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数学一轮复习之立体几何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练习题1.空间中,用a,b,c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γ表示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若a∥b,b∥c,则a∥cB.若a⊥γ,b⊥γ,则a∥bC.若a∥γ,b∥γ,则a∥bD.若a⊥b,b⊥c,则a⊥c答案AB解析根据空间平行直线的传递性可知A正确;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B正确;若a∥γ,b∥γ,则a,b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C错误;若a⊥b,b⊥c,则a,c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2.对于两条不同直线m,n和两个不同平面α,β,下列选项正确的为()A.若m⊥α,n⊥β,α⊥β,则m⊥nB.若m∥α,n∥β,α⊥β,则m⊥n或m∥nC.若m∥α,α∥β,则m∥β或m⊂βD.若m⊥α,m⊥n,则n∥α或n⊂α答案ACD解析对A,令m,n分别为直线m,n的方向向量,因为m⊥α,n⊥β,所以m⊥α,n⊥β,又α⊥β,所以m⊥n,即m⊥n,所以选项A正确;对B,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令平面ABCD为平面α,平面ABB1A1为平面β,直线A1C1为m,直线C1D为n,满足α⊥β,m∥α,n∥β,但m与n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以选项B错误;对C,若m⊄β,过m作一平面γ分别与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且交线分别为a,b,则m∥a,a∥b,所以m∥b,所以m∥β;若m⊂β,符合题意,所以选项C 正确;对D,若n⊂α,符合题意;若n⊄α,过直线n作一平面β与平面α相交,设交线为b,因为b⊂α,m⊥α,所以m⊥b,又m⊥n,且n,b在同一平面内,所以n∥b,所以n∥α,所以选项D正确.综上,选ACD.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该正方体中()A.AE∥CDB.CH∥BEC.DG⊥BHD.BG⊥DE答案BCD解析由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正方体如图,连接AH,DE,BG,BH,DG,HC.由图形可知,AE⊥CD,故A错误;因为HE∥BC,HE=BC,所以四边形BCH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H∥BE,故B正确;因为DG⊥HC,DG⊥BC,HC∩BC=C,HC,BC⊂平面BHC,所以DG⊥平面BHC,又BH⊂平面BHC,所以DG⊥BH,故C正确;因为BG∥AH,而DE⊥AH,所以BG⊥DE,故D正确.故选BCD.4.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不可能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梯形C.有一个内角为75°的菱形D.正五边形答案BCD解析对于A,如图1,截面的形状可能是正三角形,故A可能;图1图2对于B,首先考虑平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梯形,且QR与AA1不平行,如图2所示,不妨假设PQ⊥QR,因为AA1⊥平面A1B1C1D1,PQ⊂平面A1B1C1D1,所以AA1⊥PQ,从而有PQ⊥平面A1ABB1,这是不可能的,故B不可能;对于C,当平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菱形(非正方形)时,只有如下情形,如图3,其中P,R为所在棱的中点,易知当菱形为PBRD1时,菱形中的锐角取得最小值,即∠PD1R最小.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PD1=RD1=5,PR=22,则由余弦定理,得cos∠PD1R=PD21+RD21-PR22PD1·RD1=5+5-82×5×5=15<6-24=cos 75°,所以∠PD1R>75°,故C不可能;图3对于D,假设截面是正五边形,则截面中的截线必然分别在5个面内,由于正方体有6个面,分成两两平行的三对,故必然有一对平行面中有两条截线,而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这两条截线互相平行,但正五边形的边中是不可能有平行的边的,故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正五边形,故D不可能.综上所述,选BCD.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为AA1的中点,平面α过点D1且与CM垂直,则()A.CM⊥BDB.BD∥平面αC.平面C1BD∥平面αD.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的面积为9 2答案ABD解析如图,连接AC,则BD⊥AC.因为BD⊥AM,AM∩AC=A,AM,AC⊂平面AMC,所以BD⊥平面AMC,又CM⊂平面AMC,所以BD⊥CM,故A正确;取AD的中点E,连接D1E,DM,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D1E⊥DM,又CD⊥D1E,DM∩CD=D,DM,CD⊂平面CDM,所以D1E⊥平面CDM,又CM⊂平面CDM,所以D1E⊥CM.连接B1D1,过点E作EF∥BD,交AB于F,连接B1F,所以CM⊥EF,又D1E∩EF=E,D1E,EF⊂平面D1EFB1,所以CM⊥平面D1EFB1,所以平面α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即梯形D1EFB1.由EF∥BD,BD⊄平面α,EF⊂平面α,得BD∥平面α,故B正确;连接AB1,AD1,易知平面AB1D1∥平面C1BD,而平面AB1D1∩平面α=B1D1,所以平面C1BD与平面α不平行,故C不正确;截面图形为等腰梯形D1EFB1,EF=2,B1D1=22,D1E=B1F=5,所以截面图形的面积S=12×(2+22)×(5)2-⎝⎛⎭⎪⎫22-222=92,故D正确.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N为底面ABCD的中心,P为线段A1D1上的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M为线段AP的中点,则()A.CM与PN是异面直线B.CM>PNC.平面PAN⊥平面BDD1B1D.过P,A,C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一定是等腰梯形答案BCD解析对于选项A,如图,连接NC,PC,则A,N,C三点共线.又M为AP的中点,N为AC的中点,所以CM与PN共面,故A错误;对于选项B,因为P为线段A1D1上的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所以AC>AP.在△MAC中,CM2=AC2+AM2-2AC·AM cos∠MAC=AC2+14AP2-AC·AP·cos∠MAC.在△PAN中,PN2=AP2+AN2-2AP·AN cos∠PAN=AP2+1 4AC 2-AP ·AC cos ∠PAN ,则CM 2-PN 2=34(AC 2-AP 2)>0,所以CM >PN ,故B 正确;对于选项C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易知AC ⊥平面BDD 1B 1,即AN ⊥平面BDD 1B 1,又AN ⊂平面PAN ,所以平面PAN ⊥平面BDD 1B 1,故C 正确; 对于选项D ,连接A 1C 1,在平面A 1B 1C 1D 1内作PK ∥A 1C 1,交C 1D 1于K ,连接KC .在正方体中,A 1C 1∥AC ,所以PK ∥AC ,PK ,AC 共面,所以四边形PKCA 就是过P ,A ,C 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AA 1=CC 1,A 1P =C 1K ,所以AP =CK ,即梯形PKCA 为等腰梯形,故D 正确.故选BCD.7.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AA 1=2AB =2,点P 为线段AD 1上一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PB 1∥平面BC 1DB.三棱锥P-BC 1D 的体积为13C.