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课文原文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拓展阅读:白杨白杨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和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白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白杨》课文原文及赏析
《白杨》课文原文:
车厢里,孩子们正在玩耍。
父亲忽然看见窗外远处有几棵白杨树,就对孩子说:“你看,那边的白杨树多高啊!”孩子望着窗外,随口应道:“是啊,真高!”父亲接着说:“这白杨树就像北方的农民,坚韧不拔,不怕困难。
”孩子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父亲又说:“白杨树的叶子也很特别,它们密密麻麻,向上生长,无论风吹雨打,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树,若有所思。
父亲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希望你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
赏析:
《白杨》这篇课文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杨树的特性,同时也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
首先,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高度和叶子的特性的描述,展现了白杨树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品质。
这种品质象征着北方农民的坚韧精神,也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有的坚韧和毅力。
其次,父亲希望通过让孩子观察和理解白杨树的特性,引导他们学习和借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是对孩子们进行人生教育的一种方式,旨在培养他们的坚韧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课文以父亲深情的话语结尾,强调了希望孩子们能够像白杨树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这是对孩子们未来人生的期待和鼓励,也是对所有读者的激励和启示。
总的来说,《白杨》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白杨树的特性,寓言式地传达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白杨课文原文

白杨课文原文白杨课文原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有对话和短文。
最早在南朝梁国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出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杨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课文赏析:《白杨》这篇课文讲了哥哥、妹妹和爸爸在讨论在这个严重干旱,可以说鸟不生蛋的戈壁上生长的白杨,他们的谈话让我知道白杨是一种长得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风吹也不动摇的树。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白杨树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白杨树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白杨树《白杨》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白杨》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分析理解课文首先讲被蒙古人民称为戈壁,顾名思义全是沙子和石块,干旱缺水,植物稀少。
“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是说大戈壁非常荒凉,人迹罕至。
语文课文《白杨》PPT

老师:
时间: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 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 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 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 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 爸爸的思路,他微笑 着,慢慢地抚摸孩子 们的头,说:“这不是 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 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模板说明
① ②
修改文字和图片的方法
依次点击菜单栏——视图——幻灯片母版,如上。即可在左侧母版中修改文字和图片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大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 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 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 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 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 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 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 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 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 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 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小学课文《白杨》

小学课文《白杨》
谁能想到,只有几块豆大小的白籽,会在寒冷的冬季长成一棵棵挺拔的白杨树?它的叶子青翠欲滴,分布着淡淡的清香,犹如仙女把芳香遗忘,轻轻地扑向地上,随风飘散,把幽静的山野间,染上一抹淡淡的白色。
这棵白杨的传说,起源于古老的春秋时期,当时,秦国独尊“嬴政”因想要平定国内动乱,所以费尽心思征召英雄豪杰担负起守卫国家的任务。
然而,英雄豪杰们担心自己的家庭,担心英雄会死在战场上而不能回家,便以自己的血液,洒在沙地上种下一棵白杨,森森的雄果象征着他们的英勇,细叶象征着他们的坚强,让这棵白杨守护和支持他们的家人。
白杨有一种特殊的美,它可以抵御寒冷,可以保护家庭,可以带来喜悦和欢乐,它也有自己的精神面貌,它体现出古老英雄豪杰们坚强回家义举,以及一种无私,坚韧,大义的精神
白杨的叶绿欲滴,花白又灿烂,是每个孩子的期待,它可以在寒冷的冬季里为我们献上如此无穷的美丽。
有人说,站在白杨的前面,会有一股特殊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凝聚着每个人心中最真挚的温暖,把那份温暖传递给我们的家人!
白杨的历史远比它的年龄要长,它代表着英雄豪杰们无私的精神,它也象征着我们深深的情义,每一片叶子都在传递着对家庭的生死不息的爱护,我们在白杨脚下,不但有着安全,更有一份亲情。
即使是时局变迁,白杨也将一如既往地把我们守护,把我们安慰,
把我们团聚,只要我们不忘了那份爱,以及英雄豪杰们无私的精神,那么,白杨这种美丽的植物,依然会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岁月。
《白杨》课文

《白杨》课文白杨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学课文《白杨》

小学课文《白杨》白杨,古称为樱树,属榆科榆属,樱桃亚科樱桃目下白杨叶树类,原产于中国,又名白樱桃、白樱子等,是中国著名的重要林木,被誉为“林中之玉”。
白杨树,树形优美,冠宽高;叶子绿色,椭圆形,有灰白色的绒毛;花期长,白色,有香气;果期短,红艹,有樱桃样样脆。
白杨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之为“林中之玉”。
它在春天开花,白如雪,芬芳满林,清新悦人,满月,满园白樱点山头,犹如国画中的故事一般。
古人称之樱桃,把它与牡丹等花相提并论,认为是中国乡野中十分具有魅力的花木。
古人也有“樱桃秀处万物轻”的颂词,赞以它的美丽。
在文学作品中,白杨也常被提及,古诗文中的“花开两桃李,精灵芳白杨”,《唐诗三百首》《杂诗》中的“樱桃秀处,万物轻”,都是表达白杨之美的诗句。
白杨树在中国非常普遍,多见于山谷、山坡,也多在野外、园林中,在山装饰用花及其他园林植物上常用,被称为林中的美容花之一。
白杨树的种植,一般要在肥沃的潮湿的土壤上,以芦苇、藕、河石等植物组成矮植物群。
植株应选择年轻的植株,采用平行年栽种的方式,注意适当的补灌,修剪;在此,采用旋风种植方式可以降低树干受损率,提高基质和水分结构。
白杨树可以把空气中的臭氧、烟雾和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吸收,以降低污染物扩散速度,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减少酸雨破坏,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功能。
每年的9月,在中国樱桃节期间,白杨花溪处、园艺园林,无论是景点还是赏花观光,都是百姓们汇聚、欢乐许久的最佳场所,把这个花期留在人们心中,它正是“林中之玉”的最佳状态。
白杨,是看花赏花乐趣无穷,修剪控制疏度不拥挤,无论是景观装饰还是环境保护,都让它在中国森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种植地,将会汇集百姓的欢声笑语,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活力和欢乐,令人流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课文原文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