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 比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一)比的基本概念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三)化简比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练习题1、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0除外)所得的商叫做。

2、今天去我们班的学生出勤率是92%,到校的学生与没有到校的学生人数比是23:2,没有到校的学生与全班学生比:。

3、正方形的边长是5cm,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的最简比是:,这个正方形边长与周长的最简比是:。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

数学比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的大小关系等内容。

以下是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比的概念比是数学中用以表示两个数(称为比的两个项)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

比通常用冒号“:”表示,比的两个项分别为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例如,用3:5表示3和5之间的比,其中3为前项,5为后项。

比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3:5可以写成3/5在实际生活中,比常用于表示比例关系,例如人数比、面积比、体积比等。

比的作用在于体现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关联。

二、比的计算1.比的等值如果两个比相等,即它们的前项比后项相等,那么它们的值也相等。

例如,2:3=4:6,说明2/3与4/6等值。

2.约分与扩分当两个比有公约数时,可以将两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个比与原来的比等值。

例如,12:16可以约分为3:4、相反地,也可以将两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个比与原来的比等值。

这种操作称为扩分。

例如,3:4可以扩分为6:83.比的四则运算与数的四则运算类似,两个比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具体规则如下:-加法:如果两个比的后项相等,可以直接将它们的前项相加。

例如,3:5+2:5=5:5-减法:如果两个比的后项相等,可以直接将它们的前项相减。

例如,3:5-2:5=1:5-乘法: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乘得到新比的前项和后项。

例如,2:3×3:4=6:12-除法:两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分别相除得到新比的前项和后项。

例如,2:3÷4:5=10:12三、比的大小关系在比的计算中,经常需要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进行判断,具体规则如下:-当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相等时,它们的值相等,两个比的大小相等。

-当两个比的前项相等,但后项不等时,比的后项大的比较大,前项小的比较小。

-当两个比的前项不等时,比的前项大的比较大,前项小的比较小。

小学六年级比值的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值的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值的知识点比值是数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用来表示两个数或者量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值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掌握比值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比值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比值的概念比值是指两个数或者量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分数、百分数或者小数来表示。

比值通常由两个数或者量的比较而得到,其中一个作为基准,另一个与之相比较。

比值可以表示相等关系、倍数关系或者部分关系。

比如,小明高度是1.5米,小红的高度是1.2米,则小明的身高与小红的身高之比为5:4。

二、比值的表示形式在数学中,比值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常见的有分数形式、百分数形式和小数形式。

1. 分数形式分数形式表示比值的比例关系,例如3:5可以表示为3/5。

分数形式的比值可以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2. 百分数形式百分数形式表示比值的百分比关系,例如3:5可以表示为60%。

百分数形式的比值是以百分数为单位进行表示的,可以通过将比值乘以100来得到百分数形式。

3. 小数形式小数形式表示比值的小数关系,例如3:5可以表示为0.6。

小数形式的比值可以是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

三、比值的运算方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常见的比值运算包括比值的加减、比值的乘除和比值的比较。

1. 比值的加减比值的加减运算是指将两个比值进行相加或相减。

相加时,需要先确保两个比值的基准量相同,然后将两个比值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相减的方法与相加类似。

例如,小明身高与小红身高的比值为5:4,小红身高与小刚身高的比值为3:2。

求小明身高与小刚身高的比值。

解: 首先将小明与小红的比值化为分数形式,得到5/4;将小红与小刚的比值化为分数形式,得到3/2。

然后将5/4和3/2进行相乘,得到15/8。

所以小明身高与小刚身高的比值为15:8。

2. 比值的乘除比值的乘除运算是指将一个比值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小学六年级比值知识点讲解

小学六年级比值知识点讲解

小学六年级比值知识点讲解比值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两个数或者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值是一个需要掌握和运用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比值的定义、比值的表示方法、比值的运算以及比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比值的定义比值是指两个数或者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比值中,我们通常将第一个数称为“被比数”,将第二个数称为“比数”。

比值可以表示为一个分数或者小数,可以用冒号“:”或者“/”符号表示。

例如,2:3或者2/3都表示一个比值关系,其中2是被比数,3是比数。

二、比值的表示方法比值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示方法进行呈现,常见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分数表示法、小数表示法和百分数表示法。