三棱锥D 1-BC 1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π2D.直线P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53 答案 ABD解析 对于A 选项,连接B 1D 1,AB 1,根据正四棱柱的性质可知AD 1∥BC 1,BD ∥B 1D 1,因为BC 1⊄平面AB 1D 1,AD 1⊂平面AB 1D 1,所以BC 1∥平面AB 1D 1,同理得BD ∥平面AB 1D 1,又BC 1∩BD =B ,所以平面AB 1D 1∥平面BC 1D ,又PB 1⊂平面AB 1D 1,所以PB 1∥平面BC 1D ,所以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易知AD 1∥平面BC 1D ,所以V P-BC 1D =V A-BC 1D =V C 1-ABD =13×12×1×1×2=13,所以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三棱锥D 1-BC 1D 的外接球即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的外接球.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4R 2=12+12+22=6,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6π,所以C 选项错误;对于D 选项,过P 作PE ∥AB ,交BC 1于点E ,则PE ⊥平面BCC 1B 1,连接B 1E ,则∠PB 1E 即直线PB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当B 1E 最小时,∠PB 1E 最大,此时B 1E ⊥BC 1,由等面积法得S △BB 1C 1=12BC 1·B 1E =12BB 1·B 1C 1,解得B 1E =25,在Rt △PB 1E 中,PE =AB =1,所以PB 1=12+⎝ ⎛⎭⎪⎫252=35,所以∠PB 1E 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PE PB 1=53,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ABD.8.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则( )A.直线D1D与直线AF垂直B.直线A1G与平面AEF平行C.平面AEF截正方体ABCD-A1B1C1D1所得的截面的面积为9 2D.点A1和点D到平面AEF的距离相等答案BCD解析对于选项A,假设AF与D1D垂直,又D1D⊥AE,AE∩AF=A,AE,AF⊂平面AEF,所以D1D⊥平面AEF.因为EF⊂平面AEF,所以D1D⊥EF,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错误;图1对于选项B,取B1C1的中点N,连接A1N,GN,如图1所示,易知A1N∥AE,又AE⊂平面AEF,A1N⊄平面AEF,所以A1N∥平面AEF.因为GN∥EF,EF⊂平面AEF,GN⊄平面AEF,所以GN∥平面AEF.又A1N,GN⊂平面A1GN,A1N∩GN=N,所以平面A1GN∥平面AEF.因为A1G⊂平面A1GN,所以A1G∥平面AEF,故B正确;对于选项C,连接AD1,FD1,如图2所示,因为AD1∥EF,所以四边形AD1FE 为平面AEF截正方体ABCD-A1B1C1D1所得的截面,又AD1=22+22=22,图2EF =12+12=2,D 1F =AE =12+22=5,所以四边形AD 1FE 为等腰梯形, 高为(5)2-⎝ ⎛⎭⎪⎫222=322,则S 梯形AD 1FE =12×(2+22)×322=92,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连接A 1D ,如图2所示,由选项C 可知A 1D 与平面AEF 相交且交点为A 1D 的中点,所以点A 1和点D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故D 正确.综上,选BCD.9.已知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是B 1C 1的中点,点P 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运动,且总满足MP ⊥MC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点P 的轨迹中包含AA 1的中点B.点P 在侧面AA 1D 1D 内的轨迹的长为5a4 C.MP 长度的最大值为21a4D.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为55 答案 BCD解析 如图,取A 1D 1的中点E ,分别取A 1A ,B 1B 上靠近A 1,B 1的四等分点F ,G ,连接EM ,EF ,FG ,MG ,易知EM ∥FG 且EM =FG ,所以E ,M ,F ,G 四点共面.连接GC ,因为MG 2=⎝ ⎛⎭⎪⎫a 22+⎝ ⎛⎭⎪⎫a 42=5a 216,MC 2=⎝ ⎛⎭⎪⎫a 22+a 2=5a 24,GC 2=⎝ ⎛⎭⎪⎫3a 42+a 2=25a 216,因此MG 2+MC 2=GC 2,所以MG ⊥MC ,易知ME ⊥MC ,又MG ∩ME =M ,MG ,ME ⊂平面MEFG ,所以MC ⊥平面MEFG ,即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MEFG (不含点M ),易知点P 在侧面AA 1D 1D 内的轨迹为EF ,且EF =MG =5a4,所以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根据点P 的轨迹可知,当P 与F 重合时,MP 最长,易知FG ⊥平面BB 1C 1C ,则FG ⊥MG ,连接MF ,所以MF =a 2+5a 216=21a4,故C 选项正确;由于点P 的轨迹为四边形MEFG (不含点M ),所以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的最小角就是直线CC 1与平面MEFG 所成的角,又向量CC 1→与平面MEFG 的法向量CM →的夹角等于∠C 1CM ,且sin ∠C 1CM =a25a 2=55,所以直线CC 1与平面MEF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即直线CC 1与直线MP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大值等于55,故D 选项正确.10.如图,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2,M 为AA 1的中点,过B 1M 作长方体的截面α交棱CC 1于N ,则( )A.截面α可能为六边形B.存在点N,使得BN⊥截面αC.若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则1≤CN≤2D.当N与C重合时,截面图形的面积为36 4答案CD解析设N0为棱CC1的中点,当N从C1移动到C时,其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如图1,当点N在线段C1N0上时,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当点N在线段N0C上(不包括点N0,C)时,截面α为五边形;当点N与点C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图1图2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A,截面α不可能为六边形,所以A错误;对于B,假设BN⊥截面α,因为B1M⊂α,所以BN⊥B1M,所以必有点N,C重合,而BC与平面B1CQM不垂直,所以B错误;对于C,当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时,点N在线段C1N0上,则1≤CN≤2,所以C 正确;对于D,当点N与点C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如图2,过M作MM′⊥B1C,垂足为M′.设梯形的高为h,B1M′=x,则在Rt△B1MM′中,由勾股定理,得h2=(2)2-x2,①同理h 2=⎝ ⎛⎭⎪⎫522-⎝ ⎛⎭⎪⎫52-x 2,② 由①②,解得x =255,h =65,所以截面α的面积等于12×⎝⎛⎭⎪⎫5+52·h =12×352×65=364,所以D 正确. 综上可知,选CD.。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之立体几何之体积求和之倒序相加与错位相减法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之立体几何之体积求和之倒序相加与错位相减法

