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

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
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5817268.html,

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

作者:李睿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额贷款的定义、小额贷款的风险以及小额贷款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内容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出小额贷款风险的脉络,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小额贷款;风险类型;风险控制

一、小额贷款的定义

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演变成为小额贷款的模式。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把小额信贷定义为对贫困者提供如贷款、储蓄及其他金融服务来满足其生产、经营、消费等方面的需要。乔安娜·雷格伍德(2000)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经济发展途径,旨在使低收入妇女和男人受益,包括向低收入客户或个体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吴国宝、李兴平(2003)强调,小额信贷是一种特殊信贷方式,通过某些金融中介为具有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杜晓山(2004)重申了小额信贷的基本含义,强调小额信贷的目标客户应该是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

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对小额信贷的定义主要考虑贷款金额、针对人群、信用和担保的特点等因素。

二、小额贷款风险

(一)小额贷款风险类型

国内学者对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较为深入,其研究农贷市场的小额贷款居多。孟建华(2002)通过对中外小额贷款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对小额贷款风险影响最大的是贷款有无担保和对贷款人的法律约束力。郭明奇(2002)全面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塑造作用,如观念、管理与风险是当前小额信贷工作中应加以关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最少会面临以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三个方面的风险。吴宝山、卢涛(2006)认为小额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贷款操作风险、信用等级操作风险、管理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政策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农户信用风险、贷款用途转移风险。胡聪慧(2008)认为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风险:一是不可抗拒的农业系统性风险;二是主观违约风险。段文杰(2009)对小额农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其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价格风险、供求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石敬勇(2009)按照小额信贷风险的参与主体,将其风险分为环境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四大类。朱欣乐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贷款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系指贷款公司向中小企业法人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币贷款。 第三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建立健全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五条流动资金贷款实行授权管理,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 第六条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审贷分离、全流程管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需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第七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并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 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第八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时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及周期特点合理设定贷款业务品种及期限,实现对贷款资金回笼的有效控制。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第九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为:客户申请、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信用发放条件审核、签订合同、提供信用、贷款使用条件审核、资金支付、贷后管理(风险分类)、信用收回。相关制度办法有特别规定的,执行其规定。 第二章业务对象、种类及条件 第十条流动资金贷款对象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具备贷款资格的企业法人。 第十一条流动资金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含1年)的流动资金贷款;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3年以下(含3年)的流动资金贷款。 第十二条借款人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依法设立并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特殊行业或按规定应取得环保许可的,还应持有有权部门的相应批准文件;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将立足于近年学界对发展迅速的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和正在改进的面向城镇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传统信贷的研究,研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目前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三种模式:非政府组织模式、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模式[1]。小额信贷商业化是非正式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经营小额信贷方面有着许多优势,但目前在该市场的份额还非常小。主要问题在于利率管制、交易成本高、贷款偿还率低等方面;面向城镇的小额工商业贷款以往都不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点。大量而明显的贷款要求因担保或抵押缺失以及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引起的设租行为而得不到满足。小额贷款的潜在客户群体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抱着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小额款,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要发展要解决包括上述在内的二个问题:内部管理制约和外部监管制约。 【关键词】:小额贷款交易成本还贷风险 引言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之一,也是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资本的相对短缺和体制等问题,过去很多年,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客户定位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或地方集体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政策的放松、金融业的激烈的竞争使情况发生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在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方面都引进或进行了不少创新。贷款业务的利率、客户、方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改进。近年新兴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为银行创造了不少收入。笔者认为小额贷款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得盈利增长点。本文将立足于近年学界对发展迅速的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和正在改进的面向城镇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传统信贷的研究,研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 一、小额贷款及其特征 这里首先提出一个相似的词小额信贷,这是近年来在众多讨论农村金融的文献中出现比较高的。本文选用小额贷款一词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在绝大部的文献出现的小额信贷一词都含用扶贫的含义,关于小额信贷的问题下文将进行详细陈述,而本文将要讨论的小额贷款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银行行为。 小额贷款被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信贷管理处定义为以城镇居民、农户、个体工商户、小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以质押、抵押贷款为主要方式、以流动资金为主要用途、单笔金额在20万元以下(中等以下城市>的贷款[2]。在他们后文又提到“因地、因需求、因条件有区别地确定小额贷款的限额,分别欠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商品交易活跃、繁荣的地区,确定小额贷款的单笔最高限额为人民币5万元、10万元、20万元和50万元。” 在这里本文暂可以引用这种定义,考虑到金用途不同,本文将为人们了解的个人消费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排除在讨论范围外而将助学贷款算在其中<前两者都是消费性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助学贷款应算生产性用途)。 小额贷款主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象,以农户、城镇低收入者、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为主。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城乡低收入阶层,这些人很难从正

