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酶和胰酶 的分泌 , 促进 胃蠕 动 , 可促 进 还 胃肠黏 膜生 长 J 生 长激 素 的减 少 可 加 ,
速 胃排 空 , 而 N S可 促 进 胃肠 动 力 和 从 N
o ea hig o f r c n c mplt e r i NNS r o p e e nta n l g u
耐受 情况 、 粪排 出时间 和排 尽时 间 、 胎 完 全经 口喂养 时间 、 黄疸严 重程 度 ( 组均 两 在生后第 3 7 1 、 、4天抽 取静 脉 血 , 采用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检 测 血 清 未结 合 胆 红
论 著 ・临 床 论
C H I ES C o M M uNI D0 C t RS N F W 0
坛
非 营 养性 吸 吮对 早 产 儿 生 长发 育及 黄疸 的影 响
t ep e t r n a t a d d ce s e v l e h r mau ei fn s n e r a et au h
】 】 4. 60
A src bet e T td h f c o b t tO jcv : o s y te eet f a i u er o — n tt e ukn N S) o al nn y u iv scig( N ri n g wh ad j n i fpe a r nat. r t n a dc o rm t e i ns o u e u f
全静脉营养 或在部 分静 脉 营养 的基础 上 加用 间断 胃管 喂养 。尽 管解决 了吸吮 、 吞
组发 生 喂养 不 耐 受 情 况 1 0例 , 计 2 共 0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应用现状的分析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应用现状的分析摘要: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及其联合一种临床治疗方法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
叙述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在疼痛、胃肠道、患儿情绪、生长发育等进行详述。
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早产儿方面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身心健康1.非营养性吸吮概述非营养性吸吮[1](Nonnutritive sucking,NNS)是指在新生儿哭闹不安或饥饿难忍时,用于安抚早产儿情绪而在其口中给予安慰奶嘴,以增加吸吮次数,NNS并无母乳和配方奶的摄入且不提供能量。
当早产儿受到外界刺激时给予NNS其生理反应明显降低,NNS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时效果更佳,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2.NNS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促进作用2.1提高疼痛阈值杨文美[2]等人在临床操作时给予早产儿NNS并进行心电监护,结果表明;早产儿的面部表情如挤眼、皱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吴银宇等[3]人与魏晓琼等[4]人的研究表明;在对新生儿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如足底采血,利用NNS发现疼痛及面部痛苦表情时间均低于未采用NNS的新生儿,而早产儿对疼痛较新生儿更为敏感。
肖伟等[5]人在硕士论文中指出;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静脉采血或静脉穿刺等造成疼痛的操作时,此时给予NNS可降低其心率增加的幅度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幅度并减少哭泣时间及频率。
高海霞等[6]人和杨晓霞[7]等人研究一致表明;早产儿在做足底采血或静脉采血时,NNS组在啼哭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说明NNS可降低新生儿的生理反应。
高莉莉[8]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进行侵入性操作如静脉输液、中心静脉植管、静脉采血等给予NNS联合体位支持治疗可有效减轻早产儿的疼痛进而减少早产儿的身心影响。
2.2增强胃肠蠕动王梅芳等[9]人研究表明;运用NNS对其视觉、味觉不同程度的刺激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吞咽功能及规律的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胃肠道转运时间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胃肠道转运时间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经连芳;韦秋芬;李燕;谭伟;姚丽平【摘要】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胃肠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鼻胃管喂养健康早产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早产儿常规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分析两组早产儿胃肠道运转时间、营养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差异(t=0.254,P>0.05),两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间无明显差异(t=0.252,P>0.05),观察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6.0±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6±2.7)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18.4 ±2.6)d、排尽胎粪时间(5.6±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7.8±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1.1±2.6)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21.9±2.3)d、排尽胎粪时间(7.8±1.8)d,(t值分别为5.091、4.002、6.050、5.945,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残留(16.7%)、喂养不耐受发生率(2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残留(38.9%)、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1.1%),(x2值分别为0.035、0.004,均P<0.05).结论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能够缩短胃肠道运转时间,降低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7(028)001【总页数】3页(P16-17,50)【关键词】非营养性吮吸;早产儿;胃肠道转运;并发症【作者】经连芳;韦秋芬;李燕;谭伟;姚丽平【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西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随着早产儿治疗不断完善,喂养问题成为决定新生儿住院时间长短的关键问题,喂养时间、内容以及方式是喂养研究重点。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是早产儿出生后需要面临许多健康问题,比如喂养不耐受以及早期生长发育问题。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喂养不耐受,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问题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非营养性吸吮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是否能够联合治疗并对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研究。