高中数学一轮复习之立体几何之体积求和之倒序相加与错位相减法摘要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体积求和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两种体积求和的方法: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求解复杂的体积求和问题。

1. 倒序相加法倒序相加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对称性质的几何体。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要求解的几何体的个数,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计算每个几何体的体积。

3. 将各个几何体的体积按照倒序相加的方式进行求和。

倒序相加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适用于初学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具有对称性质的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几何体,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求解。

2. 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是一种更灵活的方法,适用于一些不具有对称性质的几何体。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要求解的几何体的个数。

2. 依次计算每个几何体的体积。

3. 将第一个几何体的体积与第二个几何体的体积相减。

4. 将第二个几何体的体积与第三个几何体的体积相减。

5. 依次类推,直到计算完所有的几何体。

6. 对所有的几何体体积的减法结果进行求和。

错位相减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各种几何体。

但是,需要在计算过程中保持准确性和注意顺序。

结论通过倒序相加法和错位相减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求解复杂的立体几何体积求和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几何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是本文对于高中数学一轮复之立体几何之体积求和之倒序相加与错位相减法的介绍。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注:本文所述方法为整理总结,部分应用注意题设条件是否满足)。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5讲 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表面积与体积)教学案 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5讲 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表面积与体积)教学案 理

第5讲 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表面积与体积)一、知识梳理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r ′)l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 底h 锥 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 V =13S 底h台 体(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1.正方体的外接球、内切球及与各条棱相切球的半径 (1)外接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半径r =32a (a 为正方体的棱长).(2)内切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半径r =a2(a 为正方体的棱长).(3)与各条棱都相切的球:球心是正方体的中心;半径r =22a (a 为正方体的棱长).2.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内切球的球心和半径(1)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正四面体可以看作是正方体的一部分).(2)外接球:球心是正四面体的中心;半径r =64a (a 为正四面体的棱长).(3)内切球:球心是正四面体的中心;半径r =612a (a 为正四面体的棱长).二、教材衍化1.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 2,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S 表=πr 2+πrl =πr 2+πr ·2r =3πr 2=12π, 所以r 2=4,所以r =2. 答案:2 cm 2.如图,将一个长方体用过相邻三条棱的中点的平面截出一个棱锥,则该棱锥的体积与剩下的几何体体积的比为________.解析:设长方体的相邻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它截出棱锥的体积V 1=13×12×12a ×12b ×12c =148abc ,剩下的几何体的体积V 2=abc -148abc =4748abc ,所以V 1∶V 2=1∶47.答案:1∶47 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 (2)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之积.( )(3)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 )(4)简单组合体的体积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几何体体积的和或差.( )(5)长方体既有外接球又有内切球.( )答案:(1)√(2)×(3)×(4)√(5)×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K(1)不能把三视图正确还原为几何体而错解表面积或体积;(2)考虑不周忽视分类讨论;(3)几何体的截面性质理解有误;(4)混淆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1.已知一个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m3.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四棱锥的底面是底边长为2 m,高为1 m的平行四边形,四棱锥的高为 3 m.故该四棱锥的体积V=1 3×2×1×3=2(m3).答案:22.将一个相邻边长分别为4π,8π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________.解析:当底面周长为4π时,底面圆的半径为2,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是8π;当底面周长为8π时,底面圆的半径为4,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为32π.无论哪种方式,侧面积都是矩形的面积32π2,故所求的表面积是32π2+8π或32π2+32π.答案:32π2+8π或32π2+32π3.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 1,O 2,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因为过直线O 1O 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所以圆柱的高为22,底面圆的直径为22,所以该圆柱的表面积为2×π×(2)2+22π×22=12π.答案:12π4.一个球的表面积是16π,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则由4πR 2=16π,解得R =2,所以这个球的体积为43πR 3=323π.答案:323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师生共研)(1)(2020·河南周口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C =2,直线A 1C 与侧面AA 1B 1B 所成的角为30°,则该三棱柱的侧面积为( )A .4+4 2B .4+43C .12D .8+42(2)(2020·四川泸州一诊)在梯形ABCD 中,∠ABC =π2,AD ∥BC ,BC =2AD =2AB =2.将梯形ABCD 绕AD 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5+2)πB .(4+2)πC .(5+22)πD .(3+2)π【解析】 (1)连接A 1B .因为AA 1⊥底面ABC ,则AA 1⊥BC ,又AB ⊥BC ,AA 1∩AB =A ,所以BC ⊥平面AA 1B 1B ,所以直线A 1C 与侧面AA 1B 1B 所成的角为∠CA 1B=30°.又AA 1=AC =2,所以A 1C =22,BC = 2.又AB ⊥BC ,则AB =2,则该三棱柱的侧面积为22×2+2×2=4+42,故选A.(2)因为在梯形ABCD 中,∠ABC =π2,AD ∥BC ,BC =2AD =2AB =2,所以将梯形ABCD 绕AD 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一个底面半径为AB =1,高为BC -AD =2-1=1的圆锥,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 =π×12+2π×1×2+π×1×12+12=(5+2)π.故选A.【答案】 (1)A (2)A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求法(1)以三视图为载体的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关键是分析三视图确定几何体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数量.(2)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注意衔接部分的处理.(3)旋转体的表面积问题注意其侧面展开图的应用. 1.在如图所示的斜截圆柱中,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为40 cm ,母线长最短50 cm ,最长80 cm ,则斜截圆柱的侧面面积S =________cm 2.解析:将题图所示的相同的两个几何体对接为圆柱,则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由题意得所求侧面展开图的面积S=12×(50+80)×(π×40)=2 600π(cm2).答案:2 600π2.已知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四棱柱与半球的组合体,且正四棱柱的高为2,底面对角线长为4,球的半径为2,所以该正四棱柱的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22,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1 2×4π×22+π×22+22×2×4=12π+16.答案:12π+16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多维探究)角度一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我国古代《九章算术》里,记载了一个“商功”的例子:今有刍童,下广二丈,袤三丈,上广三丈,袤四丈,高三丈.问积几何?其意思是:今有上下底面皆为长方形的草垛(如图所示),下底宽2丈,长3丈,上底宽3丈,长4丈,高3丈.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该书提供的算法是:上底长的2倍与下底长的和与上底宽相乘,同样下底长的2倍与上底长的和与下底宽相乘,将两次运算结果相加,再乘以高,最后除以6.则这个问题中的刍童的体积为( )A.13.25立方丈B.26.5立方丈C.53立方丈D.106立方丈【解析】 由题意知,刍童的体积为[(4×2+3)×3+(3×2+4)×2]×3÷6=26.5(立方丈),故选B.【答案】 B角度二 割补法求体积《九章算术》卷五商功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刍甍,下广三丈,袤四丈,上袤二丈,无广,高一丈,问积几何?刍甍:底面为矩形的屋脊状的几何体(网格纸中粗线部分为其三视图,设网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刍甍的体积为( )A .4B .5C .6D .12【解析】 如图所示,由三视图可还原得到几何体ABCDEF ,过E ,F 分别作垂直于底面的截面EGH 和FMN ,可将原几何体切割成三棱柱EHG ­FNM ,四棱锥E ­ADHG 和四棱锥F ­MBCN ,易知三棱柱的体积为12×3×1×2=3,两个四棱锥的体积相同,都为13×1×3×1=1,则原几何体的体积为3+1+1=5.故选B.【答案】 B角度三 等体积法求体积(2020·贵州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E 是棱BB 1的中点,点F 是棱CC 1上靠近C 1的三等分点,且三棱锥A 1­AEF 的体积为2,则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 )A .12B .8C .20D .18【解析】 设点F 到平面ABB 1A 1的距离为h ,由题意得V A 1­AEF=V F ­A 1AE .又V F ­A 1AE =13S △A 1AE ·h =13×⎝ ⎛⎭⎪⎫12AA 1·AB ·h =16(AA 1·AB )·h =16S 四边形ABB 1A 1·h =16V ABCD ­A 1B 1C 1D 1,所以V ABCD ­A 1B 1C 1D 1=6V A 1­AEF =6×2=12.所以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12.故选A.【答案】 A(1)处理体积问题的思路①“转”:指的是转换底面与高,将原来不易求面积的底面转换为易求面积的底面,或将原来不易看出的高转换为易看出并易求解长度的高;②“拆”:指的是将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拆成几个简单的几何体,便于计算;③“拼”:指的是将小几何体嵌入一个大几何体中,如将一个三棱锥复原成一个三棱柱,将一个三棱柱复原成一个四棱柱,这些都是拼补的方法.