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合集下载

预防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教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登革热的教案,包括环境管理、个人防护、社区动员、病例监测和卫生教育等五个方面。

一、环境管理:1.1 泯灭蚊子繁殖地:清除积水容器、清洗花盆、清理堆积物等,以减少蚊子繁殖的场所。

1.2 定期检查和维护水源:修复漏水管道、清理雨水采集设施,确保没有积水。

1.3 使用杀虫剂:在室内和室外使用合适的杀虫剂,特殊是在蚊子多的季节和地区。

二、个人防护:2.1 穿着适当的衣物:选择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和紧身衣物,以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2.2 使用驱蚊剂:涂抹含有驱蚊成份的防蚊露,特殊是在户外活动时。

2.3 室内保护: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和电子驱蚊器等,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无蚊。

三、社区动员:3.1 教育宣传:开展登革热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3.2 社区清洁行动:组织社区居民清理垃圾、修剪植物等,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3.3 社区巡查:建立社区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蚊子繁殖地,确保社区环境整洁。

四、病例监测:4.1 病例报告:建立登革热病例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时上报疑似和确诊病例。

4.2 病例调查: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调查,追踪病例来源和传播途径。

4.3 病例隔离: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五、卫生教育:5.1 学校教育:在学校开展登革热预防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驱蚊剂和个人防护措施。

5.2 家庭教育:向家长传授登革热预防知识,鼓励家庭清理蚊子繁殖地和保持室内卫生。

5.3 大众宣传: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向公众传播登革热预防知识,提高全民的防护意识。

结论:通过环境管理、个人防护、社区动员、病例监测和卫生教育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ppt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ppt
谢谢
感谢观看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
从我做起
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其中,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栖息于阴暗潮湿场所,室内外都有蚊虫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3-15天潜伏期(通常为5至8天),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
01
发病后3-4天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消灭成蚊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切勿向运行中的电器用品或有火焰地方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好棒哦!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做好个人防护
窗户装防蚊网,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其他防蚊设备。 避免于“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工作,应穿着长袖上衣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喷蚊虫趋避药物。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流行特征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如何预防登革热?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消灭成蚊 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登革热》安全教育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 饮用水缸或其他饮水用容器要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文鱼等。水井要加盖。 冰箱底部的水盘应每星期清理1次 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换水1次 花盆地盘要保持干爽 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每5-7天清理换水1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2024年大班登革热安全教案

2024年大班登革热安全教案

2024年大班登革热安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认识传染病”,具体内容为“登革热的认识与预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学会保护自己免受登革热的侵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登革热的基本知识,认识其传播途径和主要症状。

3. 培养幼儿关爱同伴,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重点:了解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学会预防登革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登革热相关知识图片、PPT、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画笔、纸张、洗手液、口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登革热相关知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困扰?”2. 讲解登革热的基本知识(10分钟)教师结合PPT,讲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让幼儿对登革热有全面的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实物模型,通过举例讲解,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认识登革热的症状。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举手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6. 情景模拟(10分钟)教师设置模拟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登革热的认识与预防2. 内容:传播途径:蚊子叮咬主要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痛等预防措施:灭蚊、保持卫生、穿长袖长裤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你心中的“防蚊小卫士”。

(2)简述预防登革热的措施。

2. 答案:(1)示例:画出一个穿着长袖长裤、手持蚊拍的卡通形象。

(2)示例:预防登革热的措施有: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蚊子滋生地;外出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蚊水;睡觉时使用蚊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对登革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课件)-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课件)-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1.2人如何得病源自哪些症状?注入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讲规则,立规矩,为保大家利学习。 认真做值日,责任莫逃避。
按要求,来作息,节省时间求效率。 放学就回家,家长不着急。
搞活动,要积极,尊重他人不缺席。 集体场合中,人人讲秩序。
学习歌
小学生,要谨记,来校任务是学习。 听讲最认真,作业快净齐。
多读书,早预习,自主探究解难题。 学习讲方法,思考有条理。
勤复习,学整理,新旧知识寻联系。 实践常参加,创新扎根基。
小学生,要记清,果皮纸屑莫乱扔。 碰到杂物拣起来,人人动手地面净。 环境美,人文明,快快乐乐好心情。 引来蝴蝶空中飞,飞进校园花丛中。 花儿香,树常青,大家都来讲卫生。 学校是个大花园,我们争做小园丁。 齐努力,树新风,提高思想不放松。 从小养成好习惯,德才兼备最光荣。
纪律歌
小学生,要自律,规章制度记仔细。 上课学知识,下课做游戏。

幼儿园预防登革热预案

幼儿园预防登革热预案

幼儿园预防登革热预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集中活动场所,需要制定预防登革热的预案,以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二、预防登革热的措施1. 教育宣传幼儿园应加强对教职工和家长的登革热知识宣传,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可以通过家长会、宣传栏、通知等形式,提高大家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环境整治幼儿园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杂物、消毒和清洗垃圾桶。

