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刑法概说

合集下载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章刑法概说

(二)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 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 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1)当然解释: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 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 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适用范围之内的 解释。“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导读案例
案例2:被告人甘某系某个体印刷厂的负责人 。自1997年11月1日至1998年12月1日,甘某为 牟取暴利,共盗印上海市实验小学、中学的英 语、数学试用教材20万册,分两次批发给不法 书商,违法所得12万余元。检察机关以侵犯著 作权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辩护人认为,刑法 第217条第1项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是“ 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 ,该表述表明,只有既复制又发行的行为才构 成犯罪,而被告人只有复制行为,没有实施发 行行为,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宣告被告人无 罪。问:法院应当如何处理本案?
上编 刑法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 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 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刑法典。 普通刑法:具有普遍效力的刑法—刑法
典 特别刑法: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
(4)反对解释:根据刑法条文的表述, 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二年期满以后,减为
无期徒刑。”—未满二年,不得减刑
(5)补正解释: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 ,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真实 含义。“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不包括本数。
(6)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 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 明其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

刑法概说

刑法概说
刑 法 概 说
第一章 刑 法 概 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 是 刑法是规定犯罪 , 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 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 , 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 经济上的统治, 根据自己意志,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 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 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 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性质包含两层性质:一是刑法的阶级性; 刑法的性质包含两层性质:一是刑法的阶级性; 二是刑法的法律性. 二是刑法的法律性.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每一 部分又分为章, 段等层次. 部分又分为章 , 节 , 条 , 款 , 项 , 段等层次 . 全 文用统一的序号. 文用统一的序号. 总则——是关于犯罪 , 刑事责任 , 刑罚的一 是关于犯罪, 1 , 总则 是关于犯罪 刑事责任, 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A,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犯罪——犯罪的一般原理(成立要件). 犯罪的一般原理( B,犯罪 犯罪的一般原理 成立要件) 刑罚——刑罚的一般原理(刑种,体系). 刑罚的一般原理( C,刑罚 刑罚的一般原理 刑种,体系) 刑罚的具体运用——量刑,行刑制度. 量刑, D,刑罚的具体运用 量刑 行刑制度. 其他规定——刑法术语,名词的立法解释. 刑法术语, E,其他规定 刑法术语 名词的立法解释.

1刑法概说

1刑法概说

附属刑法,是指立法机关在制定的经 济、行政等非刑事法律中附加制定的体现 国家对一定范围内的特定社会关系加以特 别调整的关于犯罪与刑罚的行为规范的总 称。
三、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1.刑法的产生和发展史一个历史范畴。
2.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3.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 决定的。
论 理 解 释
缩小解释
当然解释
历史解释
〔同步测试--单项选择〕
1.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 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 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 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 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这一刑法条文 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 A.前段的例外 B.前段的递进 C.对前段的补充 D.对前段的限制
3、我国刑法的制定根据是( ) A、国际刑法 B、其他国家的刑法 C、我国几千年来有关罪与刑的规定 D、我国宪法与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 4、《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 定》属于( )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狭义刑法
„同步测试—多项选择‟ 1、我国刑法的渊源有( )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国际刑法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 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1.内容的特定性。 2.保护范围的广泛性。 3.刑法强制的严厉性。

一章节刑法概说

一章节刑法概说
免除处罚。
2020/10/25
2.刑法解释
1) 刑法解释的概念:对刑法规定意义的说明 2) 原则
A. 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过失投放 B. 不能违背保护社会关系的目的 故意杀人 C. 不能违反宪法
3) 刑法解释的效力
A. 正式的刑法解释:由被授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 权范围内所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B.2019/1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为司法解释
C.全国高教自委对刑法的修订提出的建议稿为立法 解释
ABC
2020/10/25
b) 行政刑法:行政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的总称。行 政法中有关刑罚方法的法规的总称
E. 完备刑法和空白刑法
a) 完备刑法:刑法条文对于犯罪构成要件有明确、完 备的规定,适用时无需参照其他法律。232
b) 空白刑法:刑法条文对于犯罪构成要件没有作出完 备规定,适用时需要参照其他法律。141
2) 刑法的实质分类
1) 规制内容的特定性:规定犯罪、刑事责任 及刑罚
2) 社会关系保护的广泛性 3) 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2020/10/25
2.刑法的任务(刑法第2条)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 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 ❖维护社会秩序;
2020/10/25
C. 形式刑法和实质刑法
a) 形式刑法:从外形或名称上便可得知其为刑法的法 律。刑法典和单行刑法
b) 实质刑法:外形或名称上不属于刑法,但其内容规 定了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或条款。附属刑法
2020/10/25
2020/10/25
D. 固有刑法和行政刑法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章 刑法概说