(2)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常用方法①公式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②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规则的图形,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其体积;③等体积法:一个几何体无论怎样转化,其体积总是不变的.如果一个几何体的底面面积和高较难求解时,我们可以采用等体积法进行求解.等体积法也称等积转化或等积变形,它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的一种方法,多用来解决有关锥体的体积,特别是三棱锥的体积.1.(2020·江西上饶二模)已知下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其体积为( )A .π+23B .π+13C .π+43D .π+34解析:选C.几何体为半圆柱与四棱锥的组合体(如图),半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四棱锥的底面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1,故几何体的体积V =12×π×12×2+13×22×1=π+43.故选C.2.(2019·高考全国卷Ⅲ)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AB =BC =6 cm ,AA 1=4 cm.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0.9 g/cm 3.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________g.解析:由题易得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6×6×4=144(cm 3),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连接GE ,HF ,易知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矩形BCC 1B 1面积的一半,即12×6×4=12(cm 2),所以V四棱锥O ­EFGH =13×3×12=12(cm 3),所以该模型的体积为144-12=132(cm 3),所以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132×0.9=118.8(g).答案:118.8球与空间几何体的接、切问题(多维探究) 角度一 外接球(1)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πB .3π4C.π2D .π4(2)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若平面SCA ⊥平面SCB ,SA =AC ,SB =BC ,三棱锥S ­ABC的体积为9,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 (1)设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 ,则r 2=12-⎝ ⎛⎭⎪⎫122=34,所以,圆柱的体积V =34π×1=3π4,故选B.(2)设球O 的半径为R ,因为SC 为球O 的直径,所以点O 为SC 的中点,连接AO ,OB ,因为SA =AC ,SB =BC ,所以AO ⊥SC ,BO ⊥SC ,因为平面SCA ⊥平面SCB ,平面SCA ∩平面SCB =SC ,所以AO ⊥平面SCB ,所以V S ­ABC =V A ­SBC =13×S △SBC ×AO =13×(12×SC ×OB )×AO ,即9=13×(12×2R ×R )×R ,解得R =3,所以球O 的表面积为S =4πR2=4π×32=36π.【答案】 (1)B (2)36π角度二 内切球(1)如图,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V 1,表面积为S 1,球O 的体积为V 2,表面积为S 2,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__,S 1S 2=________. (2)已知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则此正四面体的表面积S 1与其内切球的表面积S 2的比值为________.【解析】 (1)设圆柱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由题设可得圆柱O 1O 2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 ,高为2R ,所以V 1V 2=πR 2·2R 43πR 3=32.S 1S 2=2πR ·2R +2πR 24πR 2=32. (2)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r 为正四面体高的14,即r =14×63a =612a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则S 1S 2=3a 2πa 26=63π. 【答案】 (1)32 32 (2)63π解决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其通法是作截面,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求解,其解题的思维流程是:1.(2020·四川成都一诊)如图,在矩形ABCD 中,EF ∥AD ,GH ∥BC ,BC =2,AF =FG =BG =1.现分别沿EF ,GH 将矩形折叠使得AD 与BC 重合,则折叠后的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24πB .6π C.163π D .83π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折叠后的几何体是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柱,底面等边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23× 12-⎝ ⎛⎭⎪⎫122=33.因为三棱柱的高为BC =2,所以其外接球的球心与底面外接圆圆心的距离为1,则三棱柱外接球的半径为R =⎝ ⎛⎭⎪⎪⎫332+12=233,所以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16π3.故选C.2.(2020·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在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点P 在底面的射影H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异面直线PB 与A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若四棱锥P ­ABCD 的内切球半径为r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r R=( ) A.23B .25 C.12D .13解析:选B.如图,取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连接EF ,PE ,PF .由题意知,P ­ABCD 为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因为BC ∥AD ,所以∠PBC 即为异面直线PB 与AD 所成的角.因为∠PBC 的正切值为2,所以四棱锥的斜高为2,所以△PEF 为等边三角形,则正四棱锥P ­ABCD 的内切球的半径r 即为△PEF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33. 设O 为正四棱锥外接球的球心,连接OA ,AH .由题可得AH =2,PH = 3.在Rt △OHA 中,R 2=(2)2+(3-R )2,解得R =536, 所以r R =25. 确定球心位置的三种方法决定球的几何要素是球心的位置和球的半径,在球与其他几何体的结合问题中,通过位置关系的分析,找出球心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不妨称这个方法为球心位置分析法.方法一 由球的定义确定球心若一个多面体的各顶点都在一个球的球面上,则称这个多面体是这个球的内接多面体,这个球是这个多面体的外接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定点到一个简单多面体的所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那么这个定点就是该简单多面体外接球的球心.(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球心是其体对角线的中点;(2)正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是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3)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是上、下底面三角形外心连线的中点;(4)正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在其高上,具体位置可通过建立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5)若棱锥的顶点可构成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则公共斜边的中点就是其外接球的球心.已知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的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16π B.20πC.24πD.32π【解析】已知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的高为4,体积为16,可求得底面边长为2,故球的直径为22+22+42=26,则半径为6,故球的表面积为24π,故选C.【答案】C方法二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确定球心(1)正四面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正三棱锥、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可将三棱锥补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2)同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相对的棱相等的三棱锥,可将三棱锥补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3)若已知棱锥含有线面垂直关系,则可将棱锥补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4)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则可将三棱锥补形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将△AED,△EBF,△FCD分别沿DE,EF,FD折起,使A,B,C三点重合于点A′,若四面体A′EFD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半径为( )A. 2 B.6 2C.112D.52【解析】易知四面体A′EFD的三条侧棱A′E,A′F,A′D 两两垂直,且A′E=1,A′F=1,A′D=2,把四面体A′EFD补成从顶点A′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1,1,2的一个长方体,则长方体的外接球即为四面体A′EFD的外接球,球的半径为r=1 212+12+22=62.故选B.【答案】B方法三由性质确定球心利用球心O与截面圆圆心O′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圆及球心O与弦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的性质,确定球心.正三棱锥A­BCD内接于球O,且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2,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M为底面△BCD的中心,易知AM⊥MD,DM=1,AM= 3.在Rt△DOM中,OD2=OM2+MD2,即OD2=(3-OD)2+1,解得OD=23 3,故球O的表面积为4π×⎝⎛⎭⎪⎪⎫2332=163π.【答案】163π[基础题组练]1.圆柱的底面积为S ,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是( )A .4πSB .2πSC .πSD .233πS 解析:选A.由πr 2=S 得圆柱的底面半径是S π,故侧面展开图的边长为2π·S π=2πS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是4πS ,故选A. 2.已知圆锥的高为3,底面半径长为4,若一球的表面积与此圆锥的侧面积相等,则该球的半径长为( ) A .5B .5C .9D .3解析:选B.因为圆锥的底面半径R =4,高h =3,所以圆锥的母线l =5,所以圆锥的侧面积S =πRl =20π.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2=20π,所以r =5,故选B.3.(2020·安徽黄山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几何体的体积为( )A.12B .1 C.32D .3 解析:选B.由主视图可得如图的四棱锥P ­ABCD ,其中平面ABCD ⊥平面PCD .由主视图和俯视图可知AD =1,CD =2,P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32.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V =13×S 长方形ABCD ×h =13×1×2×32=1.故选B.4.(2020·河南郑州三模)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5π3B .4π3 C.π3D .2π3 解析:选D.几何体是半个圆柱挖去半个圆锥所形成的,如图,由题意可知几何体的体积为:12×12·π×2-13×12×12·π×2=2π3.故选D. 5.(2020·广东茂名一模)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D 1B 与DC 所成的角是60°,则长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 .16πB .8πC .4πD .42π解析:选A.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因为DC ∥AB ,所以相交直线D 1B 与AB 所成的角是异面直线D 1B 与DC 所成的角.