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
福建省小自考之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小自考简介

福建省小自考之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小自考简介一、福建师范大学简介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专业简介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
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1、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就业方向: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毕业生可从事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协理员或者是中外大中型企业前台秘书、行政主管、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等工作,或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2、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考研方向:行政管理考研方向是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学)。
具体如下:A、行政管理:主要研究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包括政策制定、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
B、公共管理:主要研究公共事务、公共政策、公共组织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包括公共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公共组织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等。
C、法律(非法学):主要研究法律的实务应用和管理问题,包括法律规范的适用、司法实践的运作、行政执法的管理等方面。
三、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小自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等相关介绍1、福建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小自考考试时间:①统考:每年4月和10月分别组织一次考试,考试时间为周末两天,每次最多报4科,一年最多可以报考8科②校考:每年7月和1月分别由主考院校组织一次校考,每次最多4科,一年考两次,考试时间为周末两天,一年最多可以考过8科,校考很简单,不需要太多准备。
福建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福建师范大学专业排名(2022)福建师范大学专业排名20222022年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美术学、体育学类、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2022年福建省级特色专业6个: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心理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福建师范大学校训"知明行笃,立诚致广"为福建师范大学校训,阐释如下:"知明行笃"语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朱熹认为:知行相须,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也曾提出"知行相资"之说。
"立诚",语出《易经·乾卦·文言》:"修辞立其诚"。
"立诚"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一是对真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二是真诚待人、强调诚信,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致广",语出《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致广"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一是"终日乾乾,进德修业",努力达到广阔的境界;二是提倡兼容、宽容,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
概而言之,"知明行笃立诚致广"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的统一,树立至诚的精神,不断探索真理,达到广大的境界简介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非师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双专业、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面向2010级应届毕业生、面向外校生为了增强我院的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和整体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既达到主修专业培养目标,又达到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第二本科专业规格要求的具有双专业、双学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双专业、双学位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我院学科、专业的实际,特制定公共事业管理(双专业、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凡符合学校规定的修读条件并有意修读本专业的学生,请按学校相关申报程序办理手续。
一、本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先进理念,掌握国内、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业务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拥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在社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从事咨询、培训、代理等工作,也可在各级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全部内容,并通过专业实验室、案例分析和实际部门的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本专业的系统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我院拟通过教学各个环节,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及其方针、政策。
2.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实务和管理技能的专业化训练。
3. 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 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危机管理能力。
5. 熟练掌握办公室自动化和信息系统操作技能。
二、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安排。
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必需、扎实、够用”为原则。
福建师范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1 福建师范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一、基本指标全校一流本科专业均应符合如下基本指标:1.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招生录取第一志愿率不低于全校平均水平;2.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高,年终就业率达到95%以上;3.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发展需求,能体现学生毕业后5-10年职业发展预期;4.专业的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国标和OBE导向,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支撑本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专业课程在教学云平台的线上简单建课率不低于95%。
