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第1节的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等内容。

课标要求:“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阐述机体细胞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本章是《稳态与调节》的第1章,是后几章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本节又是第1章第1节,是本书的基础内容,有利于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

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描述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及酸碱度三个主要理化性质。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概念关系模型。

3.通过分析人体对O2的利用和CO2排出过程,构建人体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分析组织发烧等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教学难点:(1)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知识梳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_______。

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_______体液________ 血液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血细胞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________等_______约占1/3)2.内环境:由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_________。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高二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高二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1)

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科学思维: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并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学习重点: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学习难点: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4完成下列内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______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_______中;多细胞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通过___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需要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呼吸系统的参与。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及组成:(1)概念: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4)请用箭头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1)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3)作用之一:是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液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淋巴液、血浆④血细胞d.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问题探究】1.我们身上的各种细胞能否像草履虫一样从外界水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呢?2.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三者有怎样的关系?运输了哪种物质?3.不同细胞的内环境只有一个吗?4.胃壁细胞、小肠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不是也是两个呢?【典例自测】1.内环境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 )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 )4.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情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情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第四行:被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第五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第六行:总结:细胞生活环境是细胞生存和功能的基础,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关键。
-学生可能对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技能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的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生活的环境的相关知识。
2.掌握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活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原理,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细胞生活环境的角度思考生物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阅读理解,有的喜欢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细胞生活环境的概念理解不清,难以理解细胞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学生可能对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理解不深,难以理解细胞膜在细胞生活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可能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方式理解不清晰,难以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总体来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内容逻辑关系
①重点知识点:细胞生活环境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生物同步备课系列》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主要内容包括:1. 细胞外液的组成和功能;2.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及作用;3. 细胞外液与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4. 细胞外液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细胞外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细胞外液的组成、理化性质及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同时,通过分析细胞外液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等;- 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 学生已经接触过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物圈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生物学概念;-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和讨论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细胞外液的概念和组成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学生可能对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缺乏直观的认识,难以理解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学生可能对细胞外液与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关系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生物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4)请用箭头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观看视频:人体内细胞生活的体液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组成①血液是由全身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系统中循环运动。

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这是因为血液中除了液体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血浆中约90%为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约1%),_____________(7%~9%),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组织液(tissue fuid)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②它主要由血浆通过_______________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____________回血浆。

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险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示: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假如将你身体的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拿到体外,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会死亡。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重要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生命观念)2.以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废物为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生命观念(生命观念)3.通过对血浆成分表分析,对血浆和细胞外液本质有初步了解(科学思维)4.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了基础性了解,但学习间隔时间长,记忆较为有模糊。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用图片等搭建桥梁帮学生回顾。

其次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教师可以搭建一些供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

四、教学过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资料分析】红细胞在体外必须特定溶液中才能保持活性,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教师引导分析:什么是渗透压?渗透压大小与什么物质有关?除温度和渗透压外,内环境还有什么理化性质?介绍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正常范围和影响因素【资料分析】展示运动前后,血浆PH变化情况。

分析:正常人血浆的PH范围,PH值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联系生活】解释生活实例:如输液时为什么用生理盐水?营养不良时人容易浮肿?腹泻时要补充淡盐水?【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6思考题教师总结,重点分析:以动画形式展示营养物质、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如何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同时辅助以人体系统结构模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完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式图。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归纳完成物质交换模式图。

人教版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人教版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

1.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二、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①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

②—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和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②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

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1、主要成分(1)血浆(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2.本质是一种,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和。

2、酸碱度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五、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2)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的。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的开篇第一节课,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了解到体内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特点以及细胞外液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将内环境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建立联系,最终为建立“稳态与平衡观”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为教学情境,围绕情境提出了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串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事实性知识,建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关系”和“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两大概念模型,初步形成“稳态与平衡观“,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刚刚步入高二的学生,他们经过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但是对于“稳态与平衡观”还了解甚少。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也掌握了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进出细胞的方式,对于本节课所设置的教学情境——“抽血”也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学生对于“内环境”等名词相对陌生,对于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也不了解。

同时,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些贴近生活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因此,本节课主要围绕课程标准中“1.1内环境为机体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重要概念展开,为学生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与“稳态与平衡观”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重难点1. 教学重点:① 归纳细胞外液的组成及关系;② 阐述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 教学难点:① 举例说明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开放性教学环境:智慧课堂平台、小组讨论教学五、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解读课程标准,同时基于学生的学情状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机体内不同细胞的生活环境,说出内环境的概念,认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命观念)2. 通过肌肉细胞对O2 和葡萄糖的利用及对代谢废物的排出过程分析,初步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科学思维)3. 通过抽血、输液和献血等具体情境,提高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2020年8月20日
〖基础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2、(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渗出到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

C.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
A.定义: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

B.生成:由一部分经进入而形成的。

C.回流:经由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汇入中。

3、三者之间的关系
4、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练一练〗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a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②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③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持。

〖合作探究一〗下列物质中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并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②尿素③呼吸酶④消化酶⑤血红蛋白⑥胰岛素
2.尽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高于无机盐,但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Cl-,其原因是什么?
3.试分析为什么静脉注射时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合作探究二〗.识图填空:
(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系统、系统和系统。

(2)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

(3)⑤为等代谢废物。

(4)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与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课堂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4.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 3 8. 5 C. 6 D. 10
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课后作业】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2.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3.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
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5..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7.右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正确填出①~⑤所示结构或内部液体的名称:
①为,其内液体称为细胞内液。

②若表示毛细血管,其内液体称为。

③若表示人体细胞的组织间隙,其内液体称
为。

④若表示毛细淋巴管,其内液体称
为。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②内液体中有HCO3-、HPO42-等离子,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4)此图也表示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的相互关系,各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获得和,并直接向内环境中排出。

【练一练】答案①—d②—a③—b④—e⑤—c
〖合作探究一〗答案答案:
1.③④⑤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也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单位体积中Na+、Cl-的微粒数量远高于蛋白质
3.因为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会影响细胞的功能。

〖合作探究二〗答案
(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2)养料和氧气。

(3)CO2、H2O、无机盐、尿素(4)内环境。

【课堂练习】答案1-6 A A B D A A
【课后作业】答案1-6 C B C C C A
7.(1)组织细胞血浆组织液淋巴
(2)温度 PH 渗透压(3)PH (4)氧气和养料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