特别是容易积水的地方,如花盆、水塘等,要及时清理,以减少蚊子滋生的机会。

3. 防蚊措施(1)室内防蚊:安装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使用电蚊拍、灭蚊器等电子设备,定期更换蚊香片和蚊香液。

(2)室外防蚊:定期检查园区周边的积水情况,清理积水并喷洒杀蚊剂。

同时,鼓励幼儿穿长袖长裤,涂抹防蚊液,避免蚊虫叮咬。

4. 健康监测和筛查幼儿园应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关注体温、皮肤状况和是否出现症状等。

如发现有幼儿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确保及时就医。

5. 紧急处理和报告若发现有幼儿出现严重的登革热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就医、隔离等。

同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6. 合理安排活动在登革热高发季节,幼儿园应合理安排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避免在蚊子活动频繁的时间段和地点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幼儿的监护,避免幼儿被蚊虫叮咬。

7. 疫情监测和评估幼儿园应与当地疾控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本地登革热疫情的动态,并根据疫情情况调整预防措施。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预防登革热的工作。

三、应急预案1. 应急组织幼儿园应成立登革热应急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包括负责宣传教育、环境整治、防蚊措施、健康监测和紧急处理等方面的人员。

幼儿园防治登革热教案

幼儿园防治登革热教案

幼儿园防治登革热教案1. 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活动的场所,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防治登革热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措施,帮助他们有效预防和应对登革热。

2. 知识学习2.1 登革热的传播方式•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雌性的埃及伊蚊是主要的媒介。

•当一只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一个感染者,然后再叮咬健康人时,病毒就会传播。

2.2 登革热的症状•登革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至14天内出现。

症状轻重不一,有些人可能没有症状。

•典型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

3. 预防措施3.1 消灭蚊子的滋生地•清除潜在滋生地,如积水的容器、杂物堆积等。

•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洁花盆、花瓶、收集雨水的容器等。

3.2 使用有效的防蚊措施•使用蚊帐:确保幼儿午睡时有良好的睡眠环境,使用蚊帐防止蚊子叮咬。

•使用蚊香、蚊液等:在幼儿园环境中使用蚊香和蚊液,有效驱避蚊虫。

3.3 加强个人防护•穿着长衣长裤: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使用蚊虫避免剂:在裸露的皮肤上使用有效的蚊虫避免剂。

4. 促进健康教育4.1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向幼儿传达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教育他们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定期进行幼儿安全教育,包括蚊虫防护、保持清洁等。

4.2 规范卫生习惯•教育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幼儿对清洁环境的重视,教育他们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

5. 应急措施5.1 学会识别症状•教师和工作人员应学会识别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5.2 及时报告•如发现幼儿出现典型症状,应立即向园方报告,并通知家长。

5.3 隔离病例•对于可疑或确诊病例,应尽快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5.4 清洁消毒•隔离区域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幼儿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

6.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登革热的传播方式和症状,并掌握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以保证幼儿园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教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预防登革热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份预防登革热的教案。

一、了解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1 了解登革病毒的特点和病原体登革病毒是一种病原体,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包括蚊子种类、病毒特点等。

1.2 掌握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了解蚊子叮咬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等。

1.3 了解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和地区登革热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容易发生登革热疫情。

二、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和措施2.1 消灭蚊子的繁殖地清除家中积水、清理废弃物等,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2.2 使用防蚊措施在室内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喷洒驱蚊剂等,有效阻止蚊子叮咬。

2.3 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液、避免黄昏和清晨等蚊子活动频繁的时段外出。

三、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教育3.1 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利用传单、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达登革热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3.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公众参与登革热预防知识的宣讲、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大众的防护意识。

3.3 建立登革热监测和报告体系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4.1 加强医护人员的登革热防控培训医护人员要接受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应对登革热病例的能力。

4.2 建立登革热诊断和治疗指南医疗机构要建立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提高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3 加强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除蚊子滋生的条件,减少传播风险。

五、社区的防控合作和协调5.1 建立社区登革热防控工作组织社区要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组织,制定登革热防控工作计划和措施。

5.2 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配合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配合社区开展登革热防控活动。

5.3 加强社区与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社区要与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形成合力。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这两种蚊子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登革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健康教育对于预防登革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登革热的角度探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1.1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1.2 登革病毒还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1.3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内的病毒可以在血液中繁殖,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二、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2.1 消灭蚊虫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保持环境清洁,清除蚊虫滋生地。

2.2 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长裤,使用驱蚊剂,避免蚊虫叮咬。

2.3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促进个人和社区的防护意识。

三、登革热的症状和治疗3.1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严重时可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3.2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登革热,主要是对症治疗,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3.3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登革热患者康复的关键,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四、健康教育在登革热防控中的作用4.1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4.2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疫情的发生。

4.3 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社区的合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高整个社会对登革热的防控水平。

五、个人应该如何做好登革热的预防工作5.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消除蚊虫滋生地,避免蚊虫叮咬。

