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经典诗文名句

合集下载

如何帮助小学生记忆古代诗词名句

如何帮助小学生记忆古代诗词名句

如何帮助小学生记忆古代诗词名句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常常让人陶醉。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良好的品味和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在记忆古代诗词名句时常常遇到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小学生记忆古代诗词名句。

一、注重感受记忆一首诗词,首先需要理解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引导小学生仔细品味诗词的词语、形象和意境,与他们一起探讨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亲身感受和情感共鸣,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诗词内容。

例如,对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词,可以带领学生想象自己月夜时的情感和思绪,从而理解诗中表达的相思之情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通过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记忆这首诗词。

二、运用联想小学生记忆力较强,他们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轻松地记忆诗词。

引导他们根据诗词中的关键词或形象,联想到具体的事物、场景或故事,进而记忆整首诗词。

例如,学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原野的形象和感受,让他们想象自己置身其中。

借助诗中“离家心似双丝网”一句,可以引导学生将这句话与离别的感受联系起来,联想到自己或他人离别时的情感体验。

通过具体的联想,学生更容易记忆并提取这首诗词的信息。

三、拓展诗词朗诵朗诵是记忆古代诗词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朗诵,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语言美感,并帮助他们记忆整首诗词。

在朗诵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正确而自然地把握诗词的语调和节奏。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感受每一个字句的韵律,使其流畅地融入整个诗词的朗诵中。

通过多次练习朗诵,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记忆诗词的内容,同时提升其表达能力和语言魅力。

四、制作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是一种有趣且实用的记忆方法。

可以将每一首要记忆的诗词写在一个小卡片上,将关键词或形象用醒目的颜色标注,再配上相应的插图,形成一本自制的诗词卡片集。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在小学生的学习阶段中,诵读古诗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因为古诗文能够启发小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视野,以及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情感。

但是,要想让小学生学会诵读古诗文,需要引领他们走进这个美妙的世界,开启他们诵读的愉悦之旅。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妙招,帮助小学生走进古诗文之美。

一、注重启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首要条件。

如果孩子对古诗文没有兴趣,那么就很难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引领兴趣比如,教学前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介质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古代的场景,比如唐朝、宋朝等,让孩子们感受古代的文化气息。

老师还可以与孩子们进行互动,让孩子们体验古代的文化风情,例如尝詹州肉、品百合糖、灯下赏月等,从而直接涉足到古代文化中,激发孩子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2、采用动手的形式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的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提升孩子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与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图案让孩子们根据图案绘画出来,还可以让孩子们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粘贴或制作古代物品,促进孩子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诵读古诗文的技巧提高小学生诵读古诗文技巧,不仅有助于孩子们表述古诗文的语音,还能训练孩子的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学习古诗文诵读上下一番功夫。

1、熟悉古诗文的韵律古诗文的韵律是对古诗文的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理解和抓住古诗文的韵律,首先需要教他们韵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例如押韵的位置、诗句的节律、停顿等,然后通过教唱、模仿的方式来让孩子们感受韵律的美妙之处。

2、加强语音练习不同于普通汉语,在古诗文的诵读中需要特别注意语音的发音,例如平、仄、浊、清等音质的处理。

老师可以教授学生们口型、音量、情感等方面的技巧,引导他们练习古诗文的发音和朗读,进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

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

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诵读法: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努力做到“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

在读中自悟,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

2. 情境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古诗词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法: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古诗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

4.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拓展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的古诗词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在策略方面,可以注重以下几点:
1. 注重积累: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词,积累丰富的语感和文化底蕴。

2. 激发兴趣: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

3. 培养能力: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注重实践:通过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诗词。

总之,古诗词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和策略的综合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学生如何培养诗词鉴赏的方法和实施步骤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方法1. 回归经典学生首先应该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经典诗词入手,比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精华,感受其中的美和哲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多角度解读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诗词,包括文本分析、历史背景分析、情感体验等。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诗词解读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通过讨论《静夜思》中的月亮象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阅读能力。

3. 比较鉴赏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辨析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对比分析,例如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不同创作风格,让学生进行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提升诗词品味。

二、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实施步骤1. 创设浸润式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诗词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浸润式的学习环境。

这些资源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作为作业的一部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诗词,增加对诗词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读经典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同时,可以结合诗词的语言特点,进行声音表演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3. 创设互动学习机制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对于培养诗词鉴赏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诗词鉴赏水平。

