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支护基础理论与围岩控制(硕3)
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

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产能的不断提高,开采的深度也随之增加,采区也开始由浅入深,基于这一现状,致使井下巷道围岩的应力也随之增大,围岩条件日趋复杂,巷道变形、巷道底鼓等现象常有发生,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也为煤矿井下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埋下了隐患。
因此,对煤矿深部岩巷围岩的稳定性进行控制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对煤矿深部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进行概述,进而简要地阐述了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支护原则,并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支护技术,期望以此能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控制理论;支护原则;支护技术1 煤矿深部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概述从力学性质的角度讲,围岩的稳定性通常取决于岩体自身的变形性质和强度。
另外,围岩自身所受的应力状态也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围岩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岩石骨架,二是结构面。
通常煤矿深部的围岩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并且在长期的高压作用影响下使得岩石骨架变得异常致密和坚硬,所以实际影响煤矿深部围岩变形性质和强度的因素主要是结构面。
因此,想要控制煤矿深部围岩的稳定主要应从结构面和应力状态着手。
煤矿深部岩巷开挖过程中,使围岩体所受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围岩从原本的稳定状态逐渐转变为非稳定状态,虽然,在开挖初期,围岩的抗压强度比较高,但是随着不断的开挖卸荷,致使围岩的侧压有所下降,正常情况下,近表围岩的侧压将会降至为零。
与此同时,大部分应力开始向巷道周向转移,使得应力集中,这时的周向应力一般会升高3倍左右。
通常煤矿700m~900m深度的巷道,近表围岩的围压卸荷幅度大约在20MPa,巷道周向的应力将会增加近60MPa,在如此大的应力作用下,会使围岩的劣化速度不断加快,裂缝也会从表面不断向内部扩散,进而造成围岩失稳。
为了确保围岩的稳定性,就必须在对巷道进行开挖后立即进行必要的支护。
2 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支护原则在对煤矿深部岩巷围岩进行支护时,应遵循以下支护原则:首先,应尽量维护并保持围岩体自身残余强度的原则。
探讨如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形变

探讨如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形变引言随着煤炭连续的开采,浅、表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己转向深部煤层的开采,高地应力巷道支护问题便越来越突出,如冲击地压、围岩大变形、强烈底臌等浅部巷道没有的支护问题。
孟村煤矿煤层埋藏深,煤层厚,地质构造较多,随着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的不断延伸,冲击地压灾害日益显现,选取合理的支护参数和防冲措施对工作面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工程概况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设计层位在煤层中部,顶板为砂岩,底板为铝质泥岩,巷道规格为掘宽5.64m,掘高4.57m,掘进断面积达22.4m2,属于典型的深部大断面巷道。
原支护形式为:锚杆规格采用φ20×2800mm,锚杆托盘为150×150×8mm;锚索采用φ21.6×8800mm的钢绞线,间排距2.1m×2.1m,布置形式为“四四”型,锚索托盘规格为:100×100×10mm、200×200×10mm、300×300×10mmQ235组合托盘。
该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动力显现频次、强度与日俱增,主要表现为煤炮频繁、声响巨大,伴随围岩震动,造成掘进工作面煤壁片帮,顶板抽冒,巷道成形差,支护施工困难,施工安全存在风险。
2、巷道稳定控制方法2.1 掘进支护在冲击地压矿井的支护设计中,要坚持一次支护的原则。
特别是锚杆支护,应尽量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护。
一方面,这是矿井实现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为采矿服务的巷道和硐室等工程,需要保持长期稳定,不能经常维修;另一方面,这是锚杆支护本身的作用原理决定的。