连接AD 1,由AB ⊥平面ADD 1A 1,得AB ⊥AD 1,所以在Rt △ABD 1中,∠ABD 1就是D 1B 与DC 所成的角,即∠ABD 1=60°,又AB =2,AB =BD 1cos 60°,所以BD 1=AB cos 60°=4,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由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长方体外接球的直径得4R 2=D 1B 2=16,则R =2,所以长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是4πR 2=16π.故选A.6.一个四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其主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侧面积是________.解析:因为四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所以该四棱锥为正四棱锥,如图,由题意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2,正四棱锥的高为2, 取正方形的中心O ,AD 的中点E ,连接PO ,OE ,PE ,可知PO 为正四棱锥的高,△PEO 为直角三角形,则正四棱锥的斜高PE =22+12= 5.所以该四棱锥的侧面积S =4×12×2×5=4 5. 答案:457.已知圆锥SO ,过SO 的中点P 作平行于圆锥底面的截面,以截面为上底面作圆柱PO ,圆柱的下底面落在圆锥的底面上(如图),则圆柱PO 的体积与圆锥SO 的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_.解析:设圆锥SO 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则圆柱PO 的底面半径是r 2,高为h 2, 所以V 圆锥SO =13πr 2h ,V 圆柱PO =π⎝ ⎛⎭⎪⎫r 22·h 2=πr 2h 8,所以V 圆柱PO V 圆锥SO =38. 答案:388.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3,内有一个球与四个面都相切,则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过点P 作PD ⊥平面ABC 于点D ,连接AD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PE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AE 是BC 边上的高和中线,D 为△ABC 的中心.因为AB =BC =23,所以S △ABC =33,DE =1,PE = 2.所以S 表=3×12×23×2+33=36+3 3. 因为PD =1,所以三棱锥的体积V =13×33×1= 3. 设球的半径为r ,以球心O 为顶点,三棱锥的四个面为底面,把正三棱锥分割为四个小棱锥,则r =3336+33=2-1. 答案:2-19.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1)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2)如果点P ,Q 在正视图中所示位置,P 为所在线段的中点,Q 为顶点,求在几何体表面上,从P 点到Q 点的最短路径的长.解:(1)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组成的组合体,其表面积是圆锥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之和.S 圆锥侧=12(2πa )·(2a )=2πa 2, S 圆柱侧=(2πa )·(2a )=4πa 2,S 圆柱底=πa 2,所以S 表=2πa 2+4πa 2+πa 2=(2+5)πa 2.(2)沿P 点与Q 点所在母线剪开圆柱侧面,如图.则PQ =AP 2+AQ 2=a 2+(πa )2=a 1+π2,所以从P 点到Q 点在侧面上的最短路径的长为a 1+π2.10.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G 为AC 与BD 的交点,BE ⊥平面ABCD .(1)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2)若∠ABC =120°,AE ⊥EC ,三棱锥E ­ACD 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因为BE ⊥平面ABCD ,所以AC ⊥BE .故AC ⊥平面BED .又AC 平面AEC , 所以平面AEC ⊥平面BED .(2)设AB =x ,在菱形ABCD 中,由∠ABC =120°,可得AG =GC=32x ,GB =GD =x 2.因为AE ⊥EC ,所以在Rt △AEC 中,可得EG =32x .由BE ⊥平面ABCD ,知△EBG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 =22x .由已知得,三棱锥E ­ACD 的体积V 三棱锥E ­ACD =13×12·AC ·GD ·BE=624x 3=63,故x =2.从而可得AE =EC =ED = 6.所以△EAC 的面积为3,△EAD 的面积与△ECD 的面积均为 5. 故三棱锥E ­ACD 的侧面积为3+2 5.[综合题组练])1.如图,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顶点A 为球心,以2为半径作一个球面,则该正方体的表面被球面所截得的所有弧长之和为( )A.3π4 B .2π C.3π2D .9π4解析:选C.正方体的表面被该球面所截得的弧长是相等的三部分,如图,上底面被球面截得的弧长是以A 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周长的14,所以所有弧长之和为3×2π4=3π2.故选C.2.(2020·江西萍乡一模)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236 B .72C.76D .4解析:选A.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B 1­DCC 1,挖去一个三棱锥E ­FCG 所形成的,故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12×(2×2)×2-13×⎝ ⎛⎭⎪⎫12×1×1×1=236. 故选A.3.(2020·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模拟)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斜边AB =2,点D 是斜边AB 上一点(不同于点A ,B ).沿线段CD 折起形成一个三棱锥A ­CDB ,则三棱锥A ­CDB 体积的最大值是( )A .1B .12C.13D .16解析:选D.设AD =x ,将△ACD 折起使得平面ACD ⊥平面BCD .在△ACD 中,由面积公式得12CD ·h 1=12AD ·1(h 1为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则h 1=x1+(x -1)2.由题易知h 1为点A 到平面BCD 的距离,故三棱锥A ­CDB 体积为V =13S △BCD ·h 1=13×⎝ ⎛⎭⎪⎫12BD ·1·h 1=16·2x -x 2x 2-2x +2,x ∈(0,2).令t =x 2-2x +2,则t ∈[1,2),故V =16·2-t 2t =16·⎝ ⎛⎭⎪⎫2t -t .由于2t -t 是减函数,故当t =1时,V取得最大值为16×(2-1)=16.故选D.4.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的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则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12 3B .183C .24 3D .543解析:选B.如图,E 是AC 的中点,M 是△ABC 的重心,O 为球心,连接BE ,OM ,OD ,BO .因为S △ABC =34AB 2=93,所以AB =6,BM =23BE=23AB 2-AE 2=2 3.易知OM ⊥平面ABC ,所以在Rt △OBM 中,OM =OB 2-BM 2=2,所以当D ,O ,M 三点共线且DM =OD +OM 时,三棱锥D ­ABC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V max =13S △ABC ×(4+OM )=13×93×6=18 3.故选B. 5.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均为1,且AA 1⊥底面ABC ,则三棱锥B 1­ABC 1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三棱锥B 1­ABC 1的体积等于三棱锥A ­B 1BC 1的体积,三棱锥A ­B 1BC 1的高为32,底面积为12,故其体积为13×12×32=312.答案:3126.已知半球O 的半径r =2,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接于半球O ,其中底面ABC 在半球O 的大圆面内,点A 1,B 1,C 1在半球O 的球面上.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积为63,则其侧棱的长是________.解析:依题意O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设AB =a ,分析计算易得0<a <23,AO =33a ,在Rt △AOA 1中,A ′O =r =2,则AA 1=r 2-AO 2=4-a 23,所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积S =3a ·AA 1=3a4-a 23=3-a 43+4a 2=63,整理得a 4-12a 2+36=0,解得a 2=6,即a =6,此时侧棱AA 1= 2.答案:27.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P 为BC 边的中点,Q 为线段CC 1上的动点,过点A ,P ,Q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为S ,当CQ =1时,S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当CQ =1时,Q 与C 1重合.如图,取A 1D 1,AD 的中点分别为F ,G .连接AF ,AP ,PC 1,C 1F ,PG ,D 1G ,AC 1,PF .因为F 为A 1D 1的中点,P 为BC 的中点,G 为AD 的中点, 所以AF =FC 1=AP =PC 1=52,PG 綊CD ,AF 綊D 1G .由题意易知CD 綊C 1D 1,所以PG 綊C 1D 1,所以四边形C 1D 1GP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PC 1綊D 1G ,所以PC 1綊AF , 所以A ,P ,C 1,F 四点共面, 所以四边形APC 1F 为菱形.因为AC 1=3,PF =2,过点A ,P ,Q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S 为菱形APC 1F ,所以其面积为12AC 1·PF =12×3×2=62.答案:628.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51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设S 在底面的射影为S ′,连接AS ′,SS ′.△SAB 的面积为12·SA ·SB ·sin ∠ASB =12·SA 2·1-cos 2∠ASB =1516·SA 2=515,所以SA 2=80,SA =4 5.因为SA 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所以∠SAS ′=45°,AS ′=SA ·cos 45°=45×22=210.所以底面周长l =2π·AS ′=410π,所以圆锥的侧面积为12×45×410π=402π.答案:402π。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立体几何》9-1精品
•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包括三垂线定理)
•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 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精选版ppt
7
• ●命题趋势
• 1.空间几何体
• 空间几何体是立体几何初步的重要内容,高考非常重视 对这一部分的考查.一是在选择、填空题中有针对性地 考查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及主要几何量(角度、距 离、面积、体积)的计算等.二是在解答题中,以空间 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及有关计 算.
精选版ppt
9
•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理)
• 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包括部分选择、填空题, 大多都可以使用空间向量来解答.高考在注重对立体几 何中传统知识和方法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对空间向量的 考查.给考生展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 能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 这一部分高考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选版ppt
27
• 1°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 • 2°不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精选版ppt
28
• (3)球面距离:
• 1°定义:在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
两点的 在这两点间的一段
的长度,这个弧
长叫做两大点圆的球面距离.
劣弧
• 2°地球上的经纬线
• 当把地球看作一个球时,经线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 半个大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其
•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 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 一个直角三角形.
• 4.棱台的概念及性质
• (1)定义:棱锥被 的部分叫做棱台.

