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

编者:张志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配套练习册答案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 14:22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凄惨暗淡,不景气。

(3)犹豫。

(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3.(1)√(2)×(3)√(4)√4.D5. A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

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表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二)1.jǐlùx iǎn g bó2.为下文写那位父亲托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电影做铺垫;同时也是与后文形成对比,今昔相比照,父亲由年轻的电影迷变成“不想凑什么热闹”的老人,由那时能托起我看电影的健壮变成了如今的花白头发的驼背。

3.平日的生活里“我”很难记起,很难注意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因为对这“爱”似乎已“习以为常”了。

可是,眼前这位父亲的举动勾起了我对童年,对这相似一幕的回忆,而这一举正是浓浓的父爱啊!4.父爱如山,父爱是海,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到哪,无论我们飞多高,父亲无私的爱会永远伴我们左右,而父爱是无价的,父爱的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配套练习册答案2011年10月08日星期六 20:171、积累运用1.惶 lǔ悚 dan琐 shuān g慕 hai诘 p ī z ē n g炙2.A3.(1)辟头(2)渴慕(3)震悚(4)疏懒4.B5.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二、阅读鉴赏(一)1.第一层(第1段):写作者给阿长说《山海经》。

第二层(第2~5段):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层(第6段):写《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pèi tào)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táo huā yuán jì)》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B2.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计划(jìhuà)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古意(ɡǔ yì)为交错(jiāocuò)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二、(一)1.东晋陶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二单元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配套练习册答案1、积累运用1.惶lǔ悚dan琐shuān g慕hai诘pīzē n g炙2.A3.(1)辟头(2)渴慕(3)震悚(4)疏懒4.B5.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二、阅读鉴赏(一)1.第一层(第1段):写作者给阿长说《山海经》。

第二层(第2~5段):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层(第6段):写《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表现“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我爱戴。

4.因为对这四本书“我”曾经那么“渴慕”“念念不忘”而没法得到。

如今,却由一个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买来了,当然会视为宝书了。

(二)1.都给别人做佣人,都有着凄苦的人生,都有善良、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任劳任怨。

2.老哥哥勤劳、善良、正义,同事还具有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而且任劳任怨。

3.老哥哥在“我”家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声,却常挨骂,看祖父的冷脸,人老体衰时背祖父赶出大门。

老哥哥走时,“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心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请,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4.“我”热爱、同情、惦记、怀念老哥哥,对老哥哥有这深厚真挚的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配套练习册答案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凄惨暗淡,不景气。

(3)犹豫。

(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3.(1)√(2)×(3)√(4)√4.D5. A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

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二、语言积累1、xiè;sāng;jí;sù;赋;颓;琐;躇2、(1)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2)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3)蹒跚(4)簌簌三、问题思考1、(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4)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思想的变化:一次次地流泪,反映了在父亲的关爱中,自己内心一次次受到触动,对父亲的爱体会得也越来越深。

2、描写的背影分别是:开篇难忘背影、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父子惜剐时背影、读信时再现背影。

详细描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因为这个背影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详写。

课文研读四、整体感知1、紫毛大衣;对比手法;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吝啬,对孩子的舍得、大方和爱护。

2、结构上:“背影”是连接情节的线索;内容上:“背影”是父亲的父爱的载体,我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来感受父爱,怀念、感激父亲。

3、慈爱,关爱孩子,面对困难表现出刚强。

五、片段探究1、动作和语言描写。

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情境。

通过父亲攀爬铁道的艰辛表现出父爱的伟大,父亲对“我”的关心体贴。

2、(1)想让儿子休息,自己去为儿子买点路上吃的水果。

(2)关心儿子是否能顺利到达北京。

(3)担心儿子行李的安全。

3、父亲终于为儿子买回了橘子,感到尽了照顾儿子的责任。

4、父亲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场景。

5、主要表现父亲的心细和体贴。

具体表现在不放心茶房,坚持自己来送“我”;给“我”挑选火车上的座位,并且嘱咐“我”很多事情。

6、悔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7、原句是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体现出“我”当时对父亲做法的不满。

课外延伸六、拓展阅读1、三个故事:“我”用鸡蛋换糖吃被母亲发现;“我”因砍公家的`树做冰排溜冰被母亲打;唐山大地震中母亲用身体保护“我”。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1)……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判断正(√)误(×)。

(1)……
二、完形填空
1.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2. 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句子补全对话。

(1)……
三、语法填空
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意义,填入适当的词语。

1. 完成对话,将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入横线上。

(1)……
2. 阅读短文,从方框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
四、词语运用
1. 根据句意及括号内的要求写出词语(1)……
2. 根据句子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
五、短文改错
1. 请修改下面短文中的错误。

(1)……
2. 请修改下面短文中的错误。

(1)……
六、书面表达
根据所给的提示,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用至少五个句子写一篇80字左右的短文。

