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群文阅读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故事、童话、诗歌等。

2.通过群体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文本的阅读和讨论。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2.选取的文学作品。

3.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前几次的文学阅读活动,复习相关的知识。

2.介绍今天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群体阅读(10分钟)1.选取一篇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

2.每读完一段落,老师停下来询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篇文学作品的复印件。

3.要求小组成员先默读文学作品,然后一起讨论问题。

4.每个小组负责回答几个问题,并展示他们的答案。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答案。

2.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3.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强调重点和难点。

2.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学活动,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能够培养对不同文体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部编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部编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部编版教学设计:六年级群文阅读引言:群文阅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各种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形式,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教学内容:a. 短篇小说: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学习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等要素。

b. 诗歌:通过欣赏和背诵一些经典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c. 寓言故事:学习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d. 童话故事:了解不同的童话故事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安排:a. 组织课堂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b. 分析讨论:带领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c. 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写一些简单的短篇小说、诗歌或寓言故事。

d. 观摩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展示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三部分:教学评估和反馈1. 教学评估方式:a.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b.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任务。

2. 教学反馈:a. 即时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提供改进建议。

b. 个别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结合课内外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2.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类文学书籍,拓宽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六年级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导言群文阅读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六年级上学期,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六年级上学期的群文阅读教学进行设计,以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4.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本教学设计侧重于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以期通过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步骤一: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寓言故事或者小说片段等。

步骤二:导入和预习通过引入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步骤三:阅读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分为全课阅读和小组阅读两种形式。

全课阅读可以通过课堂朗读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阅读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阅读和讨论。

步骤四:理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步骤五:文学创作与表演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比如写下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或者编写故事的延续。

步骤六:总结和展示让学生总结他们在这个单元中的学习收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借鉴和学习。

四、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文学创作和口头表达来评价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评价,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

六盘水市XX小学 六年级下册 群文阅读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XX小学 六年级下册 群文阅读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小学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教案(全册精品教学设计)第一章:群文阅读的意义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 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 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群文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阅读的意义。

2. 讲解:讲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3. 演示:通过PPT课件,展示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第二章:群文阅读的策略与技巧1. 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和技巧进行群文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策略。

2. 群文阅读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群文阅读的策略。

2. 群文阅读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群文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2. 讲解:讲解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演示:通过PPT课件,展示群文阅读的实践案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和技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群文阅读策略和技巧的重要性。

第三章:群文阅读的实践与拓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拓展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经验。

1. 群文阅读实践。

2. 群文阅读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群文阅读实践。

2. 群文阅读拓展。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群文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群文阅读的实践和拓展。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教案名称:《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材料;2. 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材料2. 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 群文阅读中的欣赏和评价技能4. 合作学习与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5分钟)老师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内容1: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材料(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报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群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小组讨论所选择的群文阅读材料的类型,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特点。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汇报所选择的群文阅读材料。

三、学习内容2: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2.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群文阅读材料进行合作阅读,并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

四、学习内容3:群文阅读中的欣赏和评价技能(20分钟)1. 介绍群文阅读中的欣赏和评价技能,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情感表达、理解主题等。

2. 观看一段群文阅读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看时的欣赏和评价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视频中的群文阅读材料的特点,并用所学的欣赏和评价技能进行分析。

五、学习内容4:合作学习与群文阅读(15分钟)1.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在群文阅读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合作学习的好处。

2. 学生分组合作阅读一篇群文阅读材料,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强调群文阅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比赛或展示活动,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展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教案部编版教案:群文阅读-我爱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

2.阅读材料:小说、散文、诗歌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重点是群文阅读。

2.提问:你们都喜欢阅读吗?为什么?3.引出主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Step 2:学习目标(5分钟)1.讲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好处。

Step 3:阅读文章(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一篇小说或散文等,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2.学生独立阅读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你们都读懂了吗?Step 4: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例如主题、人物、情节等。

2.老师辅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3.随机选取几组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Step 5:总结群文阅读的好处(10分钟)1.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群文阅读的好处。

2.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阅读的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

Step 6:课后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一篇群文阅读材料,并做好读后续写。

2.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思考一些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并能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

在课堂结束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能够让学生继续进行群文阅读的实践,并提高自己的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群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不同文本类型。

2. 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多样化的群文阅读材料,包括故事、诗歌、报纸文章等。

2. 阅读指导材料,包括阅读策略和问题引导。

3. 班级图书角或阅读角的布置,以便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通过展示一幅有趣的插图或播放一段视频。

2. 提问学生对于群文阅读的理解和经验。

二、讲解不同文本类型(10分钟)1. 介绍不同的文本类型,如故事、诗歌、报纸文章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目的。

2. 提供示例文本,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阅读策略指导(15分钟)1. 介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提问、总结等。

