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公开课:《读懂古诗中的颜色》教学实录(精品)
读懂古诗词(公开课)

——读懂古诗词
精选课件 1
真题再现(2012年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8~9题。(11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 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 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精选课件
2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首词表达了对远人的深切思念。
精选课件
15
意象与情感
月 亮 思乡 、思亲;幽静、美好
杨 柳 离别、留恋、春天的美好;
菊花 梧桐 浮云
高洁、隐逸 凄凉悲伤 漂泊
精选课件 16
意象与情感
杜鹃 鹧鸪
凄凉、哀伤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蝉
悲凉
鸿 雁 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
精选课件 17
练一练
(2012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4
真题再现(2014年全国各地真题)
新课标2卷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浙江卷 三峡吟
地点、事件 事件、背景
重庆卷 商调·黄莺儿·赠燕
散曲、对象
安徽卷 阮郎归·西湖春暮
时间、地点
广东卷 望江怨·送 别 四川卷 秋暮吟望
类别、主题 时间
天津卷 暮春/暮春山间
时间、地点
精选课件 5
读懂诗歌第一式:看标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 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目的、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类别、主题。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 诗歌的基本内容。
彩色的诗 群文阅读

彩色的诗——语文教学模式学科(群文阅读专题课)典型案例设计彩色的诗——“五意融合”模式下高段语文群文阅读典型案例设计一、教材分析艾青的诗歌《绿》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诗歌创作于1979年,作者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全诗表达极具特色,诗人没有刻意追求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8个词语,积累有关“绿”的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通过朗读与想象的有机融合,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感受入诗的,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四)体会诗人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歌颂,感受诗歌画面美、节奏美,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兴趣。
(五)结合“阅读链接”,通过比较阅读,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一)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独特表达。
(二)通过群诗阅读以及对比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感受入诗的,进一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方式以线上+线下融合形式并采用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自主阅读法。
五、学习过程(一)色彩入诗,多形式诵读1.课前诵诗,“绿”意萌动(1)彩色入诗教师激情:画家喜欢色彩,可以把一张白纸变得五彩缤纷。
诗人喜欢色彩,把颜色写进诗里,不管历经怎样的岁月,也能让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
学习诵读:根据课前学生搜集的与色彩有关的古诗词,辅助课件和古典音乐,通过各种形式,自主诵读。
示例:学生展示红色的诗、白色的诗、紫色的诗、青色的诗、黑色的诗、黄色的诗、彩色的诗等。
(2)绿色入诗教师导入:正如诗人所说:绿给了我发展,绿象征着生命生机、希望。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今天是我们学校的“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同学们都异常兴奋。
老师生动地讲解了一些古诗的背景和诗句的含义,让我们对古诗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老师让我们诵读《静夜思》这首诗。
虽然这首诗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当我们真正开始诵读时,才发现要做到句句准确,字字清晰,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但是,每位同学都认真地朗读,嗓音洪亮,仿佛穿越了时空,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和静谧的课堂里,好像我们置身于那个月光下的人物身边,真实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一起道出了《登高》这首诗。
我又是怦然心动,不由得感叹诗人杜甫的情感真挚,苍凉、苦楚、斗志的冲动一览无余。
老师的声音飘荡在课堂上,“壮心无人得,盖世有谁予?”,这一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诵读,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能量,面对生活的挫折和不平等,我们需要披荆斩棘,目不流泪,才能走得更加坚实和高远。
最后,老师选了一首诗作为结尾:《望天门山》。
每个人都静心诵读着,仿佛整个世界沉寂。
听着同学们依次诵读,我的心情变得宁静。
这首诗让我想起家乡的山,那些连绵而起、青葱的山峰,那些温馨的回忆。
我突然看到了生活中的感动——那些生命的素描,那些不断旋转的片段。
通过字里行间,这些用心呈现的画面,无声诉说着人情世故、让人感怀生命。
通过今天的课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诗文的诗情画意,让我明白了诗是一体的美感,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和表现。
感谢老师的指导,让我们用心领悟古诗文的美,和每个字和每个句子相遇,深入品味,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文化财富继续流传下去。
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

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今天,我们课堂上进行了一次诗词鉴赏与欣赏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与美妙之处,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次课堂的实录。