我国小额信贷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小额信贷现状分析及对策 林碧清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金融学专业2009级) 摘要: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通过这种金融服务可以为贫穷农户或者微小企业获得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也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我国于90年代正式引进了小额信贷,在政府和央行的推动下不断的扩大规模。小额信贷为我国的扶贫计划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我国的实践看来,我国的小额信贷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本文从我国的小额信贷的实践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小额信贷现状中存在的风险和发展障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额信贷;信用;对策 1 我国小额信贷实践 1.1 我国小额信贷以及小额信贷组织的类型 当前中国小额信贷项目,根据项目的宗旨和目标、资金来源和组织机构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主要是以探索我国小额信贷服务和小额信贷扶贫的可行性、操作模式及政策建议为宗旨,以国际机构捐助或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第二类,主要是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2000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第三类,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表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7种类型及其特点

表2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我国小额贷款机构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地区短期内就取得了较大的成。90年代初开始,在部分贫困地区先后开展的小规模的小额信贷试验,主要着眼于尝试解决我国信贷资金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在这些实验项目中,开展时间较早、规模较大、规范较好的项目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社”项目、UNDP的四川和云南项目、世行四川阆中和陕西安康项目、陕西商洛地区政府“扶贫社”项目等。据统计,到1996年底这类小额贷款试点项目资金规模达9000万元,上述这些小额贷款扶贫试点项目运作的成效,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例如,始于1993~1994年初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扶贫社”项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当初所设定的政策目标和所要探索的解决“贫困农户获贷难、国家贷款还款难和提供贷款服务机构生存难”的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四个小额信贷试验点陕西省丹凤“扶贫社”也成了后来在陕西省全面展开的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先导和借鉴的典型。当然,在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金运作机构仍然面临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自身在运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大量不完善之处;其中一个县的试点后来出现了严重的拖欠、欺诈和违纪违法问题。另外,项目本身目前也还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规模扩大后,监管能力和项目运营质量面临严重挑战。试点项目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项目在2002年得到了大发展,尽管有些农信社仍显得被动。据央行的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有30710个农信社开办了此项目,占农信社总数的92.6%,两种小额信贷余额共近1千亿元,获贷农户5986万户。评定信用村46885个,信用乡镇1736个。 2我国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发展障碍 2.1我国小额信贷的风险 2.1.1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 对于以农业贷款为主的小额信贷机构而言,其主要投向是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都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所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大量客户可能同时发生违约,这可能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破产。比如,孟加拉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自然灾害,就曾经导致乡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大量违约,这一度使该国乡村小额信贷机构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自然风险也是我国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农村社会保障”课题组的研究(1999年)表明,小额信贷农户所遭受的经济风险中有10%源于自然风险,而我国尚未普遍开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研究------以民生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研究------以民生银行为例 摘要:贷款难一直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商业银行从自身盈利角度出发,面对日渐突出的金融脱媒现象,经营思路急需转型,开发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以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本文基于“大数定律”,分析了小微企业授信模式和贷款定价模型,结合民生银行小微企业经营现状进一步进一步探讨了适宜的贷款定价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应用的成功,并提出自己建议。 关键字:小微企业(Small micro enterprise)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贷款定价(Loan pricing ) 民生银行(Minsheng bank) 引言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左右,小微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小微企业发展收到很大冲击,经营困难。小微企业在发展和转型上需要资金支持,很多金融机构由于小微企业资信状况问题而不愿为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小微企业又不能向上市公司和大企业一样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这极大地遏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银行信贷业务偏好大中企业。大企业对银行融资依赖度降低,银行急需开发挖掘新的客户群体。而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减小,尤其是以刚刚上市的“阿里”的支付宝、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兴起,使商业银行的利润在不断受到挑战。 2009年以来,民生银行依赖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跃居股份银行第三,让银行业看到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巨大前景。小微企业市场的贷款潜力巨大,各大银行也在不断的想要开拓小微企业市场以突破传统业务瓶颈。 一、文献综述 国内对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二是各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模式研究。 在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方面,多数文献集中于研究当前小微企业贷款整体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选择,如林波(2010),刘佳楠(2012),张乐(2012),宋燕辉(2013),李韬(2013),巴曙松(2013 )。刘佳楠(2012)阐述了五大国国有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现状,接着对2010年、2011年某国有商业银行某省分行对于小微企业的具体贷款数据进行了分析,揭示我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不足之处。宋燕辉(2013)也提出了大型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路径选择。部分文献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如刘慧园(2013)根据商业银行成本、风险、收益三方面的制衡关系,提出了商业银行创建小微业务专营机构与风险控制部门的创新性意见,并阐述了其实用价值。 在各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模式研究方面,李炅宇和刘伟(2011)、过新伟;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 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

