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件:绪论(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件:绪论(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FOR INTERNAL USE ONLY
机械基础
交通运输与教育平台
1
绪论
INTRODUCTION
知识目标: 1. 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要求; 2. 了解机器的组成与种类,机器、机构、构件、零件; 3. 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承载能力、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要求; 4. 了解城规车辆中主要机械装置的名称。 能力目标: 1. 能区分机器、机构的特征及异同点;能区分构件与零件; 2. 能分析机器中的各组成部分; 3. 能认识城规车辆上各机械装置及作用。
图0-21润滑油
图0-22 润滑脂
五、摩擦、磨损与润滑 摩擦与磨损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如齿轮的轮齿磨损(图 0-23)、齿轮 轴安装轴承处的磨损(图 0-24)。
图0-23 齿轮轮齿磨损
图0-24 齿轮轴安装轴承处的磨损
在实际工作中,两构件相互接触并有相互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世 界上 1/3~ 1/2 的能源消耗在摩擦 上,因磨损失效的机械零件也占全部失效零件的一半以 上。 磨损是摩擦的结果,润滑是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有力措施。
3). 以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学生进行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训练学生机械基础的综合能力。
0.2 认 识 机 械 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器应用示例,如图 0-5所示。
图0-5 家用洗衣机
一、机器与机构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机器就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它 的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按工 作的类型,机器看分为三种,如表0-1。
3. 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根据课程特点,在学 习方法上建议:

(完整版)中职机械基础课件PPT

(完整版)中职机械基础课件PPT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2020年最新

中职机械基础专业知识讲座

中职机械基础专业知识讲座

A.原动机
B.执行
C.传动
D.操纵和控制
30 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作业
总结本章节的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梳理并总结本章节的知识点
31 31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目录
引言 走进机械世界 项目一 构件的静力分析
任务一 画构件受力图 任务二 求解平面力系
项目二 直杆的基本变形
任务一 轴向拉伸与压缩计算 任务二 剪切、扭转、弯曲变形分析
1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四、运动副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7 17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8 18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做一做(找出机构与机器)
19 19
D.拖拉机
2.机床的主轴是机器的( )部分。
A.原动机
B.执行 C.传动 D.自动控制
3.汽车的车轮属于机器的( )部分。
A.原动机 B.执行 C.传动
D.操纵和控制
4.构成机械的最小单元,也是制造机械时的最小单元是( )
A.机器
B.零件
C.构件
D.机构
5.机器的 部分的作用是用以完成运动和动力的传递与转换。

中职版《机械基础》第2版电子课件-绪论

中职版《机械基础》第2版电子课件-绪论

模块一 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 连接、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 二、机械基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机械基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大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公共职业平台课程之一,在各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机械基础课程的任务 (1)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 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科学维 护机械设备。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具 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3)形成严谨、敬业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今后解决生产中的 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模块二 机械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三、构件和机构 1.构件 ●构件是构成机器的各个相对独立的运动单元。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但刚 性连接的零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例如,汽车发动机连杆就是由 连杆小端、连杆大端、杆身、衬套、轴瓦、螺栓与螺母等零件刚性连 接而成的,并形成独立的运动构件。
模块二 机械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1.机器的特征 机器都具有三个共同特征。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机构组合而成的。例如,汽车发动机就是有曲柄连 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等组合而成的。 (2)组成机器的各部分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例如,内燃机配气机 构中的凸轮连续转动而阀杆作间歇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气体的交换过程。 (3)所有机器都能做有效的机械功,可以代替人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或进行 能量转换。例如,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运动机器可以改变物体在 空间的位置。
模块二 机械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堂PPT)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堂PPT)

(3)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4)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达
到了突破本节. 教学难点的目的.
22
总 结 判别步骤:(三步四个字) 提 ⑴算: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炼 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的大小关系;
⑵看:最短杆在机构中为何杆; ⑶判断:判别该机构为何种机构。
法,并能利用类型判断条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
能力目标:通过质疑、引思、讨论、归纳等程
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 合,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 变思维能力。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借助
多种教育媒体,对三种机构不同类型组成条件进行 探索,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的能力。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




机制工艺系
付长景
.
1
教材分析
机械基础 说课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后总结
.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的《机械基础》第六章“平面连杆
机构”中的第二节。它在上一节“铰链
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及应用”的基础上,
研究和探讨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条件,
.
24



课后作业:P89 第1题 第3题

.
25
机械基础 教材分析 说课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后总结
.
26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件人教版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件人教版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件人教版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教材版本:人教版适用年级:高中课程时长:40分钟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

- 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 学会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机械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和简单机械的工作过程。

3. 讨论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机械运动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初步认识,为新课做铺垫。

2. 讲解新知识- 详细讲解机械运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 介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如杠杆原理、滑轮组的组成和作用。

3.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实验,如使用杠杆举起重物,观察滑轮组的工作效果。

-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 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