巷道围岩一旦揭露立即进行锚杆支护效果最佳,而在已发生离层、破坏的围岩中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会受到显著影响。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为矩形断面,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
锚杆采用20#左旋无纵筋400号螺纹钢筋,L=2500mm,杆尾螺纹为M22,螺纹长度150mm,配高强度螺母,矩形布置,间排距700mm;锚杆托盘采用拱型高强度托盘,钢号Q235,规格为150×150×10mm,拱高不低于34mm,配调心球垫和减阻尼龙垫圈;锚杆护板采用W型钢护板,厚度5mm,宽280mm,长度450mm。
13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控制技术PPT课件

2、于双忠提出的方案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于双忠在《煤矿工程地质研究》一书中提出
了软岩巷道的围岩分类法。他认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必须考 虑岩体和原岩应力两大因素。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影响煤矿 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的4个基本要素: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水理性质(微观结构面)、岩体的 宏观结构面(RQD)和原岩最大主应力。 建议在极稳定的岩层中可只用喷层;稳定岩层中用普通锚杆; 中等稳定岩层中需加密锚杆;不稳定岩层中加密锚杆和采用钢 筋网;极不稳定岩层中需采用锚喷和U型钢联合支护。经有关 矿区验证,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9
第三节 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压力特征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特征为掘巷、应力扰动和环境变化都会引 起显著的附加变形量。本节着重阐述: 软岩中因掘巷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围岩显著变形; 支护损坏和失效等支护阻力丧失而引起的围岩急剧变形; 软岩巷道附近掘巷和翻修等应力扰动而引起的围岩附加变形等。
软岩巷道因应力扰动、支护失效和水的浸蚀引起的围岩变形量 通常都高达数千毫米,其围岩的流变往往持续数年之久,导致巷 道维护十分困难。针对软岩巷道矿压显现的特点,提出了控制围 岩变形的支护措施。
3
长期以来,软岩巷道维护一直是煤矿生产建设中的难题。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开采深度的增加,维护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的吉林舒兰和辽源梅河,辽宁沈阳,内蒙平庄,山东龙口, 青海大通,陕西王石凹、安徽淮南和淮北,浙江长广,以及广 东茂名等几十个矿区都存在着软岩巷道的维护问题。在软岩内 布置巷道,围岩压力大,稳定性差,使巷道掘进和支护十分困 难,而且巷道屡遭破坏,需经常翻修,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和 生产建设。软岩的属性是决定围岩稳定性和巷道支护的基本因 素。因此,弄清软岩的基本属性是选择软岩巷道支护的前提。
1
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综述

组合梁理论
三、巷道支护机理
该理论认为:在层状岩体中开挖巷道,当顶板在一定范围内不存在坚硬稳定 岩层时,锚杆的悬吊作用居次要地位。如果顶板岩层中存在若干分层,顶板锚杆
的作用将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依靠锚杆的锚固力增加各岩层间的摩擦力,防
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另一方面,锚杆杆体可增加岩层 间的抗剪刚度,阻止岩层间的水平错动,从而将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 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即组合岩梁。 组合梁理论是对锚杆将顶板岩层锁紧 成较厚岩层的解释。在分析中,将锚杆作
因此, 巷道支护的着眼点应放在
充分利、发挥和改善围岩的自承
能力上。
态,巷道周边浅部围岩的承载能力
得到显著提高,更多的浅部围岩从 无支护时的屈服状态转化为支护后 的弹性状态,围岩塑性区的范围明 显缩小。 (如图中蓝色曲线)
三、巷道支护机理
(二)、巷道支护原则
在巷道支护原理的指导下,为了安全、经济地维护好巷道,在选择支 护型式和参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辩证地解决围岩应力与支护强度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或二次、多次支护; 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 ① 将围岩由载荷体变为承载体 ② 积极发展主动支护,控制围岩变形
⑥ 1990~2000年,以螺纹钢锚杆为代表的锚杆加之长锚索得到了广泛应用;
⑦ 2000~至今,以高强、高预应力锚杆及锚索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筋(或型钢)混凝土支架 少量的不支护巷道
三、巷道支护机理
(四)、巷道支护理论学说
