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是孩子的天性

合集下载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一.儿童为什么爱画画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把大地、家具、墙壁当纸,把各种能画出痕迹的东西当笔,凡是能涂到的地方都涂上各种点、线、圈等组成的稚拙可笑的作品。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把画画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他们爱随意地自由自在地不愿意受任何约束地画画,最怕的是把成人的方法强加于他们。

他们把自己画的画看得不重要,也不在乎别人怎样去评价自己的画。

通过绘画使手臂有节奏地动作从中获得主动的身体运动的快感。

所以就不停地画,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探索、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无比的快乐。

二.教师和家长应怎样看待儿童绘画儿童绘画是一种发泄,表达一种情感,是语言的延伸。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教儿童画画,又不要限制得太多,留给孩子一定想象、创造的空间,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是最可贵的。

我们应该承认人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切记不要急躁,饭要一口一口吃,知识是靠一天一天地积累。

不要急于求成。

教育是一个过程,不要光顾学画画忘掉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保持常人的心态对待孩子们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绩。

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这样孩子总会看到希望。

学画画是没有速成的,如果谁说速成的话那他肯定是骗人的。

作为家长要做的是更应该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他们学画创造条件,不要总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绘画。

这样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

三.学生应怎样看待自己小一点的儿童只是随意性无意识地画画,所以没有任何负担,当开始上小学后随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增加,渐渐的开始有意识地画画,有时教师再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就表现出不相信自己,总是怕画错,不敢下笔,没有信心,其实你应该想世界上你是最棒的!画画的好坏不重要,重要是不半途而废能够尽全力把他做完。

学画画不一定非当艺术家,但这种参与的作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事。

1、根据儿童绘画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个性心理差异,实施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形成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涂鸦到表象符号的形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到简单的情节构思,最后构成较为完整的画面,能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并能通过直观感受画实物对象,是一个复杂的智能发展过程,每个儿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小梵高美术文案

小梵高美术文案

小梵高美术文案
1.画画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一抹淡彩,一点创意,构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他们用画笔描绘着自己的梦想,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阳光。

2.小梵高美术课培养孩子6项成长力:美、情感、艺术、能力、思维、知识。

小梵高美术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的艺术性情,挖掘幼儿的绘画潜质,培养幼儿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小梵高美术课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让孩子慢慢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感知世界的多彩。

主要培养孩子的四大能力:色彩感知能力,装饰画画的能力,认识图形的能力,手部协调的能力。

注重幼儿发散性思维、自然表现、色彩感受力、观察力、专注力等等的培养,让幼儿通过上课的过程体验成就感。

4.小梵高打破了大画册和简笔画的传统教学模式,配备专业美术画纸、画笔、颜料让画材本身就具有创意;而它的美术教学创意每个学期都不重复,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形式多样化,主题突出,真正提升幼儿美术能力及技巧。

少儿美术教育知识介绍

少儿美术教育知识介绍

【导语】幼⼉美术是指3~6岁学龄前⼉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包括绘画、⼿⼯等内容。

对幼⼉进⾏美术教育的⽬的,是让幼⼉表达⾃已对周围现实⽣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发展⾃⾝的观察⼒、想象⼒、创造⼒和美术鉴赏⼒。

下⾯就和⽆忧考⼀起来看看——少⼉美术教育知识介绍,欢迎阅读! ⼀、为什么要让孩⼦尽早接触美术创作? 如果你认为“我家的孩⼦没有艺术细胞,不是画画的料。

”,或者“我⼜不想让他(她)将来当画家,⽤不着学美术。

”那么你错了。

美术教育家研究发现:⼉童在10岁前都有潜在的绘画能⼒,像⾛路、说话⼀样同步发展。

喜欢画画是孩⼦的天性,每⼀个没经过错误引导和⼲预的孩⼦所具备的创造⼒、想象⼒和随⼼所欲的表现⼒往往是我们成⼈所不及的。

科学的认识和引导可以帮助其健康成长。

进⾏少⼉美术创作不仅提⾼绘画能⼒,它还可以: 1、发展⼉童观察能⼒和感知能⼒,形成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感知⼒。

