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合集下载

利润分配PPT课件

利润分配PPT课件
12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公司通过资金清算系统戒其他方式将股利支付给股东1314股利分配程序股利分配方式股利分配理论股利分配政策15另有另有财产股利财产股利不不负债股利负债股利我国公司中很少采用我国公司中很少采用16股利分配程序股利分配方式股利分配理论股利分配政策171819股利分配程序股利分配方式股利分配理论股利分配政策2021资本保全限制企业积累限制净利润限制超额累计利润限制无力偿付限制22稳定的收入避税控制权的稀释23盈余的稳定性公司的流动性举债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债务需要24债务合同约束通货膨胀2526公司以发放公司股票作为股利的支付方式股票股利并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不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因而不是公司资金的使用同时也并不因此而增加公司的财产但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各项目结构发生变化
每股收益
净利润
净利润同比 每股经营现
增长率
金流
1.82
55329.11
62.11
1.12
20影0响0年:不20分00红年度利润高达7.68亿元、公司账面现金高达 17.08亿元,每股
收益达到1.6元每股,净资产收益率24.09%,每股净资产达到6.62元。但 分配方案却是“一毛不拔”,还将实施10:2的配股,配股价高达25元,遭 到中小股东的一致反对。200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布后,股价一路下跌。
1998年改制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79,596.672万元, 并于1998
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定价发行人民币普通股8,000万股。
目前已经发展成以五粮液及其一系列酒的生产经营为主,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包装、 光
电玻璃、现代物流、橡胶制品、现代制药等产业多元发展,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特大 型现
股利分配情况

物流企业会计第十三章利润和利润分配

物流企业会计第十三章利润和利润分配

三.账项调整 账项调整:是将属于本期已经发生而尚未入账的经济业务,包括本期应得
的收入和应负担的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调整入账。 账项调整是在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内容如下: 三.本期已实现而尚未入账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其相应的主营业务成本; 四.本期已实现而尚未入账的其他业务收入及其相应的其他业务支出; 五.本期已领用的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的转账和待摊费用的摊销;
五、所得 税的核算
一.利润总额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所得税:指企业就其全年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 的税款,是以企业全年的所得作为纳税依据。
在经济领域中,会计和税收是两个不同的分支, 分别遵循 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
在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中, 均体现了会计和税收各自相对 的独立性和适当分离的原则。
(5 ) 罚款净收入:指物流企业因提供劳务单位或供货单位不 履行合同或协议而向其收取的赔款; 因接受劳务供应单位不 履行合同、 协议支付劳务供应款而向其收取的赔偿金 违约金 等各种形式的罚款收入; 在扣除了因对方违反合同或协议而 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净收入。
添加标题
营业外支出 :指物流企业发生的 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第一节 利 润
一.利润的意义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全部 收入,抵补全部费用后的净额。
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全部收入抵 补不了全部费用, 其差额则为亏损。
二 、净利润的 构成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指企业从各种经 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利润。
它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 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七小部 分组成。
他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7. 投资收益:指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净收益。

财务管理_收益及其分配.ppt

财务管理_收益及其分配.ppt
一.利润的构成
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
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各项资产由于减值所可能发生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各项资产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所发生的损
6
(二)利润预算
也称利润计划,是根据利润预测的结果,利用表格的 形式,反映预测期营业活动及其财务成果的综合性计 划.
1.内容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2.编制方法
是以计划期销售预算和成本预算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 有关资料来进行的。
7
三、利润分配
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称为税后利润(净利润).一般 按下列顺序分配:
2. 目的:避免由于经营不善而削减股利. 3.优点 (1)有利于稳定股价,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 (2)有利于股东安排股利收入. (3)符合稳健型投资者的要求,有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投
资.但股利支付与公司盈余脱节. (适应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且很难
被长期采用)
17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分配方法 一般按较低金额发放股利; 而只有当公司盈余较多时,才会发放额外股利.
2.优点 (1) 使公司的股利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它使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有比较稳定的股利收 入,有利于吸引这部分股东. (周期波动较大的公司或行业)
18
股利支付程序与方式
一、股利支付程序
1.股利宣告日
2.股权登记日(企业规定能获得此次股利分派的最 后股权登记日)
5
例题:
星海公司生产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22元,单位售价为30元,问保 本额和保本量分别是多少?