1. 分数表示法:将比值表示为一个分数,比如2:3可以写成2/3。

2. 小数表示法:将比值表示为一个小数,比如2:3可以写成0.67(保留两位小数)。

3. 百分数表示法:将比值表示为百分数,比如2:3可以写成66.67%(保留两位小数)。

三、比值的运算在比值的运算中,常见的操作有两种:比值的比较和比值的加减乘除。

1. 比值的比较:通过将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比值的比较可以直接比较两个比数,也可以将两个比值转化为相同的分母后再进行比较。

2. 比值的加减乘除:比值的加减乘除运算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类似。

加法运算可以直接将两个比值相加,减法运算可以直接将两个比值相减,乘法运算可以将两个比数相乘,除法运算可以将被除数与除数的比值相乘。

四、比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值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比例问题:比值可以用来解决比例问题,如计算相似图形的边长比、物体的放大缩小比例等。

2. 百分比问题:通过将比值转化成百分数,可以用来解决百分比问题,如计算折扣、增长率等。

3. 概率问题:比值可以用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计算掷骰子、摸扑克牌等随机事件的概率。

4. 均分问题:通过将一个数按照比值进行均分,可以将一个数分成多个部分,如将一笔钱按照比值分给几个人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

(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15 ∶10 =3/2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例:长是宽的几倍。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例: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9、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0、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最好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例如:15∶10 =15÷10=15/10=3/2更多学习资料加QQ2137626237(二)、比的基本性质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2)用求比值的方法。

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例如:15∶10 = 15÷10 =15/10=3/2 = 3∶2还可以15∶10 = 15÷10 = 3/2 最简整数比是3∶25、比中有单位的,化简和求比值时要把单位化相同再化简和求比值,结果没有单位。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比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差距,帮助我们进行大小比较和相对关系的分析。

下面是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认识的具体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一、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

比是无量纲的,即两个数值相除得到的结果。

2.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两个数的比,比如用“2:3”表示2和3的比。

二、比的大小比较:1.同类比的大小比较:当比较的两个数是同一类别的物体时,可以通过直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更大的数值表示较多,更小的数值表示较少。

2.异类比的大小比较:当比较的两个数是不同类别的物体时,需要通过等比例变换将两个数转化为同类比进行比较。

a.比的等价性:两个等量的比是相等的,可以互相转化,称为比的等价性;b.比的倍数关系: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它们的倍数比也相等;c.比的大小关系:对于足够好的数x和y(即x>0且y>0),当且仅当x>y时,有x/y>1三、比的简便表示:1.百分数表示法:将比的右项设为100,左项按比例换算成的数值就是百分数;a.求百分数:将左项除以右项,再乘以100;b.求原数量:将百分数除以100,再乘以右项。

2.小数表示法:将比的右项设为10,左项按比例换算成的数值就是小数;a.求小数:将左项除以右项,得到的结果即为小数。

3.比的形成:可以通过将顺序、比例和倍数三个因素结合来得到相应的比。

四、求解问题:1.求已知比的倍数比:已知比和倍数比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比和已知倍数中的两个数来求解未知数;2.求已知比的其他未知数:已知比和未知数中的两个数,可以通过已知比和已知未知数中的一个数来求解另一个未知数;3.求已知倍数比的其他未知数:已知倍数比和未知数中的一个数,可以通过已知倍数比和已知未知数中的两个数来求解另一个未知数;4.求两个已知比的两个未知数:已知两个比和未知数中的一个数,可以通过两个比和已知未知数中的一个数来求解另一个未知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性质》比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性质》比
04 比
比的性质
4:
1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包括前项、后项和比值。
比值
除法 分数 比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商 分数值
比值
探究新知
商不变的规律 分数的基本性质
比的性质
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 数(0 除外整数比: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② 分数比:前项 除以后项;③小数比:先同时扩大化为整数。
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 25 : 30
(2)
1 4

2 3
(3) 0.5 : 0.25
5 :6
3 :8
1 :5
课堂练习
1 . 填空
(1)2:4的比值是(0.5)。 (2)12:4=(24):8=( 6 ):2=3:( 1 )。 (3)相同时间内,钟表上时针转动圈数与分针转动圈数的比是(1:12)。 (4)2:5中,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加上( 10),变成(15 )。 (5)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1:4 )。
172:
3 8
=(
14 : 9