2、培养丰富情感,画画有利于⼉童感情宣泄,放松⾝⼼,同时陶冶情操、提⾼修养,使⼈⽣充实完美。

3、培养想象⼒和创造⼒,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技法,表现个性,形成创新思维,从⽽受益⼀⽣。

4、发展思维能⼒和独⽴能⼒,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在构思、布局、设⾊、修整等过程中独⽴思考,形成独⽴⾃主的好习惯。

5、发展动⼿能⼒、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能⼒、⾃信⼼、恒⼼耐⼼等等。

⼆、怎样评价孩⼦的作品? 有没有这种情形:孩⼦满⼼欢喜的拿着⾃⼰的画给你看,你却说:“什么乱七⼋糟的,难看死了!”“⼀点也不像,怎么⼈⽐房⼦还⾼?” “你看⼈家谁谁画的多好……”我们不能以成⼈的眼光去看⼉童画,不能以“像不像”和造型“准不准”来衡量它的好坏。

⼉童绘画常受其直觉思维和⾃我中⼼的影响,往往主观、意象。

多些⿎励、倾听,少些挑剔,让孩⼦们⾃⼰谈谈⾃⼰的画,不要泼冷⽔,也不要强制他们画。

中⼩学美术课本主编、⼉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评价少⼉美术作品应看重以下⼏点: 1、孩⼦的画要和他年龄段的⼼理发展及绘画能⼒相符,不能拔苗助长。

让美术课堂充满快乐论文

让美术课堂充满快乐论文

让美术课堂充满快乐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美术老师,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对美术课都有着很大的热情,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爱幻想,喜欢涂鸦。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画充满了童真和稚气。

经常有学生在课间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向我展示自己的作品。

当他们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时,我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品,找出优点,给予鼓励表扬,再适时指出不足,给他们以启发。

我想,这也一定是许多美术老师遇到过的情况。

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绘画中有更多的进步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一方面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观察,画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

因为孩子学习绘画,重要的不是学技法,不是程式化的临摹,而是画他们的心理体验,画孩子心目中“真实的生活”。

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对生活、对所观察事物的细微感受和对未来的畅想。

但另一方面也可适时教给小学生一些简单的技能,这样才能使孩子绘画水平不断提高,画画的兴趣不断增强。

所以教学中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绘画中不断进步!一、几何形体概括世界万物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要抓住物体并画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几何形体来概括它们的基本轮廓。

首先,我将不同的事物归纳成几何图形:长方形(长方体),正方形(正方体),三角形(三角锥体)、梯形、圆柱体、圆形(圆球体)等。

在教学时我先进行分组小游戏,请学生进行图形合成,将简单的圆形、长方形等拼合成小动物、人物、生活用品等,看哪个小组作品最多。

这样可以激发小朋友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我进一步的举例,把现实中的大部分房子、书本、课桌看作长方体;树木的支干可以看作圆柱体;鸟的身子,圆桌面、蛋等可以用椭圆形来表达,这就是物体的整体形状。

有些复杂的物体还可以用几种几何图形组合起来,如一辆小公共汽车,就是一个长方形加一个扁梯形组合的车厢,再画出若干正方形的车窗,最后加上两个表示车轮的圆形或同心圆组合成的。

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5篇(最新)

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5篇(最新)

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5篇今年我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我仍然担任大班美术教师,为了切实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兴趣班的教学质量,特制订计划如下:一、幼儿现状分析绘画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是一种爱好,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能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不那么喜欢动手画,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绘画水平高低不等,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并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寓绘画于游戏中,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二、培养目标1、培养幼儿从生活出发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会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事物。

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

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引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与潜能,并能用线条、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用绘画表现出来。

3、熟练掌握油画棒、水彩笔、剪刀等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

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4、熟练掌握用油画棒在作品上大面积涂上底色,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5、在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情况下,注重幼儿的经验积累,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