七、任务型阅读
1. 从A、B、C、D中选择正确的选项。

(1)……
2. 阅读短文,填写表格。

(1)……
八、看图写话
根据图示内容,写一个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短文,词数不少于60个词。

九、综合作文
写一篇60字左右的短文,根据图画内容完成句子。

十、提升练习
1. 按要求写句子。

(1)……
2. 选词填空。

(1)……
3. 完成句子。

(1)……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和复习使用。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册人教版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册人教版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册人教版答案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凄惨暗淡,不景气。

〔3〕犹豫。

〔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3.〔1〕√〔2)× 〔3 ) √ 〔4 )√4.D5. A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

3.说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说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二〕1.jǐ lù x iǎn g bó2.为下文写那位父亲托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电影做铺垫;同时也是与后文形成比照,今昔相比照,父亲由年轻的电影迷变成“不想凑什么热闹”的老人,由那时能托起我看电影的强健变成了如今的花白头发的驼背。

3.平日的生活里“我”很难记起,很难注意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因为对这“爱”似乎已“____”了。

可是,眼前这位父亲的举动勾起了我对童年,对这相似一幕的回忆,而这一举正是浓浓的父爱啊!4.父爱如山,父爱是海,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到哪,无论我们飞多高,父亲无私的爱会永远伴我们左右,而父爱是无价的,父爱的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配套练习册答案2023年10月08日星期六 20:171、积累运用1.惶lǔ 悚 dan 琐shuān g 慕 hai 诘pī z ē n g 炙2.A3.〔1〕辟头〔2〕渴慕〔3〕震悚〔4〕疏懒4.B5.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二、阅读鉴赏〔一〕1.第一层〔第1段〕:写作者给阿长说《山海经》。

第二层〔第2~5段〕: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层〔第6段〕:写《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表现“我”非常震惊的心理,也表现“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

八上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上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上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词语解释1.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

2. 峥嵘(zhēng róng):形容山势险峻或建筑物高耸。

3.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地过去。

4. 恣意(zì yì):任意地,不受约束地。

二、句子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并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翻译:上天将要赋予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三、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文段省略,假设文段内容为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描写)1. 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象?答:文中描写了落叶、成熟的果实、清晨的露水等秋天的景象。

2. 作者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作者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四、作文题目:《我眼中的秋天》要求: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作文示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在我眼中,秋天是金黄色的,是硕果累累的。

每当秋风起,树叶便开始换上了它们华丽的秋装,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是无数的小星星在跳舞。

秋天的田野里,稻谷成熟了,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穗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母亲致敬。

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他们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秋天的夜晚,天空格外的清澈,星星点点,月光如水,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我喜欢在秋夜散步,感受着凉爽的微风,听着远处传来的虫鸣,心中充满了平静和满足。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同学们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快乐。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信客一、àn yàn è zhuó zhōu pèi cùjué jīdū xí xū dù máo jì liǎng2.济jǐ济南jì接济作zuò作业zuō作坊3.跋/拔潦/嘹晦/侮4.(1)颓丧,失意。

(2)追问,责问。

(3)背地里进行安排:暗中作弊。

(4)潦倒失意。

(5)穷困:受挫折。

(6)突然,出乎意料。

5、(1)设问反问(2)排比(3)比喻6、(1)√(2)×(3)×(4)√(5)×二、(一)1.信客为客死他乡的谋生者充当代理人。

2.一方面强调信客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第二代信客正是恪守着这一信念挑着生死福祸的重担,来回奔忙于城市和乡村的。

3.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4.在当时,善良的信客不论是对于外出离乡者,还是在山村里热切盼望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信客是乡村与城市接通的媒介,也是亲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

(二)阅读散文诗《乞丐》回答问题乞丐屠格涅夫我走过街头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

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

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

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

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

乞丐用他红肿的双眼注视着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丝笑意于是,他也同样握紧了我那冰凉的手指。

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咕哝着,这也多谢了。

这也是施舍,兄弟。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兄弟的施舍。

1.本文对乞丐的描写,主要采用了人物描写中的哪些方法?试各举一例。

肖像描写:?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动作描写:?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B2.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计划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为交错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二、(一)1.东晋陶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 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2)香气,这里只品德高尚。

(3)官府的公文。

(4)博学的人2. A3.何陋之有?4.龙、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二)1.宋周敦颐2.(1)多(2)洗涤(3)立(4)少3.(1)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

(2)对于牡丹的爱自然就有很多人了。

4.表达作者对知己甚少的感慨和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与嘲讽,深化主题。

5.表达了作者对、不追求名利的君子之风的赞赏与追慕,也表达了作者对贪慕的世俗风气的鄙视。

6.。

23《》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mǐn shǔ wǎng yí sǎn xuān rán zhě yǐ jí jì zhuàn 2.(1)因:顺着,就着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2)赠(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4)3.“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1)做,雕刻。