利润的构成与利润分配PPT(25张)

利润的构成与利润分配PPT(25张)
(2)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以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3)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 成: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 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 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一、所得税的性质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 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二、所得税会计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 (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1)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 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
第十三章 利 润
教学内

容 所










第一节 利润的构成
一、利润的定义和内容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1)收入减费用的净额,即营业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以及让 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发生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主要包括营业外收入(如处置非流动资产 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 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公允 价值变动收益。

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的核算139页PPT

利润的形成及分配的核算139页PPT
明细账 按投资的种类设置
借 投资收益 贷
发生损失
期末结转入 “本年利润” 贷方数
取得收益
期末结转入 “本年利润”
借方数
期末无余额
2 “营业外收入”账户(损益类)
核算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 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 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 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明细账按收入项目设置。
借 营业外收入 贷
要结转分录有哪些?
2、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及核算方法有哪 些?
3、利润的分配程序是什么?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

1、
的路 。24.7.1424.7.14Sunday, July 14, 2024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2、
。09:51:5209:51:5209:517/14/2024 9:51:52 AM
核算应交所得税发生

借 所得税 贷
所得税发 生数
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借方数。
明细账:无
期末无余额
5、本年利润
所有者权益类,核算 企业实现的利润(或 发生的亏损)净额 明细账:无
借 本年利润 贷
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费 用数
从损益类 账户转入 的收入数
所得税 亏损数
会计利润数
净 净利润利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未弥补的亏 损
未分配的 利润数
2“盈余公积”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
核算盈余公积的提取数及使用数。 明细账:按法定盈余公积等设明细账
借 盈余公积 贷
支用数
提取数
结存数
3、“应付股利”账户 (负债类)

利润及其分配业务的核算(课件)

利润及其分配业务的核算(课件)

例如20×1年企业亏损1000万元,20×2至20×7 年的税前利润如下:
5年内全部弥补20×1年亏损额:850万元 该5年内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6年企业应交所得税=300×25%=75万元
第6年先 交税,再 弥补
第6年可用于弥补20×1年亏损的利润为(300-75)
第二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5.5.3 非日常经营业务核算举例
5.5.4 利润及其分配核算举例
5.5.1 利润概念及其分步式核算概述
利润=收入-费用
问:下列哪些业务会影响企业的利润?
1.支付上月利息1万元。 2.购买材料支付2万元。 3.支付本月车间水电费3万元。 4.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4万元。 5.计提本月办公设备折旧费5万元。
会计分录:
1.借:应付利息 1万 贷:银行存款 1万
3.借:制造费用 3万 贷:银行存款 3万
5.借:管理费用 5万 贷:累计折旧 5万
2.借:原材料 2万 贷:银行存款 2万
4.借:库存商品 4万 贷:银行存款 4万
总结: 影响利润计算的账户只有 损益类 账户。
非损益类账户不会影响利润计算,如制造费 用、生产成本等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它们 并不直接参与利润的计算。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配比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配比账户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不配比 营业外收入是收益减去成本后的净收益 营业外支出是收益减去成本后的净损失
【例5-43】12月24日,企业开出转账支票, 向希望工程捐款98 785.5元.
分析:一方面,开出转账支票,意味着银行存款减 少,贷记“银行存款”;
【例5-46】12月31日,计提12月份固定资产折旧费. 会计分录同11份.

营业收入和利润PPT培训资料

营业收入和利润PPT培训资料
不跨年度劳务收入的确认 跨年度提供劳务且交易结果能可靠
估计的劳务收入的确认 跨年度提供劳务且交易结果不能可
靠估计的劳务收入的确认
8
13-2-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收 入和使用费收入。其中,利息收入主要是 指金融企业存、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 同业之间发生往来形成的利息收入等;使 用费收入是指转让无形资产(如商标权、 专利权、专营权、软件、版权)等资产的 使用权而形成的使用费收入。
使用权收入的核算 13-3 建造合同收入的核算 13-4 利润形成的核算 13-5 所得税的核算 13-6 利润分配的核算
2
13-1 收入概述
收入的分类 收入核算的基本要求
3
13-1-1 收入的分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4
13-1-2 收入核算的基本要求
企业应分清收益、收入和利得的界限 企业应正确地确认和计量收入 企业应及时结转与收入相关的成本 企业应正确计算收入和相关成本税金
入、罚款收入、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以及其他收 入。
18
所得税的核算(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
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 费用和损失,其包括以下内容: 成本,即生产、经营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开发产 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各项间接费用。 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开发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 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税金,是指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土地增值税以及视同税金的教育费附加。 损失,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13
13-4 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的核算PPT课件