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能力,发展交往能力。

6、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兴趣。

三、具体措施1、重视美术活动内容的整合性,探究性,选择性,开展以主题活动为主的美术活动。

2、从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绘画内容,并及时调整计划。

3、设计好每次的绘画内容,并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具和范画。

4、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素质,做好幼儿的榜样。

5、利用空余时间观摩其他美术班的活动,学习新经验,汲取她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6、不仅让幼儿学到绘画上的技能,更要加强幼儿作画习惯和养成。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1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

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我班幼儿十分喜欢涂涂画画,但到了绘画活动中往往有的幼儿就不敢画了,如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幼儿就会害怕画画甚至于讨厌画画。

因此我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我,运用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追求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专心做自己,引导他们观察、回忆与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以艺术的目光去发现美,借此在孩子的心中植下感受幸福快乐的精神因子。

“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本学期我们以赏画于玩、学画于嬉、教画于乐为主导思想,培养幼儿在快乐中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

下面谈一点体会。

一、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区域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________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

于是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老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于是美术活动区就成了他们喜欢光顾的地方,而我们的瓷砖墙就成了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不用经过老师的同意就可以把自己画的每一样东西展示出来,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幼儿活动时对美的理解及想象对他们技巧的表现,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如参与六一节前布置,我们先让幼儿讲讲,想想,节日中欢快的景象,等到活跃的气氛达到高潮时再开始活动,制作,绘画,虽然幼儿是辅助者,但是外界环境的布置参与即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驰骋,也萌发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运用环境的教育功能,为此,我给了孩子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大班儿童学画画

大班儿童学画画

大班儿童学画画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哪个孩子不喜欢画画,那一定是大人的过错。

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孩子画画大致可以分成涂鸦期、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主观感觉表现期和视觉写实期四个时期。

在孩子绘画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的孩子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份。

只有了解了各个不同时期及不同孩子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兴趣。

大班儿童主观感觉表现期主观感觉期是孩子学习儿童画的黄金时期。

这时期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画其所见。

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对细节的描绘。

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

6岁后的孩子,就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作为整体记下来,保存在记忆中。

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

本阶段训练要点用注意点:1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画绘画日记,培养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

4让孩子轻松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作品。

5重视孩子的主观意识,不要强调事物的逼真性。

关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

的好处⑴发展儿童感知能力。

画画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维获得。

因此,发展感官,促进智力发展是画画不可替代的优势。

⑵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画画有利于儿童情感宣泄,使身心发展得到平衡。

同时,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儿童情感境界得到升华。

艺术能使人充实和完美。

⑶培养创造意识。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

⑷发展思维能力。

儿童通过观察进行的视觉思维,是儿童早期的思维活动,他们通过创造视觉符号表现认识,发展智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论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仙乐绘画摘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幼儿教育的质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未来的发展。

因为幼儿处于人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

幼儿时期的孩子在情绪、知觉、思维、记忆等方面都在迅速的发展,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如何以美术为切入点来开启幼儿的“思维”,这将是幼儿教育中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为了顺应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全面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当下的我们需要对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番新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思维;全面;发展;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toda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quality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s the children's future development. Because the child is in the life growth of the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its emotional depends largely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are met. Early childhood children in emotion, perception, thinking, memory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change of change rapidly. But how to ar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open the children's "thinking", it will b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an urgent need to consider the issue of.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mote children's harmonious, health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now we need to the art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role to make a new thinking.KEY WORDS:Art education; Young children; Think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目录1 引言 (4)2 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2.1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2.2 美术为切入点,开启幼儿“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一. 儿童为什么爱画画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把大地、家具、墙壁当纸,把各种能画出痕迹的东西当笔,凡是能涂到的地方都涂上各种点、线、圈等组成的稚拙可笑的作品。

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把画画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他们爱随意地自由自在地不愿意受任何约束地画画,最怕的是把成人的方法强加于他们。

他们把自己画的画看得不重要,也不在乎别人怎样去评价自己的画。

通过绘画使手臂有节奏地动作从中获得主动的身体运动的快感。

所以就不停地画,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探索、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无比的快乐。

二.教师和家长应怎样看待儿童绘画儿童绘画是一种发泄,表达一种情感,是语言的延伸。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教儿童画画,又不要限制得太多,留给孩子一定想象、创造的空间,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是最可贵的。