2011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王淼 2114123054 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 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小额信贷,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扶贫到户的有效形式。 小额信贷是指通过特定的小额信贷机构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贫困者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拜托贫困的特殊信贷方式。小额信贷实际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目前国际社会视其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种制度创新。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和减缓贫困。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农户小额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农户小额信贷有农村信用社开办,以农户为资金的发放对象,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与信用评定,猜去“一次核定、随用随发、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既不同于国际上的小额信贷,也有别与我国借鉴GB模式而形成的扶贫小额信贷。 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开展的扶贫小额贷款相比,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基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家里话信贷手续目的而提出的,所以它主要表现为金融活动性质,需要靠制度性的商业化运作才能持续小区,而扶贫式小额信贷是为了反贫困,基于慈善目的而产生,往往和政治相联系,通常表现为社会活动性质,和科教文卫体、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活动内容相关联,以非金融方式持续经营。同时,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优势。第一,我国的扶贫小额贷款的操作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下设的扶贫小组,二龙湖小额信贷的操作主体为农村信用社,网点设置非常多,这就有利于增加农户对金融机构贷款的解除机会,缓解广大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第二,农户小额信贷与信用评级制度结合,在信用评级基础上使用贷款证既有利于农户及时、方便地获得贷款,又有利于加强贷款的管理;第三,超过一定额度的贷款,实行小组联保,不仅有利于保障贷款安全,而且为抵押能力缺乏农户提供了获得较大额度贷款的机会,农村信用社用于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的资金可以从两个渠道获得;一是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二是来自中央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受利益机制的驱使,从农村领域吸收的资金同时也呈现出向外源源不断流出的显著特征。因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贷主要依靠从中国人民银行取得的支农再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原则:1.按期归还贷款的原则;2.以信用为基础的原则;3.便利性原则;4.自主原则;5.服务社区的原则;6.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新生事物其功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在两年多的时间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必须引起关注。第一,农村信用社历史遗留问题,农村信用社历年积累的不良资产没有像国有商业银行那样得到剥离处理,保值补贴付出的大量资金也不能像国有商业银行那样得到补贴,完全由农村信用社自己来消化。这严重影响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第二,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问题。首先,普遍存在支农再贷款的期限较短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的矛盾。其次,中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研究

XX县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前景堪忧 XX县注册有XX县XXX有限公司和XX县XXX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自2012年开办业务以来,作为农村金融的有效补充,两家小贷公司为解决“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XX县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自2015年至今,由于受经济下行和其他民间融资中介冲击,两家小贷公司均出现风险防控能力减弱、不良贷款上升、经营利润减少等情况,再加上融资难、限制多、出路少、征信缺失等多重因素影响,小贷公司长期无资金、无业务、无人员,基本处于“空壳”状态,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一、企业经营现状 XX县两家小贷公司成立至今始终按照《云南省小额信贷管理办法》规范企业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规定》、《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进行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 XX县X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业务类型为支农、商业、小微企业、个人贷款,贷款期限为短期贷款,主要期限类型3-6个月,平均利率水平18.668‰。贷款方式全部为抵押贷款,100万元以下贷款占85.7%。截止2016年9月末,XX县XXX有限公司共发放贷款21笔金额1094.06万元(2016年未发放贷款),其中:正常类贷款421万元、关注类贷款468万元、次级类贷款205.6

