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

合集下载

机关青年三十六忌之一:没有没有

机关青年三十六忌之一:没有没有

机关青年三十六忌之一:“没有没有”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

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

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

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

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

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

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过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似的,送到领导那儿也不想表达自己的什么看法,只当自己是一个转运工具罢了。

现在再看看青年人,已经比我那时强了些,一般过手的材料都会看一眼,但通常不做表达看法的准备,你不要求他就不说,错把“没有没有”当成了谦恭,以为不说是上策,或可能没想到领导会听他的看法。

三不进六不出规章制度

三不进六不出规章制度

三不进六不出规章制度第一条:不进一、不得未经批准进入公司范围内。

1.1 任何人员不得未经授权擅自闯入公司内部,包括但不限于员工、外来人员、访客等。

1.2 所有外部人员如有需要进入公司范围内,必须在事先向相关部门申请并获得许可后方可进入。

1.3 任何人员在进入公司内部时必须依照规定进行身份验证,未通过身份验证的人员禁止进入公司范围内。

第二条:不进二、不得未经批准进入公司机密区域。

2.1 公司设有机密区域,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进入机密区域。

2.2 机密区域包括但不限于研发部门、财务部门、高管办公室等部门。

2.3 进入机密区域的人员必须事先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并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第三条:不进三、不得未经授权进入公司计算机系统。

3.1 公司设有计算机系统,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系统。

3.2 公司计算机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内部网络、数据库、电子邮件系统等。

3.3 进入公司计算机系统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不得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第四条:不出一、不得未经批准擅自外泄公司机密信息。

4.1 公司机密信息指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机密、财务数据等重要信息。

4.2 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外泄公司机密信息,包括口头、书面、电子等形式。

4.3 对于外泄公司机密信息的人员,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条:不出二、不得未经授权向外界讨论公司内部事务。

5.1 公司内部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员工福利、工作安排、领导决策等内容。

5.2 任何人员不得未经允许向外界透露公司内部事务,以免影响公司形象和正常运作。

5.3 对于违反规定向外界讨论公司内部事务的人员,公司将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第六条:不出三、不得未经批准向外界发布公司名誉损害言论。

6.1 公司名誉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任何人员不得通过公开渠道发布损害公司名誉的言论。

6.2 任何可能对公司名誉造成损害的言论必须经过公司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发布。

6.3 对于发布损害公司名誉的言论的人员,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办公室“十不准”

办公室“十不准”

办公室“十不准”引言概述:办公室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场所,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很多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准则,以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本文将介绍办公室中的“十不准”,旨在引导员工遵守规定,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正文内容:1. 不准打扰他人工作1.1 不准在他人工作区大声喧哗或进行无关的交谈,以免干扰他人的工作。

1.2 不准在他人工作时间频繁打扰,除非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

2. 不准私自使用公司资源2.1 不准私自使用公司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进行个人活动。

2.2 不准私自使用公司网络资源浏览娱乐、购物等非工作相关网站。

3. 不准迟到早退3.1 不准无故迟到,影响工作进度和团队合作。

3.2 不准提前离开办公室,除非有经过批准的事务或紧急情况。

4. 不准传播谣言和负面信息4.1 不准散布未经证实的消息和谣言,以免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4.2 不准传播负面信息,保持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

5. 不准擅自调整工作安排5.1 不准擅自调整他人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安排,应遵循上级的指示。

5.2 不准擅自调整会议时间和地点,应提前与相关人员进行协商。

总结:办公室中的“十不准”旨在规范员工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员工应遵守这些准则,以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不准打扰他人工作、不准私自使用公司资源、不准迟到早退、不准传播谣言和负面信息、不准擅自调整工作安排,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团队合作。

只有遵守这些准则,才能在办公室中创造出一个积极、高效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发展。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作者按:张建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

他结合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系列文章《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引发青年热议和思考。

这里贴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

文章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爱思青年汇。

一、“没有没有”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

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

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

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

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

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

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办公室“十不准”

办公室“十不准”