我们应该承认人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切记不要急躁,饭要一口一口吃,知识是靠一天一天地积累。

不要急于求成。

教育是一个过程,不要光顾学画画忘掉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保持常人的心态对待孩子们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绩。

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这样孩子总会看到希望。

学画画是没有速成的,如果谁说速成的话那他肯定是骗人的。

作为家长要做的是更应该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他们学画创造条件,不要总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绘画。

这样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

三.学生应怎样看待自己小一点的儿童只是随意性无意识地画画,所以没有任何负担,当开始上小学后随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增加,渐渐的开始有意识地画画,有时教师再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就表现出不相信自己,总是怕画错,不敢下笔,没有信心,其实你应该想世界上你是最棒的!画画的好坏不重要,重要是不半途而废能够尽全力把他做完。

学画画不一定非当艺术家,但这种参与的作画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事。

1、根据儿童绘画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个性心理差异,实施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形成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涂鸦到表象符号的形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到简单的情节构思,最后构成较为完整的画面,能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并能通过直观感受画实物对象,是一个复杂的智能发展过程,每个儿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我们只能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那种完全放任自由的方法对待儿童绘画是不可取的态度。

怎样指导儿童绘画这是家长和教师们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使儿童的观察力、记忆、想象、创作能力都得以提高,而且使儿童越学越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不好的方法只能给儿童带来不良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家长不应该把大人的想法强加于儿童,使他们养成概念的画法,画画没有信心,总是表现出缩手缩脚,不相信自己,让他们感到绘画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负担。

那么什么是好的学画指导方法呢?我认为从整体上看好的指导方法应是:结合儿童绘画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注重儿童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在指导过程中结合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来进行。

不能超越儿童的自身能力,如果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用成人的观点及标准苛求孩子,不仅会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削弱孩子正常绘画能力的发展,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指导儿童画,我们首先要了解各个时期的儿童画特点,了解这些对于指导儿童绘画显得十分重要。

儿童绘画的大致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他们基本的发展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普遍性是:涂鸦期大约从18个月----3岁(随意的乱画,感受通过手的运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象征期又叫表现符号期3---5岁(这一时期,儿童能够进一步控制手的运动,画出的形象似乎能看出一点什么,当大人问起这是画的什么?这时他会给自己的画命名字。

有时他看着自己的画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

)画面特点,幼稚,简单,不完整,有的近似符号,线条不流畅,像呀呀学语一样。

主观感觉表现期5----9岁(年龄小一点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画其所见。

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对细节的描绘。

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

)逐渐对造型有了明显的认识和理解。

视觉写实期9岁以后(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否定过去自己画过的画,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有立体感,有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特殊性是:在众多的一些儿童中有的发展的早一些,有的发展的晚一些。

根据以上这些特点制定相应内容。

例如:低年级对形的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形,认识色彩的名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到了高年级,他们进入了客观的写实方法,学生具备深入观察物象与描绘物象的能力,应有系统地讲授美术基础知识。

不仅认识色彩的名称而且还能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制定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气质、性格、兴趣、意志和美术能力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既要考虑普遍性,又要考虑特殊性。

在指导过程中不要盲目地要求模仿成人的作品,绝不能单纯地把绘画技术化,这样违背儿童绘画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那是不可取的。

一、要教会儿童整体观察事物的方法,例如:头是一个整体,在头部还有一些更具体的东西如:眼、鼻、耳、头发等。

二、教会用比较的方法,例如:这是什么?‚这是头巾‛。

这是什么?‚这也是头巾‛。

这些都是头巾,那么我们再仔细看一看他们之间从外形到图案,颜色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能够区分性别、年龄的不同(老人、中年、还是少年);不同服装的特征(民族服装:汉族与少数民族。

季节服装的差异:春、夏、秋、冬);不同职业的特征(建筑工人、医生、老师等)。

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应注意大小搭配关系。

教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画一个更合适的绘画题目,基本原则是生动、有趣、形象、可画。