2. 阐述每种策略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并提供示例。

3.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阅读效果。

四、群体阅读活动(20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他们感兴趣的群文阅读材料。

2. 学生在阅读前使用预测、提问等策略,激发阅读兴趣。

3. 学生进行默读和理解,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标记或记笔记。

4. 学生小组间互相分享和讨论阅读体验和理解。

五、个体阅读活动(15分钟)1. 学生选择另一篇群文阅读材料进行个体阅读。

2. 学生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类型的分类和整理,形成一个群文阅读手册。

2. 鼓励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多篇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包括预测、推断、总结、批判性思维等。

3.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一组相关的文章,主题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都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教育意义。

2. 阅读内容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时间安排。

3. 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跳读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4. 阅读评价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评价和批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导入语或背景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2. 快速阅读: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3. 精读分析:选择其中一篇文章进行精读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4.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对比多篇文章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同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评价: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和收获,同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1. 对所选文章进行反思和评估,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

2.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3. 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是否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4. 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是否还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应用到未来的教学中。

五、教学策略:1. 激活学生的前知:在开始阅读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与主题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月光曲》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同步阅读》教材《贝多芬》《齐白石画虾三变》反映艺术的成就需要孜孜不倦的追求;《街头艺术家》诠释了艺术就在身边,重要的是我们勇于展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散文的笔调写出季先生亲游泰姬陵的刻骨铭心的感受。

不论是课文还是同步阅读的课文,都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进而感受艺术的魅力,得到鼓舞和力量,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1册第八单元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贝多芬》《齐白石画虾三变》《街头艺术家》《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教学重点走进艺术的百花坛,感受艺术的魅力,得到鼓舞和力量,受到美的熏陶。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学步骤:1.导入谈话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美,走向艺术所传递的美(板书:艺术)。

这节课,我们将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走进艺术(出示课件)。

艺术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对艺术有不同的感受,更会让这棵艺术之树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2.主题回顾走进第八单元的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自主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本组单元文章的主题:《伯牙绝弦》:知音(艺术因为知音而迸发更多的灵感。

)《月光曲》:情感(真正的艺术创作除了艺术的天分和执着的精神,更需要高尚的情感。

)《蒙娜丽莎之约》:魅力(艺术的美在于它有独特的吸引人的魅力。

)《我的舞台》:神奇《艺术的神奇吸引着我走进艺术的舞台》)3.片断分享:(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八篇以艺术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通过知识树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

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

请孩子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

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4.学生汇报: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说主要内容。

(注: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发现艺术的本质特点: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板书))5.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出主题(相机出示课件,完成知识树)《贝多芬》:执著──(预想引导方式:贝多芬一生经历命运的磨难,成就他成为最著名的音乐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齐白石画虾三变》:创新──(预想引导方式:从62岁到80岁,齐白石画虾的三变,让你体会到什么?)《街头艺术家》:展示──(预想引导方式: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街头艺术家们以其不拘一格的表演方式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真理,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敢于──)《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感受──(预想引导方式:正如季老先生所说:“只有你到了泰姬陵跟前,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你才会真正感受到,没有任何的照片和绘画能真正照出、画出泰姬陵的气势来。

”而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们能用心──)6.片断赏析与精彩展示:(过渡)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关于艺术的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按课交流)结合朗读重点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在分享中预想可能出现下面问题,重点关注其中的两至三个问题。

《贝多芬》:经历如此磨难,会何贝多芬选择勇往直前?呈现方式:辩论──如果你是贝多芬,你会选择退却吗?(让孩子结合文本进行交流)知难而退:人生苦短,应该安于现状。

勇往直前:执著于艺术的人,必要时要甘心交会出个人的生命。

辩论核心:对音乐的执著的爱,因为这样的爱才成就了艺术最可宝贵的执着之美。

《齐白石画虾三变》:对于齐白石老人,为何在62时还要对艺术进行孜孜不倦的创新?引发矛盾交点:生活中62岁的老人,应该是安享晚年,对于62岁的齐白石老人,为何仍一直寻求画虾的创新?(学生结合文本进行交流)核心关注:艺术的不朽魅力,让不满足成为进步的车轮。

《街头艺术家》:当我羞涩于展示自我的才能这时,这些街头泊艺术家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片断分享:爱音乐的人,不一定非得穿得正正式式,规规矩矩坐在剧院里才能欣赏,这样的艺术环境,多令人称羡!质疑:面对行人的挑剔,你会感觉怎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交流。

)想象:当你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情景描述,学生情感朗读(音乐起):当晨光曦微时,匆匆而走的上班的人,你优美的音乐让他们一天的工作都充满力量──当暮色降临时,面对匆匆而行的回家的人,你静静地奏起一曲回家的歌谣──夜色已深,整座城市开始安睡,你的音乐与这静寂的城市一样缓缓流淌──分享:情感朗读片断。

核心关注: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有艺术。

7.主题拓展(音乐继续)通过刚才的阅读与展示,我们一起诠释了艺术特有的魅力,再看看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中向我们传递着另一美的艺术。

