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03-04遗传学试卷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遗传学》试卷1.Heredity (in English ):2.转导(transduction ):3.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4. Translocation :5. Transformation is the process of one DNA molecule or fragment from a donor cell to receptorcell whose some characters are modified.6. Dominant gene :7. 隐性基因 ( Recessive gene):8. 分子种系发生(phylogenesis ):9. 表型模写(phenocopy ):10. 表现型(phenotype ) :1. 生物体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类型,试确定下列个体的性别:人类XXY ,XO ;果蝇AAXXY ;鸡ZW 。
2. 大肠杆菌中含有独立而且完整F 因子的菌株是 ,不含有F 因子的菌株是 ,F 因子整合到染色体上的菌株是 ,F 因子带有少量染色体基因的菌株是 。
3. 基因转变的特点是① ② 。
4. 基因突变的修复包括 , 和 三大类型。
5.根据重组机制的不同,遗传重组可分为同源重组, , 和 。
6. 一对夫妇的孩子血型有A 、B 、AB 、O ,这对夫妇的血型是 和 。
7. 基因型为 AaBbCcDd 的个体能形成 种配子,其中含三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 。
1. X 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称性指数,所有XY 型生物都由性指数的大小决定性别的状态( )2. 基因型是+c/sh+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sh 与c 之间形成了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c 将各占3%( )3. 基因的回复突变率总是低于正向突变率( )4. 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调控元件互作调控真核基因转录( ) 5、共显性和不完全显性的实质一样( ) 6、用进废退学说可以解释数量遗传规律( )7、化学断裂法和链终止法测出的DNA 序列相同( )8、新的研究结果表明DNA 、RNA 和protein 均可以作为遗传物质( ) 9、任何一个不平衡群体只需传一代就会平衡( )10、互补实验中,两个突变型表现互补效应,则两者属于同一个顺反子(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三、判断正误(对者在括号内打√,错者在括号内打×;每小题1分,共10分)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密…………………封…………………线…………………………1. 性导过程中起载体作用的是A.F 因子B.F ’因子C.噬菌体D.致育因子2. 下列( )过程使细胞DNA 遗传信息传递至mRNA 。
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期末考试遗传名词解释

平衡致死系:利用倒位的交换抑制效应,以及紧密连锁的相邻基因间不易发生交换的原理,为同时保留不同基因座,的两个隐性致死基因而设计建立的特殊的果蝇品系。
花斑位置效应:在一群细胞中,某个基因的表达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为花瓣致死效应。
动态突变:基因组中的三核苷酸及其他长短不等的小卫星,微卫星序列的重复拷贝数(n)发生可变性扩增造成遗传物质的不稳定状态。
哈温定率:在群体相当大、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突变、迁移和遗传漂变发生时,下一代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将与前一代一样,于是这个群体便处于随机交配系统下的平衡状态。
莱特定律:当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为p、q,而且每代的近交系数为f(或F)时,群体的基因频率处于p2+fpq,2pq(1-f),q2+fpq的平衡状态。
亲缘系数:是指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即为血缘系数。
意义即拥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位点上具有同一基因的概率。
核外遗传:细胞核以外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遗传现象。
母体影响:由于母体中核基因地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地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出现与母体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称母体影响。
雄性不育:植物中雌花发育正常,但花粉败育,不能自花授粉,不能结实,但授予另一正常植株的花粉即可正常结实的现象。
复制型转座:当发生转座时,整个转座单位作为一个整体而被复制,故转座的序列实际是原转座子的一份拷贝。
非复制型转座:当发生转座时,转座单位从供体部位切下插入鞭部位,并不复制转座子序列而直接转座的方式。
但在每一转座子的鞭接头部位可能进行极少量的DNA修复合成。
转座因子: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
转座因子改变位置(例如从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或者从质粒转移到染色体上)的行为称为转座。
P因子:黑腹果蝇的一种转座子。
长约2.9kb,两端各有31bp的反向重复序列,中央有4个编码区。
假显性:杂合子的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等位基因缺失,导致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得以表达的现象。
遗传学复习大纲1

护理131-134
• 考试时间:6月10日6-7节
• 考试地点:待定
考试题型:
• • • • 一、名词解释6(30%) 二、单选10(20%) 三、是非10(20%) 四、简答计算3(30%)
第一章 绪论
基因 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
遗传病
Chapter02 基因与染色体
• (全球共有,国际合作,即时公布,免费 共享)的百慕大原则
Chapter04 单基因遗传病
系谱
先证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完全显性 病例举例: 短指(趾)、 并指Ⅰ型、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 多囊肾病、 进行性舞蹈病、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系谱特征
1.男女发病机率均等。由于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 基因的传递与性别无关。 2.连续传递。即系谱中每代都可能出现患者。 3.患者双亲之一常常是患者,而且大多数为杂合子。致病基因 是由双亲向后代传递,因此,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患病。 如果双亲无病而子女患病,则可能是由于新基因突变引起的。 4.患者的子女(或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2的机率患病。1/2的 患病机率在一个小家庭中很难体现,把许多患病类似的家庭 累计起来分析,我们发现正常个体约占1/2,患病个体约占 1/2。
四、不规则显性遗传 (irregular dominant inheritance)
在AD遗传中,杂合子(Aa)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的 表现显性性状,也有的表现隐性性状,或虽均表现显性 性状,但表现程度不同,使显性性状的传递不规则。 例:多指(趾), Marfan综合征
外显率(penetrance): 是指一个群体中 有致病基因的个体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 的百分率。
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二、填空题 (7)二、填空 (10)三、判断 (12)四、简答题 (14)四、简答题 (16)五、计算题 (20)五、计算题 (26)一、名词解释1、遗传1、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变异2、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子代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相异的过程。
3、可遗传变异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
4、不遗传变异4、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性状变异。
