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复习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复习

遗传学名词解释序言1. 遗传(heridity):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间相似的现象。

2. 变异(variation):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间的差异。

3.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研究基因的结构、组织、传递、表达和变异等问题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遗传学三大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1.Mendel’s law of segregation孟德尔分离定律——即遗传第一定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结果,如在杂合体中,半数的配子带有其中的一个遗传因子。

2.character or trait 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3.dominant character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4.recessive character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没有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5.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遗传分析中,对于生物表现出的不可再划分的特定性状。

单位性状可由少到一个基因座位控制。

6.relative character 相对性状——对于遗传分析中的单位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7.parent generation 亲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 子一代——亲代杂交所产生的下一代(用符号F1表示)。

8.reciprocal cross反交,用甲乙两种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杂交时,如以*基因的符号在印刷上一般用斜体表示。

甲做母本,乙做父本的杂交为正交(direct cross),则以乙做父本的杂交为反交。

9.self-cross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常于植物。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统称为原核生物2、前导链:5‘—3’方向延伸的链称为前导链。

3、冈崎片段:另一条链先沿5‘—3’方向合成的一些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4、单位性状:生物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元,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5、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6、性影响遗传:是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得某些性状或只出现在雌雄一方;或者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形的现象。

7、遗传距离: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叫做遗传距离。

8、嵌合体:突变体区与正常非突变性状并存在一个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上,称为嵌合体。

9、易位:染色体上某一区域移接到其非同源染色体上10、整倍体: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整倍体11、初级三体:外加的染色体与其余两条染色体完全相同,即同源组的3条染色体相同。

12、QTL: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座13、加性效应: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积效应,用A 表示14、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15、部分二倍体:在接合后的一个短时间内,供体外基因子与受体内基因子形成一段二倍体的DNA,这样的细菌称为二倍体。

16、真核细胞: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一类细胞17、相对性状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18、后随链: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连接起来,成为一条完整的链,这条链成为后随链。

19、遗传密码:DNA分子中含有4种密码符号,遗传信息就贮藏在4种碱基密码的不同排列顺序中,成为遗传密码。

20、芽变:植物芽原基发育早期的突变细胞可能发育形成一个突变芽或枝条,称为芽变。

21、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

22、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联会:偶线期开始出现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形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可以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连锁遗传: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交换值(重组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在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形的现象。

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自交不亲和性: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结实)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的现象。

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套染色体。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轮回亲本: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

F因子:F因子细菌的接合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以后在其他菌中也观察到,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菌。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毛进行接合。

细菌能否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取决于致育因子,又称F因子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遗传率:又称遗传力,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比值。

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细菌基因重组方式:转化、转导、性导、接合。

细胞质遗传(母性遗传):指遗传的性状与雄性生殖细胞无关,只是通过雌性生殖细胞而遗传的现象。

遗传学名词解释(修改后)

遗传学名词解释(修改后)

遗传学名词解释(修改后)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病(genetic disease)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传递给⼦代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物病变(如恶性肿瘤)也归⼊遗传病的范畴。

2.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医学遗传学是研究⼈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学科。

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发⽣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等。

3.单基因病(single gene disorder)存在于⽣殖细胞或者受精卵细胞中的突变基因,按⼀定⽅式在上下代之间进⾏传递,其所携带的突变的遗传信息经过表达则可形成有⼀定异常性状的疾病。

4.多基因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MF)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所致的疾病。

5.染⾊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染⾊体数⽬或结构的改变所致的疾病。

6.线粒体遗传病此病由染⾊体基因突变造成的,多数情况下由卵⼦传递,表现为母性遗传。

7.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8.基因家族(gene family)真核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组基因。

9.断裂基因真核⽣物基因的编码序列往往被⾮编码序列所分割,呈现断裂状的结构10.外显⼦(exon) 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质的核苷酸序列。

11.内含⼦(intron) 在转录后的加⼯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

12.基因突变基因内部核苷酸的改变,最⼩可是⼀个碱基对的置换、插⼊或缺失。

13.点突变(point mutation)DNA链中⼀个或⼀对碱基或者碱基对发⽣突变,包括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14.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产⽣了新的密码⼦但新旧密码⼦所编码的氨基酸是同⼀种氨基酸的突变。