办公室“十不许”引言概述:办公室是一个工作场所,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往往会制定一些规定和准则。

在办公室中,有一些行为是被禁止的,被称为“十不许”。

本文将详细阐述办公室“十不许”的内容和原因。

正文内容:1. 不许吵闹:1.1 不许大声喧哗:办公室是一个共享空间,大声喧哗会干扰他人工作,降低工作效率。

1.2 不许争执和争执:争执和争执会破坏团队合作氛围,对工作和员工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1.3 不许打电话声音大:在办公室打电话时,应保持声音适中,以免影响他人的工作和思量。

2. 不许随意进入他人办公区:2.1 不许未经允许进入别人的办公室或者工位: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是办公室的基本原则。

2.2 不许随意触碰他人的工作物品:他人的工作物品是私人财产,不得随意触碰或者使用。

2.3 不许在他人的办公区内嬉戏或者会萃:保持办公区的肃静和整洁,是保持工作效率的前提。

3. 不许迟到和早退:3.1 不许迟到:迟到会影响工作计划和会议安排,给他人带来不便。

3.2 不许早退:早退会导致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

3.3 不许频繁请假:频繁请假会给团队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

4. 不许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4.1 不许在工作时间过多使用手机:过多使用手机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

4.2 不许在办公室中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干扰他人的工作,并且可能泄露公司的机密信息。

4.3 不许在会议中使用手机:在会议中使用手机会给他人传达不尊重和不关注的信息。

5. 不许随意更改文件和数据:5.1 不许更改他人的文件和数据:他人的文件和数据是私人财产,不得擅自更改。

5.2 不许删除或者篡改他人的工作成果: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果是办公室的基本原则。

5.3 不许擅自泄露公司的机密信息:保护公司的机密信息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不得擅自泄露。

总结:办公室“十不许”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而制定的规定。

人事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学习体会3篇

人事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学习体会3篇

人事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学习体会3篇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人事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学习体会,希望大家喜欢!人事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学习体会范文1厅人事处召开支部会议,学习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副厅级以上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传达厅党组关于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安排部署厅人事处党支部“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教育活动。

会议指出,人不以规矩则废,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党员来说就是生命线。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刻对全国党员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是省委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是厅党组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厅人事处全体党员干部要迅速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在行动上与厅党组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深入学习思考,掌握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自觉做到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无条件地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争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带头人。

会议要求,厅人事处党支部要严格按照《中共湖北省水利厅党组关于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

在做好集中学习的同时,支部同志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开展自学,深刻领会“守纪律、讲规矩”的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

二是开展专题讨论。

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认真撰写体会文章,适时进行交流讨论,确保入脑入心。

三是紧密结合工作。

要将学习政治理论与学习人事业务结合起来,结合开展“严明政治纪律和严守政治规矩”活动,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落实依法行政要求,防止庸政、怠政、懒政滋生,搞好防微杜渐。

人事干部讲规矩,守纪律学习体会范文2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作者按:张建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

他结合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系列文章《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引发青年热议和思考。

这里贴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

文章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爱思青年汇。

一、“没有没有”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

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

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

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

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

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

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张建_机关青年的那些无意识差错

张建_机关青年的那些无意识差错

张建:机关青年的那些无意识差错(按:张建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

他结合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系列文章《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引发青年热议和思考。

这里贴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

文章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爱思青年汇。

一、“没有没有”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

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

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

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

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

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

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作者按:张建曾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现任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

他结合多年机关工作经验撰写的系列文章《机关青年(办公室)36‘忌’》,引发青年热议和思考。

这里贴出的是前8忌文字初稿。

文章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爱思青年汇。

一、“没有没有”在我们司局长的眼里,现在机关里的青年干部,你们这些主任科员或处长的,都非常优秀,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人尖儿”,特别是在智商方面,我们自叹不如。