利润的核算PPT课件
纳税所得调整数=10+15+20+8-5-5=43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数 =500+43=543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543 ×25%=135.75
应付税款法
(1)期末计算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135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57500
(2)实际上缴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57500 贷:银行存款 1357500
永久性差异
由于税法和现行会计准则条件不同,造成了会计 利润和应税利润的差异,按差异性质分为:永久性差 异、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 润与纳税所得额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 差额,这种差额在本期发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转 回。
永久性差异
造成永久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利润计量是企业进行财务预测的重要手段。
利润计量是企业经营效率的衡量标准。可以反映企业 经营管理者的工作业绩和经营效率,可以作为衡量其 业务能力的标准。
利润的构成
企业的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各种收 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并加上各种利得和减去损失后的 余额。
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等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271250 贷:所得税费用 1271250
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 额之间的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 分配到以后各期。
分析:
➢企业的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滞纳金会计上按规定列入
“营业外支出”处理,税法上要照章纳税不准扣减计税利润
➢对国库券的投资所取得的利息收益,属于国家免税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事项 当期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暂时性差异: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 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的规定上不同而产生 的差异,计算口径上并没有不同,随着时间 推移这种差异将会转回并消失。会计核算时 需采用“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递延所得税 负债”账户核算。例如: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企业与税法采用不同 的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三)账务处理 企业应在每一会计期末(月末或年末)
将损益类账户的余额全部结转到“本年利 润”账户,在该账户上结算出本期实现的 净利润(或净亏损)。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
一、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是指一定时期内,按照符合
(二)净利润 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
用后的余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用公式 表示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 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二、利润的计算与结转
(一)结转方法
1、表结法,是指年终以外的各个会计 期末,对本期利润和本年累计利润均通过
(1)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2)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 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 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 异。该差异在未来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 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
(1)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2)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三、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
③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所 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如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公允价值下降等,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 资产,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的有关账户。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且不要 求折现。即: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当税率变化时,应对以前期间已确认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并将调整数 计入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 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 纳税所得额的,应同时调整所得税费用(递 延所得税费用)。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 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按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利润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等 于账面价值,在后续计量时因会计准则与税 法在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减值准备的提 取等方面的规定不同,可能会导致计税基础 与账面价值产生差异。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 配PPT(1)
2020/11/28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第一节 利润的形成
一、利润概述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
成果,是一定时期内按照符合会计准则的 方法确认计量的总收益或总亏损,利润包 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 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 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 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一般不会影响企业不 同期间的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 础等于账面价值。某些特殊情况下,负债的 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使负 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差异。如企业 对或有事项进行确认形成预计负债等。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确认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转回时: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发生未弥补亏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 产的核算。
企业发生亏损,经税务部门核准可由今 后5年内税前弥补,企业在未来5年内能够取 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弥补亏损,则应当 将未弥补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未来亏损弥补期间,企 业在税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按当年实际 弥补亏损金额确认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1)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 得税负债的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负债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 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账 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应确 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 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将其差额冲销。
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减少未
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减少 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从其发生当期看,构成 企业少支付税金的权利,应作为资产确认。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的基本原则
会计准则的方法确认、计量的总收益或总亏 损,会计利润就是财务报告中的税前利润。
应纳税所得额又称应税利润,是指一定 时期内,企业会计按照税法规定确认、计量 的收益,是确定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本依据。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1、计算口径上的差异:由于会计准则和 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口径不同而 产生的差异。如: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罚 款支出、资产减值损失、超过限额的招待费 等。这种差异属于纳税调整事项,计算当期 应交所得税时,只需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 税所得额,不需采用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
①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当以未来期 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如果在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 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该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的,不能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但应当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② 对于税法规定可以结转到以后年度 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处理。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确认时: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转回时: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递延所得税 负债的核算。
企业发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 事项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也应当确认 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 债”账户。
②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 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上升等,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的有关账户。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以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且不要 求折现。即: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 业发生的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 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应从 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各项支出。 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 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搬迁费用等。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3)企业发生的按税法规定可以在以 后年度进行税前扣减的未弥补亏损,虽不 是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但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 交所得税,因此,也视同为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在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一般应确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未
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 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从其发生当期看,构成 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的基本原则
① 除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 得税负债的情况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税率变化时,应对以前期间已确认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量,并将调整数 计入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 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 纳税所得额的,应同时调整所得税费用(递 延所得税费用)。
(一)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直接计
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的损失的差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损 益的利得(营业外收入)-直接计入当期 损益的损失(营业外支出)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 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 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第十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PPT(1)
(二)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是一项资产或负债据以计税的
基础,是指计税时归属于该项资产或负债的 金额,即按照税法的规定一项资产或负债的 金额。企业在取得与持有资产或负债时,应 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规定确 认为暂时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