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尘供水系统技术标准
综合防尘技术标准

煤矿综合防尘技术标准第一章总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和《河北煤矿粉尘防治安全监察实施办法》等有关粉尘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相关的安全规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标准。
第二章矿井综合防尘系统技术标准第一节综合防尘技术资料标准一、建设矿井、生产矿井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综合防尘系统图,系统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图纸应有如下基本构件:图名、比例线、方格网、经纬线、与采掘工程平面图一致的巷道和工作面、图例和图纸。
(二)图例规定如下:(三)图签式样、内容如下:(四)比例尺规定如下:1、30万吨以下矿井为1:500--10002、30万吨及以上矿井为1:2000二、生产矿井必须有各种防尘技术资料台帐。
矿井防尘技术资料,包括工作面煤体注水台帐、工作面煤体注水钻孔施工台帐、隔爆设施检查记录、回采工作面测尘台帐、回采工作面防尘设施台帐、开掘工作面防尘设施台帐、开掘工作面测尘台帐、测尘原始记录、防尘管路台帐、其它工作面(地点)测尘台帐、防尘设施、管路检查记录、仪器维修检查记录、矿井粉尘浓度测定汇总表、矿井综合防尘设备台帐、矿井综合防尘管理牌板。
各种记录、台帐样式如附件2所示。
第二节煤矿防尘供水系统技术标准一、供水水源技术标准矿井综合防尘用水可采用地面水源供水,也可采用井下水源供水。
但都必须满足矿井生产需要及环境卫生要求。
(一)采用地面水源供水方式采用永久性静压水池时其容量不得小于200m3,并设有备用水池,其储水量不得小于井下2h以上的用水量。
1、用动压供水时,必须有随时可启动、功率不小于主水泵的备用水泵。
2、冬季时,地面水池必须有防冻设施。
3、出水口处应设网孔不大于0.3mm的过滤装置。
(二)采用井下水源供水方式1、用动压供水时,必须有随时可启动、功率不小于主水泵的备用水泵。
2、出水口处应设网孔不大于0.3mm的过滤装置。
煤矿井下供水施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供水施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一、产品说明ZJ—YS 型压风供水自救装置整合压风自救装置和供水自救装置于一体,使避灾人员既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也能及时饮用干净卫生的水源,达到安全避灾,稳定工作情绪的效果。
压风供水自救装置主要用于煤矿井下救灾防护。
它安装在煤矿井下硐室或采煤工作面的机巷风巷掘进头的适当位置或流动人员较多的地点,以及溜子头、井底车场、运输和回风巷道、支架、单体液压支柱、各种站房等地。
二、结构及功能:1、结构:ZJ—YS压风供水自救装置由压风自救和供水自救两部分组成。
压风部分是由外管路系统、压风接口、开关阀、进气连接管、压力表、空气过滤器、呼吸口罩等构成;供水部分是由供水管网、三通、阀门、过滤装置等构成。
2、功能:该装置整合压风自救装置和供水自救装置于一体,使避灾人员既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也能够及时饮用干净卫生的水源,达到安全避灾,稳定工作情绪的效果。
压风部分具有稳定调节压力、手动流量调节、过滤、排水、防尘的功能。
供水部分具有防尘供水,过滤水源,调节流量的功能。
三、使用及维护说明1、使用:当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危及在场人员生命或发现有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或瓦斯严重超标,对工作人员有严重威胁时,现场工作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打开装置的箱门,再打开气动阀,戴上面罩进行呼吸,以等待救援。
在紧急情况下,井下人员需要饮水自救时,打开箱门,再打开相应出水口的阀门,就可以直接喝上干净的水,以等待救援。
注意:不能猛力拉拽,以防将导管的接头拉开或将导管拉断!!!2、维护及保养压风供水自救装置是为避灾而设置的,所以必须是百分之百的可靠、准确,因此需每月保养,那么保养必须做到:(1)首先检查自救站或系统的通风供水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漏气漏水现象。
(2)检查气路水路阀门开关是否灵活。
(3)压风部分:清洗积水杯,或更换过滤器;清洗、更换滤网,取出滤网,用空气由内向外吹,即而重复使用;卸下PC杯,用干净干布擦试即可,不可使用任何会破坏PC材质的化学物品来洗;(4)供水部分:需定期排放水,保持饮水质量。
煤矿煤尘防治技术方案

煤矿煤尘防治技术方案为了加强我矿煤尘防治管理,防止煤尘事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依照《煤矿安全规程》、《平朔公司“一通三防”十三项管理制度》、《北岭煤业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综合防尘措施。
一、矿井的煤尘防治工作由矿长负责,总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矿井的综合防尘措施,隔爆措施及其组织与管理制度,总工程师每年组织编制和安排实施。
各基层单位的综合防尘工作由各基层单位的主管负责。
二、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采用静压供水时,地面水池(蓄水池)容量不得少于200m3,其储水量还必须能够满足全矿井防尘洒水系统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
三、矿井防尘水源和水质要符合要求,环保部门至少每季度化验一次。
如果悬浮物超标,要安设过滤装置;如果酸性超标,要设置中性化的处理装置。
四、井下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
五、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都必须采用有足够承压能力的管路供水。
管路末端距回采面上、下出口和掘进面迎头的距离都不得超过50m。
六、掘进新开头,生产单位应提前一周向通风队提出用水申请,并附示意图,由通风队负责接通水源。
七、井下防尘供水管路的安装,使用和管理应遵照北岭煤业的有关规定。
掘进工作面贯通后,所接防尘供水管路未经通风队许可不得擅自拆解回收。
八、矿井必须对开采的所有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煤尘的爆炸性必须由国家授权单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必须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矿井每延伸一个新水平,应进行1次煤尘爆炸性试验工作。