第一节:诗词导读我们首先通过诗词导读的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了《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激发了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讨论,他们逐渐理解了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这一部分的导读旨在为接下来的欣赏铺垫,使学生们对诗词的背景和意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节:集体欣赏在导读之后,我们进行了集体欣赏的环节。
老师选择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
他们通过静听、专注的方式,聆听了老师的解读和赏析,领略到了诗词之美。
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也积极参与着。
他们纷纷提出看法、抒发感受,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这为他们增添了更多的思考角度。
在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是被动听众,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思考者。
第三节:个人欣赏在集体欣赏之后,我们进入了个人欣赏的环节。
每位学生都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词,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欣赏。
然后,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分享了这首诗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与思考。
学生们通过朗读、解读和思考,展示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的表现各有千秋,有的选择了优美的语言进行诵读,有的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个人欣赏,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第四节:互动分享最后,我们进行了互动分享的环节。
学生们交流了彼此的欣赏体验,互相借鉴与启发。
他们在分享中不仅获得了新的见解和体验,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次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文学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通过深入研读古诗词,学生们在情感、思维和审美等多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在某小学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王老师以“课外古诗诵读”为主题,进行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课堂开始,王老师走进教室,充满激情地和同学们打招呼。
他拿出了一本古诗集,介绍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古代的诗词,通过诵读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其中的美。
”接着,王老师开始向同学们介绍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他先念了一遍完整的诗,然后解释了诗中一些生词和诗句的意境。
接下来,他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了这首古诗,声音洪亮而悠扬。
同学们的声音在教室中回荡,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楼台之上。
王老师不时地鼓励同学们发声更加自然、流畅。
紧接着,王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第二首古诗《静夜思》。
他告诉同学们,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诗歌,描写了李白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王老师提醒同学们要用语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同学们重新整理了自己的音量和语调,一起诵读了这首古诗。
王老师不时鼓励同学们表达出思念之情,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
在诵读结束后,王老师请同学们依次做简短的自我评价。
同学们表示,通过诵读这些古诗,他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中的意境。
王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了一些继续努力的建议。
在课堂的王老师分享了一些关于古诗的趣闻和故事,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
同学们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想继续学习和诵读古诗。
通过这堂课,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还通过诵读古诗培养了同学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王老师采取了交互式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王老师通过分享趣闻和故事,让古诗这一看似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节“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充分展现了王老师的教学魅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他积极引导和对学生的细致指导,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获得了很多收获,进一步提高了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好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实录:
上课铃响啦,同学们都迅速坐好,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好像在说:“老师,今天又会带来怎样奇妙的古诗之旅呢?”
我微笑着开口:“同学们,咱们今天呀,要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几首古诗的题目,。
“大家先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人的心情。
”我话音刚落,教室里
就响起了轻轻的诵读声。
“谁能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问道。
小明立刻举起手:“老师,我感觉诗人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特别思
念家乡!”
我点点头:“说得真好!那你们想想,这就像我们在外面玩耍累了,特别想回家找爸爸妈妈一样,对不对?”
小红也忍不住发言:“老师,我觉得诗人的心情肯定很不好,就像
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
”
“没错,小红体会得很深刻!那咱们再看看,春天的早晨多美好呀,诗人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为啥呢?”
大家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同学们,古诗就像一幅幅画,咱们要用心去感受,才能看到里面
的美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就像咱们看电影,画面和声音一起,才能
让咱们完全沉浸其中,不是吗?”