万元,无可疑及损失类贷款,根据五级分类结果,已计提坏账准备64.5万元。 XX县XXX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9月开始营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贷款资金流向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商业、其他贷款,贷款期限一年期以内,平均利率(加权计算)12.8%,最低利率12%,最高利率14.4%。贷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无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贷款金额60至90万元客户群较多。截止2016年9月末,XX县XXX有限责任公司共发放贷款45笔金额1876万元,其中:抵押贷款20户,金额1110万元,占比 59.2%;担保贷款25户,金额766万元,占比 40.8%。按照五级分类结果,正常类贷款1261万元、关注类贷款400万元、次级类贷款215万元,无可疑及损失类贷款,按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53万元。 二、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XX县两家小贷公司主要由XX县财政局金融办进行监管,小贷公司按规定向金融办报送报表资料。XXXXX县支行作为监管部门之一,两家小贷公司均未能按时报送相关报表资料,为此,XXX难以对小贷公司的利率执行情况、资金流向等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无法预判其经营风险对县域金融稳定的影响程度,对其经营风险及时进行预警提示。结合市场现状和两家小贷公司经营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行业危机: (一)客户资源有限,信用风险较大。

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对策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30多年中,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5年作为率先开启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五省市,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旗开得胜。银监会于2008年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展。随后《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以及《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管理小贷公司的业务行为。本文以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小额贷款公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在此背景下,分析当前小额贷款公司显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希望有助于小贷公司发挥扶助三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作用。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小额贷款的定义上。19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率先提出小额贷款这一概念。随后世界第一家穷人的银行格莱珉银行成立,成为现代信贷模式创新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随着玻利维亚团结互助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印度互助小组等迅速发展。小额信贷模式也在世界范围内逐

步推广。Morduch(1997)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无须资产担保的小额贷款模式,直接发放比较高利率的贷款给贫穷农户以解决融资难题。Timothy-G(2010)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为个体工商户或中低收入者提供储蓄及贷款服务的经济途径。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2011)定义小额信贷是指为帮助贫困者实现生产、经营、消费方面的需求,而为其提供储蓄和贷款服务的一种模式。 国内对小额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小额信贷定义上,杜晓山(2001)提出小额信贷又称微型金融,是指为低收入阶层(包括贫困户)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尽管存在着多种模式,其本质都是提供稀缺的资金要素给传统金融忽略的低收入人群。何广文和李莉莉(2011)基于对小额信贷市场强烈需求的研究,得出大型商业银行可通过合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间接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结论。对于影响小贷公司的发展因素,杨小丽和董晓林(2012)依据对江苏省24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分析,提出过高的大额贷款比例、过于集中的贷款、过高的贷款利率及贷款的期限长等因素会阻碍小贷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罗剑朝和曲小刚(2013)则指出影响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几大因素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监管缺失等。至于只贷不存模式和融资渠道的研究,其热度自小贷公司产生以来从未减弱。杜晓山(2011)和潘淑娟等(2011)指出小贷公司可借助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来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XXXX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适应利率市场化形势,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规范辖内网点贷款利率定价行为,增强利率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贷款综合收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人民币贷款利率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联社的《XXXX农村信用社法人客户贷款利率定价指导意见》结合XXXX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内部所有涉及各级机构、部门和员工。 3. 术语定义 3.1本办法所称贷款利率定价是指我行依据有关利率管理规定,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供求,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担保方式、信贷投向和银企合作综合贡献度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的行为。 3.2本办法中的贷款包括各类企事业贷款、自然人贷款和其他贷款。 3.2.1企事业贷款:指对各类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或企业以及农村 经济组织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项目建设活动的贷款。 3.2.2自然人贷款:指对自然人发放的用于农业生产、个人生活的 贷款,主要包括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农业生产贷款、 个体工商户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 3.2.3其他贷款:指上述两类贷款中未涉及到的所有贷款。 4. 职责 4.1总行设立由行长、副行长、客户、信贷、财务、稽核、风险资产 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贷款定价战略、相关政策、按照利率管理制度和相关精神,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信息反馈,负责制定