九、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和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溜煤眼不得兼作风眼使用。
十、矿井的回风巷、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必须用隔爆水袋棚隔开。
采、掘工作面安装隔爆水袋棚由各生产单位负责安装、维护,其它地点由通风队负责安装、维护。
煤矿井下综合防尘标准及要求【最新版】

煤矿井下综合防尘标准及要求1、矿井建立完善综合防尘系统,东轨道大巷、胶带大巷、总回风巷、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都必须设置防尘供水管路。
皮带运输机巷防尘管路每隔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总回风巷、轨道运输巷每隔10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管路不得出现跑、冒、滴、漏,阀门开关灵活。
2、规范管理,明确责任。
对防尘供水管路的三通阀门进行编号管理,每个巷道配备不少于50m长的洒水软管,便于巷道冲尘。
3、综采工作面安装使用智能架间喷雾除尘系统。
4、井下所有运煤转载点都必须安装洒水降尘装置,每个运煤转载点洒水降尘装置的喷头数不得少于2个,悬挂在转载点的前上部600mm处,迎风流方向45°,喷雾直接对准落煤点,挂牌管理,责任人为转载点运输机司机,做到煤干洒水,煤湿不洒水。
5、矿井主要进风大巷及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的迎头、喷浆机回风流下方5m范围内都必须安装风流净化水幕,责任单位为该地段的管辖单位。
6、采掘头面风流净化水幕安装位置要求。
(1)采煤工作面风流净化水幕的具体位置:A、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内设置两道全断面水幕,第一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口向里10~15m范围内;第二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安全出口以外30m范围内。
B、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内至少设置三道全断面水幕,第一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全出口以外30m范围内;第二道水幕与第一道水幕间距不得大于20m;第三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10~15m范围内。
(2)掘进工作面风流净化水幕的具体位置:A、掘进工作面刚开口时在开口位置的下风侧10~15m范围内设置一道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
B、掘进工作面掘进长度超过50m不超过80m时,应在掘进巷道内设置一道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水幕距迎头距离不得超过50m;掘进工作面掘进长度超过80m 时,应在该掘进巷道内增加两道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第一道水幕距迎头距离不得超过50m,第二道水幕与第一道水幕间距不得大于20m,且第三道水幕在巷道回风口10~15m范围内。
矿井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

矿井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
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
矿井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
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矿井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正文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1、敷设防尘供水管络。
在地面修建水池,对井下采掘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溜煤口、卸载点进行喷雾洒水,净化风流。
2、及时清除巷道浮煤和冲刷巷道周边煤岩尘。
二、采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措施
1、掘进和炮采工作面施工时,应采用湿式钻眼。
2、爆破时,采用水炮泥封口与爆破喷雾,降低爆破时产生的粉尘。
3、敷设防尘水管到工作面迎头。
装岩(煤)时应先洒水。
4、净化风流,保持工作面风流清新
三、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钻眼、装载时必须佩戴粉尘防护用品
四、加强管理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尘、测尘机构和制度
2、加强对防尘、测尘的工作管理,将防尘、测尘的工作纳入矿井安全生产议程
3、做好职业病预测、预防。
煤矿综合防尘技术标准

煤矿综合防尘技术标准一、细水喷雾安设标准1、各主要回风巷及盘区回风巷每500米安设一道,不足500米的安设一道、500-1000米之间的安设两道,根据巷道长度依此类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细水雾喷雾的安设数量)。
其中回风斜井具体安设位置:距回风井底30m-50m安设一道。
2、各主要进风轨道巷及盘区进风轨道巷距起点巷口30m-50m巷道内安设一道,每500米安设一道,不足500米的安设一道、500-1000米之间的安设两道,根据巷道长度依此类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细水雾喷雾的安设数量)。
3、各主要皮带巷及盘区皮带巷在每部皮带的皮带机头下风侧50m 范围安设一道,皮带机头间距不足500米的安设一道,每部皮带最多安设两道。
4、矿井进风斜井:距井口20m-100m范围内安设一道。
5、采煤工作面进风巷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10m;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30米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10m;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回风巷口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细水喷雾,被串联采煤面进风巷巷口50m范围内安设一道。