想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哪有你们这么能干这么聪明呢。

工作了这几十年,20多岁不懂事,30多岁没经验,40多岁没成就,50多岁就没希望了。

这期间,不知碰过多少“钉子”,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其间犯过很多错误,而很多错误都是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都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了错,甚至许多是犯了禁忌的,但都不知不觉,不甚了了。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有人给提个醒儿,或者事先有所请教或了解,就不至于犯了那么多的“无意识差错”,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母亲对女儿说:“孩子,我已经走过的弯路你就不要再走了”,女儿说:“要是我不走,怎么知道那是弯路呢?”母亲无语。

女儿没有说错,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经历,怎么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母亲也没有错,自己走过的弯路如果不说,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呀。

再说了,怎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呢。

所以女儿就姑且一听,做个参考,毕竟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

我下面要说的,就是我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不过你就姑且一听,未必我说的就对,仅供参考吧。

我先说一个机关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没有没有”。

一次,一位青年科员送给我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我看了”,我又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的心里不禁一凉,对他说:“既然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多少你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意见,他就说了一些意见,随后我也赞同他的意见,就让他按他的意见给反馈了。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过手的文件材料一般都不看,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似的,送到领导那儿也不想表达自己的什么看法,只当自己是一个转运工具罢了。

现在再看看青年人,已经比我那时强了些,一般过手的材料都会看一眼,但通常不做表达看法的准备,你不要求他就不说,错把“没有没有”当成了谦恭,以为不说是上策,或可能没想到领导会听他的看法。

因为自己没有看法,或者说不认为自己有表达看法的必要,或者说就不想有所表达,总之一句话,没有准备。

而我们知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有时候,我和上级或者下属共同参与或经历某事,如果上级问我有什么意见或看法,我都会认真中肯地发表看法,因为这时候都是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机会,更是学习、请教和共享的机会,通常不会随意放过。

而我征求下属的意见和看法时,也是希望能有学习交流共享的意思,当然也包括有对下属考察的意味。

如果下属没有准备,只是仓促应付或“没有没有”,我就会感到遗憾,并知道那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也没有准备,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还需要历练。

我的建议是,在这种情景下,坚决不说“没有没有”,所谓的谦恭在领导那儿是不得分的;也不说“没有”,除非你没看过或不知道,这时你需要说明;即使领导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如果你有看法的时候,也要想些办法向领导表达出你的意见,这叫主观能动性,就是给自己创造条件。

最好是你简要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尽量具体清晰一些,有可能再加上自己的思想或思考的东西,能够给你的领导多一些东西,因为你总有一些东西是你的上级所没有的或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共享不亦说乎,何乐不为呢。

二、“我不行我不行”有青年建议我,说我的“办公室无意识差错”,不如就叫“办公室36忌”,我觉得可以接受。

36条没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办公室的忌讳很多,我所说的,都是在无意识的情景下出现的差错,虽然可以说是犯了“忌”,但不应该给予批评和指责的,不知不为过嘛,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们一些提醒,或者叫做温馨提示,仅仅是个参考,未必都对。

下面我就说说“我不行我不行”。

有一次,委里要召开机关党建经验交流会,八个发言有我们支部一个,希望我们重点讲一讲有关青年干部成长的内容。

要说青年干部成长,没有比青年干部自己讲更好的了,而且我们的青年干部个个优秀,任意请一位同志讲都没有问题。

随后有一位青年到我办公室送材料,我就对她说:“委里要开党建经验交流会,你代表支部发言吧”,没想到她连忙说:“我不行我不行!”看她那真切甚至还有点惶恐的神情,我就不忍心给她压力了。

后来另外一位青年党员很乐意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上台发言的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在机关里,经常可以看到我刚才所说的这种情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很为青年干部惋惜,许多带有一定压力的好事,本来是青年干部学习提高展示的绝好机会,只要努力,几乎没有做不好的,为什么许多青年都认定自己不行而推让了呢?可能是因为家人朋友经常告诫自己低调谨慎不要出头,但凡在较大的场合都不露脸;可能是因为机关讲究层级秩序,上台露脸必须从上级先开始;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较大场合的锻炼,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有好的表现;可能是因为自己一向自卑不自信,一直认定自己不行,就断了表达展示的念头,等等吧。