5、生物进化5、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或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6、自然选择6、针对自然条件的变化,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7、人工选择7、人类按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的变异,从中选择人类所需的种或品种的过程。
8、原核生物8、细胞中仅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的一类原始生物。
如病毒、细菌、蓝藻等。
9、真核生物9、细胞中具备核结构的已进化的生物。
10、同源染色体10、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1、非同源染色体11、在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他们起源也不同。
12、双受精12、种子植物胚囊中,同时发生的卵与精子结合为合子,两个极核与精子结合为胚乳细胞核的过程。
13、花粉直感13、在杂交的情况下,母株新结种子的胚或胚乳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
14、孤雌生殖14、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孤雄生殖15、雄配子体未与卵结合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单性生殖16、未经雌雄两性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7、不定胚同17、珠心或珠被的双倍体细胞,不能经过配子体阶段即分化而成的胚18、单性结实18、卵细胞没有受精不形成胚,但雌蕊受花粉的刺激而发育成果实的现象19、无融合生殖19、生殖虽涉及性分化但却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20、单位形状20、为便于遗传研究而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

植物遗传学第一章、绪论1. 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表型: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个体发育:生物的性状是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个体发育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一个生物体的生命周期中,形态逐渐发生变化,这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
形态建成:指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美协调的个体的过程阶段发育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可逆性、局部性2. 简述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3. 简述生物发育遗传变异的途径。
(1)基因的重组和互作:生物体变异的重要来源(2)基因分子结构或化学组成上的改变(基因突变)(3)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4)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改变4. 简述观赏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1)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变异的多样性(多方向、易检测、可保留);3)园林植物栽培繁殖方式的多样性;4)保护地栽培;5)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个体发育外界环境条件作用(外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2.1 细胞1 组成:•细胞的重要性:1)结构单位——形态构成,细胞的全能性2)功能单位——新陈代谢,生命最基本的单位3)繁殖单位——产生变异的基本单位2 类型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原核生物 (无丝分裂,转录,翻译在同一地点)如:细菌、蓝藻(蓝细菌)真核生物 (有丝分裂,转录,翻译不在同一地点)如: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2.2 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主要由 DNA、蛋白质、 RNA 组成。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网络课程考试医学遗传学期末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网络课程考试医学遗传学期末一、名词解释1.不规则显性:P582,分子病:P943.移码突变:P184.近婚系数。
P865.罗伯逊易位:P436.遗传征询:P1277.交叉遗传:P638,非整倍体:P47 9.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P2310.易患性:P10011.亲缘系数:P8612.遗传性酶病:P10013.核型:P3114.裂基因:P1315遗传异质性:P6316遗传率:P6317,嵌合体:P4718。
外显率和体现度:P63(以上均为学习指引页码)二、填空题1DNA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2.具备XY男性个体,其Y染色体上没有与X染色体上相相应等位基因,则该男性个体称为半合子3.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若干对等位基因,彼此间互相连锁,构成一种连锁群。
4.基因表达涉及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5.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彼此互称为姐妹染色体6.血红蛋白病中,由于珠蛋白构造异常引起是异常血红蛋白病,由于珠蛋白链合成量异常引起是地中海贫血。
7.“中心法则”表达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或流动规律。
8.染色体畸变涉及数目畸变和构造畸变两大类。
9.体传构造是指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种类及频率,10.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高低受遗传基本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
11.苯丙酮尿症患者肝细胞苯丙氨酸羟化酶(PAH)遗传性缺陷,该病遗传方式为染色体隐性遗传12.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化可有单体型和多体型两种类型。
13.在真核生物中,一种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所含所有染色体称为一种染色体组,其上所含所有基因称为一种基因组。
14.依照染色体着丝粒位置不同,可将人类染色体分为三类。
15子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异常构造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疾病。
16.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步期中所体现两种不同存在形式17.一种体某种性状是受一对相似基因控制,则对这种性状而言,该个体为单基因遗传,如控制性状基由于一对相对基因,则该个体称为多基因遗传。
分子遗传要点小结(期末考试)【呕心沥血整理版】

分子遗传学一、名词解释1.遗传: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性状2.变异: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过中出现的差异现象3.分子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4.RNA沉默:在细胞核中,使转录基因中与其同源的DNA序列甲基化而使基因陷于沉默5.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它包括单倍体遗传物质中编码的和非编码的全部DNA序列6.假基因:与正常基因有相似的序列,但是在编码序列当中往往含有移码或终止密码,从而使此类基因不能产生功能产物或者有一个可以察觉的现象型.7.顺反子:编码多肽链的遗传单位;基因的功能单位或遗传的功能单位8.开放性阅读框:(ORF)是被起使密码与终止密码所界定的一串密码子.9.密码子偏爱:基因组中经常为每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某一密码子的现象10.表观遗传学(后成遗传):对基因的功能变化的研究,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体细胞有丝分裂或性细胞成熟分裂而遗传并且不需要DNA序列发生变化11.印记基因:由于一些可遗传的修饰作用(如甲基化作用)控制着亲本中某一个单一的等位印记基因的活性,从而导致它们在发育中功能上的差异,使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12.C值佯谬:生物体的单倍体基因组所含DNA总量称为C值。
