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地理 考试说明素材
广东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广东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知识体系。
对于广东的考生来说,熟悉广东的地理必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广东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1. 广东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广东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南中国海。
广东地理上的主要特点是"冈多谷少、河湖稀少、海岸线长、气候多样"。
广东的地势较为平坦,以广州平原为主,并有少量的丘陵和高山,如云台山和丹霞山等。
广东的河流相对较少,主要有珠江和韩江。
由于临海地理位置的优势,广东形成了长达4500多公里的海岸线,拥有众多的海湾和港口。
2. 广东的气候特点广东的气候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北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相对较暖;而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常年高温多雨。
另外,广东的内陆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为寒冷。
3. 广东的自然资源广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
广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锰矿石等。
广东还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之一,盐业发展也很重要。
此外,广东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如阳江水电站、珠江三角洲湿地保护和丹霞山等。
4. 广东的经济发展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广东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出口贸易发达,工业发展迅速。
广东还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
此外,广东还是中国的重要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拥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
5. 广东的城市发展广东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现已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
广州是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重要的国际大都市之一;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珠海是中国的特别经济区,以旅游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要支柱。
总结起来,广东的地理知识点十分丰富,包括地理位置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等。
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重点

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重点广东省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广东地理知识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理解和掌握广东地理的特点和特色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来探讨广东地理知识点的重点。
一、地理位置广东位于北纬20度13分至25度31分,东经109度38分至117度19分之间。
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与湖南、江西相接。
广东是中国大陆陆地面积面广、岛屿面积多的省份之一。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广东既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外向型省份,也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二、自然资源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广东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江河湖泊众多,如珠江、西江、东江等。
其次,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再者,广东的山地资源也相当丰富,包括南岭、黑石头等重要山脉,这些山脉提供了丰富的木材和矿产资源。
三、经济发展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早试验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先进的地区之一。
广东以发展制造业为主,已经形成了电子、纺织、鞋业、玩具等各类产业的产业集群。
此外,广东还是中国的重要出口省份,外贸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的经济繁荣使得广东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四、城市规划广东有许多重要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
这些城市不仅人口众多,也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
广东各城市之间有着完善的交通网络,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国际机场等,这些交通设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广东的城市规划也备受瞩目。
在城市建设方面,广东注重发展现代化建筑,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此外,广东还着力推动城市绿化,试图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广东地理知识点的重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考生在地理科目上取得好成绩,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广东这个地方的特点和特色。
广东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细化(人文地理二).doc

广东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细化人文地理一.人口与城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气候:通过影响人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现仍是重要条件。
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影响人口迁移。
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①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迁移困难,促进人口迁移。
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
③婚姻与家庭:婚姻是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家庭在未成年和老年人迁移中作用重要。
国家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大影响。
战争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政治变、政治中心的改变引发人口迁移。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城市的功能分区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2) 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①发达国家:起步_早_,水平_高_,速度变化慢并出现逆城市化。
②发展中国家:起步_晚_,水平_低_,速度快并出现郊区城市化。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①不利影响:对生物圈:影响生物并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土地资源:工业废弃物对城市土地质量有影响;对水圈:城市设施影响水循环;对大气圈:工业废弃物影响和改变城市气候,如城市热岛。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环境污染严重;②交通拥挤;③居住条件差;④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广东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广东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下面,我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总结广东省的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广东的地形北部多丘陵,西北部有两条重要的山脉,分别是北江山脉和九连山脉。
南部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则是平原地带。
珠江横贯广东省,是中国第三大河流,也是广东省的母亲河。
广州、佛山、中山等城市都位于珠江沿岸。
广东地处热带到亚热带交界地区,气候温暖而潮湿。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特点使广东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广东省有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有众多的河流,还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
这些水资源的丰富使得广东省成为了富饶的农业区,特别是稻米和茶叶产量很高。
广东省的地下资源也很丰富。
举例来说,世界著名的佛山礁溪银矿便位于广东省内。
此外,广东省还拥有较多的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
这些地下资源的开发使得广东省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人文地理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人口众多,文化传统丰富。
广东省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苗族、侗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在广东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广州、佛山、潮州等。
广州是广东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广州还是中国的老字号和传统手工业的集散地。
佛山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潮州则以其悠久的岭南文化和潮剧而著称。
广东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广东菜以其味道鲜美、烹饪方法多样而著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粤菜和潮菜。
广东的茶文化也很发达,以岭南文化和广东茶叶的独特风味而引人注目。
总结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经济的发动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广东的地形和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地下资源。
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广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总的来说,广东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地理特征和丰富的地理资源的省份,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生活文化。
高考地理广东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广东知识点归纳广东是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带。
这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其地理知识点也是高考地理科目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归纳一下广东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广东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南海,南濒北部湾,西靠江西、湖南,北连广西、湖南,东北与福建接壤。
地形上,广东以山脉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广东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低山丘陵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有南岭、北江丘陵、鳌江丘陵等。
二、气候特点由于广东地处南亚季风气候的影响,这个省份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其中,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冬季较暖,夏季较热,年均降雨量较高;内陆地区气候稍为干燥,夏季较热,冬季较冷,年均降雨量较少。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广东成为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适宜地区。
三、自然资源广东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此外,广东还拥有较多的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的丰富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广东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外来人口。
由于人口的集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形成了发达的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广东乃至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带动作用。
五、环境问题与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其中包括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
然而,广东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治理和加大环保投入等方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广东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涉及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还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和环境问题等人文地理要素。
了解广东地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高考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独特而美丽的地方。
广东教育地理知识点高考

