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抗战战绩与资源对比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

1、凇沪会战国军战报:日寇伤亡16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太原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万余人日寇战报:伤亡6.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10.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承认伤亡13.2万余人5、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寇战报:自身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寇伤亡13万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7、枣宜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3万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69000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南昌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9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3、上高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3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4、晋南(中条山)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39900人日寇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33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5、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也有说7.4万)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7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6、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军战报:伤亡14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7、浙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8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71714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8、鄂西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9、常德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28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0、豫中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1、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5.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2、桂柳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3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6万余人(日本《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23、缅北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9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8.4万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

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

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抗日战争——国共双方正面战场、敌后战争战争规模及伤亡对比文库.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

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

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1、凇沪会战国军战报:日寇伤亡16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太原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万余人日寇战报:伤亡6.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10.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承认伤亡13.2万余人5、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寇战报:自身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寇伤亡13万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7、枣宜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3万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69000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南昌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9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3、上高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3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4、晋南(中条山)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39900人日寇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33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5、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也有说7.4万)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7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6、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军战报:伤亡14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7、浙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8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71714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8、鄂西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9、常德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28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0、豫中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1、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5.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2、桂柳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3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6万余人(日本《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23、缅北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9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8.4万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抗战国共对比

抗战国共对比

国民党是在1937年为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

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

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

相差极为悬殊。

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抗战胜利后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

相差也极为悬殊。

全面抗战前后,中日之间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这是众所周知的。

就以淞沪战役为例,日本损失4万兵力,但是中国损失20万,差距可想而知。

本人简要分析下(仅代表本人浅显的见解):1: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日本败给了装备落后的中国。

这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处于战略的劣势地位导致的,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只是表现在前期的战争胜利(1937年以前),基本吞并大半个中国,但是无法继续推进,这如同德国在二战中进攻苏联一样。

这其中的具体原因不再细说。

国共此时在战略上是一致的。

战略:1937.7-1938.6是防御,避其锋芒;1938.6-1945.8相持;1945.8-1945.8.15反攻。

2:先进美式装备的国军(400多万兵力)败给了力量弱小的共军(100万)。

民心所向,战略与战术运用得当。

3: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抗日作用。

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军事实力,这在中日战争的结果就可知了。

共产党在此期间发挥了比国名党更加重要的作用:开展敌后战场(当然这需要国名党正面战场才得以实现),前期正面战场发挥主要作用,后期敌后战场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因为这极大程度上打破了日军的战略,3个月灭亡中国),这直接导致日本深陷中国战场,因为日本无法长久战。

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中 国 人 民 站 起 来 了 ”
中 国 人 民 从 此 站 起 来 了 ”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参与者: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 内容: (1)制定《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共产党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全国各族人民
设计者--曾联松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你能说 说国徽的象 征意义吗?
1950年9月20日国徽诞生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 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研读教材P123 《三大战役》
试设计一 份表格,概括 三大战役的简 况。
《三大战役简况表》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歼敌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47万
55万
东北全境
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 地区 华北全境
解放战争时期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拥有人口 拥有地区 外援 国民党 430万正 接收100万日军 3亿多 规军 的装备,有飞机、 坦克等先进武器 共产党 120万正 基本上是步枪 规军 1亿多 大城市、绝 美国 大部分铁路 交通线 小城镇、乡 无 村、偏远地 区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都曾经或正在统治中国。

一个政党能从白手起家,而又能走向国家的最高权力,这肯定不是偶然的,这个政党也不可能真如某些人的是邪恶的政党,人民在一定的时期选择了他,说明他肯定有可取之处。

而一些人之所以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完全是因为反对而反对。

国民党正面战场总体上看充当了抗日的主力,这是与它作为中央政府,拥有几乎全部国家资源、外援和国家军队的地位一致的;在抗战的初期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抵御了日军的全面大举进攻,取得了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基本上稳住了阵脚,但因敌强我弱,不得不从沿海地区退守内地,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抗战中后期,日军尽管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还发动过一系列较大规模的进攻,甚至在1944年还发动了规模最大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但总体上日军的压力已经比抗战初期大大减轻。

这个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总的战略仍取守势,依靠美援物资,改进装备,整训部队,为反攻作准备,对于日军的进攻则进行有限的反击,一般是把日军打退回去,恢复原有阵地,偶尔也发动一定规模的反击作战。

共产党在抗战的初期阶段,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合作后,将八路军大部开赴前线(留下一个旅保卫陕甘宁边区。

稍后组建的新四军也是大部开赴前线作战,军部及其直属部队驻扎云岭),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了平型关等战役的胜利,随即深入敌后,分散主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坚持抗战奠定了基础。

共产党敌后战场面临的斗争形势则要复杂得多: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三光”政策等毒辣手段无所不用;同时还要对付大量的伪军和汉奸、特务,与国民党“顽军”周旋。

共产党的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也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1940年以后,国民党减少乃至停止供给八路军和新四军装备给养,中共搞大生产运动渡过难关,同时加强政治、军事、思想建设,在实力增强的同时,也提高了水平。