机械基础说课课件

1.投影面平行线(一条斜线,两条直线且垂直于同轴)
定 义:
H 平行于 V 面的直线 W Z 水 Y坐标相等,称为 正平线; X 侧

角:
H 直线与 V 面的夹角称为 W
(总有一个倾角为0);
投影规律:
水平线
a’ b’ a”
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及倾角的真实 大小在所倾斜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则比实长短。
⑥总结投影特征、 联想记忆方法
⑦课堂延伸, 自主探究学习
说教法、学法
1、教学组织
2、教法
3、学法
2、教法
本节教法以设问为主,调动学生思考和积极参 与的兴趣,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规律让学生 找出,错误让学生纠正。老师用精练的语言、直观 的演示、丰富的肢体动作,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 象思维过渡。
正 投 影 的 基本性质
刘丽莉 E-mail:106048648@


课程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一、课 程 内 容 分 析
1、课程定位
本次课的内容在《机械制图》课的 整个教学内容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与 前续章节和后续章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及时间安排1课程导入3课堂练习2知识讲授4小结评价5课后作业导入新课实例演示约5知识点讲授知识点分析解说约20课堂练习学生通过习题册练习绘制约45小结评价点评学生练习必要时再重新操作演示约15课后作业要求约5说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课程导入3课堂练习2知识讲授4小结评价5课后作业空间任意两点的连线构成一条线段线段也是物体相邻平面的交线它们的投影组成了物体的视图轮廓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堂PPT)

机械基础说课稿(课堂PPT)

.
23
铰链四杆机构
1、组成部分
曲柄 连架杆 连杆 铰链 机架
(a)曲柄摇杆机构
2、类型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满足曲柄存在条件 与杆长之和条件
3、曲柄存在条件:(1)、(2) 推论:(1)满足杆长之和条件:(a)、(b)、(c)
(2)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均为双摇杆机构。 杆长之和条件——(最短杆+最长杆) ≤其余两杆之和
以复习提问,探索性演示导入新课,创 立问题情景,激发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 有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及自学 的能力,达到 “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 学为主”转化,满足“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 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
19
存在曲柄且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的四杆机构有以下三种类型: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



பைடு நூலகம்

机制工艺系
付长景
.
1
教材分析
机械基础 说课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后总结
.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的《机械基础》第六章“平面连杆
机构”中的第二节。它在上一节“铰链
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及应用”的基础上,
研究和探讨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条件,
法,并能利用类型判断条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
能力目标:通过质疑、引思、讨论、归纳等程
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 合,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 变思维能力。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借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别以每杆为机架得到四杆机构的类型, 且比较机架与最短杆的关系
四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教学过程
急回特性推导与理解:
第一步 通过演示机构-提出 问题-学生观察并回 答 通过演示机构-提 出共线问题-学生 观察并回答 找出主动曲柄与从动 摇杆所对应的时间, 比较V2与V1的关系 师生推导出结果V2> V1,得出急回特性产 生的条件即K>1,θ>0,

教材分析
湖 3、学情分析与教学重难点确定 南 通过平时对的学生观察与交流,中职学生的接受能 省 力参差不齐,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也有非常限,因此, 江 结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机械基础教学 南 工 大纲》的要求,并根据本知识点的特点,确定教学 业 的重、难点如下: 学 重点: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及类型的判断方法以 校 及急回特性的应用。 难点:从操作结果中总结曲柄存在的条件及类型的判 断方法;急回特性的理解。
THE END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江南工业学校
王治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基础》之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湖南省江南工业学校 模具教研室:王治校
2015/12/15
1
说课过程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教材分析
教法设计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机械基础》是承接《机械制图》与模具设 计与制造专业课的桥梁。 2).“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是分析四杆机构特点、 四杆机构演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所有机械结构的理 论基础。 3).在生产实践当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牛头刨 床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及类 型的判断方法;理解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及应用。 2).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综合 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四 湖 南 省 江 南 工Hale Waihona Puke 业 学 校教学过程四
教学过程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演示四 . 杆机构 提出 问题 学生 回答
四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教学过程
2、探索研究、新知学习
1)测量每杆长度,确定最短杆
2)比较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 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的关系 目的: 1)、四杆机构 曲柄存在的条件 2)、类型的判断 方法 3)、急回特性 的理解
二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教法设计
提出问题 探究验证
准备教具
直观演示与 行为引导教 学法
归纳总结
实践应用 小组合作与自由学习

学法指导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首先:创设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协作 学习,激发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其次:通过复习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 新知—巩固深化,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深化 知识结构。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四 湖 南 省 江 南 工 业 学 校
教学过程
3、归纳总结、演练反馈
1) 2) 第3步与第2步同时进行 加深学生印象 ,应用结论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2) P97 11--12 设置课后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湖 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南 复习提问 省 江 一、曲柄存在的条件 南 操作记录结果 工 业 二、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 学 例题讲解 校 三、急回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