广东教育地理知识点高考广东是中国南方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广东教育在地理方面有许多独特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往往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广东教育地理知识点高考。
一、地理位置广东位于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
它东邻福建省,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北与湖南、江西两省相连。
广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既是中国大陆与台湾、澳门及香港的陆地联系纽带,又是东盟与中国内地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广东的地形地貌多样,北部为丘陵山地,中部为广佛丘陵、三角洲与盆地,西部为岭南山地,东部是沿海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广东的地形地貌特点对于理解其经济、交通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气候特点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长、雨量丰富,冬季短、温暖,四季分明。
由于地处南方,广东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这对于广东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城市建设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四、经济发展广东是中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开放型经济体之一。
广东的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等行业发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排在前列的。
五、重要城市广东拥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其中广州、深圳和珠海是最具知名度的三个城市。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也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深圳则是中国的特区经济中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
珠海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国际大都市”。
六、人文风情广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区。
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于广东,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情。
广东的美食文化也非常有名,粤菜、潮汕菜、客家菜等美食琳琅满目,极大地丰富了广东的人文地理特色。
七、旅游资源广东拥有许多世界遗产和自然景观,如丹霞山、南澳岛、韶关丹霞地貌等。
广东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如阳江、惠州、清远、江门等。
这些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广东地理合格考知识点高一

广东地理合格考知识点高一作为中国最南部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在地理上具有丰富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围绕广东省的地理特点展开介绍。
1. 地理位置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与香港、澳门和广西等地相邻,北部与湖南、江西接壤。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广东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和交通优势。
2. 地形地貌广东省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其中多山地高耸,如雪山、石头山等。
广东省的地形地貌对其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气候特点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而多雨。
受南海季风的影响,广东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较干燥。
气候条件对广东的农作物种植和旅游业有一定的影响。
4. 自然资源广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盛产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
这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5. 经济特点广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其先进的制造业和发达的外贸业使得广东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这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6. 人口分布广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内陆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热门目的地。
广东省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如广州、深圳、中山等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7. 交通便利广东省交通便利,通过陆路和水路与中国其他地区和国际接轨。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交通网络,如高速公路、铁路以及世界著名的香港国际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
这为广东省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广东省以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经济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在地理上的特点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广东省有望在未来继续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

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包括物质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细分这三个方面,分别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质地理1. 地貌特征:广东地处北纬20°13′~25°31′,东经109°40′~117°30′,地势复杂多样。
山地、丘陵和盆地是广东的主要地貌特征。
其中,粤北为丘陵山地,粤西和珠江三角洲为丘陵盆地,其余地区为山地盆地交错的复合地貌。
2. 气候特点: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年平均气温在19℃-23.5℃之间。
广东常年受到台风的影响,尤其是夏秋季节。
3. 水系特征:广东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珠江是广东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广东是中国人口大省,人口密度较高。
粤东和珠江三角洲是广东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人口众多,是重要的经济中心。
2. 经济发展: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飞地,也是中国最早发展经济特区的省份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极。
广东的外贸、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
3. 文化特色: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粤剧、粤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深受欢迎。
广东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风俗习惯,体现着岭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三、自然地理1. 生态环境: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覆盖率较高,山区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
广东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的鸟类天堂。
2. 矿产资源:广东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锰矿和锡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广东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 自然灾害:广东常年面临台风、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尤其是台风对广东的影响较大,给经济和民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总之,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涵盖了物质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Ⅲ. 试卷结构
题型题号考查内容题量题分备注
选择题1-11题地理11题44
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35题,满分140分。
12-23题历史12题48分
24-35题政治12题48分
非选择题36-37题政治2题52分
共6题,满分160分。
38-39题历史2题52分
40-41题地理2题56分
全卷共41题,地理、历史、政治各100分,满分300分。
Ⅳ. 内容比例
学科内容占满分值比例备注
政治
经济生活约27%
时事政治的内
容在相关试题
中体现
政治生活约27%
文化生活约18%
生活与哲学约28%
历史古代约23% 近代约39% 现代约38%
地理
自然地理约32% 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
约68%
Ⅴ. 考试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科考试内容。
地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
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
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l)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城乡规划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城乡规划
(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3)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3.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1)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2)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形成过程(2)生态环境问题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3)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作用3.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