比如,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一次诗词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方法和实施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古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古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约束学生解释和应用古诗词:从文本解读到文化浸润古诗词充当中华文化的瑰宝,唤起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古诗词,不仅能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文化素养,更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从文本解读和文化浸润两个方面,探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古诗词:一、特别注重文本解读,持续深化表达1. 文本细读,理解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逐字逐句的精读,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意象、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例如,在阐述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床前明月光”的意象,最终达到体会“思乡”的情感。

2. 联系背景,分析创作意图: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例如,在解读杜甫的《春望》时,可以介绍安史之乱的背景和杜甫的经历,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心忧天下的情怀。

3. 比较研究,切身体会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将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同一时代的诗词进行比较研究,体会相同诗词间的异同,进而加深对诗词语言的理解。

例如,可以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感受李白的自由洒脱和王维的沉静。

二、注重文化浸润,拓展资源运用1. 拓展阅读,感受文化魅力: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词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诗歌风格、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感受中华文化的渊源流传。

例如,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等不同时代的诗词作品,感受不同时代文化的差异和历史传承。

2. 写作训练,提升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增强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以古诗词为素材进行仿句、扩写或创作诗歌,鼓励他们用古诗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生活实践,感受诗词魅力: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诗词中的意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赏花、登山、游玩等活动中,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情趣,将诗词的文化魅力融入到生活中。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经典诗文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经典诗文

而不学则殆” “ 读书法 ,有 三到 ,心眼 口” “ 人不学 , 不知义 ” 中去反思 ; 不会抓 紧时 间学 习的从 “ 幼不 学 , 老何为” “ 朝起早 , 夜 眠迟 , 老易至 , 惜此时” 中反思 。学生积累
也是写作 练笔 的最佳 途径 。新学期 一开 始 ,笔者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 日记本 , 及时记 载 自己课外诵读 的古诗文 , 并记下 自己的感想 、 受到的启 发。 每半个学期 , 笔
习课堂 , 以提高学生复习的实效性。

图H
图I
四、 智从“ 议” 生
( 责编 卢建龙 )
课 堂讨 论可更新一次 , 如果背诵得快 , 也可 以加 快更新 , 由组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 2 . 注意学科 间的整合 除了在语 文课 上诵读外 , 笔者还利用 音乐课对 学生进行经典 歌唱 、 利用绘画理 解诗文。《 只要两个月 , 成绩 提高 l 0 % 》 一 书 的前 言写道 : “ 一 次性促进 右脑活性 化
成物碳酸钠。他们选择 的试剂也从
互启 发 、 相互学 习 , 从 而达到 智从
“ 议” 生 的效 果 。
不 同的角度考虑 , 有 的用稀盐酸 , 看 是否有气体产生 ; 有 的用氢氧化钙 、
氢氧化钡溶液 , 有的用氯化钙、 氯化 钡、 硝酸钡溶液等 , 看是否有沉淀产
生 。学 生 还 归纳 出将 实验 现 象直 观
积累了知识就是为 了运用 。《 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 ( 2 0 1 1 年版 ) 》 在实施 中建议 :
“ 语文教师应 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 , 创造性地 开展各类 活动 , 增强学 生在各种场合 学语文 、 用语 文 的意识 , 多 方面提高 学生 的语文能 力。 ” 比如六年级

诗文积累五法

诗文积累五法

诗文积累五法好的诗文,读之赏心悦目,听则入耳怡情。

那精美的文辞,高妙的意境,铿锵的音韵,能激发学生的生活的热情、写作的灵感。

而现行教材中的选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选诗文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入选,也往往是“精而未选,选而不精”。

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学生常常处于“饥饿状态”,得不到很好的滋补,于是在语言上的表现出“空洞乏力,枯燥无味”的症状。

有鉴于此,我觉得帮学生积累一点诗文,不失为一剂良方。

它能帮学生狠练语言内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积累越多效果越明显。

下面就积累的方法,略呈浅见:一、专门积累即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诗文积累本,定期(每周3篇)跟着老师一起在文海中搜寻佳作。

它要求老师先确定每期的积累总量(每期50篇以上),以期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同时还要选择一种合理的排序方式:可以是从古到今,也可以是内容分块,还可以是诗词曲赋文,做到积累的序列性。