0.125:
3 8
=

1:3
知识补充
黄金比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如果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长度 之比等于较长部分与整体长度之比,我们把这个比称为黄金 比(约为0.168:1)。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长度的比大致符 合黄金比时,常常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所以,设 计许多物品时都含有黄金比这一因素。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比的认识,可以对数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形成比例关系,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中与比的认识相关的知识点。

一、比的概念比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关系,以冒号“:”表示,例如5:3表示5和3的比,可以读作“5比3”。

二、比的表示比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1.线段比:用线段表示比的数量大小关系,线段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

2.分数比:用分数表示比的大小关系,被除数表示较大的数量,除数表示较小的数量,比值用分号表示。

三、比的种类比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同类比较:比较同一种类的量,例如比较两个长度、两个重量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叫做同类比较。

2.异类比较:比较不同种类的量,例如比较一个长度和一个重量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叫做异类比较。

3.混合比较:同一种类和不同种类的量混合在一起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两个长度和一个重量的大小关系,这种比较叫做混合比较。

四、比的性质1.比的单位相同:进行比较的两个量必须拥有相同的单位。

2.比的特殊位置:比的两个量中,较大的在前,较小的在后。

3.比的相等:如果两个比中的两个量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相等的。

五、比的应用1.比的扩大和缩小:当比中的较大数乘以(或除以)相同的因数时,比的结果不变。

例如,5:3是一个比,如果将5和3同时乘以2,得到的新比是10:6,它们是等价的。

2.比的分解与合并:一个比可以通过分解和合并得到不同的比。

例如,10:5可以分解为5:5和5:5,可以合并为20:10。

3.比的比较:比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直接比较两个比的大小关系,或者将两个比转化为分数比进行比较。

4.比的应用问题:比的认识可以应用于很多实际生活问题中,例如在购物中比较商品价格、在做菜中调配食材的比例等。

总结起来,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比的认识知识点包括比的概念、表示方法、种类、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综合测评
一、填空(18分)
1、甲、乙两数的比是7 : 2 ,则甲是乙的)()(,乙是甲、乙之和的)()(。

2、妈妈买了3.6kg 苹果和1.8kg 橘子,苹果和橘子的质量比是( ),比值是( )。

3、甲数的21和乙数的3
1相等(甲数和乙数均不为零),甲:乙 = ( ) :( )。

4、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7 :3 :10,最小的角是( )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5、把2 :5的前项加上8,后项加上( )后,比值不变。

6、a ,b ,c 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这三个数的比是1 :2 :3。

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7、4.5与它的倒数的比是( ) :( )。

8、)(2
= ( ) : 15 = )(12 = 8 : ( )= 0.25
二、判断(12分)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
2、大、中、小三个数的比是1 :2 :3。

( )
3、大牛与小牛的头数比是4 : 5,大牛的头数比小牛少5
1。

( ) 三、选择(15分)
1、比的( )不能为0。

A 、前项
B 、后项
C 、比值
2、把100 :100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A 、1
B 、1:1
C 、10:10
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那么它们的高的比是( )
A 、1 : 1
B 、1 : 2
C 、2 :1
四、计算(25分)
1、化简下面的比,并求比值(15分)
(1)0.5 :1.25 (2)23小时 :4
3小时 (3)121 :11
2、求出下面各比中的未知项(10分)
χ:43 =
6
5 9.
6 :χ = 4
五、解决问题(30分)
1、甲仓库存140吨粮食,乙仓库存85吨粮食。

从甲仓库取出多少吨粮食运给乙仓库,才能使两仓库存粮吨数的比为7 :8?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4 :5 :3,已知甲数是13.6,乙数比丙数多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4cm,它的长和宽的比是4 :3。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维拓展题
四位乘客合租一辆出租车,由于下车地点不同,没人承担的出租车费用各不相同。

乘客甲付的车费与其他三位的比是1 :2,乘客乙付的车费与其他三位的比是1 :3,乘客丙付的车费与其他三位的比是1 :4,乘客丁付的车费是26元。

这四位乘客一共付出租车费多少钱?(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