关于国共抗战对比的几点看法

关于国共抗战对比的几点看法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2、国民政府和国军看似整体,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蒋介石统一中国后,军阀混战虽然停止,表面上臣服于中央政府,但各军阀割据的局面实际上没有消失,蒋系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滇军、桂系等各自有自己的政令,所以抗战时并不完全是统一行动的,有时是各打各的,把这川滇桂东北西北等军的战绩加起来,都算成国军抗战功绩,用来与共军的战绩相比,对我军确实不太公平。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7、关于为何我军从抗战初期的几万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近百万人。这正是共产党积极的抗日态度,赢得了民心,共产党的“全民抗战”的政策方针,发动广大民众积极参加,加入我军,所以在抗日战争中越战越强,也说明了人民的力量,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赢得战争。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4、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合法政府象征的抵抗,只要有正面战场的守土抵抗,国家政府就存在,中国就没有亡国;同时,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敌后战场也是不可缺少的。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本来无论国军还是共军都是我中国军人,抗日杀鬼子不分彼此,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没什么可争论的。此类的争论主要起源于某些言论在歌颂国军抗战的同时,贬低和歪曲我军的抗战功绩,所以引起争论。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6、关于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问题。应该承认,国民党在九一八以后确实是消极抗日的,但在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在抗战中期,抗日又比较消极,倒是反共搞摩擦比较积极,抗战后期,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有所提高,尤其是几个会战和赴缅印远征军打得不错,所以,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是由几个阶段变化的。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5、从抗战政策上看,国民党奉行的“政府与军队的单纯的抗战”,共产党采取的是反动全体民众的“全民抗战”,打持久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的政策方针更为有效。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

抗日战争中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自1937年7月7日淞沪会战爆发,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

在这场战争中,兵力对比对于战争的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兵力对比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兵力对比处于劣势。

日本在侵华之前已经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拥有现代化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中国军队则面临着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问题。

此外,由于国共两党内部矛盾,中国军队的整体指挥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混乱。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团结。

中国军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兵力逐渐增加。

此外,中国军队还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采取游击战等灵活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二、战争结果兵力对比的变化对于抗日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军队的壮大和发展使得日本军队在中国的侵略遭遇了强有力的抵抗。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的后期,中国军队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

1943年至1945年,中国军队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相继发动了一系列反攻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地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中国取得了胜利,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团结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种团结和统一的精神,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的启示抗日战争的兵力对比与战争结果之间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兵力对比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唯一因素,战争的胜利还需要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支持。

其次,团结和统一是战胜侵略者的关键。

只有全民族的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战胜敌人。

最后,战争需要合理的战略和战术的支持。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战略对比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战略对比

• 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 给予坚决的回击,同时注意斗 争的策略,团结国民党中的进 步势力和中间势力,孤立打击 顽 固势力,始终把国民党留在 抗日统一战线中。为了阻止投 降和分裂.并为抗日胜利树立牢 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还特别 注重发展自身的力量。在组织 上,大力发展党组织和党员; 在地域和军事力量上,积极开 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边区 民主政权,努力扩充八路军、 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
一、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战略决策对比
二、评价国共双方的战略
三、总结
• 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 时期。抗战的胜利,无疑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共 赴国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与世 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另 一方面,中国抗战也极大地鼓舞和支持了各国人 民的正义斗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 地位。抗战与战时外交也有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战争是外交成功的基本保证,没有不屈不挠的抗 战就没有外交的成就;同时,外交上的努力与成 功也为坚持抗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1944年9、10月,中国代表参加了筹建联合国的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4至6月,中国与美、 英、苏三大国一起发起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了长远的保障。 战时中国外交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 结果,它既取决于中国本身的努力,也在很大程 度上有赖于各国的实际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 同时,由于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弱国,就其综合国 力而言与当时的其他三个大国不能同日而语,其 他国家也还没有真正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因此 在战时外交中仍然留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


抗战期间,国民党始终没有拿出办法解 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大批地抽壮 丁和繁重的劳役、沉重的赋税以及地方 官的肆意盘剥,使农民阶级对国民党政 府越来 越不满,农民暴动事件时有发 生。国统区的工人在抗战初期积极投身 于抗日救亡运动,但随着国民党消极抗 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推行,工人开始反 对国民党的妥协投 降活动。到抗战后 期,工人将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 爆发了四川盐工反对抓壮丁的斗争和反 对特务迫害的大规模游行示威,1945 年的“胡世合事件”中,仅重庆就有20 万工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对工人的迫 害。工人、农民的不满和反抗,使国民 党丧失了最广大民众的支持,风起云涌 的群众反抗运动、巨大的离心力预示着 不久的将来国民党的统治终将被人民所 抛弃。 此外,抗战期间国民党的统治日趋 腐败,国统区的大后方吏治腐坏、贪污 成风、特务横行、冤案迭起。官僚资本 在国难中膨胀,权贵大员大发国难财, 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国民党因抗战获 得的威望,一天天扫地从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