15.错义突变(misssense mutation )碱基替换发⽣在编码氨基酸的密码⼦中。

突变后所产⽣的新的密码⼦编码的氨基酸与突变前旧的密码⼦编码的氨基酸是两种不同氨基酸的突变。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82655(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名词解释: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

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enetics(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亦称为基因学。

2.Chromatin(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3.Chromosome(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4.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组成性异染色质):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是一种永久性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子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

5.※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6.※lampbrush chromosome(灯刷染色体):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停留在双线期(可持续数月)的染色体。

7.※cell cycle(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段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8.※Mitosis(有丝分裂):没有明显界限的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9.※Meiosis(减数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10.Character(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

11.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每一个可以具体区分的性状。

12.contrasion character(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1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14.基因型(genotype) : 生物个体或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决定生物体一系列发育性状的可能性。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表现度(Expressivity):一些基因在不同个体中表达不一致,具有个体差异性。

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 拟表型(Phenocopy):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化,有时与基因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类似。

3.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4.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杂合子中显性形状不能完全掩盖隐性性状的现象。

5.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6.共显性(Codominance):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

7.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8.隐性致死(recessive lethal):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叫隐性致死基因。

如植物中的白化基因等。

9.显性致死(dominant lethal):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基因。

如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人的结节性硬化症。

10.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在配子期致死。

11.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在胚胎期或成体期致死。

12. 等位基因(allele):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13.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指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4.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指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而不同基因型株间授粉可结实的现象。

15. 连锁(linkage):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遗传的现象。

16. 连锁群(linkage group):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名词解释1.遗传病: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2.假基因:指没有功能的基因,为人类基因组中常见的一类基因(DNA序列)。

虽然假基因本身不具任何功能,但它的序列往往和其他功能基因的某些片段有同源性。

3.碱基替换:是指一种碱基被另一种碱基所替换,它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称为点突变。

4.同义突变:指碱基替换使某一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改变前后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氨基酸,实质上并不发生突变效应。

5.错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导致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结果使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变化,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分子。

6.无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来为某一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7.终止密码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有的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编码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继续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才停止,结果形成过长的异常多肽链。

8.抑制基因突变:是指当基因内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碱基发生了两次替换,其中一次抑制了另一次突变的遗传效应。

9.移码突变:是指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但不是3个或3个的倍数)造成这一位置以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

移码突变的结果使变动部分以下的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或酶的生物学功能。

10.动态突变:又称为不稳定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其突变是由于碱基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拷贝数的增加随着时代的传递而不断扩增,因而称之为动态突变。

11.亲缘系数:是指两个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位上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

1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13.外显率:在一个群体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比14.近亲婚配:医学遗传学上通常将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一些个体称为近亲。

近亲个体间的婚配称为近亲婚配。

15.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即一种性状可以有不同的基因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2、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
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3、F因子 :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
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4、F'因子: 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5、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6、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7、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
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隔裂基因 :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
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9、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10、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1、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12、基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
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
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13、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sex-duction)。
14、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15、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
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16、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17、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
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
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18、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19、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
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
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20、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
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21、核型与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
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定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特征,对染
色体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测定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2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23、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
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
2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从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也称点突变。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则为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功能的特定区段内碱基或碱基顺序的变化所引
起的突变,最小突变单位是一个碱基对的变化,是产生新基因的源泉,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诱变育种
的理论依据。
25、部分二倍体:含一个亲本的全部基因组和另一亲本部分基因组的合子叫部分二倍体或部分合子。
26、移码突变:在DNA复制中发生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27、镶嵌显性:指在杂种的身体不同部位分别显示出显性来的现象.
28、表型模写(拟表型):有时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和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很相似,这叫表
型模拟或拟表型。
29、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
个基因。
30、重组DNA技术: 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
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31.不完全连锁: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的重新组合,
组合型少于亲本性的现象
32.干涉:在基因连锁互换中,酶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临近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要减少一些的现
象,可以用并发系数来表示干涉的大小
33.无义突变:编码区的单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的形成,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形成不完全的肽
链,其产物多无活性
34.顺反子:负责编码特定的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其内部可分为突变和重组单位
35.基因频率:在群体的特定基因座上,某一等位基因数目占该座位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