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案

合集下载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区别;3. 能够运用分散系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3. 小组讨论法:探讨分散系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引入新课: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混合物,如空气、牛奶等,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二、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强调分散系的特点:微粒的直径大小、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粒的稳定性等。

三、分散系的分类1. 溶液:微粒直径小于1纳米,均匀透明,具有稳定性;2. 胶体:微粒直径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乳白色或透明,具有丁达尔效应;3. 浊液:微粒直径大于100纳米,不透明,具有稳定性。

四、各类分散系的区别1. 溶液与胶体的区别:微粒直径大小、丁达尔效应、稳定性等;2. 胶体与浊液的区别:微粒直径大小、透明度、稳定性等。

五、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1. 空气: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解释空气是一种分散系;2. 牛奶:分析牛奶的组成和性质,探讨牛奶作为一种胶体的特点。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分散系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知识。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应用;2. 教学案例:提供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进行分析;3. 习题集:供学生课后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混合物,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而引入分散系的概念。

通过讲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使学生了解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各类分散系的区别。

通过案例分析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分散系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3. 能够运用分散系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运用分散系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牛奶、雾、沙尘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分散系的定义:教师讲解分散系的定义,即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2. 分散系的特点:教师讲解分散系的特点,如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区分,以及分散系的稳定性和稳定性条件。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分散系,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分散系的分类:教师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

2. 各类分散系的性质:教师讲解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分散系的性质,如分散相的粒径、稳定性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分散系,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掌握情况;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第六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的掌握情况。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类分散系的性质;3.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PPT或黑板;3. 教学用具(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分类知识,如纯净物和混合物。

2. 提问:混合物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什么?3. 学生回答:分散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案例(如溶液、胶体、浊液等);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分散系的性质和特点;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分散系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强调分散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五、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分析各类分散系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和应用;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性质;2. 强调分散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各类分散系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六、分散系的数学描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散系中粒子的尺寸和分布对体系性质的影响;2. 让学生掌握分散系中粒子尺寸的数学描述方法;3.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粒子尺寸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程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程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

知识目标包括:能够描述分散系的概念,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掌握不同分散系的性质;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质是否为分散系,区分不同分散系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首先,介绍分散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散系是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的,分散剂是连续介质,分散质是分散在分散剂中的微小颗粒。

然后,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并分析各自的特点和性质。

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不同分散系的应用和鉴别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分类时,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核心概念;在讲解性质时,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在实验环节,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化学基础》、参考书《分散系物理化学》、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显微镜、烧杯、滴定管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散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作业则主要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实验报告则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希望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4. 能够应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分散系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的理解;2. 分散系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2. 提问学生对分散系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2. 解释分散系的特征:不稳定性、非均质性、光学性质变化等;3. 通过示例说明分散系的常见特点。

三、讲解分散系的分类(15分钟)1. 分散系的分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2. 分别介绍每种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常见例子;3.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每种分散系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

四、分散系的区分和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2. 举例说明分散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3. 讨论分散系的利用和处理方法。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描述其特点和分类,并解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分散系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分散系的理解和认识。

六、分散系的光学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散系的光学性质;2. 掌握光的散射和吸收现象;3. 能够应用光学性质分析分散系。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光学性质;2. 光的散射和吸收现象;3. 应用光学性质分析分散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3. 分散系的稳定性与稳定性判断4. 常见分散系的制备方法5. 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3. 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4. 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散系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样品、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分散系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案例: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4. 小组讨论题目:分散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创新设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如牛奶、天空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2. 讲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分散系的基本概念,讲解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及特点。

3. 实验演示:观察不同分散系的样品,用显微镜观察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

4. 讲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之间的联系。

5. 讲解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介绍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分析影响分散系稳定性的因素。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判断其稳定性。