巷道支护理论是巷道支护选择与设计的基础和关键之一,主要解答不 同类型巷道支护(加固)的对象、围岩稳定条件、支护(加固)与围岩相互作用 的机制、各种支护(加固)技术优化选择设计方法等根本性问题,其正确与否
大恒煤业下组煤西翼大巷支护参数的合理选择

大恒煤业下组煤西翼大巷支护参数的合理选择王涛【摘要】大恒煤业有限公司下组煤西翼轨道大巷是下组煤首采区的开拓巷道.为了保证巷道施工安全,同时减少巷道支护成本,大恒煤业结合多年来矿井巷道实际施工经验和该区域的煤层地质条件,发现初步设计中下组煤巷道支护参数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通过进行围岩地质力学特征分析、围岩控制支护数值模拟分析,巷道支护方案及参数得到进一步优化,与下组煤初步设计提供的支护型式相比,每米巷道可节约材料费近1 500多元,大幅降低巷道支护成本.该项研究成果对大恒煤业其他区域巷道施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下组煤西翼大巷;支护参数;锚杆;锚索长度;优化设计【作者】王涛【作者单位】龙矿集团大恒煤业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下组煤西翼轨道大巷为大恒煤业4号、9号煤层配采建设工程中布置的开拓巷道,分别布置在9-1和9-2煤层中,是下组煤首采区的开拓巷道。
根据太原煤炭设计研究院提供的《4号、9号煤层配采初步设计》巷道支护参数,结合多年来的实际施工经验和该区域的煤层地质条件,发现下组煤巷道支护参数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下组煤初步设计提供的巷道支护强度明显过大,均高于大恒煤业多年来在同类地质条件下所成功采用的支护强度,造成了很大的材料浪费。
因此,根据集团公司关于节能降耗、加强材料管控的总体要求,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通过进行围岩地质力学特征分析、围岩控制支护数值模拟分析、巷道支护方案及参数选择,进行下组煤巷道支护参数优化修改提供了技术支持。
1 巷道生产地质条件1.1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下组煤西翼轨道巷位于一水平一采区开拓巷道,地面标高1 200~1 205 m,巷道标高1 040.5~979.9 m,巷道上方为本井田工业广场,东部及西部为荒山、农田。
巷道北侧为原大恒4号煤“小采”采空区,南侧为主斜井、西翼皮带大巷,东部为下组煤西翼轨道巷(外段)、北翼轨道大巷、主斜井中部联络巷、主斜井回风联络巷,西侧为边界保护煤柱。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支护方式[摘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围岩控制与巷道的支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与采煤安全生产。
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途径。
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控制措施、方法和巷道保护与支护措施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巷道;围岩控制;支护方式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围岩控制与巷道的支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煤炭生产的高产高效与采煤安全生产。
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途径。
回采导致的支承压力不但数倍于原岩应力,并且,影响范围大。
巷道受回采影响后,围岩应力、围岩变形成几倍、几十倍急增。
巷道围岩控制的实质是利用煤层开采引起采场周围岩体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正确选择巷道布置和护巷方法,使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内,防范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影响,控制围岩压力。
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巷道围岩控制措施、方法和巷道保护与支护措施等技术问题。
1、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1.1、围岩压力(1)松动围岩压力。
因巷道挖掘而松动、塌落的岩体,其重力直接作用在支架结构物上的压力,表现为松动围岩压力载荷形式,如支护没有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围岩形成松动垮塌圈时,造成松动围岩压力,顶压显现严重。
(2)变形围岩压力。
支护可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时,围岩位移挤压支架而出现的压力,即:变形围岩压力。
在围岩、支护力学体系中,围岩与支架互相作用,围岩就对支架施加变形压力。
弹性变形压力是围岩弹性变形时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弹性变形出现的速度很快,变形量相当小,围岩、支护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作用较小。
塑性变形压力是因为围岩塑性变形和破裂,围岩向巷道空间位移,使支护结构受压,这是变形围岩压力的基本形式。
塑性变形的状况由巷道塑性区和破裂区的范围所决定。