这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收获满满,对古诗的理解也更深了。
我觉得呀,古诗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真的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同学们走进古诗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能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里尽情遨游,感受古诗的魅力!。
《读懂古诗中的颜色》群文阅读教学PPT

绿 绿 白
红 红
黄
白 绿 (碧)
绿红 红红Fra bibliotek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 个鲜红,一个淡绿。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 )草( )叶( )花。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 )叶( )花。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山行
【唐】杜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远上寒山石径斜, 毕竟西湖六月中, 白云生处有人家。 风光不与四时同。 停车坐爱枫林晚, 接天莲叶无穷碧,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诗句
颜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 红 )叶(黄)花。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绿草? (白)草( 红 )叶(黄)花。
绝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色:是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 调色时,在蓝色中加上点绿色就变成了青色。
山行
【唐】杜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上课了!请大家回座位。
学生们:上课了!教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堂特殊的课——“课外古诗诵读”。
诵读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诵读古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古诗诵读材料。
学生们纷纷掏出准备好的古诗材料,并认真阅读起来。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请同学们轮流上台,用地道的中文语调和感情诵读自己准备的古诗。
第一位同学:《登鹳雀楼》——白居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非常好,诵读得很有感情。
下一位同学请上。
第二位同学:《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师:很好,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妙景象。
请下一位同学。
第三位同学:《静夜思》——杜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教师:很棒,同学们的诵读都很有感染力。
借助古诗,我们能想象出美好的山河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接下来,我将请几位同学进行现场诵读。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奈何。
缺月挂千丈,楼阁齐虚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的诵读非常有感情,语调地道,给人以很好的感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诵读古诗,我们能够获得很多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多多读古诗,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们:谢谢老师!教师:好,课前准备的部分就到这里。
现在,我将给大家分发一些经典的古诗诵读材料,请大家诵读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这首古诗的读后感。
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阅读,并开始撰写读后感。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关注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情况,并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指导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古诗中的颜色》群文阅读
教学实录
台州市XX区东城街道XX小学
执教年级:统编一年级上册
群文议题:诗中的颜色
阅读诗篇:《两个黄鹂鸣翠柳》《山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鹅鹅鹅》《天净沙.秋》
阅读目标:
1、通过个别读、齐读、拍手读、对读等方式品读几首诗,在读中享受美。
2、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的方法发现并读懂诗中的颜色,通过想象感受颜色给诗带来的美。
3、在讨论比较、归类中,发现诗中常用的几种颜色。
4、发挥想象,补写诗句中的颜色的词。
阅读过程:
一、看图猜一猜,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丽。
1、(出示一张黑白图)
师:初次见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画。
猜猜,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生:冬天
师: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冷。
生2:一点颜色也没有,不美。
2、师:是啊,冬天草木凋零,万物都沉沉地睡去了,世界变成了黑白的了,多单调呀!这时候呀,来了一位魔术师,它挥一挥魔术棒,瞧!草变绿了,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山更青了,天更蓝了。
(课件一步步演示将黑白图变成彩图。
)
师:什么季节到了呀?
生:春天。
师: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喜欢。
因为春天很暖和,小鸟唱着歌很好听。
师:你真会想象!
生:我也喜欢。
因为春天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师:五颜六色的花真美,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些花?
生1:五彩缤纷
师:小朋友们,画家很喜欢色彩,他们把各种色彩涂抹在白纸上,就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其实,写诗就像画画一样,也要有颜色。
诗人也很喜欢色彩,他们把色彩写进诗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找诗中的颜色。
板书课题。
生读题。
二、找找诗中的颜色,读懂颜色。
(一)抓颜色的词,感受颜色给诗歌带来的画面美。
(出示《鹅鹅鹅》)
1、师: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赶紧自个读读这首诗。
生自由读诗歌。
2、师:男孩子来读读这首诗。
女孩子也来读读。
3、师:这首诗里,藏着一些颜色的词,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快速把它们找出来,圈一圈。
交流。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颜色的这句诗。
读着这些带颜色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白鹅
师:加上“我仿佛看到了……”来回答就更好了。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鹅在河里游。
生2:我仿佛看到了这只白鹅全身长着洁白的毛。
生3:我还知道白鹅的掌是红红的。
……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想象。
看来边读边想象真是阅读的好方法。
经过刚才的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这样一幅多彩的画面。
(板书:画面美)
师: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读。
(二)抓颜色的词,感受画面美,了解诗歌描写的季节。
出示《绝句四首》其三
引:读得真好!孩子们,诗中的颜色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如画般的美丽之外,还藏着很多秘密
呢!我们再来看看这首。
1、师:先自个来读读。
2、师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
(1、2生读)
3、这首诗里也藏着一些颜色的词,赶紧去把它们圈出来吧。
生自由圈颜色词
4、师:你知道翠和青是什么颜色吗?