是。

有刻有。

(2)叫(3)(东西的)头。

端正。

(4)与“无”相对,表示存在。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5.只个扇个支个帧串个6.一般来讲,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都很多;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7.D8.(1)说明总——分——总空间正面背面中间船头船尾(2)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9.C二、(一)1.(1)拿(2)说话(3)极(4)相类似2.《》描述了“核舟”这一雕刻品的形象,说明雕刻家的构思巧妙,赞美其高超的技艺,显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雕刻品主题:大苏泛赤壁。

3.说明核舟体积小,突出雕刻技艺精湛。

4.对联是东坡的诗句,与作品主题相符合,暗示了核舟的背景、主题,增添了艺术情趣。

5.“各具情态”。

6.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赞叹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二)1.(1)职业(2)适逢(恰逢、正赶上)(3)离开2.C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4.父亲去世或“父适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24《》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jǔ mù guān fèn wù zhǎng2.(1)“与”通“举”选举(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3.(1)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归大道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大路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4.B5.(1)学习,培养。

修长。

(2)雕刻。

是。

(3)能人。

能够。

(4)职业。

长度单位。

(5)以……为子。

子女。

(6)女子出嫁。

回来。

6.D(“亲”“子”名词作动词,奉养,抚育。

)7.(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1)礼记·礼运儒大同(2)大道,,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贤能(4)谋盗窃乱贼外户而不闭二、(一)1.中心是“”。

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1)信:诚信。

睦:和睦。

(2)憎恶。

(3)奸邪之谋。

(4)兴起。

3.“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老有所终、选贤与能、夜不闭户等。

5.开放型试题,不求统一答案。

漏洞如忽视物质文明建设,忽视法制建设等。

(二)1.(1)识辨(2)回答(3)都(4)的确、确实(5)除去(6)用2.(1)这儿肯定是秦朝牢狱所在的地方。

(2)于是就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儿这虫子就化掉了。

3.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4.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25《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zì dài líng yù zān yú shù yè2.(1)宗/夫/如鲁/青/未(2)时/花/溅别/鸟/惊(3)呼/一啼/一(4)久/语闻/泣3.B4.(1)决眦入归鸟(2)烽火连三月(3)会当凌绝顶(4)恨别鸟惊心(5)死者长已矣(6)夜久语声绝(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二、(一)1.最后两句。

2.对五岳之首泰山的揣摩和赞叹泰山的伟大和神奇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二)1.时间。

暮、夜、夜久、天明。

2.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诗人以朴实简练的笔触营造出战祸连年、人民不得安宁的充满恐怖的悲剧气氛。

3.这两句诗是从诗人的听觉和感觉来描写“吏呼”和“妇啼”的。

表现了诗人对差役蛮横态度的憎恶和对老妇人一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4.兵役苛酷、战争惨烈、人民生活贫苦、战争破坏严重。

5.表达了诗人同情、悲愤、凄凉之情。

诗歌以浓厚的悲剧气氛结尾,悲愤之情绵绵无尽。

(三)1.七言绝句2.草色遥看近却无3.A(四)1.(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抒发了诗人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

“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是由到迫切思归。

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象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1)A(2)B(3)A(4)A(5)A(6)A2.阡陌huò馨jì sǎn ruò3.(1)以(之)为异,认为(它)奇怪。

(2)作标记(3)生枝蔓(4)以……为子。

4.(1)代桃花林的景象(2)主谓之间,不译。

(3)那(4)代核舟5.(1)与举推举(2)简拣挑选(3)要邀邀请(4)诎屈弯曲6.示例:。

(范仲淹)7.(1)诗史诗圣(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睦8.D9.(1)作为向(2)作标记作标记(3)寻找不久(4)极致消失10.(1)√ (2)×(3)√ (4)√11.(1)会当凌绝顶(2)恨别鸟惊心(3)妇啼一何苦(4)水波不兴(5)草色入帘青(6),并(7)濯清涟而不妖(8)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二、(一)1.(1)类(2)全,都(3)邀请2.A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5.寄托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1.(1)更加(2)玩弄(3)应当(4)美妙到了极点2.D3.B4.(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1)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艳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2)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水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三)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3.在纷繁忙碌的世俗生活里,我们要把持住自己,不妖随波逐流,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受纯真、美好和崇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明、充实、自由,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26《山峡》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quē chóng xī sù fā jiān tuān dào bǎi shù zhǔ kōng2.(1)“阙”通“缺”,中断。

(2)上。

(3)快。

(4)连续。

3.(1)B (2)A 4.(1)重叠隐蔽(2)沿溯(3)朝暮(4)啸鸣(5)凄哀5.“阙”通“缺” 空缺6.(1)如果。

(2)有时。

(3)即使。

7.B二、(一)1.(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虽乘奔,不以疾也2.(1)指代从白帝到江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