1. 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的基本原理1.1 布拉氏酵母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是一种在胃酸中可以存活和繁殖的益生菌,可以在肠道中形成一种有益的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减少有害菌的滋生,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早产儿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减少喂养不耐受。
1.2 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是指通过吸吮行为来满足口腔的生理需求,而不是为了吸取饱腹感或者满足饥饿感。
早产儿由于未完全发育的大脑以及胃肠道问题,容易出现非营养性吸吮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会消耗能量,影响正常的喂养和生长发育。
通过纠正非营养性吸吮行为,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基于以上原理,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胃肠道功能和减少非营养性吸吮行为,促进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
2.1 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另一组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早产儿在治疗前后的喂养情况。
经过治疗后,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的早产儿表现出更好的喂养耐受性,饮食量增加,排便次数增多。
说明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问题。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恢复的影响和护理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恢复的影响和护理发表时间:2017-03-20T14:05:51.9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周丽丽、孙爱英、王娜、赵玲玲、辛洪艳、李苗[导读] 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恢复的影响和护理措施。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恢复的影响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例。
治疗组出生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1-3min,每天6次,所有早产儿根据体重计算胃肠外营养补充的数量。
对照组尽早肠内喂养,仅静滴葡萄糖以维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观察平均每日体重状况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结果:治疗组10例体重均增加,对照组仅6例体重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完善和体重增长,有效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能促进生长发育,值得在早产儿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胃肠营养功能护理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
早产儿由于各种功能不全,抵抗力低。
由于各种器官发育不成熟,特别是胃肠功能不成熟成为影响患儿康复的重要因素。
长时间的肠外营养可造成早产儿代谢紊乱以及乳糖酶缺乏等不良反应。
因此,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的诱导成熟是其生存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是指采用胃管喂养时,给其吸空的橡皮奶头称为非营养性吸吮。
有文献报道NNS可影响早产儿的状态和行为模式,减轻医源性刺激。
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对早产儿肝功能的完善,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同时促进体重增长。
现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早产儿性非营养性吸吮,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监护室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早产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8例。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10-12T10:48:10.7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作者:李英[导读] 减少胃潴留、呕吐、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使患儿奶量增加,达到良好的体重增长速度,且此方法在临床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033)【摘要】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方法:将喂养不耐受的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45例,根据是否给予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
两组均给予相同早产儿配方奶粉经鼻胃管喂养,相同静脉营养治疗,治疗组加以非营养性吸吮,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每日奶量。
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及每日奶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使患儿奶量增加,达到良好的体重增长速度。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69-02口腔是新生儿知觉是“摇篮”,是快乐的最初来源,也是表达感情的工具。