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地位的高低无关的这种现象13.N值佯谬: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应性14.DNA复性::当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在除去变性因素后,可以重新或部分恢复成双螺旋结构15.核糖体RNA(rRAN):一种中等重复并有转录活性的基因,多集中在特定部位(核仁形成区),有时则以染色体外核蛋白的的形式存在16.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编码序列往往被非编码序列所分割,呈现断裂状的结构17.重叠基因:指一段DNA序列上,由于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早晚不同,同时编码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18.模糊基因:细胞内RNA的加工,造成了mRNA大部分的密码子从无意义信使成为有意义信使,而他们原来的基因的DNA序列只不过是一串简略的意义模糊的序列19.染色质:指细胞周期间期细胞核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20.染色体:是指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物体。
大学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大学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1.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物种内遗传特征的科学,包括遗传的法则、遗传变异的机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表达等。
2. 基因(Gene)生物体中控制特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序列编码,决定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3. 表现型(Phenotype)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
4. 基因型(Genotype)个体在基因层面上的遗传信息组合,由基因组成。
5. 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核中的结构,携带着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6.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发生的突发性变异,导致基因或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7. 交叉互换(Crossing Over)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事件,导致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重新组合。
8. 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种群个体间在遗传特征上的差异,是进化的基础。
9.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随机因素导致种群个体在遗传特征上的变化,通常发生在小种群中。
10. 自交(Self-fertilization)个体自身花药中的花粉与个体的雌蕊相结合,使个体自行对自己进行受精。
11. 杂交(Hybridization)来自不同个体或群体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通常具有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12. 突变率(Mutation Rate)在一定时间内个体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用来衡量突变的发生概率。
13. 迁移(Migration)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导致遗传物质的交换和混合。
14. 选择(Selection)环境中某些表现型或基因型的个体具有较高适应度,从而更有可能在繁殖中传递其基因。
15. 群体(Population)一定地理范围内相同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和遗传变异。
16. 进化(Evolution)生物种群中遗传特征的长期改变,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上可能表现不同,存在差异,这种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称为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杂种体细胞内的成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并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这样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指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对于某一个生物体而言,其基因型是指它从亲本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对某一种生物体而言是指它所具有的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
显性:包括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超显性
测交法:一般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形纯合体杂交,因为常利用隐形纯合体亲本故又称回交上位作用:是指一对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具有显性作用,使其不能表现
上位基因:表现上位作用的基因
隐形上位作用:当两对基因互作时,若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具有上位作用,这种互作类型称为隐形上位作用
外显率: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个群体中,表现该基因所决定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称为外显率表现度: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现其决定性状的个体中,对该性状所显现的程度称为表现性连锁遗传:遗传学中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相引相:不同显性基因或不同隐形基因相互联系在一起称为相引相
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联系在一起称为相斥相
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
拟等位基因:遗传学中把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称为拟等位基因
重组:产生新基因组合或染色体组合的过程
重组值: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
又称重组率,重组频率,用Rf表示
双交换:在一段染色体区域发生两次交换的现象称为双交换
双交换配子:由双交换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称为双交换配子
单交换:只发生一次交换
符合系数:把实际获得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与理论上期望得到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的比值称为符合系数C
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
无序四分子分析:对无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
异型核:单倍体菌丝互相混合后发生融合,形成可进行有丝分裂的二倍体,称为异型核
拟有性世代:二倍体有丝分裂时连锁基因间偶尔会发生交换,产生重组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种在特定DNA序列上切割DNA分子的酶
原位杂交:是指DNA探针直接与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对应的同源区段杂交结合,杂交结果直接显示出与探针序列同源的区域在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所处的位置
荧光原位杂交:将用不同发光特性的荧光标记的一组探针与单个染色体杂交,同时显示各探针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