刑法的概念
• 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 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 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 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概念
• 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 刑法典+单行刑法+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 • 狭义刑法: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普通刑法: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法——刑法 典——主刑法 • 特别刑法: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 罪)的刑法——单行刑法+附属刑法——例外刑法
刑法的体系
• • • • • • • • • • 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但书”是前段的补充。 《刑法》第13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 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 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⑵ “但书”是前段的例外。 《刑法》第65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 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刑法》第8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 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⑶ “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 《刑法》第21条第2款:“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 《刑法》第73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 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 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刑法概说刑法的概念

刑法概说刑法的概念

互相牵制,如何使两者协调应该说正是刑法理论 所
包含的一个核心问题。”
-
一一日本.大塚仁
-“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十个罪犯逃脱也比一个无辜的人被定罪强”
-五、刑法的体系 •(一)刑法的体系的含义 -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或者说, 刑 法内容的排列和组合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总则、 分 则和附则。其中,总则和分则各为一编 •在每编之下,再根据刑法规范的性质和内容划分 为 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二)刑法典的组成 -1.刑法总则(总则编) -刑法总则是关于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 围, 以及犯罪和刑罚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这些规 范是定罪量刑所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规则
刑法总则共分五章(章是总则和分则两编之下的 单位。刑法总则和分则各自独立设章),即: -A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B、犯罪一一犯罪的一般原理(成立要件) -C、 刑罚一一刑罚的一般原理(刑种、体系) -D、刑 罚的具体运用一一量刑、行刑制度 -E、其他规定
-3.附属刑法:是指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 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 -如1984年《专利法》第63条规定了对假冒专利的 行 为追究刑事责任;1984年《药品管理法》第51 条规 定了对生产、销售劣药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1994年 《劳动法》第96条规定了对用人单位以暴 力、威胁 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的行为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
-(4)但书对前段表示了补充关系
-如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 刑
罚的,可以免于悔过、赔礼 道歉、
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 者行政处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章刑法概说

•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 我们教材上面强调了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从刑法保护社会关系的广泛性,我们可以把刑法与其 他的法律进行比较。许多的法律只涉及到社会生活的 某一个方面或者部分,比如婚姻法只涉及到婚姻和家 庭方面的问题,环境保护法只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问 题,而刑法对于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的比较重要的领 域和方面都有规定。 • 第二点是刑法的最严厉的强制性。违法了任何法律都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违法了想法所要承担的 法律责任是最严厉的。我们可以把违法其他法律的责 任与刑法进行比较,证明刑法的法律责任是最严厉的。
• • • • •
• • •

二、刑法的解释 (一)刑法解释的概念 刑法的解释就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二)为什么要对刑法进行解释(这是法理学中对于法律为什么要解释作的说明,也可以适用于 刑法为什么要解释) 第一,由于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法律解释化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特定。 法律是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不可能对所有生动复杂的社会现实都作出规定,无法准 确预见事件和行为可能发生的种种场合。因此,在将具有概括性的规则适用于具体情况是,就会 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为了统一适用法律,就需要对法律的含义所处统一的、正确的解释。在这 个意义上,可以说法律解释是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中间的桥梁。 第二,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上的差别,也由于利益与动机的差别,因此会对同一法律 规定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法律规定中的一些专门术语有不同的理解。这些需要法律解释说明 法律规定的含义。 第三,由于立法缺憾,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改正、弥补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立法是 不完善的,诸如法律规定模糊不清,法律规定之间相互矛盾,或者法律应规定而未规定等等。这 些情况造成了法律适用的困难,因此需要法律解释能消除、弥补、改正法律规定的不足。 第四,通过法律解释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法律适应社会发展,但又不能朝 令夕改,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社会生活是变化的、发展,有时发展的慢行,有时发展得快些, 这就使法律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不适应。运用法律解释是解决这种不适应的一个重要方法。通 过法律解释伸展、扩张和限制法律规范的含义,以适应发展了的社会现实。在我国,法律解释可 以适应改革时期的特殊需要。在社会转型、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法律全面的规范 和调整,另一方面,又需要这种规范和调整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法律解释就可以随着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及时对某些行为作出新的法律评价,以积极推进改革的有效地维护改革成果。 第五,通过法律解释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教育。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法学工作者和法律界人士进行的,旨在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的法律解释工作,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刑法的概说