2. 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某种分散系,并观察其稳定性。

八、课堂讨论1. 探讨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妆品、食品、药品等。

2. 分析分散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四、教学准备CuSO4溶液、饱和FeCl3溶液、Fe(OH)3胶体、泥水、稀豆浆、牛奶、激光笔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些分类方法?(学生齐答。

)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下是怎样分类的呢?(师生一起回顾。

)在这棵树中,纯净物这个分支发育得非常好,这节课呢,我们将让混合物这个分支也发育,让这棵树很好地开枝散叶下去。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

【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提问】什么叫分散系呢?大家把课本翻到25页,认真最下面那一段,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组成。

【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它的组成是分散质和分散剂。

【板书】1、分散系概念: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师】(展示实物CuSO4溶液、泥水)像CuSO4溶液、酒精溶液和泥水都是分散系,它们的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呢?【生】CuSO4溶液分散质是CuSO4固体,分散剂是水,泥水分散质是泥沙,分散剂是水。

【师】对,非常好。

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分散质是氧气、二氧化碳等等,分散剂是氮气;我们在分析分散质与分散剂时,通常我们按这个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水做分散剂。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各类分散系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类分散系的图片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各类分散系的实例物品或图片。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分散系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实例,如牛奶、雾、沙尘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的特点,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系是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的混合体系。

3.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

4. 溶液:介绍溶液的概念,展示溶液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点。

5. 胶体:介绍胶体的概念,展示胶体的实例,如牛奶、豆浆等,让学生理解胶体的特点。

6. 浊液:介绍浊液的概念,展示浊液的实例,如泥浆、沙尘暴等,让学生理解浊液的特点。

7. 总结与练习: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总结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9.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分散系的分类图,加深对分散系分类的理解。

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理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

2. 学会使用分散系分类图,对实例进行分类。

3. 掌握分散系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知】你知道这美丽的景象是如何产生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这节内容来一起来探究这美丽景象背后所蕴藏的化学知识!【师】在学习新课之前问一下,大家还记得溶液的定义吗?
•【过渡】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那我们说,溶液它是分散系的一种,那什么是分散系?
•请大家阅读P25—P26有关内容,并思考:
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大家把概念画起来
【分析】我们说溶液是属于分散系中的一种,那对比一下,溶液中是溶质分散于溶剂中,那么对应于分散系的概念,溶质在分散系则相当于分散质、溶剂则相当于分散剂,而溶液也可称为分散系
【师】由此可见,分散系至少要由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

因此分散系是混合物现在大家可能对分散系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那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练习】
下面同学们来分析一下这几种分散系中分散质是什么,处于什么状态,分散剂是什么?处于什么状态?这几种分散系分别是糖水、泥水、雾、盐酸。

【分析】糖水中分散质是糖、固态,分散剂是水、液态;泥水分散质是泥沙、固态,分散剂是水、液态;雾分散质是小水滴、液态,分散剂是空气、气态;盐酸分散质是HCl气体、气态,分散剂为水、液态。

【师】从这道练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散质有三种存在状态,而分散剂也是一样的,因为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液、固),那如果将不同状态的分散质、分散剂组合起来,会有几种组合方式?
有几种?
【生】有9种组合方式,
【师】这是从分散质、分散剂存在状态来将分散系分类的方法。

现在大家看一
下具体的例子
【师】那当分散剂为液态时,分散系可分哪几种?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26页“思考与交流”下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问:当分散剂为液态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系可分哪几种?)
【生】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师】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直径为d<1nm称为溶液、把粒子直径在1nm<d<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d>100nm 的分散系则称之为浊液。