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立体几何第一讲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直观图课件

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立体几何第一讲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直观图课件

以用“斜”(两坐标轴成45°或135°)和“二测”(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减半,平行于 x 轴和 z 轴的线段长度不变)来
掌握.
(2)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
与原图形的面积的关系:S
= 直观图
2 4S
原图形.
【变式训练】
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
45°,腰和上底均为 22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
由斜二测画法可知,A′B′=AB=a,O′C′=21OC
= 43a,在图 6-1-6 中作 C′D′⊥A′B′于 D′,则 C′D′
= 22O′C′= 86a.所以 S△A′B′C′=21A′B′·C′D′=
12·a·86a= 166a2.
答案:D
【题后反思】
(1)画几何体的直观图一般采用斜二测画法,其规则可
3.(教材改编题)如图 6-1-1,长方体 ABCD-A′B′C′D′
被截去一部分,其中 EH∥A′D′.剩下的几何体是(
)
A.棱台 C.五棱柱 答案:C
图 6-1-1 B.四棱柱 D.六棱柱
题组三 真题展现
4.(2021 年新高考Ⅰ)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2,其侧 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
A.2
B.2 2
C.4
D.4 2
答案:B
5.(2020 年全国Ⅰ)如图 6-1-2,在三棱锥 P-ABC 的平面 展开图中,AC=1,AB=AD= 3 ,AB⊥AC,AB⊥AD, ∠CAE=30°,则 cos∠FCB=________.
答案:-14
图 6-1-2
考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例 1] (1)给出下列命题: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立体几何文科用十一(1)平面、空间直线(教师)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立体几何文科用十一(1)平面、空间直线(教师)

模块: 十一、立体几何课题: 1、平面、空间直线教学目标: 知道平面的含义,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方表述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确定平面的方法,并能运用于确定长方体的简单截面.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并能用图形、符号和集合语言予以表示.重难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平行线的传递性,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及其表示方法.一、 知识要点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异面——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3、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二、 例题精讲例1、四面体ABCD 中,E 、G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F 在CD 上,H 在AD 上,且有DF ∶FC=2∶3,DH ∶HA=2∶3求证:EF 、GH 、BD 交于一点.答案:证明略.例2、已知n 条互相平行的直线123,,,,n l l l l 分别与直线l 相交于点12,,,n A A A , 求证:123,,,,n l l l l 与l 共面.例3、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 ∥CD ,四条边AB ,BC ,DC ,AD (或其延长线)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E ,F ,G ,H 四点,求证:四点E ,F ,G ,H 共线.例4、平面α平面βC =,a α⊂,且//a c ,b β⊂,b c M =,求证: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例5、A 是△BCD 平面外的一点,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1)求证:直线EF 与BD 是异面直线;(2)若AC ⊥BD ,AC =BD ,求EF 与BD 所成的角.答案:(1)略;(2)45︒例6、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B =a ,BC =b ,AA 1=c ,且a >b ,求:(1)下列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AB 与CC 1;AB 与A 1C 1;AB 与B 1C .(2)异面直线D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b c 22c b bc +;(2)))((2222222c b a b a b a +++-.例7、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一直角梯形,90BAD ︒∠=,//AD BC ,AB BC a ==,2AD a =,且PA ⊥底面ABCD ,PD 与底面成30︒角.(1) 若AE PD ⊥,E 为垂足,求证:BE PD ⊥;(2) 求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略;(2)4.三、 课堂练习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1CC 、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和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2、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若EFGH 是正方形,则AC 与BD 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垂直且相等.3、已知,a b 为不垂直的异面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a b 在α上的射影可能是:(1)两条平行直线;(2)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3)同一条直线;(4)一条直线及其外一点,则在上面的结论中,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答案:(1)(2)(4)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l αβ=,则l ( )A 、与m n 、都相交B 、与m n 、中至少一条相交C 、与m n 、都不相交D 、至多与m n 、中的一条相交答案:B5、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下列结论:(1)AB EF ⊥;(2)AB 与CM 成60︒;(3)EF 与MN 是异面直线;(4)//MN CD ,其中正确的是( )A 、(1)(2)B 、(3)(4)C 、(2)(3)D 、(1)(3)答案:D6、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三条棱111AB CC A D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 、有且只有1个B 、有且只有 2个C 、有且只有3个D 、有无数个 答案:D四、 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空间中有8个点,其中有3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此外再无任何三点共线,由这8个点可以确定 条直线,最多可确定 个平面.答案:26,452、已知PA ⊥平面ABC ,90ACB ︒∠=,且PA AC BC a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 .答案:2.3、(1)若//,//a b b c ,则//a c ;(2)若,,a b b c ⊥⊥则a c ⊥;(3)若a 与b 相交,b 与c 相交,则a 与c 也相交;(4)若a 与b 异面,b 与c 异面,则a 与c 也异面.上面的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题号是 .答案:(1)4、已知平面//αβ,A C α∈、,B D β∈、,直线AB 与CD 交于S ,且AS=8,BS=9,CD=34,则CS= .答案:16或2725、以下命题:(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某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是异面直线;(3)过直线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垂线是唯一的;(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则其中正确的命题的题号是 .答案:(1)(4)6、对于四面体ABCD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1)相对棱、AB 与CD 所在的直线异面;(2)由顶点A 作四面体的高,其垂足是BDC ∆的三条高线上的交点;(3)若分别作ABC ∆和ABD ∆的边AB 上的高,则这两条高所在的直线异面;(4)分别作三组相对棱中点的连线,所得的三条线段相交于一点;(5)最长棱必有某个端点,由它引出的另两条棱的长度之和大于最长棱.答案:(1)(4)(5)二、选择题7、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 C D E F -的底面边长为1,则这个棱柱的侧面对角线1E D 与1BC 所成的角是( )A 、90︒B 、60︒C 、45︒D 、30︒ 答案:B8、已知直线a 和平面αβ、,l αβ=,a α⊄,a β⊄,a 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 和c ,则b 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与平行B 、相交或异面C 、平行或异面D 、相交、平行或异面答案:D9、空间中有五个点,其中有四个点在同一个平面内,但没有任何三点共线,这样的五个点确定平面的个数最多可以是(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 答案:D三、解答题10、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对角线1A C 与平面1BDC 交于点O ,AC BD 、交于点M ,求证:点1C O M 、、共线.11、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作截面PQR ,如PQ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M ,RQ 、DB 的延长线交于点N ,RP 、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K .求证:M 、N 、K 三点共线.11、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2,,AB BC a A A a E H ===、分别是11A B 和1BB的中点,求:(1)EH 与1AD 所成的角;(2)11A D 与1B C 之间的距离;(3)1AC 与1B C 所成的角.答案:(1)1arccos5;(2)2a ;(3)arccos 5.。