5.2 外出时穿长袖衣服、长裤,使用驱蚊剂,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间和地点活动。

5.3 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健康教育在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众应该增强对登革热的认识,积极参与预防工作,共同努力保障社区和个人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登革热病毒引起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这个名字实际上是英语Dengue?的音译,而Dengue?这个词据说源自斯瓦希里语,意思是「突然抽筋,犹如被恶魔缠身」。

登革热的患者会突然起病,有持续发热、剧烈头痛、眶后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
跟很多急性传染病不同,登革热并不能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由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的。

目前发现的最常见的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埃及伊蚊,另一种是白纹伊蚊。

这两种蚊子长相比较类似,腿上都有白色的斑纹,也经常被人称作「花脚蚊子」。

埃及伊蚊在我国境内只在广东、台湾和海南等一些南边的省份发现过,而白纹伊蚊活动范围比较广,甚至在东北也有所分布。

目前根据广东省CDC 的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这一次在广东爆发的登革热疫情很可能是就是由白纹伊蚊引起的。

登革热可怕吗?
由于气候环境对它的传播者蚊子的影响,登革热的流行范围主要是热带和许多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非洲以及中美洲等地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大约有5000万例的登革热病毒感染,并造成超过2万例的死亡。

据WHO的报告,世界范围内的登革热发病情况呈连续上升趋势。

在2001年时,美洲国家报告了超过65万例的登革热病例,其中15500例出现了登革出血热(DHF)这种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并发症。

相较于1995年,病例报告数字接近翻了一番。

有研究文献认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蚊子繁殖周期缩短,蚊子数量和叮咬数上升,可能是全球登革热疫情不断上升的重要的原因。

登革热有什么典型症状呢?
根据美国CDC提供的资料,登革热患者通常会发生高烧并同时伴有以下至少两项症状:
1、严重头痛
2、严重的眼痛(尤其是眼眶后疼痛)
3、关节痛
4、肌肉痛或骨痛
5、皮疹
6、轻微的出血表现(如鼻子或牙龈出血,或出现瘀斑瘀点等)
7、白细胞计数低
当然,并不是说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就一定是登革热,临床诊断疾病还需要参考当地的疫情,实验室检测情况以及暴露史等因素综合做出判断。

如何预防登革热?
目前登革热还没有上市的疫苗可以使用,因此预防登革热最好的方式是切断传播途径,就是灭蚊。

蚊子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每只雌蚊子一生能产数千个虫卵。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像是可乐瓶、废旧水桶、旧轮胎等容器,只要有水,孑孓就能生存。

甚至有报道提出,孑孓在污水中的发育速度更快,更容易存活,体形也长得更大。

这一次广东的发病人群中居家、居家待业或者工作的人群高发,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家中存在一些卫生死角,使得蚊子和孑孓能够繁衍栖息。

因此消除这些卫生死角是灭蚊的第一步。

同时在登革热流行地区,人们也应当远离有蚊虫滋生的河流、湖泊以及公园,如果必须经过的话,
尽量避免将过多的皮肤直接暴露在外界。

在家中最好能使用纱门纱窗阻止蚊子进入,晚上睡觉也应当尽量使用蚊帐。

预防登革热我们应该怎么做?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以发病前1d至发病后5d传染性最强,轻型和隐性感染者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其次为白纹伊蚊。

蚊虫吸血受染后8-14d才有传染性,再次叮人即可传播疾病。

伊蚊受染后终身具传染性,登革热病毒在白纹伊蚊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可大量复制。

病毒在蚊体内可经卵传代,故伊蚊又是本病毒的储存宿主。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

流行季节与各地气候、蚊虫繁殖情况有关,广东省为5-10月,海南省为3-10月。

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
1、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2、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预防登革热要杀灭成蚊:在住宅、办公室、医院等及其他公共场所可采用药物杀灭成蚊。

目前可采用下列几种:
1、敌敌畏: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及烟薰,特点是速效,迅速杀死成蚊。

对人畜有毒性。

使用时须小心,注意安全。

2、三氯杀虫酯(7504):对人畜毒性低,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及烟薰,特点是见效慢,但保持时间长,7~10天仍有效。

可与敌敌畏混合使用,比例为4:1或3:1,其优点是速效且持续时间长。

3、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类:其制剂有二氯苯醚菊酯,胺菊酯等,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特点是杀虫效果强,对人畜毒性低。

4、溴氰菊酯:属于触杀药(即接触中毒)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杀虫作用强,对人畜毒性低。

预防登革热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1、养成睡觉时放蚊帐的习惯。

亦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肤,室内可点燃蚊香。

2、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3、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少去蚊虫多的地方玩耍。

4、爬山、登山要穿长衣长裤,尽量不让皮肤暴露在外面。

5、垃圾要及时清理,防止蚊虫滋生。

6、家里的水养植物也要勤换水。

7、死角积水及时拖干净。

预防登革热要隔断人为传染:一旦有病人发生,要早就诊,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病人在起病日算起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