健康足月儿可有很多种口腔运动,其中吸吮可非分为营养性吸吮(NS)和非营养性吸吮(NNS),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新生儿在采用胃管喂养的同时,给其吸空的橡皮奶头,即称非营养性吸吮。
目前已知34~36周的早产儿才具有有效的吸吮和吞咽动作,<34周的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及胃排空缓慢,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给早产儿喂养带来困难[1-2],此次是在喂养和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辅以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效果良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新生儿科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恢复的影响和护理体会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恢复的影响和护理体会早产儿由于其出生体重低,各种器官功能不成熟,特别是胃肠功能不成熟出现的胃养不耐受,已成为影响患儿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时间的肠外营养可造成代谢紊乱、肠黏膜萎缩、乳糖酶缺乏等不良反应。
因此,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的建立及诱导成熟是其生存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
入选条件:早产儿,出生体重<2 000 g,胎龄< 35周,无肠道发育畸形,须经间断鼻胃管喂养,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在喂奶前予温生理盐水洗胃,至洗出液较清亮,并保留胃管。
干预组用消毒的无孔奶嘴,在患儿安静状态下,饲奶间歇刺激吸吮5~10分钟/次、6~10次/天。
对照组只使用鼻饲管间歇饲奶。
两组患儿均在洗胃2小时后,如无呕吐,经胃管注入5%葡萄糖2 ml/kg,1~2天后改为早产儿配方奶,用鼻饲管间歇饲奶,开奶0.5~1.0 ml/kg、3小时1次,缓慢增加。
每次喂奶前先抽取胃內容物,如有残留奶,则下次喂奶时减去残留量,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停喂1次。
所有早产儿经胃肠道喂养热量不足部分,均以静脉营养补充,其成分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等。
一旦患儿不需要鼻饲,可自行吸吮,奶量达到正常需要时,体重达到1.8 kg以上时,即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每次喂奶前胃残留量,呕吐状况,腹胀是否消失,每日喂奶差量,体重增长,吸吮力度。
喂养耐受:患儿恢复至出生时体重,过度到全胃肠营养。
喂养不耐受:患儿每次喂奶后出现呕吐,腹胀,胃内残留量超过入量30%,胃内咖啡样物,开奶后又禁食。
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

3 ・ 8
T ODAY NURS uy2 1 No7 EJ l,0 0 .
,
非 营 养 性 吸 吮及 抚触 对 早 产 儿 的影 响
谢Leabharlann 摘要清 目的 观察非 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5 k 早产儿 , 4y l , 随机分为干预组(8 和对照组(6 , 2 例) 2 例)对照组采用早
3 讨 论
发热 、 泻 、 腹 皮疹 、 和核 黄 素缺 乏 及 眼 睛 、 丸损 害 等 不 良反应 。 钙 睾 减 少 肝肠 循 环从 而 缩 短 光疗 时 间 , 新 生儿 高 胆 红 素 血症 治 疗 中 在
有 着重 要 意义 。
31 核黄 疸 的发 生 与多 种 高 危 因素 有 关 , 产儿 本 身 就是 核 黄疸 . 早 的高 危 因素 , 足月 儿更 易 发 生 胆红 素 脑 病 。 比 因此 , 期 干 预 早 产 早
重 合并 症 , 消 化道 畸形 , pa 评 分 > 无 A gr 8分 。 早 产 儿 随 机 分 成 2 将 组 , 预组 2 干 8例 , 1 男 2例 , 1 女 6例 , 均 胎 龄 3 平 2周 , 均 体 重 平 15 50克 ; 照 组 2 对 6例 , 1 例 , 1 , 均 胎 龄 3 . , 均 男 1 女 5例 平 1 5周 平 体 重 15 。 组 早 产 儿 在 性 别 、 龄 、 5 3克 2 胎 出生 体 重 、 日龄 、pa 评 A gr 分 等 一般 情 况方 面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具有 可 比性 。 p均 O 5, 0 1 方法 . 2 2组 早 产 儿 均 采 用 相 同 的 早 产 儿 配 方 奶 喂 养 以及 静 脉 营养 方案 , 均采 用 相 同 的蓝 光 照射 、 物 治 疗 方案 。 照组 采 且 药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5-24T17:21:12.9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9期作者:向丽平李汉群(通讯作者)[导读] 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将成为我国新生儿医学在21世纪重点攻克的目标之一。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黄石 435003)
【摘要】目的:对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早产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选择组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喂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喂养。
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拔胃管经口喂养的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喂养一般情况比较, 拔管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肠道营养指标达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胃管留置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运用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早产儿生理行为的发育程度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早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277-02 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将成为我国新生儿医学在21世纪重点攻克的目标之一[1],喂养方法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先天缺陷导致早产儿吸吮吞咽及其协调功能,采用鼻胃管喂养(INGF)虽然解决了早产儿吸吮困难的问题,INGF作为一种非生理的喂养方法,可能对早产儿吸吮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不成熟的消化道功能的促进作用,以增加胃肠道耐受性,尽早达到满足营养的足量喂养,减少静脉营养的使用,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