6、机掘工作面在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10m;机掘工作面在距回风巷口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细水喷雾;抽风机出口前5m范围内安设一道;被串联机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
7、炮掘工作面在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为10m;炮掘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回风巷口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细水喷雾;被串联炮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30m-50m巷道内设置一道。
8、在喷浆作业地点下风侧100m范围内设置两道,间距至少为30m-50m。
正常掘进巷道的喷浆不另加设细水雾喷雾。
喷浆作业下风侧受影响的采掘工作面安设细水喷雾标准:掘进工作面风机前30m-50m 范围内设置一道;采煤面进风巷50m范围内安设一道。
9、细水雾喷雾控制箱应固定在巷帮,并安设在细水雾喷雾的上风侧2-3米,不歪斜,便于操作维护,喷管应根据巷道断面的形状成线型铺设,喷头均匀分布,喷头与喷头的间距不大于0.3米,喷头角度为45°,朝向一致均迎向风流,不能出现铁丝吊挂现象。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档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4 粉尘治理4.1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符合以下要求的防尘供水系统:4.1.1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注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h的用水量,并设有备用水池,其容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一半。
4.1.2防尘用水管路应铺设到所有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并且在需要用水冲洗和喷雾的巷道内,每隔100m或50m安设一个三通及阀门。
4.1.3防尘用水系统中,必须安装水质过滤装置,保证水的清洁,水中悬浮的含量不得超过15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应在6.0—9.5范围内。
4.2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和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4.3 对产生煤(岩)尘的地点应采取防尘措施。
4.3.1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冻结法凿井和在遇水膨胀的岩层中掘进不能采用湿式钻眼,但必须采取捕尘措施。
4.3.2采煤工作面应有由国家认定的机构提供的煤尘可注性鉴定报告,并应对可注水煤尘采取注水防尘措施。
4.3.3炮采工作面应采取湿式钻眼法,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应冲洗煤壁,爆破时应喷雾降尘,出煤时洒水。
4.3.4液压支架和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
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放煤同步喷雾。
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除尘器。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
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
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构成综合防尘系统。
4.3.5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至少两道风流净化水幕,并宜采用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4.3.6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4.3.7在煤、岩层中钻孔,应采用湿式钻眼。
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尘或软煤尘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扑尘、降尘措施,必要时必须采用除尘器除尘。
煤矿综合防尘技术标准

煤矿综合防尘技术标准一、细水喷雾安设标准1、各主要回风巷及盘区回风巷每500米安设一道,不足500米的安设一道、500-1000米之间的安设两道,根据巷道长度依此类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细水雾喷雾的安设数量)。
其中回风斜井具体安设位置:距回风井底30m-50m安设一道。
2、各主要进风轨道巷及盘区进风轨道巷距起点巷口30m-50m 巷道内安设一道,每500米安设一道,不足500米的安设一道、500-1000米之间的安设两道,根据巷道长度依此类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细水雾喷雾的安设数量)。
3、各主要皮带巷及盘区皮带巷在每部皮带的皮带机头下风侧50m范围安设一道,皮带机头间距不足500米的安设一道,每部皮带最多安设两道。
4、矿井进风斜井:距井口20m-100m范围内安设一道。
5、采煤工作面进风巷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10m;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30米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10m;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回风巷口30m-50m 范围内设置一道细水喷雾,被串联采煤面进风巷巷口50m范围内安设一道。