和调整贷款利率,并定期公布资金成本价格情况,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客户部。 办公室根据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的决定,负责全辖贷款定价执行情况和监督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 4.1.1组织贯彻和实施国家利率政策,统一下达、及时传递有关利率管理和利率调整政策文件,认真执行上级颁布的利率管理规定。 4.1.2拟定全辖贷款利率定价政策和定价模型,报送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执行。 4.1.3分析和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行业发展状况,及时反映和监测社会资金流向和利率发展趋势,及时对贷款利率定价中的参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维护和更新定价参数。 4.1.4负责日常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及银行业协会关于贷款利率方面的沟通联系。 4.1.5总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在本办法规定范围内负责对本辖区最低利率浮动幅度进行测算和确定。负责对辖内贷款定价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检查。 4.2总行客户部、基层网点审贷小组、客户经理具体贯彻执行定价管理政策,在权限范围内按本办法规定测算,确定和执行贷款利率,对在特殊情况下需对测算的应执行利率进行调整。不论是否超本行贷款权限,均需提出书面申请,报总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审查后执 行。 4.3对正常范围内的贷款利率定价,依据贷款审批咨询权限实施分级授权管理。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xxx大学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 -以平安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院系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xxx年x月x日

摘要 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内蒙古五省(区)开展了由民营资本经营的“只贷不存”商业化小额信贷试点。2008年5月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自此,小额贷款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条重要渠道。随后越来越多信贷机构成立,使得信贷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政府政策的变动,应运而生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中却出现了参差不齐。本文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风险状况,归纳出小额贷款公司所面临的五类风险类型及表现,并提出每类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措施

Abstract Beginning in 2005,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ese successively in Shanxi, Sichuan, Guizhou, Shaanxi, Inner Mongolia five provinces (area) carried out by private capital management "the loan does not only save" commercial microfinance. In May 4, 2008, Chinese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ese jointly issued the "about microfinance company pilot guidance", since then, the petty loan company position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the folk capital into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n more and more credit institutions, so that credit market prospects are very broad, but as time goes on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change,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small loan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has been uneven. Facing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petty loan company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risk situation, sums up five kinds of risk types and performance of microfinance company faces,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of each kind of risk. Key Words: Microfinance companies,Risk,Management measures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利率市场机制和风险内控机制、实行差别化定价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等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对策长期以来,我国的存贷款利率一直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并颁布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产品定价能力的不足,产品价格不能对市场变动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对产品价格缺乏敏感性和定价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大瓶颈。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操作实践模式分所谓贷款定价就是合理确定贷款的利率。随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各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经历了按官方基准利率定价到小范围浮动贷款利率,再到自主确定贷款利率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商业银行制定和完善了贷款定价管理办法或利率管理模式,并建立了根据成本、风险等因素区别定价的管理制度。通过溢价覆盖风险弥补损失,提高银行收益,是目前商业银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扩大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一)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式的运1.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式。该定价模式选择某种基准利率,如以LIBOR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等利率为“基价”,根据信用等级、风险程度等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可能的违约成本和资金成本确定,用公式表达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1+系数2.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式应用途径。目前 我国银行业贷款成本的准确分摊很难做到,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确立,为规避成本核算问题提供了替代方法。以基准利率加点模式为基础,运用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IRB法)的风险计量方法,以基准利率和风险溢价为主要参数,可以将该模式优化为: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风险溢价+期望利润率[4] 模型中各主要参数设定如下:①以银行间市场债券利率作为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7日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推出债券7天回购利率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参考指标,这为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提供了标尺。可选用一定平滑时段,比如以1个月期限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代替贷款成本,这样就能规避当前商业银行成本分摊困难的矛盾。②贷款风险溢价。贷款风险溢价主要依据贷款的风险评级与分类、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和非预期损失率确定。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贷款采取五级分类法,也缺少风险管理基础数据的历史积累,因此,可采用外部评级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给出不同信用等级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及资本分配系数表;资本期望回报率可取我国上市银行2004年平均资本收益率指标。③期望利润率。参照同业和本行近几年的平均利润率,管理决策者先给定本行一个期望利润率区间。在该区间范围内,客户经理可结合综合贡献度情况,自行给定每一笔贷款的期望利润率。(二)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式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式在为每笔贷款定价时,需考虑客户与本行的整体关系,即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和收益,在此基础上根据银行目标利润给客户贷款定价,用公式表示为:∑(贷款额×利率×期限)×(1—营业税及附加率)+其他服务收入×(1—营业税及附加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银行根据目标利润期望和预计的贷款损失率等指标可计算出盈亏平衡点和某一目标利润额的平均贷款利率。客户盈利分析模型通过差别定价,既能稳定客户,又能通过其他利润点弥补贷款损失。这种定价方法要求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实现“分客户核算”和“分产品核算”,准确地核算银行为客户服务提供的总成本。[5(三)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和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式的比较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式和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式都要考虑客户信用、资金成本、利润目标、市场竞争因素、时间的长短、贷款规模大小、有无担保、选择性条款(还款期限、方式改变)、逆向选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是侧重点不一。基准利率加点模式是“外向型”的,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导向。通过这种模式制定出的贷款价格更贴近市场,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但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在确定“风险加点”幅度时,需充分考虑银行的资金成本和可能的违约成本等。由于对资金成本重视不够,有时可能导致占有市场而失去利润的结果。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定价策略,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它摈弃了“就事论事”的思维框架和以“业务为中心”的传统经营模式,试图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业务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采用这种模式有可能得出富有竞争力的贷款价格。而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以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客户分开核算为前提,要求管理会计在银行的全面推广和应用。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在推行和尝试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意欲建立以明细客户为核算对象的信息提供渠道,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给贷款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润率已大大降低。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信贷市场上,中小商业银行通常是价格的接受者,这使中小商业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对贷款进行合理的定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目前贷款定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相对成熟的贷款定价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现实条件,提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选择相应的贷款定价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定价应采取成本加成模式,对于银行的重点客户应采取客户盈利分析模式,对于其他客户则可采取综合定价模式。本文还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和应采取的策略,提出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过程中应执行的步骤,以及中小商业银行还需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配套措施。最后,文章通过列举两个不同类型的贷款客户,即重点客户和小企业客户,并针对各自不同的业务特点及差异,提出对其应采取的不同的贷款定价措施