这应是最主要的积累形式。

其间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能否找出精品,对教师的“眼力”是一个考验。

二、课文迁移所谓课文迁移,指的是在学习课文时,根据内容的特点,即时地引出与之相关的诗文。

不同课文的具体迁移方法,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教《卧看牵牛织女星》一课时,我采用的是“一拖三”的方法:要求学生立足课文中的神话传说,到文海中寻找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古今诗文。

于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秦观的《鹊桥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便一一地走进了课堂。

在教《紫萝藤瀑布》时,我则是两次采用了“用诗文说话”的形式,一是要求大家用一首所学过的唐诗来解说美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展现的意境。

二是在讲到紫萝藤花惨遭厄运时,我要求大家以朋友的身份,用诗文来劝说“紫萝藤”要乐观开朗。

大家很快便想到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汪国真的《山高路远》。

在教《诗词五首》这样的一课多篇的文章时,我则较多的选择为诗词“找朋友”的方法。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智慧与情感,它们美妙的语言韵律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小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方面存在困难,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古诗文枯燥无味。

那么,如何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让他们体验到古诗文的魅力呢?以下是一些妙招,希望能给小学生古诗文的习得带来一些启示。

一、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教师可以讲解古诗文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讲述“静夜思”是杜甫在流亡途中无意中诗发灵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身处逆境时的思乡之情,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

二、注重押韵和节奏感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仿音韵、节奏感和语气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韵律。

可以设计一些节奏感强烈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之间对诵的比赛等,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比喻能力古诗文中富有比喻和联想的意象是深入人心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教师可以请学生围绕某个诗句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力进行描述,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和比喻的方法来描述古诗文中的景物或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之美。

四、运用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古诗文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古诗文,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和精美的画面进行演绎,形成良好的视听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找到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短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在观赏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五、开展古诗文朗诵会和比赛定期组织古诗文朗诵会和比赛,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诵读水平,增加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经典诗文名句如何让学生把已积累的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呢?
1.直接引用。

就是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从知识积累中把相关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

直接引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
①引用名句
……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

他“抚尺一下”,将沉浸在下课快乐氛围中的“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都恭恭敬敬听从于师命了。

然而一呼噜声从远处传来——糟了,一同学睡熟了!语文老师“伸颈”、“侧目”,侧耳倾听那“声源”。

不好,发现了,只见他“奋袖出臂”,跨步上前,一声厉喝,吓得那同学“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是笔者从江苏南通一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截取的一段文字,作者把学过的《口技》中的词句生动贴切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语言俏皮,略带夸张。

②名人+名言+内涵
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滑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

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人诗词中的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让人备感亲切美好。

③名人+名言+感悟
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我明白理想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懂得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福
团圆的美好祝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感悟理想就是赤胆忠心的一腔浩然正气。

此段文字主题集中,全文通过引用诗文名言,诠释了作者对理想的认识,语言多用排比,富有气势,给人一种比较“大气”的感受。

2.间接引用(或称化用)。

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他人的文句加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它需要一个加工提炼的过程。

五斗米不能令你折腰,你选择的是南山下的菊花;帝乡富贵不是你的心愿,你选择的是回乡种豆锄草;嫌宫廷太繁杂,你宁愿选择桃李萦绕的草庐;嫌案牍太劳形,你宁愿选择欲辨忘言的独坐。

这段文字作者把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与《归园田居》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诗句巧妙地镶嵌在自己的文章中,为中心服务,同时也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

3.改动字词。

就是将诗文篇章的某些字、词稍加改动,显得新颖独到、妙趣横生。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这是一则广告,改动了人们熟知的名句,加深了别人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可谓新颖独到。

②陈毅: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陈毅市长》)
文中陈毅改动刘禹锡《陋室铭》句子中的词语,来表达对主人的敬意,也缓和了当时谈话的紧张气氛。

4.套用形式。

就是套用古人诗作的形式,表情达意。

具有形象风趣,引人深思的作用。

①作业几时无,把笔问青天。

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

我欲上床睡去,又恐明日挨训,言语似冷箭。

无限苦闷情,不识少年心。

手发酸,身乏力,脑灌铅。

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处。

爹是望子成龙,娘是盼女成凤,此事很难全。

但愿少作业,从此开心颜。

这段文字套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格式,反映课业负担的沉重,可谓入木三分。

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文采;也能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