5.专业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及博士以上学历,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态势,专业生师比符合国家要求;6.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和研讨培训机制健全,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课程进修;7.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践管理制度健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定位与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毕业要求;学生进课题和1项目、进实训实验室、进团队人数逐年提升;8.对外合作交流活跃,积极组织学生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参与访学交流、夏令营、科研学术会议等活动;9.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备,对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监测常态运行,数据详实可查;10.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产学合作、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管理与改革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专业办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二、核心指标345注:1.核心指标体系设置5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14项观测点;2.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不低于A档要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不低于B档要求,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应不低于C档要求。
3.每专业的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应至少达到对应档次的7个观测点要求。
6。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方案一、评估目的专业是办学基础,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组织开展专业校内评估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估的鉴定功能、自省功能、参谋功能、引导功能和督促功能,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评估原则(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二)以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基础,以教学过程为专业建设保障,以教学质量为专业建设核心。
条件、过程、效果三者结合,综合评估。
(三)以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三、评估对象校本部已有毕业生的所有本科专业(不含人民武装学院本科专业)。
四、评估程序(一)各学院根据评估方案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各专业进行全面自查、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二)学校组织评估专家组进行现场评估,听取各学院关于本单位本科教学工作情况专题汇报,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各种教学档案,并实地考察实践教学场所等。
(三)由评估专家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各专业自评报告和现场评估情况,给出最后评估结果。
五、指标体系设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2项,主要观测点32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26项)。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如下表:六、等级标准各主要观测点均分4个等级(A、B、C、D),A、C在评估指标内涵及七、评估结果(一)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认定标准如下:优秀专业:主要观测点A≥24、C≤2、D=0,并且重点项目B=0,C=0(艺术、体育类专业认定标准为:主要观测点A≥22、C≤2、D=0,并且重点项目B=0,C=0);良好专业:主要观测点A+B≥24、D=0,并且重点项目C≤2;合格专业:主要观测点A=B≥24、D≤2,并且重点项目D=0;不合格专业:未达到合格等级的专业。
(二)对评估结果“优秀”且评估成绩居于前列的专业,每个专业奖励2万元,并对该专业申报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给予优先推荐。
奖励比例不超过当批次接受评估专业数量的30%。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培养熟悉两岸法律制度,能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服和各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公检法机关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律人才。
规格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法律职业道德。
2、掌握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法律专业知识,具备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
3、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具有独立从事法律事务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5、身心健康。
二、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上述5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与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相应承,总体上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点。
三、学制(修业年限)总学分学制为全日制四年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得低于164学分,按照学校规定,凡表现良好,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即可获得学位。
总学时2574 学时,其中讲授 2418学时,实践156 学时。
四、课程体系注:表内括号()为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及所占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以下公式计算:每门课程学分×每门课程实验与实践学时/每门课程总学时,求和。
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 29.4 ,占总学分比例 18 % 。
五、学分设置1、学生应修满164学分。
2、公共必修课为47学分,公共选修课10分;专业基础必修课为55分;专业特色必修为14学分,专业特色选修课为25—26学分(其中须修满12分);实践及创新课程33学分,需修24学分(其中课外科技实践4学分、法庭科学与物证技术3学分,均为选修课程)。
3、讲授课程总学时数为2418 课时。
六、学分计算根据专业特色,学时数为32-36学时的课程计2学分,学时数为54学时的课程计3学分;学时数为72学时的课程计4学分,学时数为108学时的课程计6学分,做到周学时与学分相对应。
040107教育管理专业

040107教育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1、专业代码:040107
2、学科门类:教育学教育类
3、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4、学历层次与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的本科层次。
本专业考试课程不少于13门,总学分不少于73学分。
凡本专业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达到规定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申请毕业并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鉴定合格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若申请学位考生毕业后到主考学校申请,主考学校按规定考外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成绩合格的本科毕业者,按《中化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授予教育学士学位。
5、报考条件及说明
<1>教育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和持教师证的中、小学教师可直接报考本专业;
<4>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应加考0031心理学(4学分)、0107现代管理学(6学分);