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1]陈晓莉,杨杨.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金融 论坛,xx,(11):22-28 [2]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 管理,xx,(5):99-104 [3]刘少波,贺庆春.货币错配下的央行行为选择:一个多重均 衡模型[J].财经研究,xx,(6):4-13 [4]陈建波.中国货币错配的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xx,(8):19-21 [5]葛艳丽,刘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 经济,xx,(6):39-40 [6]贺庆春,宋健.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绎济研究,xx,(2):127-136 [7]陈守东,谷家奎.我国境内银行货币错配比较研究--基于人 民币汇率变化不确定性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xx,(9):1-11 [8]乔海曙,李远航.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 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xx,(11):16-22 [9]谭本艳,周先平.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徵观效应--基于制造业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 [10]陈晓莉.本币升值冲击与银行业危机:一个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xx,(7):36-95

[11]陈文玲.论实物经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崭新的视角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月刊),1998,(6):33-42 [12]陈守东,谷家奎.中国货币错配程度综合度量及影响因素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xx,C1):48-71 [13]唐伟霞,朱超.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xx,(8):40-45 参考文献二 [1]谷冰茹、刘春:《企业或有负债的分析与建议》,《中国市场》,xx年01期。 [2]连平:《21世纪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xx年版。 [3]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xx年版。 [5]朱巧:《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xx年。 [6]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版。 [7]高铁梅:《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xx年版。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风控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风控体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两个“角色” 我们通过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风险与产生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阐述后,就可以综合概括出小额贷款公司出现重大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不恰当的经营行为。该不恰当的经营行为要么表现为违背了法律的强制性与禁止性规定(包括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要么是选择了向错误的贷款客户发放了错误的小额贷款(包括没有预见到系统性风险而发放了小额贷款);或两者兼而有之。简而言之,“不恰当的经营行为”就是指“违规行为与错误的贷款决策或不当的贷款操作”。其分别对应着小额贷款公司的两大风险,即合规风险与贷款损失风险。当合规风险与贷款损失风险暴露达到一定程度,小额贷款公司就会产生声誉风险与持续经营风险,从而撼动小额贷款公司盈利、发展和生存的根基,严重的会导致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破产、解散的后果。 只有明白了产生重大风险的主要原因,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才能抓住重点。这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两个角色:债权人角色和市场经营主体角色。债权人角色要求其不断地识别、分析、评价与预测那些影响各个债权资产安全的各种重要风险点与风险因素,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包括贷前的贷款决策与贷后管理决策),进而对各种贷款业务的各类风险做到积极防范和有效规避;市场经营主体角色要求其从市场主体、被监管对象的角度去思考,哪些市场规律、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监管要求是必须遵守的,从而不断做出符合相关要求的经营行为,进而免遭相关处罚,积极规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带来的相关损失。 (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思路 无论是债权人角色还是市场经营主体角色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要求,其实都是对小额贷款公司员工提出的要求。比如,对于系统性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员工可以通过对系统性风险信息进行日常的管理,并及时地对相关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来事先调整小额贷款的政策,从而避免选择那些可能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的贷款申请人成为自己的贷款客户,进而避免承受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又如,对于因违反“限制性、禁止性规定”而产生的合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风险控制