但上级领导往往不这样看,他推荐你,就是认为你能行,只是看你有没有决心和信心,只要有决心和信心,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指导,没有什么是不行的。

再说你只要在机关工作,迟早都要到场面上去,何不早一些就着手锻炼呢。

我们的青年科员或处长,代表司局到基层或参加什么活动,都被叫做“中央国家机关的代表”,甚或被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都要经常在大会上发言讲话,这时候不行也得行。

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青年干部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表现不得体,时有显露尴尬。

如果勇于接受挑战,注重平时锻炼,有了自信和能力,往往都会有上佳的表现,堪称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

自信,既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也是青年个人成长发展的必备品质。

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每年都要招聘一些青年职工,自信在面试和就职的过程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一次由我主持面试,一位应试的女青年进来后主动地与我们考官一一握手,眼神就充满着自信。

我很坦率:“我们单位注重男女平等,目前女职工过半,我们想招一位男职工”,她说:“您们把我当男孩使就行了,论精力论体力我都没问题”,回答得自信有力,要想否定都难。

我又问:“你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她说:“我的优势就是,无论领导交给我什么任务,我都能千方百计地完成好!”我们的一位考官随口说:“那你把月亮摘下来”,她随口就接:“好,请领导给我准备一个天梯,我一定完成任务!“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就得接这个”球“,于是我说:”那好,今天晚上就去网站直播节目实习,两天后交一份报告“。

事实上,她的自信已经赢得了我们的认可,被录用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那位“我不行我不行“的主任科员,在看到同伴上台的积极表现后,也开始树立了信心,经过一些锻炼,她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迅猛提升,后来20多次受邀到相关部委和单位的大会上做演讲报告,而且都是脱稿演讲,很得听众赞誉。

三、“事毕不回复”一次,我亲口交代一位年轻下属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

到了该送到了的时候,还不见回复,我没有催问,怕给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觉。

虽然没有联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记着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楼道里我看见了他,也不见他有回复的意思,于是我就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还解释说要送交的那位领导同志不在,他就交给工作人员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呢,他无语,我也无语。

从这以后,我不再专门委托他去办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很在乎这份材料要送到位,那为什么不重点强调一下呢?客观地说,这件事还没有重要到要重点强调的程度,但对上级交办的事不及时回复,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

俗话说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质。

小事都靠不住,大事敢依靠吗?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肯定经常干这种不负责任的事,因为我的意识里没有很明确的信念,以为只要自己做了,心里无愧就行,很少管别人是什么感受,也没有人因为事毕没回复而教训我,只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那已经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了,也不知错过了多少个机会。

年少轻狂,很不懂事,很少在乎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事毕回复被认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难得到他人重要事情的托付。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办事靠得住、事毕就回复的人,在我任职的司里,大家都已经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当然还有最让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论大与小,你一定就会想起他(她)来。

你不用担心,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报告,绝不让你焦急等待,同样的,你对这种人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大意,也会尽心尽力给他(她)有个交代。

这种情景,这种感觉,只有当事的双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怀视之,共享信任之美。

可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处,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托,即使大事也没问题。

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多年前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曾经给青年职工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关键胜利,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如果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那么,他就不叫罗文了。

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送的是美国国家的命运。

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事,和承诺和诚信有关。

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甜头。

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事毕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水平还不低,可能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但可能有能力可以做大事。

我相信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事”,如果既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四、“会前不到位”有人说我前面说的那些,今天机关里的年轻人其实都知道,不过是明知故作或故意不为。

我相信青年干部很多是不用提醒的,但是无意识地犯错,还是比较常见的。

对于明知故犯或故意不为的,我们以后可以单列一个单元讨论,我要说的还是无意识犯“忌“,姑且说之,仅供参考。

下面我说说“会前不到位”。

“会前不到位”是机关里常见的一种现象。

我经常参加一些司局或部门召开的会议,以协调会、座谈会听取意见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