 日”“鸡鸣”“水国”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 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 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 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 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 作手法的一项是( B )(3分)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 中》) •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 春晚即事》)
•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 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D】(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 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 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 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 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 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
析。(6分)
• 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含答案)2017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全面详解“品茗网”站长大胡子按:本详解参用了浙江宁波李克刚、戴孟姣老师的成果。
在此表示感谢!一.(18分,每小题3分)1.B A项:“粳米”的“粳”应读:jīnɡ;B项:“伉俪”的“伉”应读:kànɡ,“引吭高歌”的“吭”应读:hánɡ;D项:“恰当”的“当”应读:dànɡ,“螳臂当车”的“当”应读:dānɡ。
2.D A项:“忧柔寡断”的“忧”应为“优”;B项:“良晨美景”的“晨”应为“辰”,时辰的意思,“各行其事”的“事”应为“是”,意思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比喻各搞一套。
”“饥肠漉漉”的“漉漉”应为“辘辘”。
3.A 申述:详细说明;申诉: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②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
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依据上述解释已可确定答案A。
第③句抓住第二空格,前后是转折关系,只能选择“而”。
4.B “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山不转水转”:强调事在人为,想办法总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亦作“山不转路转,石头不转磨砖”“山不转路转,河不弯水弯”。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烧掉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用以打消项羽的顾虑;随后又暗渡陈仓,打败楚军,又回到咸阳。
后用来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5.C A项:搭配不当,“优质化”不能修饰“农户”。
B项:成分赘余,“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删除“不可缺少”。
D项:结构混乱,“发挥”与“起到”共用了同一宾语“作用”。
应在“起到”和“无可替代”之间加上“的”。
6.C A项:两个逗号应改为问号。
B项:括号应删除。
D项:第一对引号中是一个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二.(12分,每小题3分)7.C 本题要求选择“最准确”的一项。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2005-2017 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2005 年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拟人的运用:第一首诗中,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
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 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背西风。
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 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 分)【答案】(1)傍晚 西风【解析】16.本题考查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地融合为一。
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伤感不平之情。
《暮热游荷池上 》中,诗的一、二两句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
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
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 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喜悦之情。
用小荷的 情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
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
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 爽”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齐安郡中偶题》白话译文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在读者眼前展开 的这幅画是光线和亮度柔的傍晚。
浙江省—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浙江省2004至2017高考诗歌鉴赏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考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选材(唐诗宋诗)答:(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04至2017高考诗歌鉴赏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考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选材(唐诗宋诗)答:(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3、(0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考点:意象情感选材(元曲小令)答:(1)流水白云(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4、(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考点:意象情感表达技巧语言特色选材(唐诗七绝金词小令)答:(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5、(6分)(20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考点:用典内容写作特点选材(金诗七律)答:(1)(2分)屈原白居易(2)(4分)内容:①漂泊的焦思②谪官的愁思③乘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获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6、(6分)(200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考点:意象写作手法情感选材(唐诗元词)答:(1)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2)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7、(6分)(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考点:表现手法内容选材(宋诗)答:(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8、(7分)(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考点:结构表现手法选材(清词)答案:(3分)(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2)议论开篇。
(3)奠定感情基调。
22.(4分)(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独具匠心。
(2)融情入景,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抒情效果浓郁。
(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极力渲染荒凉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9、(12年浙江样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拟古九首(其九)①[晋]陶渊明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
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2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4分)考点:句子作用表现手法作用选材(晋诗)答案:21.(3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
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
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出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2.(4分)桑树象征晋国。
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
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10、(7分)(2012•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考点: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答案:21.还未展开芳心2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11、(7分)(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
(2分)(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考点:情感对比的艺术效果答案: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2、(7分)(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三峡吟(宋)徐照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考点:意象抒情手法21.[答案]猿声[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两首诗都是借物抒情,它们共有的意象是猿,并且都提到了猿声。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可以根据注解的提示,使人想到化用前人诗句,化用前人诗文也是用典。
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首未着一“愁”字,比较内敛;第二首末句表达情感明朗,议论与抒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