新课标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6章立体几何第1节空间几何体教师用书

新课标202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6章立体几何第1节空间几何体教师用书

第一节 空间几何体考试要求:1.认识柱、锥、台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锥、棱柱及其简易组合)的直观图.3.知道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互相平行且全等多边形互相平行平行且相等相交于一点但不一定相等延长线交于一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相互平行且相等并垂直于底相交于一点延长线交于一圆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斜”:在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2)“二测”: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画直观图要注意平行,还要注意长度及角度两个要素.4.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圆台侧=π(r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名称表面积体积几何体柱体(棱柱和圆柱)S表面积=S侧+2S底V=S 底·h锥体(棱锥和圆锥)S表面积=S侧+S底V=S底·h台体(棱台和圆台)S表面积=S侧+S上+S下V=(S上+S下+)h球S=4πR2V=πR3(1)求棱柱、棱锥、棱台与球的表面积时,要结合它们的结构特点与平面几何知识来解6.常用结论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1)正方体的棱长为a,球的半径为R.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a;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a;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a.(2)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2R=.(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解决与球“外接”问题的关键:二、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3)棱台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所得的平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 √ )(4)圆柱的一个底面积为S,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2πS.( × ) 2.如图,长方体ABCD A′B′C′D′被截去一部分,其中EH∥A′D′,则剩下的几何体是( )A.棱台 B.四棱柱C.五棱柱 D.简单组合体C 解析:由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知,剩下的几何体为五棱柱.3.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2,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 )A.1 cm B.2 cmC.3 cm D. cmB 解析:S表=πr2+πrl=πr2+πr·2r=3πr2=12π,所以r2=4,所以r=2 cm.4.体积为8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12π B.C.8π D.4πA 解析:由题意可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其体对角线为2即为球的直径,所以球的表面积为4πR2=(2R)2π=12π.故选A.5.在直观图(如图所示)中,四边形O′A′B′C′为菱形且边长为2 cm,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O为_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cm2.矩形 8 解析:由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O是一个长为4 cm,宽为2 cm的矩形,所以四边形ABCO的面积为8 cm2.考点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与直观图——基础性1.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 A.圆柱B.圆锥C.球D.圆柱、圆锥、球体的组合体C 解析:截面是任意的,且都是圆面,则该几何体为球体.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B.以直角梯形的一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C.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D.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C 解析:由圆锥、圆台、圆柱的定义可知A,B错误,C正确.对于D,只有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才能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D不正确.3.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A′=6 cm,C ′D′=2 cm,则原图形是( )A.正方形 B.矩形C.菱形 D.一般的平行四边形C 解析:如图,在原图形OABC中,应有OD=2O′D′=2×2=4(cm),CD=C′D′=2 cm.所以OC===6(cm),所以OA=OC,所以四边形OABC是菱形.4.(多选题)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B.在四棱柱中,若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C.存在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D.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BC 解析:A不正确,根据棱柱的定义,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全等;B正确,因为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的交线平行于侧棱,又垂直于底面;C正确,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的三棱锥C1 ABC,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D不正确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1.解决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判断问题主要方法是定义法,即紧考点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综合性考向1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1)(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A.2 B.2 C.4 D.4B 解析:由题意知圆锥的底面周长为2π.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则πl=2π,即l=2.故选B.(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B⊥BC,AA1=AC=2,直线A 1C 与侧面AA 1B 1B 所成的角为30°,则该三棱柱的侧面积为()A .4+4B .4+4C .12D .8+4A 解析:连接A 1B .因为AA 1⊥底面ABC ,则AA 1⊥BC ,又AB ⊥BC ,AA 1∩AB =A ,所以BC ⊥平面AA 1B 1B ,所以直线A 1C 与侧面AA 1B 1B 所成的角为∠CA 1B =30°.又AA 1=AC =2,所以A 1C =2,所以BC =.又AB ⊥BC ,则AB =,则该三棱柱的侧面积为2×2+2×2=4+4.(3)在如图所示的斜截圆柱中,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为40 cm ,母线长最短50 cm ,最长80 cm ,则斜截圆柱的侧面面积S = cm 2.2 600π 解析:将题图所示的相同的两个几何体对接为圆柱,则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由题意得所求侧面展开图的面积S =×(50+80)×(π×40)=2 600π(cm 2).求解几何体表面积的类型及求法求多面体的表面积只需将它们沿着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利用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求多面体的表面积求旋转体的表面积可以从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几何特征入手,将其展开后求表面积,但要搞清它们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关系求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通常将所给几何体分割成基本的柱体、锥体、台体,先求出这些基本的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再通过求和或作差,求出所给几何体的表面积1.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2,其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12 解析:设正六棱锥的高为h,侧面的斜高为h′.由题意,得×6××2××h=2,所以h=1,所以斜高h′==2,所以S侧=6××2×2=12.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书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已知一个堑堵的底面积为6,体积为的球与其各面均相切,则该堑堵的表面积为________.36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底面三角形的周长为l,由已知得r=1,所以堑堵的高为2.则lr=6,l=12,所以表面积S=12×2+6×2=36.考向2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问题(1)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1,且AA1⊥底面ABC,则三棱锥B1ABC1的体积为( )A. B.C. D.A 解析:易知三棱锥B1ABC1的体积等于三棱锥AB1BC1的体积,又三棱锥AB1BC1的高为,底面积为,故其体积为××=.(2)(2021·八省联考)圆台上、下底面的圆周都在一个直径为10的球面上,其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4和5,则该圆台的体积为________.61π 解析:圆台的下底面半径为5,故下底面在外接球的大圆上,如图,设球的球心为O,圆台上底面的圆心为O′,则圆台的高OO′===3.据此可得圆台的体积V=π×3×(52+5×4+42)=61π.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常用方法公式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几何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其体积等体积法一个几何体无论怎样转化,其体积总是不变的.如果一个几何体的底面面积和高较难求解时,我们可以采用等体积法进行求解.通过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主要用来解决有关锥体的体积,特别是三棱锥的体积1.(2021·全国甲卷)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其体积为30π,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39π 解析:设圆锥的高为h ,母线长为l ,则圆锥的体积V =×π×62×h =30π,解得h =.所以l ===,故圆锥的侧面积S =πrl =π×6×=39π.2.如图,已知体积为V 的三棱柱ABCA 1B 1C 1,P 是棱B 1B 上除B 1,B 以外的任意一点,则四棱锥PAA 1C 1C 的体积_________. 解析:如图,把三棱柱ABCA 1B 1C 1补成平行六面体A 1D 1B 1C 1ADBC .设点P 到平面AA 1C 1C 的距离为h ,则V =S ·h =V =·2V=.考点3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综合性考向1 “相切”问题已知正四面体PABC 的表面积为S 1,此四面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2,则=________. 解析: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则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1=4××a2=a2,其内切球半径r为正四面体高的,即r=×a=a,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2=4πr2=,则==.考向2 “相接”问题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6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AB=3,AC=4,AB⊥AC,AA1=12,则球O的半径为( )A. B. 2C. D.3C 解析:如图所示,由球心作平面ABC的垂线,则垂足为BC的中点M.又AM=BC=,OM=AA1=6,所以球O的半径R=OA==.1.已知三棱锥PABC中,△ABC为等边三角形,PA=PB=PC=3,PA⊥PB,则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π B.π C.27π D.27πB 解析:因为三棱锥PABC中,△ABC为等边三角形,PA=PB=PC=3,所以△PAB≌△PBC≌△PAC.因为PA⊥PB,所以PA⊥PC,PC⊥PB.以PA,PB,PC为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作正方体(如图所示),则正方体的外接球同时也是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因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所以其外接球半径R=.因此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体积V=×=π.2.(2020·全国Ⅲ卷)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_.π 解析:方法一:如图,在圆锥的轴截面ABC中,CD⊥AB,BD=1,BC=3,圆O内切于△ABC,E为切点,连接OE,则OE⊥BC.在Rt△BCD中,CD==2.易知BE =BD=1,则CE=2.设圆锥的内切球半径为R,则OC=2-R,在Rt△COE中,OC2-OE2=CE2,即(2-R)2-R2=4,所以R=,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πR3=π.方法二:如图,记圆锥的轴截面为△ABC,其中AC=BC=3,AB=2,CD⊥AB,在Rt△BCD中,CD==2,则S△ABC=2.设△ABC的内切圆O的半径为R,则R==,所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πR3=π.。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之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之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形,则在正四棱柱 ABCD - A 1 B 1 C 1 D 1中,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D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 根据题意还原正四棱柱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取 AA 1的中点 G ,连接 KG ,
则有 KG ∥ LM ,所以∠ AKG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由题知 AG =
A 1 C 1=5, BC 1=4 2 ,所以 cos
52 +52 −(4 2)2
9
1
∠ BA 1 C 1=
= < ,所以60°<
2×5×5
25
2
∠ BA 1 C 1<90°,则过点 D 1作直线 l ,与直线 A 1 B , AC 所成的角均为60°,即过一
点作直线,使之与同一平面上夹角大于60°的锐角的两边所在直线所成的角均成
2 z -1=0的交线,试写出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 (2,2,1)
的余弦值为
65
9
.