塑性区的扩展具有时间效应,它不再扩展时,围岩变形速度就下降。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

1)木支架
木支架易于腐烂、使用期短、防火性能差、复用率低、损耗大、对围岩移动的适应性差等,当巷道变形量超过100~200mm时,木支架就极易遭到损坏。所以采区巷道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木支护。
2)金属支架
金属支架具有承能能力大、可多次复用、可缩量小、有利于防火、贮运方便、安装容易和迅速等优点,所以是当前采区巷道支护主要形式之一。
2、巷内加强支护
1)巷内永久性加强支护
(1)在原来棚子的断面范围内以增加构件的方式加强原有的基本支架,其常见的形式有加中心柱、偏心柱或二者并用;
(2)在原有棚子之间增加一些立柱或棚子。
2)巷内临时性加强支护
临时性加强支护最好采用便于安装和拆移的支撑式单体支柱,最好是单体液压支柱。
3、巷旁支护(木垛、密集支柱、矸石带、人工砌块巷旁支护带、刚性充填带)
(3)综合支护——在巷道同一地段内除采用不同结构的支架外,还采用不同原理的围岩加固措施对巷道进行支护。如“棚子+喷层+围岩注浆”、“锚杆+薄壳支架+壁后注浆”支护等。
三、巷道锚杆支护
【笔注】
1、锚杆种类和锚固力
1)锚杆的分类
按锚杆的锚固方式分类;按杆体锚固段长短分类;按锚杆杆体的工作特性分类;按锚杆作用特点分类;按制造锚杆杆体的材料分类。
(1)平顶型可缩性金属支架
(2)拱形可缩性金属支架
3)石材支护
在井下巷道支护中,有时采用石材材料,常用的有天然石材、人工石材、浇筑混凝土三种形式。
对于天然石材,用于主要大巷的支护中,即常说的砌碹支护。对于人工石材,在井巷支护中目前较少采用。浇筑混凝土支护在目前我国井下主要大巷中采用的较多,该类支护主要用于服务年限比较长、巷道尺寸比较大、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条件下。
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

该理论认为:在层状岩体中开挖巷道,当顶板在一定范围内不存在坚硬稳定岩 层时,锚杆的悬吊作用居次要地位。如果顶板岩层中存在若干分层,顶板锚杆的 作用将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依靠锚杆的锚固力增加各岩层间的摩擦力,防止 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另一方面,锚杆杆体可增加岩层间 的抗剪刚度,阻止岩层间的水平错动,从而将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层 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即组合岩梁。
明显效果,但当围岩产生塑性破坏后,对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及承载能力有显著效
果;锚杆与其锚固范围内的煤体构成一种组合型的锚固支护体,在锚杆的约束与抗
剪作用下,使塑性破坏后易于松动的煤体或煤顶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并可适应
围岩变形的平衡拱,从而提高了煤体的整体性,防止顶煤松散冒落,锚固平衡拱内
存在着关键承载环,对巷道顶板可起到有效的支承作用。全长锚固锚杆的作用就是
稳定岩层
软弱岩层
虽然悬吊理论直观地揭示了锚杆的悬吊作用,但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围岩的自 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如果顶板中 没有坚硬稳定岩层或顶板软弱层较厚,围岩破碎区范围较大,无法将锚杆锚固到 上面坚硬岩层或者未松动岩层上,悬吊理论便不适用。
组合梁理论
三、巷道支护机理
度和较高的强度,其厚度越大,越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和支承能力的提高。
锚杆作用角
组合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锚杆支护的作 用机理,但在分析过程中没有深入考虑围岩-支 护的相互作用,只是将各支护结构的最大支护力 简单相加,从而得到复合支护结构总的最大支护 力,缺乏对被加固岩体本身力学行为的进一步分 析探讨,计算也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一般 不能作为准确的定量设计,但可作为锚杆加固设 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形巷道周边应力
• 最大应力在角部。
层状围岩巷道围岩区分布规律
(a)―实体煤巷道;(b)―煤柱巷道;(c)―沿空巷道;(d)― 无 直 接 顶 、 底 的 煤 柱 巷 道 。 分 布 状 态 : (a)―“ * ” 型 ; (b) 、 (c)―半“*”型;(d)―缺上(或下)的半“*”型。与圆形巷 道、基本巷道分布状态不同,是研究动压、软岩巷道矿压的基 础。
4、岩石与软钢应力-应变曲线
岩石循环加载曲线
岩块轴向与横向应力应变曲线
三向应力试验
泥岩三轴试验曲线
大理石三轴试验曲线
点载荷试验
直剪试验
岩石抗剪强度试验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
岩石试件主破裂面
岩石破裂面
5、极限莫尔圆包络线
莫尔圆物理意义
应力状态的图示
莫尔圆的定量关系
莫尔库仑准则
巷道支护基础理论与控制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马念杰
主要内容
一、巷道围岩应力及其分布 二、巷道围岩力学性质 三、巷道支护主要原则 四、巷道围岩控制 五、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突出难点