第一章刑法的概说

(二)刑法的解释 1,解释的概念 解释的概念--理解,说明 解释的概念 2,解释的原因-- 解释的原因-- 解释的原因--语言特性与法官理 解 3,分类 分类(1)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 分类 释和学理解释 (2)解释方法:文理解释和论 理解释
练习题
1,选择题: ,选择题:
(1)属于无权解释的:a文理解释b扩张解释c学理解释d司法解释 (2)属于论理解释的:a学理解释b扩张解释c限制解释d党人解释
经验,实际情况
(二)刑法的任务--惩罚,保护 刑法的任务--惩罚, --惩罚 1,惩罚 , 2,保护 ,保护:四个方面.国家安全, 经济基础,公民权利,社会秩序
四,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1,刑法体系--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刑法体系--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 (1)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2)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下分章; 章下分节;节下分条,款,项;总则: 五章--见书第18页;分则:十章-- (同上) (3)条文:编号,分款,项;但书 (见书第20页)
第一章刑法的概说
一,刑法的定义与性质 二,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三,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四,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定义与性质
案例:朱晓红.doc 案例:李某月饼案
(一),刑法的定义 ),刑法的定义 1,定义 定义: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定义 法律总称;具体而言,统治阶级(谁), 维护统治秩序和利益(目的);根据自 己的意志,规定那些行为是犯罪,应负 刑事责任,给以何种刑罚处罚(内容).
二,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一)刑法的创制: 1,无刑法典时期:三个单行刑法 2,1979刑法典的制定 (二)刑法的完善 1,1979刑法的弊端及解决 2,1997刑法
3,97刑法的优越性: (1)统一性,完备性 a形式统一 b内容完备 (2)贯彻刑事法治,加强刑法保障 (3)与国际接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案例

案例2:被告人甘某系某个体印刷厂的负责人 。自1997年11月1日至1998年12月1日,甘某为 牟取暴利,共盗印上海市实验小学、中学的英 语、数学试用教材20万册,分两次批发给不法 书商,违法所得12万余元。检察机关以侵犯著 作权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辩护人认为,刑法 第217条第1项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是“ 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 ,该表述表明,只有既复制又发行的行为才构 成犯罪,而被告人只有复制行为,没有实施发 行行为,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宣告被告人无 罪。问:法院应当如何处理本案?
导读案例

案例1:被告人齐某,男,26岁,某厂工人。齐某先 后给某汽车制造厂、某食品厂、某建筑公司等单位电 话总机的女话务员多次打电话。每当女话务员接电话 时,齐某便用极其下流、污秽的语言,肆意对他们进 行挑逗、漫骂和侮辱,使这些单位的话务员心理健康 受到严重损害。其中有一人患了反应性精神病,长期 不能上班;有的人上下班不敢单独行走,值夜班不敢 一人当班,有时气得浑身发抖,从而影响了这些单位 的正常工作秩序。某日晚9点半左右,派出所接到某电 管局总机话务员李某的报告后,告诉李某不要放电话 ,拖住对方,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将齐某当场抓获。经 讯问,齐某供认了自己曾数十次打骚扰电话的事实。 问:对齐某是否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题: 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2、刑法解释的类型有哪些?
研习案例


被告人吴某(男,19岁)系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吴 某因对本学院办公室行政人员蔡某不满,便产生报 复念头。吴某事先窥探获取了蔡某的电子信箱密码 ,在随后的三个月内,上网将蔡某的30余封电子邮 件删除,严重影响了蔡某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检察 机关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对吴某提起公诉,吴某的辩 护律师提出吴某无罪的辩护意见,理由是:刑法第 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 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 节严重的行为,而被告人实施的是删除他人电子邮 件,并非“毁弃他人信件”。 问: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能否成立?