【师】溶液和浊液我们比较熟悉,现在我们先重点了解一下胶体这种物质
介绍常见胶体:
胶体属于分散系的一种,那胶体中也包括了分散质和分散剂,比如氢氧化铁胶体中分散质是胶体粒子,分散剂是水,我们说的牛奶胶体,分散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分散剂——水,云,分散质是空气中的小液滴,分散剂是空气那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三种胶体,烟、云、雾,由于它们的分散剂是气体,我们称之为气溶胶,氢氧化铁胶体、牛奶豆浆等分散剂为液体的称之为液溶胶,有色玻璃的分散剂是固体,我们称之为是固溶胶,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师】对于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种分散系,我们是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这个标准进行区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将这三者区别的,那如果从宏观角度(包括分散系的均一性、透明性以及稳定性)来观察,它们三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主要从外观的角度分析
【展示】CuSO4溶液、泥水、氢氧化铁胶体
【结论】通过简单观察,我们发现CuSO4溶液稳定、透明均一;泥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且不透明,而氢氧化铁胶体,则是均一,较稳定而又透明的分散系,是介稳体系
课后思考:在这三种分散系中,浊液明显不同,而溶液和胶体有时难以辨别,那有什么办法能将它们区别开来吗?
过渡: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先阅读课本26页科学探究,我们通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探究它的相关性质,从而发掘胶体与溶液的不同之处。

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①点燃酒精灯,将25mL蒸馏水水加热至沸腾,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胶体制成。

探究实验二:
把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和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阴暗处,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实验三:
将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
简单介绍实验的原理、步骤:
首先,胶体制备的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讲解]把黄色的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继续加热时,发现溶液颜色迅速由浅黄色变成红褐色,从颜色看应该就是氢氧化铁生成了,但他并不是沉淀,却是一种澄清透明的胶体
操作注意事项:
【师】在课本中划出来,首先,要用蒸馏水制备,而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的杂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第二是蒸馏水要煮沸;第三FeCl3溶液要用饱和溶液;第四是煮沸到溶液呈红褐色是停止加热,切勿继续煮(加热时间过长会使我们制的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而沉淀)。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视频)边看边解说,看完丁达尔现象:
【师】刚刚我们在视频中看到,当一束光线照射在氢氧化铁胶体时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在硫酸铜溶液时则无这种现象,那么这个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7页,找出答案
提问学生
【师】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课本27页有,大家划起来。

-区分溶液与胶体的常用物理方法,这是胶体的特性,
【师】其实日常生活中,丁达尔效应随处可见。

比如我们在上课前提到清晨的森林看到一道道美丽的光线?现在知道原因了吗?
我们说这种美丽景象是太阳光照射在林中形成的的丁达尔现象,那也就是说大气中存在胶体这种分散系,那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胶体吗?---它是一种气溶胶,是一种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胶体
那如果地球上没有丁达尔现象,会怎样?没有丁达尔效应,太阳升起来时我们就看不到光亮,会一片漆黑
展示PPT图片
那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丁达尔效应之后,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刚刚实验视频中的
现象
好,我们继续看视频:
【师】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氢氧化铁胶体和泥水的过滤,可以看到:
补充一下:
【师】那胶体能不能透过半透膜呢?半透膜的作用跟滤纸差不多,但是孔径比滤纸小,是一种可以让小分子通过而大分子通不过的薄膜,像鸡蛋膜
胶体粒子是大分子,因此胶体是通不过的。

这个大家简单了解下就好。

【师】我们在比较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时候提到,胶体介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具有介稳性,那什么是介稳性,我们来看一下28页的科学视野,了解一下。

介稳性,(胶体粒子在溶液中会吸附电荷,同种胶体粒子带电荷后会相互排
斥,还有就是布朗运动,导致它能在一定条件下稳定存在)
那胶体的介稳性说明它在一定条件下是能稳定存在的,那如果我们给它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或者加热,它就会发生凝聚而形成沉淀,我们说这就是胶体的聚沉,比如我们客家人做豆腐,就是向豆浆(胶体)中加入石膏使其凝聚而聚沉形成豆腐
除此之外,胶体还有许多性质,比如
电泳(有时间放视频)
胶体的吸附性—胶体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可以用于净水—明矾
【师】用PPT小结
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