<5>非师范教育类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必须通过6周教育实习。
6、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介绍

外国语学院 (招⽣咨询电话:0591-********) 外国语学院外语系科的前⾝可追溯到1907年创⽴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英⽂和⽇⽂科⽬、1908年创⽴的华南⼥⼦⽂理学院的英语系和1915年创⽴的福建协和⼤学的外语系。
百年的历史和丰富的⼈⽂环境铸就了今⽇外国语学院深厚的⽂化积淀。
1981年,英语语⾔⽂学学科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师院校⾸批4个英语硕⼠点之⼀,在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评估中被评为A级。
1985年,该学科被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校⾸批9个重点学科之⼀,1992年经评估蝉联省重点学科,1995年与中⽂系联合申报⽐较⽂学与世界⽂学硕⼠点并获得成功,使我院成为省“211⼯程”重点学科的⼀部分。
2005年申报英语语⾔⽂学博⼠点获得成功。
2008年学院英语专业被确定为特⾊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211⼈,其中教授17⼈,教授、副教授占45%以上,硕⼠、博⼠占75%以上。
在历届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学科第⼀,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的数量居全省同类学科第⼀,具有教授职称的学科⾻⼲⼈数亦居全省同类学科第⼀。
学院的党建和思想政治⼯作坚持以⼈为本,成绩显著。
1名⼲部被评为省优秀党务⼯作者,1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学⽣中有5⼈荣获“省⼗佳⼤学⽣”称号,2⼈荣获“全国三好学⽣”称号。
党政领导与全院教职员⼯坚持以⾼⽔平的科研⽀撑⾼⽔平的教学,以⾼素质的教师培养⾼素质的学⽣,团结⼀⼼,努⼒拼搏,奠定了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学院现有英语语⾔⽂学博⼠点1个,英语语⾔⽂学、⽐较⽂学与世界⽂学、⽇语语⾔⽂学、外国语⾔学及应⽤语⾔学4个硕⼠点和1个教育硕⼠学位授权点,在读研究⽣200多⼈。
历届培养的硕⼠⽣中有90多⼈考取了北京⼤学、北京外国语⼤学、上海外国语⼤学、⼴州外国语⼤学和英、美、澳等国内外的⼤学博⼠研究⽣,其中60多⼈已获得博⼠学位,成为国内外各⾃领域的专业⼈才和学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在学院名称
授予学位 师范专业标识
20101 经济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
020301K 金融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
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院
经济学
030101K 法学
法学院
法学
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
30302 社会工作
社会历史学院
法学
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学 师范
80402 材料物理
物理与能源学院
工学
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学
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学
080503T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物理与能源学院
工学
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工学
80703 通信工程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工学
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工学
地理科学学院
理学 两者皆可
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地理科学学院
理学
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科学学院
理学
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学院
理学
71001 生物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理学 师范
71002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
理学
71004 生态学
地理科学学院
理学
71101 心理学
教育学院
法学 师范
40101 教育学
教育学院
教育学 师范
40104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院
理学 师范
40106 学前教育
教育学院
教育学 师范
40107 小学教育
教育学院
教育学 师范
40201 体育教育
体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师范
040202K 运动训练
体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专业同时招
收非师范类
学生),非
师范类57
个,涵盖经
济学、法学
、教育学、
文学、历史
学、理学、
工学、管理
学和艺术学
9个学科门ຫໍສະໝຸດ 类。工学 理学 工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传播学院
文学
60101 历史学
社会历史学院
历史学 师范
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理学
师范
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理学
70201 物理学
物理与能源学院
理学 师范
70301 化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理学 师范
70302 应用化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理学
70501 地理科学
120202 市场营销
经济学院
120204 财务管理
经济学院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文学院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学院
120405 城市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120501 图书馆学
社会历史学院
120502 档案学
社会历史学院
120901K 旅游管理
旅游学院
120902 酒店管理
旅游学院
130201 音乐表演
师范 师范
师范
50101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文学 两者皆可
50102 汉语言
海外教育学院
文学
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海外教育学院
文学 师范
050107T 秘书学
文学院
文学
50201 英语
外国语学院
文学 两者皆可
50207 日语
外国语学院
文学
50261 翻译
外国语学院
文学
50302 广播电视学
传播学院
文学
50303 广告学
80706 信息工程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工学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工学
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工学
80902 软件工程
软件学院
工学
80903 网络工程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工学
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软件学院
工学
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音乐学院
130202 音乐学
音乐学院
130205 舞蹈学
音乐学院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传播学院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传播学院
130310 动画
美术学院
130401 美术学
美术学院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学院
130503 环境设计
美术学院
备注:校本
部现有76个
本科专业,
师范类19个
(其中3个
化学与化工学院
工学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学
81602 服装设计与工程
美术学院
艺术学
82502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2503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83001 生物工程
生命科学学院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社会历史学院
120201K 工商管理
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