生:翠是绿色。
师:你懂得真多!翠是一种绿色;出示图片:你看,这些新长的嫩叶,刚抽出的新芽都是翠绿色的。
大家赶紧把翠也圈出来吧。
师:那谁来告诉我青是什么颜色?
生:就是很青的颜色,就像湖水。
师:其实,青就是一种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诗中的青天指这样碧蓝的天空。
还有比如这些东西也都是青色的。
(出示图片)
师:读词语的时候,如果带上想象,能把词语读得更好。
咱们来一起边想象边来读读这些词。
1、读着读着,老师忽然有一个想法,诗干嘛非要用上颜色的词呢?比如这句我把它改一改。
变成“两个黄鹂鸣垂柳,一行白鹭上天空。
”你们觉得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1:这样的话,就不美了。
生2:我觉得这样我们就想不出它是怎样的了。
生3:没有了颜色,就不美了。
师:对啊,这样一比较,我们就体会到了颜色的词可以让诗歌的画面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看来,比较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2、师:那咱们就将比较进行到底吧。
既然你们说非要用上颜色的词。
老师看见过秋天的柳叶是黄色的。
那我就将这句中“翠柳”改成“黄柳”。
你们说好不好?
生1:我觉得不好。
这样读起来不好听。
生2:不好。
翠柳是绿色的,不是黄色的。
师:秋天的柳树叶就是黄色的,没错呀!
生3:我知道了,可能诗人写的是春天的柳树。
师:你真会思考,不是可能,诗人写的就是春天的景物。
看,一个“翠”字,我们就读出了诗人描写的是早春的景物。
诗中的颜色可真奇妙,它们不仅使诗的画面变得更美,还悄悄地告诉我们诗歌描写的季节呢!(板书:季节)
3、师: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读这首诗。
生读。
(三)迁移运用,读出诗歌描写的季节(出示《山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引:孩子们我们中国的古诗中,有很多很多诗是运用了颜色的,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两首。
1、师:先听我来读读这两首诗。
师:想读吗?那就赶紧自由读读吧。
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借助请拼音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
3、师:读得真认真!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个别读,师正音。
4、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读,那咱们来一边拍手一边读读。
生拍手读。
5、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把两首诗读通了,相信诗里有关颜色的词,一定不难找到。
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三首诗,把颜色的词圈出来。
生自由圈颜色的词。
6、交流。
师:你在哪首诗里圈出了哪些颜色的词?
生个别回答。
7、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颜色的词全找到了。
那么,读着这些颜色的词,你们能判断这两首诗分别是写哪个季节的吗?
生1:我知道《山行》写的是秋天,因为说霜叶红了。
秋天的时候霜叶才是红的。
师:你真能干,能从颜色中读出诗描写的季节。
那谁能说说《笑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什么季节?
生2:我知道这首诗是写夏天的,因为有绿绿的荷叶,红红的荷花。
师:孩子们真会读书!这么快就学会从颜色中读懂诗歌描写的季节的方法。
为了奖励大家,咱们来放松一下。
同桌之间来个拍手游戏。
我来示范一下。
生同桌边拍手边读诗。
(四)小朋友们,除了这几首诗,你还读过哪些带有颜色的诗句呢?
生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