一、巷道围岩应力及其分布
1、太沙基地压学说
• 巷道顶板压力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 两帮压力按挡土墙压力理论计算; • 适用浅部、松散岩层。
三轴压缩极限应力圆
单轴压缩极限应力圆
共轭破裂面
库仑准则
用强度准则判断稳定性
斜直线型莫尔包络线
格里菲斯机理
格里菲斯准则
三、巷道支护主要原则
支架-围岩相互作用曲线
1-围岩位移曲线; 2–支架工作特性曲线; 3–围岩松动破坏后的位移曲线;A、B、C–支架可能的工作点; Pmax、Pmin—支架承受的最大承载力和最小承载力; Δumax—允许围岩最大位移量
5、开采形成的支承压力
老顶断裂前的结构形式及其周围的应力再分布 A—应力增高区; B—应力降低区; C—应力不变区
煤层顶底板
高管培训班
13
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
高管培训班
14
老顶周期来压
高管培训班
15
不同类型覆岩开采后的破坏情况
1—冒落带; 2—裂隙带 a—覆岩为软岩层; b—覆岩为中硬岩层; c—覆岩为坚硬岩层
膨胀压力
• 是指由于围岩吸水发生膨胀而对支护体产生的压力。 • 这种压力实质上是变形压力的一种,只是它因含有大量蒙
脱石等膨胀性矿物的粘土岩所特有的一种围岩压力。
冲击压力
• 又称矿山冲击、冲击地压、岩爆等,是矿压显现的动力现 象之一。它是在集中应力作用下,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 应变能在一定条件下突然释放,使煤、岩体发生急剧脆性 破坏或大块煤体突然向已采空间抛射的现象。
4、变形压力理论
• 等压、各向同性、弹性圆形巷道; • 最大应力在巷道周边,为原岩应力2倍; • 双孔洞时小洞周边应力高; • 解释了巷道周边先破坏,逐步向深部发展的现象。
圆形巷道受不等载荷围岩应力
• 最大周向力为原岩应力的3倍; • 最小周向力为负1倍的原岩应力。
椭圆巷道周边应力
• 周向拉应力更大; • 可解释脆性体破坏机理。
二、巷道围岩力学性质
直接顶初次跨落
Hale Waihona Puke 高管培训班321、岩石结构组成
2、开采煤层顶底板岩层特点
– 埋藏深度100~1000m,压力250~2500t; – 绝大多数顶板有直接顶、老顶和直接底、老底。
高管培训班
35
3、材料破坏机理
• 压破坏 • 剪切破坏 • 拉伸破坏
岩块单轴压缩两种破坏形态
松脱压力
• 由于地质弱面的切割、采动引起的离层或岩 块冒落等原因所造成的松散岩体作用于支护 结构物上的压力,称散体地压或松脱压力。 当支护结构不能有效地限制围岩变形的发展, 而在周围岩体内形成松动圈时,往往导致松 动围岩压力的出现。
• 松脱压力可采用松散介质极限平衡理论或块 体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分析和估算。
开采后上覆岩层分区与分带
A— 煤壁支撑影响区(a—b); B—离层区(bc); C—重新压实区(cd); I—冒落带; II—裂隙带; III—弯曲下沉带; —支撑影响角
工作面周围应力集中
两相邻采空区周围的应力分布
煤巷上方应力升高
围岩松软破碎; 受采动强烈影响,地应力大; 巷道剧烈变形;
煤柱底板应力分布
• 圈内岩体的基本特征是裂隙增多。由于塑性圈内 岩石逐渐松弛,而丧失部分承载能力,使原来巷 道周边附近岩石承受的一部分应力转移给邻近的 一定深度的岩体,因而塑性圈也随之逐步扩展到 岩体内的一定深度。
圆形巷道塑性区分布
松动圈
• 巷道周围岩体发生破裂和松动的区域,通常称为松动圈。 • 其范围一般为0.5~1.5m,它与岩体性质及抗压强度等有关。
合理利用巷道围岩的自承力
• 为了利用围岩的自承力,就要容许围岩产生某些变形。 这种变形会使围岩中的能量得到一定释放,从而起到 一定的“卸载作用”,这将有利于减轻支架受载。但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变形应是有限制的。
变形压力
• 是指由于围岩产生指向巷道(硐室)的位移时挤压支护体而 造成的压力。
• 它在围岩与支护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施加于支护体上。在 “围岩–支架”力学体系中,只要围岩变形而支护体又限 制其变形,围岩就对支护体施加变形压力。
• 变形压力和支护体的刚度有关。在一定的条件下,支护体 刚度越大,变形压力也越大。围岩变形不仅包括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而且还包括与时间有关的流变变形。对于松软 岩体尤为明显,其值远比弹、塑性变形大,而且随时间而 不断增加,因而支护体所受到的变形压力也不断增加。
煤柱应力
英国煤柱应力测量结果
巷道影响区
• 是指巷道周围岩体中由于掘进巷道而使应力比原岩应力发 生明显变化(大于5%)的地区。
• 该区的范围与矿山岩石的性质、开采深度、巷道的形状和 尺寸等有关,一般影响范围的直径为巷道最大线性尺寸的 2~4倍。
6、塑性圈
• 在集中应力作用下,当巷道围岩所受应力超过其 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巷道周围形 成一个塑性变形区,其边界称为塑性圈。
2、普氏地压假说
• 地下硐室开挖后顶板和两帮出现松动压力; • 顶板压力等于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 • 两帮压力用挡土墙压力理论计算。 • 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
3、原岩应力实测结果
• 垂直应力为0.027H,越深越准确。 • 水平应力一般大于垂直应力(2/3)。 • 水平应力是垂直应力1.5倍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