例如:一位教师起了这样一个题目,大嘴鱼找妈妈,这一个‚大嘴‛就确定了鱼本身的特征,再加上找妈妈点出了不是一个鱼而是一群鱼,这里其中包括有大有小的情节共性都是大嘴鱼,同时注意眼神的刻画和装饰效果。

教儿童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和规律。

例如:他们虽然无意识的运用了基本形画出了各种形象,但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这就更需要教师把儿童无意识的画和教师有意识的教结合起来,主要是告诉他们万物都是由基本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组合起来的道理。

只要认识和掌握了这些基本形状,就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画面来。

不要以临摹入手,可出示一些优秀的作品,但不要完全模仿,让他们看过后再通过默写的形式进行绘画。

这样经过在大脑里进行再消化再加工这一过程,就会变成他们自己的绘画语言。

有范画,但又不要求学生完全照老师的范画画,发挥自己创作的余地。

2、怎样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画画得更丰富启发谈话自由画画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年龄越小的儿童,画画总是一边想一边画,所以教师则应进行启发谈话,具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做什么?怎么做?结果怎么样的顺序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儿童自己描绘和教师启发谈话的这种形式,转换成生动形象的绘画语言,儿童一边听,脑子里一边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一幅幅画面,慢慢地在头脑中形成形象,只有他们的头脑中有了东西,才能画出东西,否则画画的盲目性会更大。

切记谈话谈的越具体画面画的越丰富。

根据教师的谈话开始自由的画画。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完成自己作品的过程中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有些孩子经教师引导他们是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的,并且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画面。

另一种不是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而是由于年龄所至,能力所不能为的。

这是人的生理心理个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的,但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

在大人看来是不完整的画面,但孩子不是这样看,所以对于这样的儿童,教师万万不应强求,这样会挫伤他们的绘画积极性。

应顺其自然,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他一定的时间,耐心的等待着下一次慢慢的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需要根据形象和文字两者进行思考……才能充分发展整个身心系统。

不要单纯地学画画,应同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相结合。

通过语言表达和文字描写,进一步补充完善想象的不足,促进语言表达和书写绘画同步发展。

小一点儿童因识字少、书写能力差的原因,这样就要求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按老师开始启发谈话时的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应要求他们不但能够画,还应用语言说出来,写出来。

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不断强化画面的丰富性。

促进说、画、写、同步发展。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的启发唤起知觉中以往的记忆,产生联想,再引发深入的想象。

在绘画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作为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一个有趣动听的故事,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就是一个动听的故事。

培养儿童逐步学会善于用语言表达一幅画面的能力。

教师应常常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来刺激学生。

如:红红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一边演示一边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供一幅有趣的创作作品让学生看图把图中的故事情节讲出来。

根据这幅画的启发自己再创作一幅相关的画,同一个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法重新组织画面的练习。

强调构图知识。

辅导儿童画教师应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画多题、一画多变、一画多想、一画多说。

以上这些灵活多变的方法,都能有效地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欣赏优秀少儿绘画作品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以提供图片、画册、观看展览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应经常提供适合儿童欣赏的作品。

当作品画出来后,教师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供一些素材是必要的。

尤其是画相近的主题,目的是看看别人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安排画面的,画面上还需要添画哪些东西,人物动态、形象、表情、色彩运用、所表现的绘画技巧及使用的工具,从中受到启发,使自己的画面画的更丰富。

4、加一点减一点加一点减一点的目的是:加一点使画面更加丰富,这样加强主要的形象,使画面主题更加突出,如果他只画出了人,你应问他还有别人吗?他们都在干什么?加上一个人怎么样?减一点是有些不必要的东西建议他把它减掉怎么样?5、户外写生收集素材为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儿童喜欢户外写生。

进行户外活动可和户外写生结合起来,既满足儿童游戏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绘画兴趣。

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儿童去户外写生。

孩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经常到户外去写生对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帮助,在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不论是熟悉的家人,还是身边的日用品、风景、各种交通工具,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我们可画的对象,都会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那晴朗的天空、绿绿的草地、盛开的鲜花,都能陶冶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