6、机掘工作面在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10m;机掘工作面在距回风巷口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细水喷雾;抽风机出口前5m范围内安设一道;被串联机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
7、炮掘工作面在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设置两道细水喷雾,间距至少为10m;炮掘工作面回风巷在距回风巷口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细水喷雾;被串联炮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30m-50m巷道内设置一道。
8、在喷浆作业地点下风侧100m范围内设置两道,间距至少为30m-50m。
正常掘进巷道的喷浆不另加设细水雾喷雾。
喷浆作业下风侧受影响的采掘工作面安设细水喷雾标准:掘进工作面风机前30m-50m范围内设置一道;采煤面进风巷50m范围内安设一道。
9、细水雾喷雾控制箱应固定在巷帮,并安设在细水雾喷雾的上风侧2-3米,不歪斜,便于操作维护,喷管应根据巷道断面的形状成线型铺设,喷头均匀分布,喷头与喷头的间距不大于0.3米,喷头角度为45°,朝向一致均迎向风流,不能出现铁丝吊挂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防尘供水系统技术
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矿井防尘供水系统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防尘供水系统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xx所属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383-2006 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
AQ1020-2006煤矿井下粉尘防治技术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防尘供水系统
为矿井井下防尘而建立的防尘水池、管路系统、喷雾系统的总称。
主管
由矿井地面防尘水池接入井筒、井底车场、分水平或一翼巷道的供水管路。
干管
由主管接入采(盘)区巷道的供水管路。
支管
由干管接入采掘工作面、硐室的供水管路。
4 矿井防尘供水系统
防尘水源
水质
防尘用水源有地面水源和井下水源两种。
使用井下水源时,应设置过滤池或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使用,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不得超过150mg/L,粒径不大于,水的PH值应在范围内。
如井下的水源属严重酸性水,应设立中性化处理设施,水质应符合《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的要求。
矿井环保部门至少每季度必须对防尘水源的水质化验一次,以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水池
地面建设的永久性水池其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贮水量必须能满足全矿井防尘供水系统连续2h的用水量,并设有备用水池,其容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一半。
水池应安装防冻设施。
水池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并悬挂水池管理牌。
水池为防尘用水和生活用水共用时,必须制定保证防尘用水量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尘管路系统
管路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取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专用排瓦斯尾巷除外)都必须敷
设防尘供水管路。
巷道间距小于50m 的联络巷可以不设防尘供水管路。
防尘管路应统一刷绿色漆,并表示清楚。
防尘管路必须安设平直,吊挂牢固(吊挂间距不得大于5m ),小于或等于90度的拐弯要设弯头,不得拐死弯,接头严密不漏水(滴水成线即为漏水)。
阀门
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巷道中的管路每隔50m 设一个三通及阀门,其它巷道管路每隔100m 设一个三通及阀门,盘区及以上(或固定)胶带输送机巷道管路阀门应加装不少于25m 的软胶管。
阀门完好、灵活、不冒水,设在巷道行人侧,并编号挂牌管理。
压力
静压供水压力超过10MPa 时,应设置不小于100m 3小水池或水箱减压;水压在4MPa-10MPa 时,宜采用管路减压阀减压。
防尘供水系统供水压力应满足《煤矿安全规程》对采掘工作面的要求,否则应安设加压装置。
其它设施
采掘工作面巷口20m 范围内应在防尘管路上设置水质过滤器,采掘工作面防尘管路末端应安装压力表。
矿井防尘用水量
矿井防尘用水量,按式(1)计算:
i i d t q K Q ∑=06.0 (1)
式中:
d Q —井下防尘日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 3/d );
K —富裕系数1,取;
i q —某用水项的流量指标,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 );
i t —某用水项一天中的使用时间,单位为小时(h )。
矿井防尘用水管路选型
矿井防尘用水干、支管内径按式(2)进行计算:
π
v Q d 4=·····························(2) 式中:
d —干、支管管径,单位为米(m );
Q —干、支管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 3/s );
V —干、支管内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取10 m/s-15 m/s 。
防尘用水管路管壁厚度
矿井防尘用水管路壁厚度按式(3)进行计算:
a Pg
Rk Pg Rk Dg +--+=)13.14.0(
5.0δ··················(3) 式中: δ—管壁厚度,单位为厘米(cm );
Dg —管道内径,单位为厘米(cm );
Rk —许用应力,单位为千克每平方厘米(Kg/cm 2),无缝钢管取800 Kg/cm 2;
Pg —管路最低点的压力,单位为千克每平方厘米(Kg/cm 2);
a —附加厚度,单位为厘米(cm ),钢管取;
其他要求
消防洒水系统和防尘供水系统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的要求。
每季度绘制防尘系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