,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角
[解析] 由平面α的方程为 x +2 y -2 z +1=0,可得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⑫ [0, ] ,二面角的
2
n1,n2>|.
范围是⑬

[0,π] .

易错警示
1. 线面角θ与向量夹角< a , n >的关系
π
2
π
2
如图1(1),θ=< a , n >- ;如图1(2),θ= -< a , n >.
图1
2. 二面角θ与两平面法向量夹角< n 1, n 2>的关系
图2(2)(4)中θ=π-< n 1, n 2>;图2(1)(3)中θ=< n 1, n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讲义之立体几何【主干内容】
【题型分类】
题型一: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1〗(2011四川)l 1,l 2,l 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l 1⊥l 2,l 2⊥l 3⇒l 1∥l 3
B .l 1⊥l 2,l 2∥l 3⇒l 1⊥l 3
C .l 1∥l 2∥l 3⇒l 1,l 2,l 3共面
D .l 1,l 2,l 3共点⇒l 1,l 2,l 3共面
解: B. 对于A ,直线l 1与l 3可能异面;对于C ,直线l 1、l 2、l 3可能构成三棱柱三条侧棱所在直线而不共面;对于D ,直线l 1、l 2、l 3相交于同一个点时不一定共面. 所以选B. 〖例2〗(2011宁波二模)已知a ,β表示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a ,b 表示一对异面直线,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a ∥α,b ⊥β
B .a ∥α,b ∥β
C .a ⊥α,b ∥β
D .a ⊥α,b ⊥β
解:
〖例3〗(2011浙江)若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a ,且l a ∉,则
A .a 内存在直线与异面
B .a 内不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
C .a 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 平行
D .a 内的直线与l 都相交 解:B
〖例4〗(2011杭二模)设,,a b c 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为( )
A .,a c b c ⊥⊥
B .,,a b αβαβ⊥⊂⊂
C .,//a b αα⊥
D .,a b αα⊥⊥
解:C
题型二:空间几何体
〖例1〗(2011浙江卷)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1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图1-1
解: B. 由正视图可排除A ,C ;由侧视图可判断该该几何体的直观图是B. 〖例2〗(2010浙江)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
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A .
3
3523
cm
B .33203
cm
C .32243
cm
D .31603
cm
〖例3〗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ADD 1A 1、面BCC 1B 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 1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图的 ②③ (要求:把可能的图的序号都.
填上).
〖例4〗(2011北京) 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A .32
B .16+16 2
C .48
D .16+32 2
解: B. 由题意可知,该四棱锥是一个底面边长为4,高为2的正四棱锥,所
以其表面积为4×4+4×1
2
×4×22=16+162,故选B.
〖例5〗(2011安徽) 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图1-1
A .48
B .32+817
C .48+817
D .80
解: C. 由三视图可知本题所给的是一个底面为等腰梯形的放倒的直四棱柱(如图所示),所以该直四棱柱的表面积为
S =2×1
2
×(2+4)×4+4×4+2×4+2×1+16×4=48+817.
〖例6〗(2011杭二模)如图,已知等腰ABC ∆的底边3BC =,顶角为120︒,D 是BC 边上一点,且1BD =. 把ADC ∆沿AD 折起,使得平面CAD ⊥平面ABD ,连接BC 形成三棱锥C ABD -. (Ⅰ) ① 求证:AC⊥平面ABD ; ② 求三棱锥C-ABD 的体积;
(Ⅱ) 求A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Ⅰ) ①由已知得,30B C ∠=
∠=︒,
AB AC =
在△ABD 中,由BD=1,得
AD= 在△ACD 中,∵AC 2
+ AD 2
=4 = CD 2
, ∴AC ⊥AD. 平面ADC ⊥平面ABD ,∴AC ⊥平面ABD. ②∵AC ⊥平面ABD , ∴V C -A B D =
13ABD S AC ∆
⋅⋅
=11
1sin 30)34
⋅⋅︒=. (Ⅱ) 由1BD =,得CD = 2,
在平面内作等腰△ABC 底边上的高线
AE ,点E 为垂足,则
AE=
2
.
(第20题)
在三棱锥C-ABD 中,连接CE ,作AH ⊥CE 于点H , ∵BD ⊥AC ,BD ⊥AE ,∴BD ⊥平面ACE ,
∵AH ⊂平面ACE ,∴ BD ⊥AH ,∴AH ⊥平面BCD ,
∴∠ACH 是直线A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在Rt ACE ∆中,
得CE =,AC AE
AH CE ⋅=
=
∴sin ACH ∠==
AC 与平面BCE
. 〖例7〗(2011浙江)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 (Ⅰ)证明:AP ⊥BC ;
(Ⅱ)已知8BC =,4PO =,3AO =,2OD =.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
【好题速递】 1. (2011湖南)设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9π+42
B .36π+18 C.92π+12 D.9
2
π+18
【解析】 由三视图可得这个几何体是由上面是一个直径为3的球,下面是一个长、宽都为3高为2的长方体所构成的几何体,则其
体积为: V =V 1+V 2=43×π×⎝ ⎛⎭
⎪⎫323
+3×3×2=92π+18,故选D.
2. (2011全国) 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2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
图1-2 图1-3
【解析】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知几何体的直观图是由一个半圆锥和一个三棱锥组合而成的,如图,故侧视图选
D.
(第20题)
3. (2011天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4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m 3.
图1-4
【解析】根据三视图还原成直观图,可以看出其是由两个形状一样的,底面长和宽都为1,高为2的长方体叠加而成,故其体积V =2×1×1+1×1×2=4. 4.(2011陕西)如图1-8,在△ABC 中,∠ABC =45°,∠BAC =90°,AD 是BC 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使∠BDC =90°.
(1)证明:平面ADB ⊥平面BDC ;
(2)若BD =1,求三棱锥D -ABC 的表面积.
图1-8
【解答】 (1)∵折起前AD 是BC 边上的高, ∴当△ABD 折起后,AD ⊥DC ,AD ⊥DB. 又DB∩DC=D.∴AD ⊥平面BDC
.∵AD 平面ABD ,∴平面ABD ⊥平面BDC.
(2)由(1)知,DA ⊥DB ,DB ⊥DC ,DC ⊥DA ,DB =DA =DC =1. ∴AB =BC =CA = 2.
从而S △DAB =S △DBC =S △DCA =12×1×1=1
2.
S △ABC =12×2×2×sin60°=3
2.
∴表面积S =12×3+32=3+3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