小额贷款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 本文主要讲述小额贷款的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这里讲的操作风险是指贷款机构在评估、放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风险情况。 一、内部管理风险 1.信贷管理机构内部设置不合理或不健全,对贷款的调查、审查与审批、审计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或设置不合理,导致贷款风险把关不严。对于贷款机构来讲,在信贷管理上应至少设置以下机构和人员。 (1)贷款调查部门和人员。主要负责对贷款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做好与客户关系的维护和贷款的贷后管理。在这里也可将业务人员与专业评估人员分开设立。这是管理好贷款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2)贷款审查审批部门和人员。主要负责对业务部门和调查部门提交的贷款进行独立的审查,看是否存在其他的潜在风险,然后作出审批决定。 (3)贷款审计部门和人员。主要负责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合规性审计、监督,看整个贷款的操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是否符合信贷政策制度的规定,相关操作人员有无违反有关规定,有无回扣、索贿等行为,同时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及时反馈给业务操作部门和领导。设立这个部门主要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违规现象。 以上部门的人员不应交叉任职,应保持独立性。 2.没有合理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制度和政策,致使业务操作流程不合理、不规范,或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方法或措施不合理,存在巨大缺陷,这将使贷款管理混乱,贷款风险高。 制定合理、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是内部信贷管理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含贷款业务操作流程、风险管理办法、贷款调查评估办法、贷后管理制度、违规处罚制度等。 3.信贷评估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分析、评估能力差,对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差。应经常性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经常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他们的调查、评估、分析能力。 4.信贷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差,索要回扣或收受贿赂,或内外串通骗取贷款。贷款机构用人一定要严格审查,道德素质差的坚决不能用,发现有索要回扣或收受贿赂等严重违规行为的一定要严厉处罚。 二、评估信息不对称风险 贷款的调查评估是评估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借款人进行了解,不能将借款人的信息全面掌握,如有借款人故意隐瞒不利信息的,则不能掌握的信息更多,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即使经验很丰富的

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5817268.html, 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 作者:李睿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额贷款的定义、小额贷款的风险以及小额贷款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内容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出小额贷款风险的脉络,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小额贷款;风险类型;风险控制 一、小额贷款的定义 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演变成为小额贷款的模式。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把小额信贷定义为对贫困者提供如贷款、储蓄及其他金融服务来满足其生产、经营、消费等方面的需要。乔安娜·雷格伍德(2000)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经济发展途径,旨在使低收入妇女和男人受益,包括向低收入客户或个体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吴国宝、李兴平(2003)强调,小额信贷是一种特殊信贷方式,通过某些金融中介为具有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杜晓山(2004)重申了小额信贷的基本含义,强调小额信贷的目标客户应该是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 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对小额信贷的定义主要考虑贷款金额、针对人群、信用和担保的特点等因素。 二、小额贷款风险 (一)小额贷款风险类型 国内学者对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较为深入,其研究农贷市场的小额贷款居多。孟建华(2002)通过对中外小额贷款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对小额贷款风险影响最大的是贷款有无担保和对贷款人的法律约束力。郭明奇(2002)全面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塑造作用,如观念、管理与风险是当前小额信贷工作中应加以关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最少会面临以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三个方面的风险。吴宝山、卢涛(2006)认为小额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贷款操作风险、信用等级操作风险、管理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政策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农户信用风险、贷款用途转移风险。胡聪慧(2008)认为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风险:一是不可抗拒的农业系统性风险;二是主观违约风险。段文杰(2009)对小额农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其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价格风险、供求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石敬勇(2009)按照小额信贷风险的参与主体,将其风险分为环境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四大类。朱欣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