(4)反对解释:根据刑法条文的表述, 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二年期满以后,减为
无期徒刑。”—未满二年,不得减刑

(5)补正解释: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 ,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真实 含义。“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不包括本数。




(6)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 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 明其规范意旨的解释方法。 (7)历史解释:根据制定刑法的历史背 景以及刑法发展的源流,阐明刑法条文 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8)比较解释:将刑法的相关规定或外 国立法与判例作为参考资料,借以阐明 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9)目的解释:根据刑法规范的目的, 阐明刑法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一、刑法的创制 第一部刑法典:1979年7月1日通过,7月 6日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刑法的完善 1997年3月14日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修订刑法:分总则、分则、附则,共15 章,计452个条文(原192个条文)。



3、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 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 行的,以自首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 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条把“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 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解释为:“如 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 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 行的,以自首论”这一解释属于( ) A.有权解释 B.学理解释 C.扩大解释 D.限制解释


旧专利法第63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依 照本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对 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 追究刑事责任。 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 的或者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由专利 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冒充行为,公开更正,并处 以罚款。” 旧刑法第127条规定:“违反商标管理法规, 工商企业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对 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者罚金。”



单 行 刑 法 : 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附属刑法:如《公司法》第216条规定:“违反本法 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专利 法》第 58 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除依法承担 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 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 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 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 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一)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宪法 (二)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 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 二、刑法的任务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 2、保护社会主义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基础—经济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利—权利



刑法修正案:6个 《刑法修正案》 《刑法修正案(二)》 《刑法修正案(三)》 《刑法修正案(四)》 《刑法修正案(五)》 《 刑法修正案(六)》 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的关系


二、刑法的性质:
(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 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1、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最广泛 部门法是第一道防线,刑法是第二道防线。 2、刑法的强制性最严厉 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罪犯的财产,限制或剥夺 罪犯的人身自由,剥夺罪犯的政治权利,而且 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剥夺罪犯的生命。


修订刑法的特色: (1)实现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2)贯彻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 功能 (3)立足本国国情与适当借鉴国外先进 经验相结合



对修订刑法的修正: 1个单行刑法,6个刑法修正案,修改31 个条款,新增17个条款。 特点: (1)及时回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确立刑法修正案为刑法修改的基本 方式
单选题


1、刑法第69条第1款规定:“判决宣告 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 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 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 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 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 超过二十年。”其中的“但书”是对数 罪并罚的( )规定。 A.例外 B.补充 C.限制 D.特别



(二)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 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 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1)当然解释: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 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 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适用范围之内的 解释。“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关法》中关于走私罪的规定属于 单行刑法 B.狭义的刑法是指刑法修正案 C.单行刑法属于特别刑法 D.附属刑法是指刑法典的附则
多选题





1、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分为立法解 释和文理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扩大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 D.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施行中发生歧 义所作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
二、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一)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 所作的解释。宪法第67条第4项:解释法律属于全国人
大常委会的职权之一。


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 所作的解释。 学理解释: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 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 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2)扩张解释: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 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审判时怀孕的
妇女” 刑法第341条“出售”,解释为“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 加工利用行为” “汽车”—拖拉机;“飞机”—航空器

(3)限制解释: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 条文作狭于字面意思的解释。“情报”,限定
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 的事项”。


2、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11月3日《关于将 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问题的批复》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 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 质押物,使枪支处于非依法持枪人的控制、 使用之下,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是《刑法》 第128条第2款所规定的非法出借枪支行为的 一种形式 ……”这一解释属于( ) A.司法解释 B.论理解释 C.学理解释 D.文理解释

4、维护社会秩序—秩序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一)概念 《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二)层次 编、章、节; 条、款、项 (三)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抽象与具体
一般与特殊、

(四)但书 “但是”后面的部分 (1)前段的补充;(2)前段的例外; (3)前段的限制。

上编 刑法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 律。 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 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