选择一种有效、安全、合理的喂养方式,很有必要。
我们研究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结果表明,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方法对早产儿生理行为的发育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1.2 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
选择组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喂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喂养。
均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给予入暖箱保暖、重点监护,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个体临床状况进行及时处置。
1.2.1喂养方法:对照组给予鼻胃管喂养。
选择组在每次鼻胃管喂养前、后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各5min,7~8次/24h。
采用同一种早产儿雀巢配方奶粉,出生体重>1000g早产儿,开始每间隔2小时1次,每次1ml,24小时后,每天每次增加1~2ml。
早产儿>1500g,开始2小时1次,每次2ml,24小时后,每天每次增加2~3ml,静脉营养补充热能。
1.2.2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拔胃管经口喂养的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
2.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变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喂养一般情况比较,拔管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肠道营养指标达418.4kg/(kg.d)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胃管留置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2 两组喂养相关并发症NNS组呼吸暂停25例(59.5%),腹胀0例。
N-NNS组为23例(5
4.8%),腹胀2例(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而NNS组胃残留6例(14.3%),较N-NNS组16例(38.1%)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
4.讨论
吸吮是新生儿的原始反射之一,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和吞咽要到34~36周才能成熟,在此以前喂养则可能引起呼吸暂停或误吸[2],早期应用鼻胃管喂养是早产儿有效的营养供给方法。
这种喂养方法影响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感官的发育,在鼻饲时无论新生儿是否有吸吮均有奶液流入,降低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进程。
早产儿的吞咽、呼吸协调的吸吮功能的不断发育,由鼻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才能保证他们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选择组鼻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缩短4d,说明NNS喂养方式,有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不仅满足了早产儿心理、生理发育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吸吮反射功能的成熟。
非营养性吸吮组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比N-NNS组明显缩短,表明NNS加速了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其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获得了理想的行为状态[3],非营养性吸吮使早产儿活动量降低,营养消耗减少,氧合改善,因而能量利用减少。
有研究表明,非营养性吸吮可增加早产儿舌酯酶分泌,改善脂肪的吸收NNS刺激口腔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泌素(GAS)、胰岛素(INS)、胃动素(MOT)分泌增加[4],生长抑素(SS)释放受到抑制。
大量研究证明:胃泌素可以刺激胃动力和胃肠黏膜的生长发育,胃动素缩短胃肠道转运时间,而胰岛素促进营养物质的储存,使生长抑素的减少促进胃排空,由非营养性吸吮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营养物的加快混合溶解,促进合理的消化和吸收,废物的排出促使早产儿消化功能发育,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及生理行为的发育。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早产儿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而摄取营养最理想的方法是胃肠喂养.利用了胃肠道的正常代谢过程,让食物进入胃肠道促进早产儿消化道发育成熟和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增加,但若喂养不当可诱发早产儿早期胃肠功能的损害,出现胃潴留、恶心、呕吐、腹胀、应激性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5]。
由于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不成熟,非营养性吸吮使发生呕吐、残留、腹胀机会减少,分析结果显示,NNS组早产儿喂养耐受良好,胃残留较N-NNS组显著减少。
非营养性吸吮组肠道营养达418.4kg/(kg·d)的时间较N-NNS组明显缩短,表明NNS有助于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转化吸收。
研究对象均未发生腹泻、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因误吸而引起的肺炎等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证明:运用非营养性吸吮正确喂养早产儿,对促进新生儿早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一种理想的辅助喂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199.
[2]张喜清,罗孝华.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2):360.
[3]陈可亮,楚楚,成柳,等.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杂志,2016,29(19):122-123.
[4]黄东明,杨华姿,高建慧,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07-308.
[5]赵佳.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早期微量喂养[J].健康必读杂志,2013,4(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