亲爱的孩子,回到课前的那个问题,在你心中,你觉得艺术是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写出心中的艺术。

(学生写完后自由交流,板书学生描写的关键词)8.小结(结合学生回答及板书以散文诗的方式进行)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用心发现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我们静静欣赏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等待我们创造板书设计:艺术?发现美一种力量欣赏美一种魔力创造美一种情感提起音乐家的名字,没有比贝多芬更响亮更庄严的了。

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

所谓英雄,并不是个人事业的野心家,他是从人类生活的提高出发,必要时交付出个人的生命。

因此贝多芬没有一般的感伤的气息,虽然痛苦始终纠缠着他的生命。

他说:“大多数人为了一点好事便回肠荡气,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天性。

艺术家是火一样的,他们不会哭泣──人得凭音乐从他的精神打出火来。

”他从小就遭受到父亲酒疯的折磨;他贫困、失恋、疾病;但是他从不屈服,从不灰心。

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在不肯委身于灵魂的庸俗的人们,是日日夜夜的战斗;而且大多是没有威严,没有幸福,转战于孤独和沉默之中的战斗。

”他心胸广大,他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其他都不算一回事。

而且只是为了这些,他才演唱他惨淡的生命。

他没有一根媚骨,即使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拍上钢琴盖,愤然离席,说:“我才不高兴对猪弹琴!”贝多芬博览群书,从希腊拉丁文到英法的文学、哲学,他全是内行;精神上他是卢梭的弟子。

他爱好自然。

他也崇拜莎士比亚和歌德。

瓦格纳说: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是一对普罗米修斯。

贝多芬忠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作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修改之后才肯付印。

付印之后甚至在刻板之后,他还是一面校对,一面修改,即使毁板也不将就一点。

有人看见他写作的时候,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

垂死之前他说好像才开始作曲。

贝多芬生于1770年。

祖父是男低音歌唱家,歌剧作曲家,奥古斯特候选的乐队指挥。

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

贝多芬具有音乐的血统。

14岁,他在公立学校念书,音乐教育则从4岁开始,8岁已拉得一手好提琴。

11岁他认识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谱。

艾登预言他是莫扎特第二。

1787年,他转入莫扎特门下。

1788年曾游维也纳,因为即席演奏莫扎特而受到关注。

莫扎特说:他有一天会在世界上发出一种声音来。

那时,他的慈母逝世,父亲是一个酒鬼,丧失了他的歌声。

他不得不去做家庭教师。

他开始潜心研究英国文学,并且认识了瓦尔德斯丹伯爵,成为他终身的知己。

1792年瓦尔德斯丹送他去维也纳,从此定居在这18世纪的音乐名城。

因为生活的不安,恋爱的失败,听觉也开始烦搅他,在别人的眼中,贝多芬变成一个怪人。

幸亏他的创作力是旺盛的。

因为他对于大自然的极大的喜好,他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

1822年,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对客人谈话是用笔谈,从千百本的谈话记录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十八九世纪之交,欧洲的主宰人物是拿破仑。

贝多芬为他写了一部交响乐,前后经过3年时间(1802~1804)。

可是他的交响乐才脱稿,拿破仑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撕掉乐谱上面的献辞,把乐谱扔到地下,猛力践踏,愤恨地说:“他竟做起专制魔王了!”1826年12月,贝多芬患肺炎,后转水肿病。

三个月的治疗落了空,经过两天半清醒的挣扎之后,1827年3月26日,在雷轰电闪当中,他向空中挥舞着紧握的拳头,就此向人世告辞了。

下葬之日,送殡的有两万人,有一位老太太对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

”⑴作者为什么说贝多芬不仅是“音乐的英雄”,更是“人类的英雄”?⑵贝多芬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怎样来理解?62岁时,齐白石在案头水碗里,长期养着数只活虾。

虾儿们的腾跃嬉戏,不单为老人增添了生活乐趣,也为艺术家激发创作灵感,但这时期,他笔下的虾还太重写真,形似而神不足。

66岁,齐白石笔下的虾产生了一次飞跃。

虾身有了质感,头、胸前端有了坚实感。

腹部节与节若断若连,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出三节,最前端一节较粗,更显有力。

虾的后腿由10只减为8只。

正如:郑板桥有句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道明了中国艺术“简化的艺术”真谛。

68岁,齐白石的虾又一变:腹部小腿少到6只,虾眼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笔,最关键是头、胸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白虾躯干的透明。

至此,齐白石的虾画臻达形神兼有,栩栩如生!艺术求索不可终止——70岁的齐白石又有意删除并不损害虾的真实性的腿,到他78岁时虾的后腿只有5只。

到80岁以后,他的虾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确的体态,富于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态……艺术造形中讲求的“形、质、动”三要素都臻于完美的境界。

齐白石曾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还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

齐白石画虾三变作为艺术给予人们留下的启示是多样的。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种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敢于否定自己的实践精神,这点意义,恐怕又不限于艺术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